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殿与贼窝     
《天风》2015,(5)
<正>在一次临近逾越节时,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耶稣就拿绳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又对卖鸽子的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买卖的地方。"(参约2:13—16)我们很难将以上的场景与柔和谦卑的耶稣联系在一起,耶稣不但动了口更是动了手,他"鞭子抽打、倒出银钱、推翻桌子",动作之大可见一斑。在其他福音书中,耶稣的责备均是"把祷告的殿变成贼窝了"(参太21:13;可11:17;路19:46),愤慨之情跃然纸上。谦谦君子的耶稣,何以大动干戈?圣殿又何以  相似文献   

2.
慕道 《天风》2012,(4):46-46
最近读了一篇短文,只因为它那吸引人眼球的标题:“耶稣光火了。”“光火”在字典中是“瞄怒、发怒”的意思,但耶稣的“光火”不似人的血气之怒,乃是“义怒”!文章讲的是在《约翰福音》中所记载的耶稣洁净圣殿时发怒了。它所记载是耶稣刚开始作工的时候,但却让我不由想到其他三本福音书中对耶稣荣入圣城耶路撒冷后洁净圣殿的记载,也许是因为受难周近了的原故吧!  相似文献   

3.
陈志华 《天风》2013,2(2):52-53
耶稣之名所以被称为奇妙,因为他名字的内涵代表了救恩的行动,同时,他名字的内涵也是基督徒需要经历的生命历程。“耶稣”是“把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以马内利”是“上帝与我们同在”(参太1:21、23)。两者放在一起,就是耶稣先拯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权势,再把我们带入上帝同在的荣耀中。基督徒必须先经历“救出来”,才能践行“翻出来”,基督徒每一天的生活就是依靠主从罪恶中被“救出来”,靠主把以马内利“翻出来”。  相似文献   

4.
在圣殿次数 庆节已过了一半,耶稣就上圣殿里去施教。犹太人都惊讶说:“这人没有讲过学,怎么通晓经书呢?”耶稣回答他们说:“我的教训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来者的。谁若愿意承行他的旨意,就会认出这教训是出于天主或是由我自己而讲的。由自己而讲的,是寻求自己的光荣;但谁若寻求派遣他来者的光荣,他便是诚实的,在他内没有不义。”(若7:14—19) 复活后的显现 一周的第一天,清早,耶稣复活后,首先显现给玛利亚玛达肋纳:耶稣曾从她身上逐出过七个魔鬼。她去报告那些一向同耶稣在一起的人,那时,他们正在哀号哭涕。他们听…  相似文献   

5.
降生成人的圣子耶稣对圣母玛利亚怀有无比的尊重和衷心的热爱,这是毫无疑问的,值得我们去效法,但从圣经中,我们又发现主耶稣对其母亲的亲情,有时竟深藏不露,使人一时难于领悟。一、在耶路撒冷圣殿中 圣路加告诉我们,当耶稣十二岁时,按惯例随父母到耶路撒冷过逾越节,他回去时,耶稣仍留在圣殿中。“过了三天,才在圣殿里找到了他。他正坐在经师中,聆听他们,也询问他们,凡听见他的人,对他的智慧和对答,都惊奇不止。他们一看见他,便大为惊异,他的母亲就向他说:孩子,为什么你这样对待我们,春!你的父亲和我,一直在痛苦的找…  相似文献   

6.
缴纳殿税     
他们来到葛法翁时,收殿税的人来到伯多禄跟前说:“你们的师傅不纳殿税吗?”伯多禄说:“自然纳的。”他一进到屋里,耶稣就先对他说:“西满,你以为怎样?地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说或丁税呢?向自己的儿子,或是外人?”伯多禄说“向外人。”耶稣对他说:“所以儿子是免税的了。但是为避免使他们疑怪,你往海边去垂钓,拿钓上来的第一条鱼,开了它的口,就会找到一块‘斯塔特’。拿去交结他们,当做我和你的殿税。”(玛17:24—27)缴纳殿税  相似文献   

