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周兴 《天风》1997,(12)
圣经中“以马内利”是神与人同在的意思。的确,在创世之初,在伊甸乐园中,神是和人同在的;天国中,神和人和谐美好,其乐融融。可是,由于魔鬼的引诱,人类陷落在罪恶的深渊,不能自拔。人被罪玷污之后,就不能再和圣洁的神同在同行了。人  相似文献   

2.
信仰词汇     
单信 《天风》1995,(1):43-43
以马内利 在信徒间通信及交往中,“以马内利”常常用来作为问候和祝愿,尤其到了圣诞节,这词出现的频率就更高。 从圣经知道,这词本来是天使给耶稣所起的一个名字。但基督在世时未见他有如此自称,或别人这样称呼他。“以马内利”  相似文献   

3.
陈丰盛 《天风》2012,(12):46-47
圣诞佳节,全世界的基督徒都沉浸在庆祝基督降生的喜悦当中,无数传道者都会以《马太福音》1章21节作为主题经文与弟兄姊妹分享,或是用它来向未信主的人布道。但值得反思的是,许多人将“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的信息只停留在“拯救”,对“从罪恶里”则是轻描淡写,似乎这个重要的信息已经被“淡化”了。  相似文献   

4.
王灵光 《天风》1996,(12):4-5
感谢神,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将要来临,我们心里都很快乐,因为救主降世了,就是天上的神“道成肉身”与人同在。所以圣经上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太1∶23)。 所以教会在每年的12月25日,要纪念这个日子。那么,怎样过圣诞节才有意义,是每个信徒应该考虑的事情。我们从四方面和弟兄姊妹共同勉励。  相似文献   

5.
谢炳国 《天风》2017,(1):8-10
“以马内利”这四个字在圣经里出现过三次——《以赛亚书》7章14节、8章8节及《马太福音》1章23节。在耶稣降生700年以前,先知以赛亚就预言“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参赛7:14)。这当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而是上帝的救恩计划。  相似文献   

6.
项锡安 《天风》1996,(12):2-3
经文:赛7∶14;启21∶3—4 先知以赛亚的预言,迎来以马内利的盼望(“以马内利”是圣经原文译音,意为“神与我们同在”,见太1∶23)。以马内利是因着主耶稣的降生而开始实现的,这也是主的名字。以马内利的神是令人亲切亲近的神,他克服了旧约时代神人分离的局面。以马内利表明神主动与人和好,与人来往,这乃是藉着人的心灵与诚实。  相似文献   

7.
李元雄 《天风》2008,(23):28-29
经文:赛7:14;太1:23耶稣基督的降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基督诞生为人,实现了人类"可以亲眼看见神"这一多年的梦想。人可以亲眼看见神,这就是"神与我们同在"。《马太福音》说:"人要称他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翻出来就是‘神与我们同在'"(太1:23)。神与人同在是圣经的中心。今天,我们欢庆圣诞,纪念救世主降生与我们同在。我要与弟兄姊妹分享的主题是"神与我们同在"。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     
《天风》2003,(3):1-1
当美国攻打伊拉克倒萨行动一触即发时,欧洲教会领袖与普世基督徒正积极努力呼唤和祈祷世界和平。在本期首篇己故的孙彦理主教的“和平,上帝的旨意“一文中他说,上帝的恩赐,是要我们过美好的生活,如同,耶稣降生时天使的歌唱:“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于他所喜悦的人”。 以呼唤和平到人类的安居乐业,中国基督徒与普世基督徒始终关注着自身生存的空间,正如丁主教所说:“中国基督徒敬拜一位爱我们,同情我们,与我们一道遭受苦难,循循善诱的上帝,这个转变是一种真正的释放”。的确“中国基督教必须根植于中国土壤中”,因为“基督徒的  相似文献   

9.
李栋 《天风》2005,(12):40-41
“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它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旧约圣经以赛亚书7章14小节那里:“主自己要给你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在该书的第8章中第8、10小节中再次出现,以后圣经中我们几乎再没有看到这样的字句。没有这样的字句,丝毫不影响  相似文献   

10.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4):20-21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可12:30;另参太22:37—40;路10:27),这是耶稣所说基督徒最大的两条诫命之一(“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一),意即是要我们以全部的意志、情感、理智、力量,毫无保留地爱我们所信仰、所崇拜的上帝。有些人认为,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是对上帝的感受和经历,也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生活实践上帝的旨意。这些都没错。然而,理智、理解对信仰也同样重要。事实上,  相似文献   

