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问题的提出:从马坚先生的一篇旧文谈起2019年出版的《马坚著译文集》第四卷收录马坚先生于1950年所撰《〈理学问答〉研究》一文,原刊于《周叔弢先生六十生日纪念论文集》。根据文章介绍,《理学问答》是一个抄本,原为周叔弢先生旧藏,北京解放前周先生示予马坚,希望其能研究一番,故才有了这一篇祝寿文章。  相似文献   

2.
张岱年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和国学大师。这三个称号与其一生主要从事的三个治学领域相对应,如他在《张岱年学术论著自选集》的“自序”中说:“自30年代以来,我的学术研究工作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于哲学理论问题的探索,二是对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三是关于文化问题的讨论。”(《张岱年全集》第8卷,第247页)在这三个治学领域中,张先生有时候把“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放在前面,如他在《我与中国20世纪》和《八十自述》中所说就是如此。(同上,第525、626页)我想,这可能是因为张先生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而且他在这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新孔学”研究70年(上)董德福,史云波时值“五四”新文化运动如日方中之际,梁漱溟(1893—1988)于1921年发表了饮誉海内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中不可动摇的地位。他站在比较哲学的高度检察西洋、中国、印度三方文化之异同,追溯过去、展望未来,寻求中国文化及世界文化的出路,力o.4“新孔学”。[B于梁氏所论“是现今哲学界最重大的问题”。“是“在当时大家热烈批评中西文比的大潮流中,比较有系统、有独到的见解,自成一家言,代表儒家,代表东方文化说话的”,“既道出了旧派文人的心声,又高出“国粹派”、复古主义者一筹,对西化派形成了真正的、有力量的挑战,使得他所倡导的“新孔学”一时间成为学术界关注、讨论的焦点。赞誉附和者有之,同情批评者有之·激烈反对者也有之,到193D年该书差不多已再版了8次,可见影响之大。30、40年代,梁本其“新孔学”主张,又先后发表了《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等重要著作,声名日隆,他也因此成为学术界颇有争议的人物。70年来,人们基于不同的立场和价值观念,对“新孔学”进行过多侧面、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和批判,其中  相似文献   

4.
宋代学术文化历来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之高峰,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陈寅恪先生文集》第2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45页。)邓广铭先生也认为,"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达于顶峰,不但  相似文献   

5.
Ю.В.玛姆列夫是作家、哲学家、俄罗斯文学史家。他被迫离俄侨居时,正值现今所谓“停滞时期”,称为“萧条时期”可能更为恰当。在美国的大学里工作,生活本可安逸舒适,但他再次移居,离美赴欧。1986年以后他有三种文集在祖国问世:《慰藉我心》、《虛无之声》、《永恒之舍》。他还在1991年《和谐》杂志上发表了长篇小说《莫斯科弃子开局术》。他待出版的有哲学文集《存在的命运》。这位侨民的存在之命运正是玛姆列夫答本刊访谈的第一个题目。在《存在的命运》一书中,玛姆列夫试图寻找东西方思想的综合方式,用印度形而上学至为深刻的大彻大悟充实欧洲思想、这是访谈的第二个题目。对玛姆列夫的看法,本编辑部并不尽以为然。他有些看法会令人感觉古怪、乖戾,出人意外。但是一位俄侨对异域生活的看法,对西方思想发展的评价无疑会引起我国读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冯友兰的“新理学”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哲学体系。由于冯友兰在“新理学”中“尽力追溯他的学说如何系‘接着’而不是‘照着’程、朱、道家、魏晋玄学及禅宗发挥推进而来,有集中国哲学大成之地方”,①加之他在“新理学”中讨论了人们广泛关心的中国文化建设、生活方式和思想修养等问题,使“新理学”在中国思想界一度广为流传。贺麟曾认为“新理学”的“流传”使冯友兰成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影响最广声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先秦的原始儒学和汉唐儒学,宋明理学被称为“新儒学”。新儒学“新”在何处?学者们各有所见。过去学术界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新儒学之“新”在于熔儒佛道为一炉,或曰吸收和改造佛道从而创新儒学。例如,范文澜先生指出:“宋学是以《易经》来代替佛教的哲学”(《范文澜历史论文集》第325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曹聚仁先生也说:“用《易》学作武器,运用了道家的法宝来和佛家的‘法’作生死战,这便是宋明理学家的‘新’”(《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第228页,三联书店1986年版)。最近,陕西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  相似文献   

