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包括长时记忆视优效应的三项实验。实验一使用汉语为学习材料,北京人与广东人为被试;实验二使用英语为学习材料、美国人与中国人为被试;实验三使用日语为学习材料、日本人为被试。三项实验都有视觉、听觉两种呈现方式。三项实验的结果都有利于证明频率差异假设,即如果在书面言语中经验某字词的频率高于在口语中经验该字词的频率,则该字词的视觉呈现优于听觉呈现。  相似文献   

2.
对汉字短时记忆编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汉字为材料,通过将显示通道由听觉转换成视觉或由视觉转换成听觉从而引起短时记忆前摄抑制释放的方法进行研究,被试由中国学生和刚学习中文的美国学生组成。结果表明:(1)视觉显示比听觉显示条件下的回忆成绩好。(2)两类被试在显示通道双向转换时都出现明显的前摄抑制释放。本文与用英文材料作类似实验的结果作比较,提出中英文短时记忆编码操作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视觉呈现字表和听觉呈现无关言语方式,探讨在字表项目保持期间阻止被试复述情况下,不同呈现位置的无关言语对汉字短时记忆系列回忆的影响。在字表保持期间,采用计算任务进行分心作业。实验结果发现:(1)无关言语对汉字短时记忆系列回忆成绩存在显著影响;(2)在字表保持期间阻止被试进行复述消除了字表呈现期间呈现无关言语对回忆成绩产生的干扰效应;(3)汉字短时记忆系列回忆成绩表现出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结果没有完全支持客体情节记忆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2×2×2被试间设计,分别对视觉或听觉通道呈现的DRM词表进行了高水平或低水平的加工,此后又在视觉或听觉通道上,进行了针对DRM词表旧有项目、关键诱饵和无关项目的再认测验。实验证明了DRM范式中错误记忆的稳定存在,并且错误记忆受通道变换和加工水平变化的影响。通道不匹配时的错误记忆效应要大于二者匹配时的;通道匹配时,视觉呈现所导致的错误记忆效应要大于听觉呈现的;通道不匹配时,由听觉学习转到视觉测验时所导致的错误记忆效应要大于由视觉学习转到听觉测验时的。实验表明通道效应和加工水平效应是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杨志新 《心理科学》2008,31(2):392-395
该项研究探讨被试对听觉词源检测和再认的差异性,并比较了男女被试的源检测和再认情况.实验以两字汉字词为记忆材料,设计了三个因素.性别因素指男女被试性别水平;声源因素设计了男性和女性两种声源呈现听觉词,为组内设计;学习因素为两个水平的组内设计,水平一是偶然学习,水平二是重复学习,也为组内设计,该因素考查学习效应.研究分别统计两种声源词的再认和源检测成绩,结果分析显示:被试源检测的学习效应显著,而再认的学习效应不显著;两种声源词的源检测差异显著,而再认的差异不显著;同类测试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两种测试之间相关不显著;偶然学习条件下,男女被试对男性声源词的源检测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提示,源检测的内部认知过程不同于再认,并且两种性别人群的源记忆可能存在某些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复合汉字为材料,通过两个实验探讨在心理旋转加工中是否存在整体/局部优先效应。实验一检验视知觉中的整体优先效应,实验二考察心理旋转加工中是否存在整体优先效应。结果表明:延长刺激呈现时间直至被试做出反应,在正镜像判断的纯视觉任务中不存在视觉整体优先效应;在心理旋转任务中,大汉字(整体)旋转条件反应时与小汉字(局部)旋转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复合汉字刺激心理旋转加工中不存在整体优先效应。  相似文献   

7.