7.
雪峰 《天风》2012,(5):44-45
耶稣出生后的第40天,父母将他带到耶路撒冷,"要把他献与主"。才到圣殿,就遇到一位"又公义又虔诚"的老者——西面。由于"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来到",加之又"受了圣灵的感动",西面一见耶稣,就认出这正是上帝所应许的弥赛亚——尽管此时的耶稣不过是一个满月不久的婴儿,不由得吟起诗来,后世称之为"西面颂":"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话,  相似文献   

8.
《天风》2003,(1):54-55
尊敬的何琦弟兄: 您好! 我是厦门竹树教堂的执事,今年分配事工是负责圣殿圣诞布置。当要计划在殿中装饰圣诞树时印着圣经话语:“论到耶和华装饰华美的殿,他建立的威严,他们却在其中制造了可憎可厌的偶像。”即发现了手中所要装饰的圣诞树与圣经所启示的无关,再叫牧师去找一些有关资料,找到一处竟有“撒但开了一个会,为叫人们将注意力从耶稣身上引开,推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象征”这种表现方法,人们就会想到“鸽子”与“和平”之间的关系。因此有人就认为“鸽子是和平的象征”或者“鸽子象征着和平”这两句话是用了象征方法。还有的人认为《白杨礼赞》这篇文章里在下面一段里有“象征”这个词,于是就断定这篇文章是采用了象征方法。这段话是: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他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5,(6)
<正>拣选十二门徒之后,耶稣差遣他们出去,"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吩咐他们"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麻风的洁净,把鬼赶出去"(参太10∶6-8)。门徒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之后,耶稣开诚布公地向他们道出了完成这个使命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那些困难的方法:"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  相似文献   

11.
圣经故事     
二十九基督复临〔预言末世〕耶稣从圣殿里出来的时候,他的门徒中有一个对他说:“老师!看,这是何等美丽的石头!何等宏伟的建筑!”耶殿对他说:“你看见这些伟大的建筑吗?将来这里决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而不被拆毁的。”耶稣在橄榄山上,面对圣殿坐着的时候,伯多绿、雅各伯、若望和安德烈私下向他说:“请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发生这些事?这一切事要发生时,将有什么先兆?”〔未来灾变〕耶稣就开始对他们说:“你们要谨慎,不要受人诱惑。将有许多人假冒我的名字来说:‘我就是默西亚(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当你们听到战争和叛乱的风声时,不要惊慌,因为这是必要发生的,但还不是结局。因为民族要起来攻击民族,国家攻击国家:将有大地震,到处有饥荒及瘟疫;将出现可怖的异象,天上会有巨大的凶兆。但这只是痛苦的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耶稣在犹太传统中的身份与在帝国文化中的位置这一罗马统治者关心的问题展开讨论,认为耶稣与圣殿里的祭司长等人的高层宗教领袖的冲突,以及与以会堂为活动中心的法利赛人、文士的底层冲突,是其受难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06,(11X):25-25
(接《天风》第296期25页) 彼得和约翰上圣殿,在美门口医治了一个生来是瘸腿的人,彼得随着再次传道,信的男丁有五千人(徒3:1—26)。在彼得正在圣殿门口讲道之时,祭司和守殿官突然来了,就把两人收押起来,第二天,被带去公会,在官府、长老和大祭司前受审,两人却藉此机会传讲耶稣的救恩,他见这两个没有学问的小民,却有如此的口才和胆量,而且讲的都是一件明显的神迹,就无话可说,只得放了他俩,并恐吓他们不可再讲,彼得和约翰却说:“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官长想不出法子刑罚他们,又再恐吓一番,把他们释放了(徒4:1—22)。  相似文献   

