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阶级艺术论争,是20世纪前期无产阶级文学阵营和纯文学阵营之间展开的文学论争。20世纪10年代后期,以本间久雄、大杉荣和加藤一夫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阵营,明确指出第四阶级的文学才是当下最重要的艺术,由此诞生了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但这时的认识局限于对"民众"和"民众艺术"概念的讨论上。进入20年代后,以中野秀人和平林初之辅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认为,无产阶级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产阶级文化是高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性质对比来看,无产阶级劳动大众的精神和文学精神都比资产阶级高贵,因此无产阶级文学也是优于资产阶级文学的,这就肯定了艺术的阶级性。而以菊池宽、久米正雄和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纯文学主义者,则主张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自律,即超阶级性,认为若无产阶级艺术从属于无产阶级运动,那么无产阶级艺术也就不可能存在艺术至上主义思想。阶级艺术论争是之后展开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有力前提,也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论争的理论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科学的真理有无产阶级性的问题,关键就在于社会科学的真理有无客观的阶级内容。认为社会科学的真理没有阶级内容,当然就否定其阶级性,承认社会科学的真理有阶级内容,也就会承认社会科学真理的阶级性(当然,不具有阶级内容的社会科学真理,也是没有阶级性的)。 社会科学的真理有阶级内容,绝不是说在其客观内容之外又多了一个阶级内容,而  相似文献   

3.
先简单回顾一下我国在这个问题上进行论争的历史。当昭和初年论争刚刚开始时,多数人认为,仅在自然科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以及各种科学思想中才有阶级性存在,至于科学理论本身则是没有阶级性的。不久,随着苏联对德波林的批判介绍到我国,“哲学的党性”观点也几乎一成不变地搬用到自然科学上来,就出现了一种看法,认为自然科学理论内容本身也贯穿着阶级性,承认存在着阶级基础全然不同的两种科学,即建立于形式逻辑和机械论方法之上的“资产阶级科学”和以唯物辩证法为指针的“无产阶级科学”;认为因阶级立场不同而  相似文献   

4.
(一) 我认为社会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它的含义是:在阶级社会里,总的说来社会真理对各阶级不是一视同仁的。它只能为先进阶级服务,也只有先进的革命的阶级才能认识、掌握、运用社会真理。社会真理是对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的(而不是歪曲的)反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是正确反映了不依赖于任何个人、阶级、以至整个人类的社会客观实在,是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5.
读了贵刊一九七九年第十期刊登的屈万山同志《上层建筑有没有阶级性》一文,很受启发,但也有点不同意见,同时还有一点新的看法,提出来和同志们商榷。首先,我认为上层建筑有阶级性这个论断,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要具体分析,不能作绝对化的理解。第一、上层建筑有阶级性,当然只限于阶级社会。这是不言而喻的。无阶级社会根  相似文献   

6.
关于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一年多来,在哲学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引起了很多同志的兴趣。从讨论开始到现在,我们收到了二百六十多篇稿件。看来,现在的意见分歧,主要是在什么是阶级性、根据什么来确定真理有阶级性或没有阶级性、怎样正确认识社会科学真理的内容及其属性等问题上。下面,我们将一部分同志关于这几个问题的来稿摘要发表,以便大家进一步研究讨论。 在讨论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时,必须遵守形式逻辑规律的要求,概念要明确,使用概念时要前后一贯,始终保持同一。否则,各种观点不好交锋,认识也不可能达到一致。但是我们认为,比较复杂一点的理论问题,使用的概念又有多种涵义,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各种不同观点的讨论,概念才能逐步明确,认识才能逐步达到一致。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口号的正确性,已为越来越多的同志所认识。一般认为,承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同主张真理没有阶级性一致的。但是冯丛林同志却认为,承认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和承认“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是不对立的,从历史上看,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和坚持这个口号。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也是可以讨论的。  相似文献   

7.
真理有没有阶级性?周抗同志和方昕同志的观点是对立的(见《哲学研究》1978年第8、10期)。前者认为,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没有阶级性;后者从文章内容看,至少认为社会领域的真理有阶级性。讨论这个问题是讨论真理标准问题的继续。真理是什么?有没有阶级性?这是一个前提。在这个问题上有分歧,在真理内容及其检验标准问题上就会有分歧。  相似文献   

8.
近来,国内学术界对道德的继承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对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的关系彼此有着不同的看法,甚至有着深刻的分歧。首先,达场争论,是从“对于过去统治阶级的道德是否可以批判继承”这个问题引起的。过去的统治阶级同劳动人民是处于对立地位的。要今天的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去批判继承过去统治阶级的道  相似文献   

9.
解放以后,我国心理学界,关于人的心理的阶級性問題,一般都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如感觉、知觉、記忆、思惟等等)是沒有阶級性的,人的个性則可以有阶級性,但也不是全部都有阶級性(如性格是有阶級性的,而气貭、能力就沒有阶級性)。至于为什么在整个  相似文献   