毛伟宾 《心理科学》2012,35(3):574-580
本研究以1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DRM范式,考察了视觉与听觉通道在编码阶段的错误记忆ERP效应,以从更深层面认识错误记忆的内在加工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编码阶段,在300-500ms及500-700ms的时间窗视觉通道均存在相继错误记忆效应(DIM),比听觉通道表现出较强的DIM效应,这不仅说明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在编码阶段具有不同的脑机制,而且表明DIM效应与学习项目的语义加工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毛伟宾  杨治良 《心理科学》2008,31(6):1326-1329,1325
本研究采用DRM范式以80名大学生为被试对错误记忆的通道效应进行了研究.实验采用三因素混合设计,运用信号检测论等方法探讨了重复学习对不同通道错误再认的影响.结果发现:1)汉语词表具有与英文词表不同的通道效应,表现为视觉学习的错误再认高于听觉学习;2)重复学习对视觉学习与听觉学习的错误再认产生分离性影响,即重复学习降低了视觉学习的错误再认,却提高了听觉学习的错误再认;3)信号检测论的分析表明:听觉学习在重复学习后对关键诱词的错误再认的增加是听觉学习对要义信息日益增加的敏感性连同较为宽松的提取标准协同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声音诱发闪光错觉效应是典型的视听整合错觉现象, 是指当视觉闪光刺激与间隔100 ms内的听觉声音刺激不等数量呈现时, 被试知觉视觉闪光的数量与听觉声音的数量相等。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影响因素既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被试内差异因素, 也包括视听刺激依赖程度、视听整合的发展和视听刺激知觉敏感性等被试间差异因素。该效应的产生在时程上主要体现在早期加工阶段, 在脑区上主要涉及多处皮层及皮层下相关脑区。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考察注意、奖赏和视听整合方式等认知加工对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影响, 同时也应该关注声音诱发闪光错觉对记忆和学习的影响以及结合计算模型和神经科学的手段进一步探讨其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10.
语音与汉字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乃怡 《心理学报》1990,23(1):10-17
以速示的方法,在单侧视野呈现单字词和双侧视野同时呈现单字词的条件下,比较了有听力的被试和聋人被试在汉字识别时大脑两半球机能的非对称性。结果表明,有听力的被试表现为右侧视野(左侧大脑半球)的优势效应、而聋人被试则表现出相反方向的大脑半球的优势功能。但聋人被试左侧大脑半球的功能明显降低,而右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与有听力的被试相比几乎是同等的。表明言语知觉的缺失严重地阻碍了以语音为中介的左侧大脑半球功能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1.
曲折  丁玉珑 《心理学报》2010,42(2):193-199
应用DRM范式, 研究单个汉字语音关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实验一中, 学习阶段呈现的各字表汉字与未呈现的诱饵字具有相同音节。再认测试发现, 被试对诱饵字产生了明显的错误再认。实验二发现, 当各学习字表内的汉字拥有相同声母或相同韵母时, 被试对相应的两种诱饵字也能产生明显的错误再认, 并且其效应与音节相同时基本一样。这些结果说明, 汉字的语音关联可以诱发错误记忆现象, 但其效应并不随语音相似度的增加而增加。研究提示, 错误记忆可以来源于较低层次的基于知觉的加工; 中文语音网络虽然易于激活, 但激活程度有限。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DRM范式,考察了正确记忆与错误记忆中的感觉通道效应,以及干扰因素对正确记忆与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是正确记忆还是错误记忆,视觉呈现优于听觉呈现;(2)三种呈现通道下.对关键诱饵的错误记忆差异不显著;(3)干扰任务下的再认成绩比无干扰任务下的再认成绩好.结合实验结果,本文还就不同通道下错误记忆的加工机制问题以及正确记忆与错误记忆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13.