14.
约翰     
《天风》2006,(22)
神的礼物God’s gift耶和华已施恩Jehovah has been gracious彼得和约翰上圣殿,在美门口医治了一个生来是瘸腿的人,彼得随着再次传道,信的男丁有五千人(徒3:1-26)。在彼得正在圣殿门口讲道之时,祭司和守殿官突然来了,就把两人收押起来,第二天,被带去公会,在官府、长老和大祭司前受审,两人却藉此机会传讲耶稣的救恩,他见这两个没有学问的小民,却有如此的口才和胆量,而且讲的都是一件明显的神迹,就无话可说,只得放了他俩,并恐吓他们不可再讲,彼得和约翰却说:“听从你们,不听从神,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官长想不出法子刑罚他们,又再恐吓一番,把他们释放了(徒4:1-22)。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荷兰绘画大师伦勃朗·哈门斯·凡·兰(REMBRANDTHARMENSZ.VAN RIJN,1606—1669)创作的著名油画《耶稣赦免罪妇》,题材取自《圣经·新约》中“约翰福音”第八章,讲述的是:有一天,耶稣正在圣殿里说教,一帮文士和法利赛人带来一个犯了私通罪的妇女,他们吵吵嚷嚷对耶稣说,根据摩西的法律,这个女人要用石头打死。耶稣见了这个妇女产生怜悯之心,对大家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闻听此话便有许多人偷偷溜走,没人再坚持处罚该妇女。这时,耶稣对那个妇女说“:我也不处罚你,回去吧,今后可不要再犯罪了。”…  相似文献   

16.
一、耶稣升天的情景吾主耶稣复活后,又在世上逗留了40天,在这40天里,他多次发显给当时的人们“,最多的一次有500余人亲眼目睹了他复活后的身体”。在第40天的当天,当11位宗徒正在晚餐厅吃饭的时候,耶稣又发显出来,并且和他们一起用餐。在吃饭时,耶稣又给宗徒们讲解天国的道理,也讲解了基督为什么要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赵紫宸(1888—1979)在1925年底撰写的《耶稣的人生哲学》等为文本依据,讨论他早期神学中的人神人格同性论。他提出上帝、耶稣、人共同都以“人格”为本质规定性。这种人格论哲学,一方面展开在赵紫宸对耶稣之人格上帝观的理解中,一方面体现在他的人神人格同性论中。赵紫宸把上帝诠释为一种观念性的人格存在,历史上的耶稣是对此的一种人格性的彰显,而人的使命就是在效法耶稣的人格日新中建立自己的人格。文章指出,这种人格论哲学,最终否定了上帝的神性、耶稣的基督性,无意识地在中国教会里以“非上帝”即“否定上帝”的方式,呼应了同时代的非基督教运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天主教》2003,(4):6-6
若望非常着眼圣母是“母亲”。在他的全部的二十一章的福音里(897节),有十六节有关圣母的短短记载居然有“十次”称圣母为母亲。无疑的,这是指圣母是人而天主的耶稣的母亲,所以母亲的身份参与了耶稣的整个生活;同时也愿意我们领悟人而天主的耶稣的心对自己的“母亲”所拥有的种种情怀。若望曾靠近耶稣的胸膛去探索他的心灵秘密(十三25),相信他比任何一位宗徒更了解耶稣对圣母的心态。  相似文献   

19.
虽然耶路撒冷曾经是以色列人的圣城,是他们每年必须前往朝圣的地点,但为天主教和所有信仰耶稣的信友们来说,耶路撒冷起初并不是重要的宗教圣地。初期的教友们多少受了耶肋米亚先知的影响,并不太重视耶路撒冷。先知的名言是:你们“不要信赖虚伪的话说:这是上主的圣殿,上主的圣殿,上主的圣殿!”(耶七4)。但自从君士坦丁皇帝在耶京修建了耶稣的圣墓大殿之后,耶京才彰显了它的重要性。在这之前,耶稣坟墓的所在地,曾经被罗马皇帝德利亚诺恣意破坏,并在其上修建了外教神明的庙宇。但到了第四世纪,已有精确的记载:西班牙的朝圣妇…  相似文献   

20.
张远来 《天风》2004,(3):15-15
耶稣基督福音所到的地方,改变了多少人的生命,给绝望者信心,给浪子以新生;给迷途的旅客指引方向;给堕落的人重生的力量……本文所记叙一位弟兄孙以权就曾经痴迷于“法轮功”导致家破人亡。最后被耶稣的圣爱,教会信徒的爱心所召唤,成为神的儿女,使他重获新生。那个破碎的家庭也在基督里得到完全的更新。孙弟兄前几天在我们教会里接受了洗礼,本文正是他在洗礼时给我们的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