10.
在一九六一年第五期的《哲学研究》上,周礼全同志发表了批评《论“所以”》的文章。《论“所以”》那篇文章发表后,我虽然也接触到一些批评的意见,然而我认为这些意见帮助不太大。周札全同志的文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首先我要向他表示谢意。在批评的过程中周礼全同志是遇到困难的,原因是《论“所以”》那篇文章有很大的毛病。它摊开得太广,提出来的问题太多太杂,中心问题反而不够突出。这些毛病的根源还是思想不够明确。思想之所以不够明确因为在主张新看法的时候,旧看法并没有排除。这  相似文献   

11.
李亚非 《学海》2002,(1):5-9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 ,其党员构成包括了工人、农民 ,以及非劳动者阶级中的先进分子 ,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 ,农民出身的党员占很大比例。但这并未冲淡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性和先进性。因为一个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是通过其纲领、章程及政策体现出来 ,而不是通过其党员的家庭出身和职业来体现的。在现时代 ,中国无产阶级的阶级结构有了很大变化 ,农民也处在显著的分化之中 ,随着社会进步而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 ,也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所以 ,中国共产党的大门应该向全体人民开放。而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无产阶级性 ,主要的是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2.
真理有无阶级性?这是当前正在热烈争论的问题。 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是有阶级性的。在阶级社会里,只有阶级的真理,没有超阶级的真理。这种意见对吗?不对。如果真理本身的内容是属于阶级的,每一个阶级都有自己的真理,那么,世界上有多少个阶级,就有多少个真理了。这样一来,真理不是只有一个,而是  相似文献   

13.
近来,随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讨论的深入发展,有的地方和单位举行学术讨论会,有些报刊发表文章,就“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问题展开了争鸣。现将讨论中的一些主要观点简介如下。 在真理有没有阶级性的讨论中,首先是对阶级性的含义有不同的看法。坚持真理没有阶级性的同志认为,阶级性的含义就是:  相似文献   

14.
新闻和新闻传播是随着人类的出现产生和发展的,新闻是劳动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作为统治阶级的一种统治工具,它必然被统治阶级利用来造出许多“框架”,限制被统治者的言行。于是被统治者就会打着“自由”的旗帜,争取政治解放,一旦他们翻身做了主人,同样也会制造“框架”去规范它的被统治者。那么“自由”又会以另一种新的样式被另一部分人提出来。新闻从来不会也永远不会自由的,它只能作为一种工具存在,直到阶级社会的覆亡。  相似文献   

15.
主张社会科学真理有阶级性的同志说:“社会科学真理所反映的是社会现象,是阶级关系、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对于这些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当然不能不具有阶级性。”这似乎是反映论,实际上是把客观对象同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同真理相混同的意见,是不能使人同意的。 首先,社会发展规律本身不具有阶级性。阶级斗争是客观的事实,人们承不承认它,喜  相似文献   

16.
在孔子討論会上,也涉及到了道德的继承問题。有人在一篇题为《偉大的松柏精神》的文章中,极力颂揚孔子,說孔孟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在哺育我们偉大民族和偉大人民”、“现在已被批判吸收,重新塑造为无产阶級、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並說刘少奇同志的《論共产党員的修养》“非常杰出地完成了这一任务”。会上,李青田、赵一民对这种意見作了初步批評。但对于道德的继承問題沒有从原则上展开討論,会后一个时期也沒有討論。从1963年8月展开了这个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八月份的《光明日报》先后发表了许启贤《关于道德的阶极性与继承性的一些问题》和吴晗《三说道德》的文章,就道德的阶级性和统治阶级的道德可否继承等问题展开讨论。吴晗曾在《前线》杂志1962年第10期和第16期上发表《说道德》和《再说道德》两文,谈到道德的阶级性和继承性问题。许启贤表示不同意吴晗在上述文章中提出的一些观点。首先,他不同意吴晗关于“阶级的道德也就是统治阶级的道德”的观点,他说,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由于敌对阶级的存在,总是有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报》1966,10(1):3-12
<正> 1959—1960年心理学界讨论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时,曹日昌同志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谈了研究动物心理的意义,强调生理机制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必须深入了解意识活动的普遍规律;对研究方法强调使用实验法和自然科学技术。我们认为以上问题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今主要就曹日昌同志《心理学研究什么?》一文中有关人的意识活动特征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两会,是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两个组织的简称,目前我国教会已基本上形成了从全国一级到地方一级的两会组织网络。尽管全国的或省的两会对基层的两会最多是指导的关系,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但对于处于宗派已过的中国教会而言,两会对于各地教会所起的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两会对于各地“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有着直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讲教会的组织和管理,当然也应包括两会的组织建设。今天有些地方的两会尚存在一些问题,如组织涣散,形同虚设;如个人“承包”,独断独行;如脱离信徒,类似“衙门”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对当地教会的各方面工作开展不利,也不利于两会的凝聚力和威望。值得各地同工同道一同关心。  相似文献   

20.
周抗同志在《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的一个黑标本》一文中批判了《哲学小辞典》宣扬“四人帮”的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的错误。这当然是必要的、正确的。但他同时却否认了任何真理的阶级性,否认了社会科学真理的阶级性。他把真理的客观性和阶级性完全对立起来,以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