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周易·蒙卦>中,反映了西周初期的有价值的童蒙道德养成教育观.它经后代学者的继承和阐发,逐渐形成了一个童蒙道德养成教育的思想体系.诸如"亨行时中"的价值目标,至诚求道而顺教的为学态度以及包容挚诚、严格得当的师道原则,等等,朴实而辩证,值得我们今天在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管仲的财税思想在治国方略、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上的应用,既保证了充足的财政收入,又深得民心,为齐桓公称霸中原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对于今天中国财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以北宋理学家吕大临的思想的个案分析为例,探讨儒家伦理道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文章通过对吕大临思想中的“性”、“仁”、“理义”、“天理”、“时中”等观念的解析,讨论了吕大临对儒家“道德法则”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看法以及他在处理两者之间关系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朱子在《易学启蒙》中曾引用邵雍“心为太极”之说。此说与朱子学的固有观念似乎相矛盾。但“心为太极”说在朱子学的框架内至少曾出现如下三种理解:朱子本人以“心”为易图的中心方位来解释“太极虚中之象”的“环中说”;在朱子后学中具有广泛影响的禀赋说;现代学者所揭示出的“境界说”。三种说法并不矛盾,“环中说”背后所体现的是“太极不离阴阳”的活动性原则,它与“禀赋说”所代表的实体性原则相辅相成,二者的统一就是“境界说”。此外,“心为太极”还有一层工夫的含义,对于提示学者在自家身上体贴太极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欧阳英 《现代哲学》2005,4(3):50-57
该文在积极利用当代预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哲学的视角对预期概念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特点做出了重新反思。同时,还重新阐释了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中有关预期论述,并在这种新的阐释下,从预期追寻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影响力以及作用的有限性等三个方面,对预期追寻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当代分析。  相似文献   

6.
“和”是儒学之道的最高点。作为核心议题,和贯穿于儒家学术讨论的各个层面。“和”在字源上与音乐相关,其主旨有别于“同”,与德行修养、政治教化、生活实践相关联。儒家多在天人关系的语境中阐述“和”,认为天人在根本上是和谐而非对立的。依据对天的不同理解,儒家天人和谐思想呈现为两大主张:人与主宰之天合一、人与自然之天协同。同时,儒家关于和的论述并不仅仅是一种探寻形而上之奥秘的理论尝试。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化解冲突、建立秩序的实践性功能。作为一种救治方案,和道在人的领域具有人我、家庭和国家三个向度,追求一种动态的有序。  相似文献   

7.
自然内在价值的哲学论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然内在价值的问题 ,是生态伦理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又是它的理论论证中疑惑最多、论证最困难的问题。我们需要把目的论、存在论和价值论统一起来 ,从“主 -客关系”统一的角度 ,进行它的哲学论证。  相似文献   

8.
顾娅娣 《心理科学》2001,24(2):175-177,187
本文根据古代思想家的有关言论,探讨了他们的注意心理思想,即注意的慨念。特征,分心与分散,分配与集中,注意与感知、记忆、思维的关系,注意在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简论道德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道德的发展变化就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善恶矛盾运动的过程。道德的发展变化按研究的不同视角及其范围和方向,可以分为道德演变、道德变易与道德流变。辩证地认识道德的发展变化规律,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止恶从善,弃恶扬善。  相似文献   

10.
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缺乏的管理责任及干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护人员人文素质缺乏与医学教育缺陷、人文管理意识不强、后续人文素质培养不利及执业环境恶化等综合因素密切相关。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院管理者首先应当确立人文管理理念,营造医院的人文氛围,承担起促进医学教育体制改革、加强岗位培训和着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文科学型”医护人员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证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三个有机结合: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有机结合;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有机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学及史学方法,从精气学说、“无为”思想和辩证思维等方面,探讨黄老思想对中医气一元论、摄生思想、整体观及辨证思想形成的影响。认为黄老哲学使零散的中医学理论系统化、规范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本内容和图文顺序对图片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儒德  徐娟 《心理科学》2006,29(5):1076-1080
给同一张图片配以两段不同内容的文本,并将文本与图片按照文先图后、图文同时、图先文后三种不同的顺序分别呈现给6组共90名大学生被试阅读,以考察被试对图片中不同涵义的理解效果。结果表明:1)文本内容效应显著。图片中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涵义得到了更深的加工,与本文内容不相关的涵义得到了更少的加工。2)在对图片中与被试先前经验的自然预期相符的涵义的加工上,图文顺序与文本情境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对图片中非自然预期涵义的加工上,图文顺序与文本情境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接受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三观形成过程是与接受对象和接受环境互动的过程。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价值取向、意志品格决定着其三观接受倾向及信念内化的过程。三观信息反映现实的深度 ,与接受者内在认知结构和观念的契合程度 ,影响着其被接受的程度。而接受环境具有验证、巩固或修正、改变原有的三观观念的作用。应赋予三观以更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精神内涵 ,增强其理论创新和与现实的贯通性。  相似文献   

15.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外在激励一直居主导地位。“人”一直是处于被激励的状态。本文提出了自我激励的概念,并从自我激励的产生、内涵、运作、原则和手段等几个方面逐一展开论述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刍议恽代英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恽代英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它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和追求真理、发展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对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的升华,是毛泽东精神的组成部分,是21世纪中国人民继续奋发图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笔画复杂性和重复性对笔画和汉字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采用笔画识别和词汇决定的方法 ,对汉字笔画认知和笔画在汉字认知中的作用作了考察。实验一探讨了汉字笔画自身的复杂性对笔画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 ,笔画自身的复杂性对笔画认知无显著影响 ,识别简单笔画和识别复杂笔画的反应时与错误率无显著差异。实验二考察了笔画的重复性对汉字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 ,汉字认知中存在笔画重复性效应。笔画重复较多的汉字比笔画较少重复的汉字识别时间短 ,错误率亦低。整个实验结果支持笔画是汉字加工的基本单元的假设  相似文献   

18.
关于儿童如何理解假装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幼儿能够从心理角度理解假装。另一种观点认为,幼儿只能从假装行为角度理解假装。本研究通过自制录像,考查了3~5岁幼儿对假装游戏中意图和行为作用的理解。实验中,给幼儿呈现3种不同类型的录像情境:有意图-有行为、有意图-无行为和无意图-有行为,要求幼儿回答录像中的主人公是否在假装。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录像中主人公明确表达其假装意图的情境下,幼儿能够从心理层面理解假装,并且3~4岁幼儿存在一个快速发展期;同时,假装实体的熟悉度可能影响幼儿对假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标记量影响文章标记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文章阅读过程中文章标记量的多少对文章中不同类型的信号保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有标记的目标句上 ,少标记条件显著优于多标记条件和无标记条件 ,多标记条件与无标记条件之间无显著差异 ;在无标记的目标句上 ,无标记条件显著优于多标记条件和少标记条件 ,多标记条件与少标记条件之间无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支持在文章阅读过程中读者是微略性地运用文章标记的假设和交易效应的假设。  相似文献   

20.
汉字整体和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考察笔画在汉字认知中的作用,探讨了汉字整体和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和部件识别类似,笔画认知存在着显著的字劣效应:识别汉字中的笔画比识别单独呈现的笔画反应时明显地长,错误率也大幅度增加,显示了汉字整体对笔画认知的抑制性影响。(2)识别汉字中的笔画的反应时也受背景汉字笔画多少的影响。识别少笔画汉字中的笔画比识别多笔画汉字中的笔画容易。(3)笔画频率对笔画认知也有重要影响,频率高的笔画比频率低的笔画容易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