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生》是悲剧,而《乡村爱情Ⅰ-Ⅱ》是喜剧。悲剧与喜剧的不同表达模式,融入了影视的人物对话、场景拍摄与故事结局之中,表征出时代风貌的时代裂变。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提出的悲剧理论,奠定了西方美学史上悲剧范畴的理论基础。以《诗学》中的悲剧理论为参照,探讨《原野》在创作上的结构安排、情节布局以及隐含在剧作中作者的人性理念,不仅可以更好地从理论上把握《原野》剧中所暗含的普遍悲剧创作理论与文章背后所传达的人生价值观,而且也可以了解西方美学悲剧理论对于中国现代戏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悲剧"一词来源自西方,自这个概念进入中国后,就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讨论。将中国元代著名的戏剧作品《窦娥冤》与古希腊著名作品《俄狄浦斯王》相比较,能从悲剧题材、悲剧人物及悲剧技巧等方面,管窥中西古典悲剧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写了无数人物,但真正存在爱情的只有宝、黛。他们在初见之时都感觉对方似曾相识,阿里斯托芬尼斯把这种熟悉的感觉解释为心上人是我们失去很久的"另一半"。清代王国维认为宝、黛的爱情悲剧正是叔本华提出的源于"剧中人互相所处的地位"而导致的悲剧,是"悲剧中的悲剧"。而黑格尔把悲剧看成一种矛盾的对立而统一的辩证过程,这个理论用于《红楼梦》非常合适。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的快感"认为悲剧通过引发怜悯和恐惧使情感得到疏泄,体现在《红楼梦》中就是读者在未曾察觉之时已为《红楼梦》的悲剧清泪沾襟了。  相似文献   

5.
刘燕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83-183
《霍小玉传》是唐传奇中悲剧爱情的杰出代表作,本文通过对《霍小玉传》中李益“无情”与“多情”,“软弱”与“无奈”的分析,提出对悲剧人物“负心”汉李益的同情与理解,从而无情批判唐代门第观念与婚姻制度扭曲青年男女美好感情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6.
《俄狄浦斯王》作为古希腊的著名悲剧,凸显命运无情,秉承一贯的悲剧情绪,同时更强调了当时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索福克勒斯自身的生活环境与背景,赋予该剧别样的风采。国内文学作品《活着》的主人公福贵面对生活的困境,选择不同的活法。究其原因在于《俄狄浦斯王》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面临人性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刘宇 《道德与文明》2024,(1):96-111
亚里士多德将幸福界定为灵魂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但在伦理学中并未阐述实现活动是如何展开的,是如何实现幸福的。由于运气的存在,德性本身并不能保证幸福。这个任务是通过《诗学》中对悲剧的系统论述来完成的。悲剧主人公具有较好的习俗德性,但因缺乏实践智慧而尚未形成完满的德性。当其信守习俗德性并执着地进行合乎德性的行动时,便可能遭遇德性的单一性所不能容纳的实践复杂性,进而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通过编制一个完整的悲剧情节,实践的整个过程得以被统观,从而使人们能够理解习俗德性的局限性。这种理解培育着悲剧智慧。将悲剧智慧把握到的实践整体意义结合到当下情境的实践之中,便孕育着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把握住每一个具体实现活动的善及其与整体善的关联,由此便可能超越实践中的运气带来的不幸,走向幸福。就此而言,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实践哲学的内在组成部分。如果说伦理学论述的是幸福的可能性,那么诗学则论述了幸福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最早的浪漫爱情悲剧,这两部著作都是东西方爱情悲剧的代表作。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彼此相爱,且都与自己的长辈、亲族进行了激烈的抗争,并且两对有情人最终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由于受到中西方不同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两部作品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相似文献   

9.
李潇雨 《学海》2006,(1):182-185
《玉卿嫂》是白先勇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试图运用雅斯贝尔斯的悲剧理论对文本中的悲剧意识进行分析挖掘,探究文本中人物的悲剧根源所在,也试图解读文本以印证存在主义的哲学主张。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介绍了悲剧的六个组成部分,其中他最为看重情节,并提出"情节是悲剧的灵魂",他的"情节中心论"影响深远。结合其《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等著作,可以知道他看重情节,强调行动,是因为他将人的行动与德性相联系,让观众通过观看悲剧,知道什么样的行为能获得幸福,什么样的行为会导致残酷的后果,人如何行动决定人有什么样的德性。而人的行动开始于对行动的选择,选择是实践理性的审思活动。由于实践理性的参与,行动是自愿和自我负责的,从而证明,人最终是自我成就的,成为什么样的人由人自己决定,又通过悲剧主人公的行为让观众产生怜悯与恐惧,从而进行情感的调节,让它达到适度,最后让观众反思、认知自我,培养其理智和道德德性。  相似文献   

