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八主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主析论张华松八主即八神,其在古代宗教发生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秦汉政治和精神生活皆产生过重大影响。《史记·封禅书》载:"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案此十六字疑系在:"居临淄南郊山下者"一句之下...  相似文献   

2.
齐都营丘续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丘是西周齐太公师尚父始建国时的齐国都城。其地理位置自汉代以来即有临淄、昌乐二说之争。各有从者,迄无定论。笔者曾撰文讨论,认为临淄说是正确的。并进一步提出其具体位置很可能是在临淄故城大城内东北角的韩信岭一带。近年发表的《营丘初探》(省称《初探》)和《齐都古营丘试探》(省称《齐都》)对拙说提出商榷。《初探》提出  相似文献   

3.
从“齐”得名看古代齐地纺织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齐”得名看古代齐地纺织业陈昌远齐国何以得名,近年来史学界讨论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五说:一,齐得名于临淄附近的天齐渊。(赵超:《"齐"这个地名产生于何时》,《地名知识》,1983年第3期)二,根据《说文》释"齐"。认为"齐"之得名与种植小麦有关(朱活:...  相似文献   

4.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非周公之言钟秀有几篇论文谈到《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评论伯禽报政的话,"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认为是周公所言。其实应是齐太公之言。先看《史记》原文: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  相似文献   

5.
《管子》书中反映的市场意识王京龙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自然体现,而市场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又反映着工商业的发展水平。先秦时期的齐国,自太公姜尚建国时期,就有"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史记·齐太公世家》)的记载。到春秋时期,齐桓公...  相似文献   

6.
姜太公庙与姜太公旅游中心方舟齐都临淄建太公庙,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十一月乙亥,尝于太公之庙,庆合莅事。"至唐,诏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四月诏令西京、东京及天下诸州各置武成王庙奉把。这时临淄虽不...  相似文献   

7.
强国在于富民马加坡太史公称道桓公、管仲之治,说:"桓公之盛,修善政。"(《齐太公世家》)桓管以修善政而致齐国之盛,实是对太公治道承传的结果。管仲以"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国语·齐语》)的政治方略佐桓公还继承了七十九代先君的善道而加以创用,其中...  相似文献   

8.
试析齐国的经济发展与货币流通张继彬,仲采萍古齐是先秦东方文明大国。齐国都城临淄是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太公封齐,即推行"兴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商品经济政策。桓公执政后,任管仲为相,修太公之业,致力于经济改革,以货币为杠杆发展农、工、商业而致强国...  相似文献   

9.
赵缊 《管子学刊》2002,(4):36-44
营丘地理定位问题是解决姜齐建国历史的关键,战国至汉代人们惑于临淄城的历史与繁华,遂将营丘与之接凑,混淆了历史,致使太公封齐事与周初史实相抵牾。金文资料显示殷周之际,营、荥、荣皆源为一字,其最早地望在荥,据史料我们考证了太公与荥的关系;我们又印证了金文中“荣”器即太公家族之器,为西周早期历史与齐国史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临淄殉马坑是指临淄齐故城大城里面东北部河崖头村西东周五号墓所附葬之殉马坑。该坑与墓是1964——1973年发掘的,发表于1984年第九期《文物》。墓室南北26.3、东西23.4、残深3.6米,南面有斜坡式墓道,椁室北有随葬器物坑;殉马坑在墓室西、北、东三面呈(?)尺形,西面长70米,北面  相似文献   

11.
在临淄区城东,有一处风景清幽,造型肃穆典雅的仿古建筑群,那便是依托姜太公衣冠冢而建成的姜太公纪念馆。在临淄,古代曾建有供奉太公的庙宇,后废圯。太公纪念馆的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序列的风格,殿堂庙宇式的布局形式。主殿为歇山穿堂式,殿堂五楹,殿堂正中立一尊姜太公彩绘塑像。他那慈祥的面孔,智慧的双眼,显示出他的匡时济世、治国安民的非凡才智。大殿两边各有配殿,展列着太公先祖伯夷等姜姓族人开发古代经济、创造古代文化的史迹及太公的文德武功。姜太公也称太公望,姜子牙,名尚,系出炎帝神农氏部族,是尧舜之世四…  相似文献   

12.
谈谈临淄齐国古都的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临淄齐国古都的保护与开发杨英吉,郑德新临淄乃齐国的古都所在地,亦是齐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之悠久,文物古迹浩繁,享有宏大的"地下博物馆"之美誉。1961年国务院将"临淄齐国故城"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国务院将临淄批准并公布为第三...  相似文献   

13.
孙长征 《管子学刊》2014,(1):126-126
在临淄区委、政府的关怀下,在临淄区志办公室、区齐文化研究中心、区文化出版局的支持下,由临淄区民政局和区齐文化研究社联合编纂的《临淄地名史话》一书,于2013年11月付梓出版。  相似文献   

14.
泰山之阴齐币论朱活《史记·货殖列传》:"……泰山之阳则鲁,泰山之阴则齐。"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属琅邪,北被于北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相似文献   

15.
《春秋》经传有关齐都临淄城的记述曲英杰《春秋》经传记载宏富,阐述精深,使许多春秋史事及典章制度得以流传,为后世所知,其中不乏对齐都临淄城建制的记述.将散见于《春秋》经传中的诸如齐都临淄外郭城及城门、宫城及世卿居宅、街里及国市等史料勾辑梳理,并参照其他...  相似文献   

16.
齐国国土面积广大,耕地资源丰富,自太公封齐至于汉,经许多代统治者的积极倡导,民众的奋发开垦,终成司马迁所谓“齐自泰山之属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之形势。一、太公封齐之初,所据国土很狭隘。《孟子·告子》中所谓“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其范围...  相似文献   

17.
纪季墓     
纪季墓朱玉德纪季,春秋时纪国国君之弟,封干邑。公元前691年(齐襄公七年)齐欲灭纪,纪季故入齐为附属。《春秋左传·庄公三年》:"纪季以入于齐.纪于是乎始判。"判,分也。纪国一分为二,纪侯居纪城,纪季以入于齐国,为附庸。邑,在今临淄齐故城以东的皇城乡皇...  相似文献   

18.
齐“於陵市和节”陶文考刘钊高明《古陶文汇编》3·652著录的是一件齐国陶文(见附图),资料来源自《三代秦汉六朝古陶》一书(十八册二函,埙室3,现藏社会科学院考古所),传出自临淄。陶文共五字。其中"陵"字简单易识。第三字乃"市"字。此字考释由裘锡圭先生...  相似文献   

19.
以史鉴今古为时用──齐国经济管理思想学术讨论会综述穆辛由《管子学刊》编辑部与临淄区齐文化开发领导小组共同发起召开的"齐国经济管理思想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9月21至23日.在淄博市临淄宾馆举行。来自上海、河南、山东、辽宁、河北等6个省市的25位古...  相似文献   

20.
荀子《成相篇》是我国说唱艺术的远祖,它是荀子于齐三为祭酒期间写成的,所以,它不是产生于楚国,而是产生于齐国都城临淄。东汉蔡邕在其《琴操》中所记载的《杞梁妻叹》,也是一首有说有唱的曲目,它所产生的地点也是在临淄。因此断言,我国说唱艺术的远祖在临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