11.
吴耀宗先生当年之所以归向基督,首先是被基督福音的伦理内容所吸引。他认为基督教不仅是信的宗教,而且也是行的宗教,是伦理的宗教。做基督徒的要以行为来考验信仰、实践信仰和证明信仰,做信行相符、言行一致的基督徒,而不是耶稣所痛恨的能说不能行、信行不符的假冒为善之人。他强调基督徒要肯定教会以外的善行和善人,如同耶稣肯定那个好撒玛利亚人那样,因为一切的善都是从上帝而来。行善的人,不管他有没有基督教信仰,都是上帝所悦纳的。他认为爱是基督教的最高原则,但其具体实行要和处境相联系。他把基督教的爱上帝和爱人如己的最高原则与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处境结合起来,为我国基督徒指明了爱国爱教的道路与方向,使中国基督教有了光明的发展前途。他的处境化的基督教伦理观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救恩的核心是神与人的同在。上帝是一位与人同在的神,是以马内利的神。这是上帝的应许,也是上帝救恩的行动。当福音从犹太经小亚细亚传到以希腊哲学为主导的罗马世界时,希腊哲学的"逻各斯"概念被借用来说明上帝如何与人同在。耶稣基督是上帝的逻各斯、上帝的话成为人,是无限的超越的上帝进入有限的物质的世界,为要与人同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赵紫宸(1888—1979)在1925年底撰写的《耶稣的人生哲学》等为文本依据,讨论他早期神学中的人神人格同性论。他提出上帝、耶稣、人共同都以“人格”为本质规定性。这种人格论哲学,一方面展开在赵紫宸对耶稣之人格上帝观的理解中,一方面体现在他的人神人格同性论中。赵紫宸把上帝诠释为一种观念性的人格存在,历史上的耶稣是对此的一种人格性的彰显,而人的使命就是在效法耶稣的人格日新中建立自己的人格。文章指出,这种人格论哲学,最终否定了上帝的神性、耶稣的基督性,无意识地在中国教会里以“非上帝”即“否定上帝”的方式,呼应了同时代的非基督教运动。  相似文献   

14.
我们所信、所传的生命之道,其重要的内容有主的降生(道成肉身)、受死(十架赎罪)、复活升天,再来,耶稣不是“教主”,而是救主。他死而复活,并且升天了。因为他是神的儿子,他是人类的救主。 耶稣基督的名是奇妙的:“耶稣”意思是“耶和华拯救”。他是救世主,“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基督”在旧约希伯来文称“弥赛亚”,意思是“受膏者”。圣经里有三种人受膏:一是君  相似文献   

15.
道与逻各斯     
上帝在耶稣基督里救恩的核心是神与人的同在.上帝是一位与人同在的神,是以马内利的神.这是上帝的应许,也是上帝救恩的行动.当福音从犹太经小亚细亚传到以希腊哲学为主导的罗马世界时,希腊哲学的"逻各斯"概念被借用来说明上帝如何与人同在.耶稣基督是上帝的逻各斯、上帝的话成为人,是无限的超越的上帝进入有限的物质的世界,为要与人同住...  相似文献   

16.
林文恩 《天风》2006,(5):28-32
根据福音书的记载,耶稣不仅意识到他是上帝的儿子,上帝藉着耶稣道成肉身,上帝国的权能要在历史中彰显,上帝要藉着他把上帝的国带给人,把上帝的救赎带给那些愿意接受他救恩的人;同时也藉着耶稣所开展的事工,使人现在就可以经历将来上帝国的权能,耶稣也呼召众人预备迎接即将来临的上帝国。耶稣也自觉到他是弥赛亚,他的使命就是为了拯救罪人而受苦和受死,他要藉着死亡来成就上帝的救赎计划。耶稣的受死是他自愿的,是做上帝与人之间的和好工作;同时也具有献祭的、赎罪的、和末世意义的性质。早期教会认为,耶稣受死是完成他弥赛亚使命最基本的事件。  相似文献   

17.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9):24-25
这个专栏过去三期探讨了《尼西亚信经》的第一段落,谈论了我们对天父上帝的信仰。今期开始我们进入了《尼西亚信经》的第二段落,这段落论及我们对主耶稣基督的信仰。相比起其它段落,第二段落篇幅明显最长。这个不难理解,因为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就在于对耶稣基督的信仰;这是我们信仰的独特性。我们基督徒不只是“信上帝”的人,更是“信耶稣”的人,是基督的  相似文献   

18.
季剑虹 《天风》2004,(1):20-21
“道成肉身”在基督教神学中属于基督论的范畴,是基督教教义的核心,这涉及到上帝为何化身成人,如何化身成人,从而与世界与人类发生了直面的紧密的关系,特别是发生了生命关系。这不只是一种理论、一种教义和学说,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见证,是摸得着,看得见的能形于实体的真理。每当我们庆祝救主耶稣诞生时,再次思考“道成肉身”与我们的关系,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1、成了肉身的这个“道”,不仅是与神同在的,而且就是神,这就告诉我们耶稣的先存性。耶稣说:“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约8:58)耶稣又对门徒说: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会听到教会中有人这样说:“信主的人死后进天国,不信主的人死后下地狱”。这是因为许多基督徒认为信主的人一旦去世了,他们真的就是蒙恩得救了,认为他们的灵魂已经进了天国享福去了。事实上,这与基督教“末世论”教义中有关天国的教导是相悖的。试想,如果基督徒死亡之后就进入了上帝的国,那么,今天世界上就不会存在有一个活的基督徒了,因为所有的基督徒都会因此去追求死亡。如果上帝在基督徒一死后就实现了他的终极救赎,将死去的基督徒接到他的国里,岂不是与圣经启示给我们的关于上帝的救赎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20.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6):22-23
上帝信仰的重要性上一期探讨了信仰是什么,今期开始探讨我们信仰的对象。《尼西亚信经》开首宣认“我们信独一上帝”。这个信念是基督教任何信念的出发点:假如没有上帝, 这个世界和人类就不会是被创造的,世界的存在目的和人生的终极意义也就无从谈起。假若没有上帝,耶稣就不可能是上帝的儿子,而只是一个普通人(无论他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