11.
一、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创立与局限性 亚里士多德哲学理论中的悲剧理论,在文艺美学理论史的发展中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启蒙性,并且在他的《诗学》中较为详细完整地阐述了其悲剧理论.同时亚里士多德在他的书中提出了有名的"摹仿说",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1]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他的哲学理论中有精辟的唯物主义的论点,同时也伴随着部分唯心主义观点.朱光潜先生在《西方美学史》中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戏剧的悲剧意识以其自身文化、政治、经济发展等因素发展出迥异于西方悲剧的戏剧美感。《东海黄公》作为中国最早具备故事性的戏剧雏形,对于其故事性中"悲、喜"性的争议一直不断。以《东海黄公》为例,从角抵戏的流变过程、历史背景,来分析其悲剧冲突及其悲剧人物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探究其悲剧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雅明在其《论德国悲剧的起源》一书中对尼采做出批评,认为要纠正他的错误,需要用反思的和历史的方法对悲剧艺术这种古希腊社会和文学现象加以研究。而我则认为,本雅明的这种研究方法是有内在缺陷的,需要通过尼采关于悲剧和历史科学与人类意义之关系的  相似文献   

14.
王春燕 《美与时代》2004,(12):86-87
《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副主教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人物。在大多数读者的眼中,克洛德是一个阴险、邪恶的伪君子,但他们没有看到他身上可贵的人性复苏和自身所表现的巨大的悲剧。我们必须通过克洛德身上所蕴涵的人与神之间两种矛盾性格激化和斗争,更深刻地理解这个人物,揭示人--神相遇的悲剧,为解读《巴黎圣母院》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杰出代表,他总结了古希腊悲剧艺术创作经验,并在《诗学》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开启了西方悲剧理论的先河,对后世美学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将其运用到中国悲剧作品的分析能极大地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6.
磐石 《天风》2015,(4):4
近日,关于空气污染的问题再次引发人们关注。曾经我们可以像《皇帝的新装》中的大臣们一样,闭口不言,或者自以为做好防护、与雾霾共处,或者已学会用黑色幽默来调侃度日,或者面对日复一日的高污染指数已视觉疲劳……然而当我们发现PM2.5对身体的致命伤害时,这无疑刺痛了我们微微麻木的神经未梢。我们该怎么办?这是一个悲剧,人们明知自己处在糟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尼采的整个唯意志论哲学思想体系主要是通过对悲剧的解释来体现的,因此有人认为,尼采悲剧思想是构成他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基础。尼采的悲剧思想主要集中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在此书中,尼采在批判地考察前人悲剧思想的基础上,第一次把阿波罗(Apollo,日神)和狄奥尼索斯(Dionysus,酒神)这两个概念引入悲剧思想领域。前者代表造型艺术,后  相似文献   

18.
林萌 《美与时代》2014,(4):124-124
在《悲剧的诞生》里,尼采通过对日神精神、酒神精神的二元冲动及其在悲剧里的融合的探讨,发展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悲剧观。这种悲剧观是尼采整个思想体系重要的基础理论。尼采批判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并认为真正的悲剧到了苏格拉底影响下的欧里庇得斯便消亡了。而对于悲剧重生的渴求中,尼采将他的悲剧观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上。  相似文献   

19.
汪锐 《四川心理科学》2014,(6):153-153,151
本文通过对《红与黑》中与于连有着情感纠葛的两位女主人公瑞那夫人、玛娣儿特分析入手。回顾两位女性与男主人公于连的爱情悲剧发展过程,并分析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血写血书者是王国维、鲁迅发挥尼采《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诵读与写作中关于我于文学尤爱血书者而提出的创作主张。其特征是审美悲剧情感体验论。白桦的长诗《从秋瑾到林昭》是当代这方面的践行者与代表作,故于我们的创作有莫大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