8.
"理一分殊"与文化重建--刘述先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述先 (1 934- ) ,原籍江西吉安 ,出生于上海。曾任台湾东海大学副教授、美国南伊利诺大学哲学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讲座教授 ,现任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特聘讲座。作为“第三代现代新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刘先生从 2 0世纪 70年代即开始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 ,80年代以来 ,逐渐为大陆学人所熟知。他的主要著作有《朱子哲学思想的发展与完成》、《文化与哲学的探索》、《中西哲学论文集》、《理想与现实的纠结》、《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等。本人在台湾“中华发展基金会”的资助之下 ,曾于 2 0 0 0年 1 0月至 1 2月赴…  相似文献   

9.
王晓升 《哲学动态》2007,1(11):3-11
在很长时间内,文化仅仅被看做是一种意识形态,是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文化又被不少人看做是可以出售的商品,并名之为要产业化、市场化。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看待文化领域呢?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于重新厘清文化体制改革的思路,对于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文化研究中的两个思路的批判不能正确地理解文化领域的性质和特点,就不能有正确的文化观。《哲学研究》2006年第11期《科学发展观与新文化观》一文(下称“新文化观”)的作者认为:“文化是一种通过塑造人的心灵而影响整个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大陆程朱理学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00年至1949年。在这50年间,研究程朱理学的论文多以人物个案为主。最早研究二程的论文有两不的《程伊川之宇宙观》(1921年),最早研究朱熹的论文有程南园的《与友人论朱陆书第四》(1915年)。此时也有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著作问世,其中都有关于北宋“五子”、朱熹及其后学思想的论述,但人物个案研究的专著很少。最早的中国  相似文献   

11.
1995年12月,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了纪念冯友兰先生百年冥诞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我在第一天的大会上宣读了《论冯友兰的思想历程》~文的提要,认为纵观冯友兰先生的一生,其思想历程显然可分为1918至1948年、1949至1976年、1977至1990年三个时期,它们分别是冯先生“实现自我”、“失落自我”、“回归自我”的时期。(此文部分刊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5期、加拿大《文化中国》1997年9月号,全文于1997牟1月在台湾《清华学报》刊出)。当方克立先生在第三天的大会发言中对此提出异议时,我曾即席作了回答,但限于时间,未能展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哲学史有两个基本主题: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个是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这两个基本主题合起来,就是中国哲学现代化。冯友兰对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尝试和努力,体现于抗日战争时期所著六书:《新理学》(1938年),《新事论》(1939年),《新世训》(1940年),《新原人》(1942年),《新原道》(1944年),  相似文献   

13.
<正> 南宋时期,浙江儒学极盛,形成了地区性的三个学派:以吕祖谦为代表的金华学派,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以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金华、永康、永嘉三地区,历史上称为“浙东”,所以有“浙东学派”之称。浙江三派的思想倾向有同有异:陈亮专言事功,薛季宣、陈傅良、叶适以经制言事功,历史上称为“事功之学”;  相似文献   

14.
作为当代儒家型的公众知识分子 ,杜维明无疑坚信“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主要思想力量再度出现的真实可能性是存在的。”(《杜维明文集》第四卷第 10页 )抱着此种信念 ,他全身心地致力于儒学的创造性诠释和现代化转换工作。由郭齐勇、郑文龙编 ,武汉出版社2 0 0 2年出版的《杜维明文集》 ,集中了杜先生已发表的主要论著。全集共五卷 ,涵盖了杜维明学术生涯的三个阶段。集中不仅收录了其学术论文、论文集、演讲、访谈录、讲义等类型的文本 ,亦收录了其带有心灵感受的随笔、杂感式的文本 ,是“迄今为止第一部相对完整的杜维明论著的结集。”(郭齐勇…  相似文献   

