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1992,(11)
学者们一致认为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之一。把禅宗作为一门学问而进行科学地研究,可以说始于本世纪初。日本学术界最初发轫于此道,他们整理资料,潜心著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现了忽滑谷快天、宇井伯寿、铃木大拙、柳田圣山等一代大家。至今禅宗研究仍是日本学术界的  相似文献   

2.
古典禅的时代大致是指8世纪后期至10世纪后期马祖道一(709-788)等中唐禅师及其后裔在晚唐五代的活动时间.国内外诸多学者对这段时期的禅学思想、禅宗发展史等已做过相关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依语言分类,中文学者有胡适、印顺、杨曾文、杜继文、魏道儒、洪修平、潘桂明、葛兆光、徐文明、刘泽亮、苏树华、邱环等;日文学者有铃木大拙、柳田圣山、宇井伯寿、铃木哲雄、忽滑谷快天、入矢义高、石井修道、镰田茂雄、阿部肇一、近藤良一等;英文学者有John McRae、Bernard Faure、Mario Poceski、Peter N.Gregory、T.Griffoth Foulk、John J.Jorgensen、Albert Welter等.贾晋华《古典禅研究:中唐至五代禅宗发展新探》(修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是在全面参考这些研究论著的基础上,从多个视角对古典禅作出新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采用新的方法;二、得出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印顺法师的《中国禅宗史》是当代中国人写的第一部禅宗历史著作。在此之前,中国虽有胡适的《神会和尚遗集》等禅宗史著作。日本亦有宇井伯寿的《中国禅宗史研究》以及关口大真的《中国禅学思想史》等,然多依据八、九世纪禅门文献,且就印度禅向中国禅的演化历程重视不够。印顺法师此书从以上二方面弥补了以前禅宗史研究的缺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之初,随着中国敦煌经卷中一批禅典籍的发现,禅宗研究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致使禅学与禅宗成为二十世纪的“显学”。一批中国禅学、禅宗的思想通史、断代史研究专著(如宇井伯寿的《禅宗史研究》、《第二禅宗史研究》、印顺的《中国禅宗史》、杜继文、魏道儒的《中国禅宗通史》、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潘桂明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麻天祥的《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等)反映了近百年来禅宗通史、断代史研究的方法的多样性和在不同向度上深化的特征,与此同时,对禅宗思想代表人物的个…  相似文献   

5.
胡适的禅宗思想是其西化思想在"整理国故"运动中的具体实践。借助于敦煌禅籍的发现,胡适用"科学"的方法,重构了初期禅宗的历史。其"神会革命说"也引发广泛的质疑。钱穆的禅宗研究基本是回应胡适的问题而起,但结论往往针锋相对,维护传统的"惠能革命说"。钱穆与胡适的禅宗思想都是从中国近代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和建构的。钱穆是传统文化的固守者,他对西化派胡适禅宗研究的批评,恰是两种文化观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聂清 《宗教学研究》2000,(1):131-137
从历史上看,早有人怀疑禅宗《证道歌》的作者并非永嘉玄觉。近代胡适依据敦煌资料重提这一论点。虽然胡适在论证中犯了不少错误,但批评他的人也未能圆满回答胡适提出的疑问。本文在回顾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证道歌》的作者不是永嘉玄觉,而是荷泽神会。  相似文献   

7.
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所产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在中国佛敦史和世界佛教史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唐末时禅宗就传播到了朝鲜、日本,近代又传入东南亚和欧美等地。我国学术界对禅宗作科学的研究是本世纪初的事情,建国以前著名的学者陈垣、胡适等人都做过这方面的专题研究。以后又有汤用彤、吕澂、  相似文献   

8.
胡适的禅学史研究及其与日本学者的禅学论争向来为学界所关注,但是,人们多注意其研究方法的得失而忽视其佛教文化价值立场的重要影响。本文着眼于人们不太注意的胡适有关佛教文化观念的资料与当时佛教界的回应,分析胡适佛教文化价值观念的现代性特征及对其禅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并与陈寅恪、汤用彤等同时代佛教史学者进行比较,说明胡适禅学史研究主要受制于其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9.
1994年11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文化书院、《禅学研究》编辑部等单位联合发起召开了“首届禅宗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学术活初,以“禅宗与中国文化”为主题,以“东山法门”为切入面,对禅理、禅法、禅风、禅史、禅文化以及禅学研究方法、禅宗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应等问题,进行了多层面的学术探讨。为了全面展示将这次会议的学术成果,最近武汉出版社出版了由萧、父、黄钊主编的《“东山法门”与禅宗》一书,该书分“东山法门论”,“禅宗精神论”、“禅史禅法论”、“禅与中国文化论”、“禅学研究述评”…  相似文献   

10.
王雅平 《学海》2015,(4):193-196
在中国佛学的研究领域中,禅宗研究向为一大热点,这一状况始自近代,以胡适、汤用彤为代表的诸多学者的研究,筚路蓝缕,开启途径。百年以降,几代学人继往开来,成果累累。本文对近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在禅宗谱系、思想实质、《坛经》和禅宗语言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概要性的总结与述评。  相似文献   

