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幸福的重量     
时光如流,仿佛就是刹那之间,青春岁月便如东去流水。当我听到第一次有小青年喊我叔叔时,我并没有因为这种尊敬的称呼而感到快慰。相反,我感到伤感。它让我警觉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青春已经流逝,岁月从不饶人。  相似文献   

2.
梦在苍穹下     
黄伟 《天风》2008,(3):37-37
我真感到上主与我同行,在我身边帮助扶持着我。似水年华,如歌行板,如夜寂静,星河灿烂,而我在神爱的苍穹中。  相似文献   

3.
“陈牧师,当你讲道讲得很成功的时候,你的感受如何?”黄滨这样问我。 我说:“我从来没有感到一次讲道是讲得成功的,总觉得讲得很差,很亏欠”,“而你呢?当你从领奖台上下来,你的感受会怎样?”  相似文献   

4.
正压力,这个词让很多人感到恐惧。胜者在压力下茁壮成长,而败者则害怕压力。什么是压力?我对压力的定义是:你必须做一些你不准备去做的事情。如在一场足球大赛中,你必须踢进一个点球才能获胜,而你却没有准备去踢这个点球,那时你就会感到紧张,很有压力。但是,如果你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那么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向人们展示你的能耐。这就是胜者期待压力的原因,压力会带出他们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5.
<正>老师:您好我现在已经是大二的学生了,看到身边同学都在为自己的规划而奋斗,我却没有,感到好苦恼。我每天总是没有自信,没有自我地生活着;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位置,时刻评价每个人在相处过程中给我的回应,也就越来越害怕自己会做得不好,不如别人。这样的想法已经影响到了我的生活,比如有时上课发言或参加活动时非常放不开,似乎害怕别人看到我,担心他们会对我有看法。  相似文献   

6.
刘小妹 《天风》2005,(6):51-51
读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本书,让我对神更加的敬畏赞美。身为21世纪的儿女,我感到非常的庆幸和自豪,同时也为着我们的先辈感到愤愤不平,虽然那已经是过去的历史,但当我们看到帝国主义是怎样利用各种各样残忍的手段来欺压老百姓,怎样利用鸦片来毒害人的生命,一些传教士是怎样利用来华传教的借口来瓜分原本属于中国人民的土地,如鸦片战争中《望夏条约》,《天津条约》……等等,都与传教士脱不了干系。罗冠宗先生编写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言中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7.
人生中的美和果实从来不会唾手可得,而是需要我们以勤奋的方式去创造和实现。 我认识许多勤奋的人,偶尔我也相信自己是一个勤奋的人,这种自信让我感到充实和充满活力;当我没有辜负晨曦,再见到安稳、辽阔的暮光时,我便体验到世界的甜美和分量。以勤奋的方式活着,如蚁如蜂,而不贪婪,知晓休息和悠闲,在有限的泥土上让思想开花,风将芬芳吹散,让更大的时空弥漫清新,我觉得自己真好,活得像个天真的诗人。  相似文献   

8.
老友郑维铭 ,最近赠其所著《人生·社会·道德》(河北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4月 )给我 ,读了该书的《前言》之后 ,我感到在当今可以说是一篇奇文 ,感动得要落泪。最使我感动的 ,一是维铭对于功名利禄之淡。《前言》中他说 :“年过五十 ,教授仍然是个副 ,在有的人那里 ,可能会感到惴惴不安、引以为羞。但在我却感到坦然如素、无悔无憾 ,即使今年申报未果 ,也一样无怨无悔。这是因为一来我本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队伍中走来 ,能尽己所能 ,我已知足。二来在我心目中副教授已具有崇高位置 ,如能做到十分称职合格 ,已属不易。三来帽子以合适为佳 ,…  相似文献   

9.
据悉,我的《科学唯物论》一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认为,这表明中国的哲学家是唯物论者,他们对新思想是开放的,而某些新思想不可避免地与传统不相容。唯物论已经经历了二十五个世纪了,它的整个历史是一部进化的历史而不是停滞的或任意变革的历史。但必须承认,唯物论还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它必须依据逻辑、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  相似文献   

10.
56号教室让我着迷的地方很多。首先打动我的是那里没有恐惧。我经常会控制不住对教室里调皮捣蛋的学生大发脾气,然后为看着变乖的学生觉得自己在他们心中有威慑力而感到骄傲,看了雷夫老师的话我才明白原来我已经一不小心踏入了错误的陷阱。因为我的暴躁,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循规蹈矩,他们渐渐学会看我的眼色行事,渐渐学会为了讨好我去努力有好的表现,他们时刻担心我会批评他们,担心我会不喜欢他们。而我本人也在学生的“崇拜”中与教育的本质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1.
玛:卡尔爵士,从我们以前的谈话中,我知道您把当一位哲学家看作是某种需要辩解的事情,为什么? 鲍:是的,我不能为自己被称为哲学家而自豪。玛:这说起来有点奇怪。您为什么这样说呢? 鲍:在漫长的哲学史上,使我感到羞愧的哲学争论,比使我感到自豪的哲学争论,要多得多。玛:您能举出一个当代的例子来说明哪种未经批判的教条需要加以批判性检查吗? 鲍:我认为有一种哲学观点很有影响,这就是,当社会上出现某种“坏事”,如战争、贫穷、失业这些我们厌恶的事情时,这准是某些坏念头、  相似文献   

