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分裂及其整合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叶浩生 《心理学报》1999,32(3):349-356
金布尔的研究证实西方心理学中的“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倾向的存在。科学主义的盛行和对经的不满与反动,实证主义,现象学和释义学的影响,学派和组织的门户之见是心理不中形成两种文化的主要原因;自然科学模式与人文科学模式的对立,方法中心对问题中心,价值中立说对价值负荷说是心理学中两种文化对立和分裂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内部长期存在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与决裂,这一矛盾加剧了心理学的分裂趋势。第三种文化兴起后,既不赞同非此即彼的单一文化观,也不认可两种文化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提出了“数据、理论、阐释”三位一体的“综合科学”概念和以“磁力”主题为中心的研究模式,积极倡导人文与科学文化的宽容、批判性反驳与合作精神,从而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两种文化的观念束缚,有望为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进路。  相似文献   

3.
刘文鑫  杨玲  舒跃育 《心理学报》2023,(10):1729-1744
美国社会在“二战”后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迁,透过美国文化固有的“实用主义”与“个人主义”特点,形塑了其战后的社会性格。这种社会性格以“单向度化、追求工具理性和个体优先”为核心特征,它们与科学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存在对应关系。这一社会性格在文化方面对心理学的期待是“科学主义对精神世界的祛魅”,即“心理的世俗化”。在这个意义上,它进一步促进了战后美国心理学科学主义范式的形成与巩固,继而促成了今天科学心理学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而科学心理学在美国的蓬勃发展反过来又巩固了其社会性格,体现出美国的科学心理学作为其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参与维持美国社会高效运转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个体纷繁复杂的心理现象受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响,文化的长期沉淀演化出现代文化、思想和行为模式。因此,在研究心理现象时,必须注意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心理学家冯特在创立科学心理学的同时,也开拓了心理学的文化科学的传统。这在本世纪70...  相似文献   

5.
试论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对立与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明 《心理科学》2001,24(1):116-116,101
科学文化心理学,拥护心理学的自然科学观和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局限于心理现象的自然特征方面,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依赖于实证与数据,试图建立一门像物理学那样具有客观性与精密性的统一的心理学学科;人文文化的心理学,拥护心理学的人文科学观和现象学的研究范式,注重人的整体性、主体性与创造性,突出心理现象的社会特征方面,采用非实证的研究方法。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既冲突又对立,贯穿于整个心理学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自冯特始便存在两种类型,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和人文的心理学.本土心理学依据“一种心智,多种心态”的原则,建构了儒家关系主义理论和自我曼陀罗模型,这种含摄文化的理论解决了冯特以科学方法研究文化的难题.批判实在论和多重哲学典范的结合,奠定了华人本土心理学科学哲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华人本土心理学将迎来心理学发展的第三波.  相似文献   

7.
中文语境下的“心理”和“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钟年 《心理学报》2008,40(6):748-756
“心”或“心理”等词语在汉语中有相当长的历史,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反映了中国人关于“心理”的认识。中文的“心”往往不是指一种身体器官而是指人的思想、意念、情感、性情等,故“心理学”这三个汉字有极大的包容性。任何学科都摆脱不了社会文化的作用,中国心理学亦曾受到意识形态、科学主义和大众常识等方面的影响。近年中国学者对心理学自身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对“心理”和“心理学”的理解或许有助于心理学的整合,并与其他国家的心理学一道发展出真正的人类心理学  相似文献   