Smith和Hunt于1998年首次采用DRM范式提出了错误记忆通道效应,即视觉学习通道较之听觉学习通道会降低错误再认或错误回忆,这不仅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研究,而且提出了许多关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产生机制的不同观点。本实验采用DRM范式,运用ERP技术,考察了视觉与听觉通道在提取阶段的错误记忆新旧效应,以从更深层面认识错误记忆的内在加工机制。结果发现,视觉与听觉通道在300-500ms和500-700ms两个时间窗都发现了ERP新旧效应,但在脑区位置以及错误记忆的新旧效应方面存在差异,这表明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在提取阶段的新旧效应存在不同的脑神经活动,不同学习通道在提取阶段的监测加工差异在导致错误记忆通道效应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单字词的学习年龄对小学生汉字识别的影响(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小学一、三、五年级的学生为被试 ,采用汉字命名任务 ,选取分别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一、三、五年级出现的三组字 (分别记为A、B、C三组字 )为材料 ,考察了单字词的学习年龄 (LA)对小学生汉字识别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 :无论年级间比较还是年级内比较 ,单字词的学习年龄 (LA)对小学生的汉字命名反应时和正确率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词汇判断任务,以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儿童以及大学生为被试,考察单字词识别中的多义词识别优势效应的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三组被试都表现出单字词识别中的多义词识别优势效应,且效应发生在低频字上;(2)随年龄的增长和识字能力的提高,儿童汉字识别的错误率降低;而多义词识别优势效应呈现递减的趋势.小学三年级已经发展出多义词的识别优势,小学五年级的反应模式与大学生的基本接近.最后,从语义反馈量、加工方式差异等角度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考察高低字频对汉字记忆中错误联接的影响.实验表明,汉字再认记忆中出现了频率的镜子效应,但在反应时间限制下,镜子效应中对学习词的正确再认率的差异消失.被试对低频联合诱字的错误再认率高于高频联合诱字.无论是高频字还是低频字,被试对联合诱字的反应时都长于对学习字和无关字的反应时.研究结果可用修正后的激活混淆来源理论(source of activation confusion,SAC)解释.  相似文献   

17.
前人多在记忆层面探讨不相关言语效应(the Irrelevant Speech Effect, ISE), 而本文选择在意识觉察(conscious awareness)阶段观察这一现象。所有实验均采用视觉掩蔽及听觉输入不相关声音的视听交互方式。实验1在安静、纯音及不相关言语3种听觉背景下让被试对简单图片做视觉觉察判断, 结果发现不相关言语干扰了视觉觉察, 而纯音则未产生干扰。实验2在相同的3种听觉背景下要求被试对复杂图片做视觉觉察判断, 结果同实验1。实验3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在同样的3种听觉背景下观察被试对简单图片做视觉觉察判断时的脑电变化, 结果发现不相关言语干扰了视觉觉察负波的形成, 验证了行为学研究的结果。本文结果表明不相干言语在视觉意识觉察阶段就对被试的行为产生了干扰。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的实验材料为单字和双字词,利用字表方式呈现。被试为小学六年级的30名学生,按学习成绩好和差各选15名。实验结果为,(1)对单字材料,被试既对要记忆的项目进行了有意的复述,又对指示遗忘的材料产生了提取抑制;对双字词材料,被试只有对指示遗忘的材料产生提取抑制,而没有对要记忆的项目进行有意复述;(2)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有意遗忘的抑制能力明显高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相似文献   

19.
周爱保 《心理学报》1996,29(1):53-57
讨论了词语使用过程中视觉使用频率和听觉使用频率的区分。通过两个实验对听觉使用频率进行了探讨。实验一通过量表评定法得到了两组视觉使用频率相同,但听觉使用频率不同的双字词,实验二利用实验一得到的两组双字词对被试进行了记忆测验,在单一的听觉条件下,发现在自由回忆,听觉再认和模糊辨听这两类不同的记忆测验中出现了实验性分离现象;反映了听觉使用频率自身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20.
采用DRM范式以112名非熟练中-英双语者为被试进行了跨语言的错误记忆通道效应实验。实验采用三因素混合设计,根据学习通道和测验通道的不同,把被试分为4组,用由汉语与英语单词组成的DRM词表进行学习和测验。结果发现,⑴在非熟练中-英双语被试中存在错误记忆的跨语言现象;⑵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的错误记忆存在很强的语言特异性,表现为相同语言条件高于不同语言条件、汉语高于英语;⑶在学习与测验相同语言条件下运用校正的再认分数——敏感性指标Pr,进一步探讨错误记忆的通道效应,发现了跟西方不一致的结论:即无论汉语词表还是英语词表,非熟练中-英双语者在视觉通道上的错误记忆明显高于听觉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