11.
《法音》1989,(9)
原来打算对中观和唯识各介绍一次以后接着就讲禅宗。向大家介绍禅宗的目的,是为了使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得到一些真实受用。但我发现同学们对以前讲过的唯识法相学关于开悟等方面之认识还没有彻底弄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若讲禅宗,恐怕有许多问题更不易于明白了。又虽然唯识已向大家介绍了两次,但我仍忽觉得有许多话还必须再  相似文献   

12.
姚彬彬 《法音》2008,(8):7-13
随着20世纪初敦煌佛教文献的发现与“五四”以来新史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推进.初期禅宗问题——也就是禅宗的思想渊源与早期发展脉络.成为近现代汉语界佛教研究的一大热点。教内外诸多著名学者涉于其间,各具观点。举其要者,如胡适利用诸多新史料进行抉择考证,确认了神会在禅宗史上的重要地位.甚至推论神会才是禅宗真正意义的开创者。汤用彤则利用思想史的研究方法,认为罗什门下弟子道生、僧肇等人的思想中已出现了后来禅宗的萌蘖。  相似文献   

13.
禅宗历史的研究是当代“禅学热”中学术研究的重点之一。十几年来,已经公开出版的专门论述禅宗史或禅宗思想史的学术著作的数量已经相当可观。 这些著作中除了少部分是以往著作的重编新印和海外著作的翻译翻印之外,大部分是十几年来国内学者的新作。就它们的内容来说,有的论述禅宗的整个历史,如潘桂明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和杜继文的《中国禅宗通史》等;有的考察某一历史阶段的禅宗,如葛兆光的《中国禅思想史》、魏道儒的《宋代禅宗文化》、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等;有的探讨禅宗的某个人物、流派等个案,如刘泽亮的《黄檗禅哲…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与道家     
胡适对道家的研究属于他的中国思想史(哲学史)的一部分。他有关道家的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一定影响或引起争议的主要有三个问题:(一)关于老子的年代考证和确认。(二)关于道家源流的疏理。(三)关于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应当说明的是,胡适虽然说不上是“新道家”这一类人,但道家思想的确对胡适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思想有不小的影响,构成他思想的重要来源。因此,这一课题研究实际上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我们可以透视现代学人(以胡适为中心)在道家历史与思想研究中的新问题、新思路,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中窥探胡适治中国思想史的特点和…  相似文献   

15.
《法音》2008,(8)
随着20世纪初敦煌佛教文献的发现与"五四"以来新史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推进,初期禅宗问题——也就是禅宗的思想渊源与早期发展脉络,成为近现代汉语界佛教研究的一大热点。教内外诸多著名学者涉于其间,各具观点。举其要者,如胡适利用诸多新史料进行抉择考证,确认了神会在禅宗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胡适是20世纪中国思想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学术思想有着异常广阔的域度,从哲学到文学,再到文化教育等,无不成就斐然。他从科学主义立场出发,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研究,其中对佛教禅宗的研究,是其学术生涯中重要的一章,在学术界和佛教界有着重要影响。胡适倾注了大量心血于佛教,著述颇丰,所涉猎的内容有佛教史、佛教人物等。他的一生皆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曾文教授新著《唐五代禅宗史》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发行。唐五代是禅宗成立、迅速兴起的重要历史时期。很多被后世禅宗奉为“祖师”的代表人物的活动和思想不仅对当时的佛教和社会思想文化发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极为深远。然而迄今中国没有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唐五代禅宗成立和兴起的断代史专著。《唐五代禅宗史》的出版将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中国佛教史和唐五代思想文化史的内容。一、全书结构和内容中国禅宗史从整体上可分为三个大的时期,一、禅宗兴起时期,隋唐至五代;二、禅宗兴盛时期,两宋;三、禅…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佛学研究作为独立和系统的学科得以确立以来,中国佛教史的研究一直是其中最重要和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佛教史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亦日益凸现。前辈学人于此道中多有所探索和创新。胡适的实证主义、汤用彤的“同情之默应,心性之体会”、欧阳渐的“结论后之研究”、昌澂的“实事求是,分析批判”、印顺的“超时空和现实时空”等。而杨曾文在其新著《宋元禅宗史》中则体现了“历史、文献、思想三结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禅宗的发展以及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菩提达摩到六祖慧能,中国禅宗的建立及太虚大师对佛教的改革,揭示了禅宗发展的轨迹和对中国佛教发展方向的影响,一部禅宗史即是中国佛教史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明万历以前,黔中临济禅宗零星散布,即使如梵净山佛教,虽派属临济,其承恩寺之妙玄和尚亦系临济传人,但其灯系因史缺记载,难以卒考,故万历前黔中临济禅宗几无可述。万历之后,中原临济禅宗高僧辈出,密云、雪峤、天隐,各阐宗风,遂使临济禅宗呈复兴之象,流风所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