8.
百年来,中国心理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当今中国心理学在西方科学心理学的影响下,仍存在不以人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还原论和机械论等局限,这导致中国心理学在服务中国社会现实问题上存在不足。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两个结合”,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为我们打造具有中国风格的心理学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心理学在面对中国国家和社会发展问题时,必须认识到人具有生物、心理、文化、社会、政治等多维复杂属性,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回答“什么是人”的根本问题,人的心理与思想、人的属性及其发展、现实中的人的行为规律、人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求等问题。重构中国心理学理论体系的根本遵循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以丰富当代中国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的对立及其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明 《心理学探新》2000,20(2):8-11
西方心理学中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由来已久,构成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史。两 种文化的冲突表现在心理学科学观、人性观、本体论和方法论四个方面,这种冲突造成了西方心理学目前的困境。作者认为,西方心理学中两种文化冲突的存在揭示了大力发展理论心理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是心理学统一的前提,并对心理学的本土化有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文化心理学和进化心理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两种新的心理学研究取向。两者均产生于对传统心理学的批判与继承。但由于它们所批评和强调的重点不同,导致两者在对人的作用和意义的解释、方法论主张和环境观三个方面上存在诸多对立。本文在论述这些对立的同时也将从文化进化、基因文化协同进化及文化神经科学三个视角探寻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学与教"的社会建构主义观点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裕建 《心理科学》2002,25(1):104-106
自1960年代以来,认知心理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对教学心理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提高了心理学在教育实际领域的可应用价值,也导致以认知主义为主导的研究倾向。然而,认知心理学中的方法论的局限,特别是信息加工观点的关于人是“物理符号系统”(H.A,Simon语)假设的机械主义和科学主义倾向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研究的局限和倾向,在当今以人为本、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人文主义教育领域中不免显得捉襟见肘,因而限制了这种研究在教育实际领域的适用性。因此,体现了建构主义和社会文化思想的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想,在近十多年来应运而生。了解这种思想的“学与教”的观点及研究,对于教学心理理论和实践研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比较与整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都是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之产物,二者都重视对文化的研究,要求把文化纳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因而有很多方面相似,但也存在着一些本质的不同。跨文化心理学是在不改变科学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或假设的前提下对其加以修正,而文化则与之相反,它要从根本上否定科学主义心理学的硬核。不过,二者各有优劣,在心理学研究中应把二者整合起来,以便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田学英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4):29-32,104
心理学领域中存在着两种文化取向——“科学”与“人文”,两种不同的文化对心理咨询与治疗有着深刻的影响,进而影响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越来越社会化,它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需要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出现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这实质上就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的实践;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历尽激烈的冲  相似文献   

15.
受到社会、组织及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 美国临床心理学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培养模式。文章选取“科学家-实践者”模式、“实践者-学者”模式、“临床心理科学家”模式、“当下的临床科学家”模式及“循证实践者”模式等五种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模式, 介绍了1949年以来美国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发展规律。认为“循证实践者”模式修正了前面四种培养模式的个体主义倾向, 将单个的“科学家-实践者”, 分化成“科学家”与“实践者”两个集团, 强调实践者遵循科学家提供的最佳证据, 考虑病人的特征、文化与价值观, 在管理者协调下开展实践。这种模式代表着当代临床心理学培养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自1879年独立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一直存在着非人性化与人性化的矛盾与冲突,而这种矛盾与冲突所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心理学出现了分裂,心理学成为了一门学派纷争、理论对立、组织分裂的学科。该文着重分析了心理学的两大研究范式间和科学主义心理学本身中所存在的非人性化与人性化的矛盾与冲突,希望借此能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皑  宋业臻 《心理科学》2019,(2):506-511
摘 要 当代心理学由于“本体与方法”的割裂形成科学心理学与人文心理学双峰对峙的局面,科学心理学受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而难以直面人性关怀问题;以人文心理学为研究传统的心理传记学,通过对悬疑性问题的逐层解读,直面人类心理动力系统,从而能够直面人性关怀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心理传记学的发展,对当前心理传记研究的资料筛选、研究模式、理论运用改进,以期研究者能够更好地通过史料分析进入传主生命事件的历史现场,对传主生命历程进行恰当的理论解释,从而进一步激发中国本土心理传记学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分析到文化批评──当代西方哲学的新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略地说,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哲学主潮是语言分析:反对心理学主义以个人意识或“主体性”作为合理认识和行动的基础,而代之以语言的意义和逻辑规则。这是逻辑经验主义和分析哲学的全盛时期。二十世纪后半叶则转向文化批评:反对奋卡儿创始的基础主义认识论和科学主义。主张合理性并不脱离社会、文化与生活方式而独立,以人的言谈(Discourse)和社会实践活动代替命题意义,语言结构和逻辑规则作为理解与批评一切信念、行为和文化的基础。语言分析以探寻命题的一般形式和分析个别命题的确切意义为目标;试图建立“理想语言”,使一词一句…  相似文献   

19.
当代心理学文化转向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代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关注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文化特性,揭示文化与人的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为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文化转向带来了心理学研究中文化的回归,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方法论思想,揭开了心理学文化性质的神秘面纱,促进了心理学研究中多元取向的综合与多元方法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基本观点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下,一些从事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心理学工作者。扬弃了科学主义心理学家的原则方场和研究范式,超越了其理论误区和视界局限。由于他们的方法论基础大相径庭.所以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研究对象、探究方法、临床应用、科学定位等诸多方面,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