12.
韦长安 《天风》2016,(6):47-47
前段时间回家看到了我的父亲。已经很久没有回去看他了,心里十分亏欠。我刚想说“以后会尽量多回家看看”,父亲却赶在我前头说了句:“我好好的,知道你忙,没事。”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一阵酸涩,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缺陷     
刘行 《天风》2004,(5):19-19
有这样一个故事:“印度一个挑水工有两个水罐,一个有裂缝,另一个完好无损,完好的水罐总是把水从远处小溪运到主人的家,而那个有裂缝的水罐到达目的地,漏得只剩下半罐水了。那个完好的水罐为自己的成就和完美感到骄傲。 而那个有裂缝的水罐为自己天生的裂痕而感到十分惭愧。两年后的一天,它在水溪边对挑水工说:“我为自己感到惭愧,我想向你道歉。”挑水工问:“你为什么要感到惭愧?”水罐答道:  相似文献   

14.
读了贵刊今年第2期上竺云使同志的《东方哲学及其在我国的研究》,感到该文有些意见非常可贵。我已老衰,但对东方哲学中儒道及佛学原意还在不懈探索中,而中国最能汲取外来思想,使印度庞大系统的佛学为我所用。这段历史如予以仔细总结,实  相似文献   

15.
刚毕业的半年,开始还可以不必依赖父母而感到新鲜,但很快枯燥的工作,经济的压力就使我产生了厌倦。我有些沮丧,并且对未来感到迷茫,难道16年的寒窗苦读,迫不急待地想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6.
正现在,我宁可喜欢一个爱恨交织的人,也不想被爱憎过于分明的人所吸引;我已经对简单的善恶二分法感到警惕和厌倦。换句话说,我更喜欢矛盾着的人,而不是那种按照自己的意志简单地将世界和人一分为二的人。我越来越觉得矛盾着的人更真实更善良,也更能打动人心。一个具有智识的人,会认识到这个世界绝不是万里无云,可以一目了然的。而人,则更加复杂多变,人性的幽深、交互、起伏超乎想象。小时候看电影,总喜欢把人物分成好人与坏人,却不明白  相似文献   

17.
早婚,早离?     
“还在读书吗?” “不!我已经结婚成家了。” “结婚多久了?” “住在一起已经快5年了,结婚登记是在去年,但现在,我却想和他离婚……” 如果说此刻我只是略微有些吃惊的话,那么,在听完她过去的经历之后,我确实感到了震惊。 吴玲是在一位好朋友家里跟我通话的,她说她事先写好了一张纸条,但我一问,她心里就乱了……  相似文献   

18.
牧师也是人     
苏颖睿 《天风》2001,(9):53
记得在去年12月回港的时候,有机会在窝福证道。散会后,在教会楼下遇到一些窝福的青年人,大家有机会倾谈起来。其中一位青年人口快心快地说:“苏牧师,你好劲呀!”我当时不知怎样应对,已经很久没有人这样形容我了,这回得到这青年的赏识,心中自然高兴。但回心一想:“我真的是劲吗?假若他日发觉这个牧师只不过是纸老虎,岂不是令他感到大失所望。”顿时我心中感到有些压力。  相似文献   

19.
与你结缘     
我与《思维与智慧》初逢是在2005年5月。尽管那是一个草长莺飞如梦幻般美妙的季节,然而,即将面临高考的我却时时感到压力的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摊里瞥见了你清丽的身影,轻轻地翻开扉页,我便被你精彩的美文所吸引。是你的鼓励让我顺利地度  相似文献   

20.
那是一个冬天。我怀揣着满脑子关于青春、前程和未来的狂想离开寒冷的家乡,离开我厌倦的工作岗位,来到海风习习,椰影飘摇的美丽的大特区——海南岛。然而,一路的踌躇满志在上岛后几个时辰内便烟消云散了,望着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和川流不息的名车,我把手握成拳头,攥紧了口袋中仅有的几十元钱和大学毕业证书,第一次感到生命的渺小。 既然已经买不起返程的车票,那就得在这里生存下去。我咬咬牙,吸了一口气,在一位好心路人的指点下找到了大同路口的广告墙。挤在拥挤的人群中,汇丰印刷厂招聘业务员的广告如救命稻草般地映入了我的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