15.
成中英论伦理与管理庞世烨美籍华裔学者成中英是第三代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数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哲学的现代化和世界化。在中国哲学与文化现代化的理论思路上,他不再明确倡言前辈新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而是切实地讨论如何使中国哲学与文化具体...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到《哲学研究》1990年第2期发表的谷方先生《中国哲学史上的“反理学的斗争”质疑》(以下简称谷文)一文。此文主要批评了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主编的《宋明理学史》(笔者是该书著者之一)以及拙作《试论理学与反理学的界限》(《哲学研究》1982年第11期)一文中关于理学史上的反理学斗争的观点。《哲学研究》编辑部在谷文前面加了编者按语,其中说:“欢迎不同意见的讨论。”我认为,学术上的不同意见总是存在的,而且恰恰是由于各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7.
“无立场的思想”可能吗?──评一种“新”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当代际遇,再一次使人们追问哲学的合法性。但究竟以什么作为哲学合法性的判据,人们却有着不同的理解。近年来,赵汀阳先生发表了一系列论著,试图对已有哲学进行“一种整体性的改变”(赵汀阳:《自述》,载《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1期),亦即“把我们通常所说的‘哲学’变成另一种东西”(赵汀阳:《存在就是做事》,载《天涯})1997年第1期),从而结束一切旧哲学。在他看来,“旧概念的哲学”或“经典哲学”的缺陷主要有二:一是“无用”,即“旧哲学(西方哲学或以西方哲学为思维模式的哲学)一直未能成为真正有用的思想”以…  相似文献   

18.
笔者简评骆振芳教授的佳著已是第三部了(第一部《圣经论丛》,第二部《行过幽谷》,均已发表于《天风》月刊。第三部《弘道集》即刚脱稿)。这三部神学文集可说是骆教授晚年的三部曲,作者在本集的自序开头就说“这个神学文集实际上是《圣经论丛》的续集。”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苏联乌特金(С.Уткин)于一九六二年写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伦理学纲要》一书的第三章第四节和第六节。本文的总标题是原书第三章的标题。作者通过断章取义的手法,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的词句,来为其抹煞道德的阶级性和大肆鼓吹道德的“继承性”作辩护。例如,在前一节中,作者谈到,在社会经济形态的各个对立阶级的道德类型中,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因素”,说什么这些因素并不反映这一或那一阶级的特殊利益和地位,而是反映“任何人群的共同要素”,这就是所谓尊重老人、帮助孩子、谦逊、朴素,等等。他还说,在男人同女人的相互关系中也有一些“具有成为公理性质的道德规范”。在后一节中,作者认为道德有所谓“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他说:每新的一代在最初时期,从吃母奶时起就沾染了自己的环境、阶级和时代的心理、道德和习惯,以后,在其所处时代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之下,一部分道德习惯、规范和原则得到了保存,另一些被抛弃,还有一些则被“现代化”了。作者还大肆宣传资产阶级的“平等”也可以为无产阶级所继承。  相似文献   

20.
<正> 胡宏(公元?~1161年),字仁仲,福建崇安人,学者称五峰先生。为南宋初年著名理学家。和其父胡安国一起隐居湖南衡山,讲学著书,创立湖湘学派。胡宏的代表著作是《知言》。这部书是他“优游南山之下余二十年,玩心神明,不舍昼夜,力行所知,亲切至到”(张栻《胡子知言序》)而完成的。学术史家全祖望对胡宏的理学成就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说:“中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作《知言》,东莱以为过于《正蒙》,卒开湖湘之学统。”(《宋元学案·五峰学案》)胡宏到底留下了一些什么思想?这是一个需要作深入细致研究的问题。笔者在此只能对胡宏的理学思想作一粗略的勾勒。不当之处,祈望学界前辈不吝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