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浙江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台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天台山暨浙江区域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5月21日-23日在浙江省天台县举行。80余位中国内地学者和十多位香港、台湾学者,与来自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比利时、斯洛文尼亚、澳大利亚7个国家的20多位海外学者一起参加了这次中国近年来规模少见的道教研究国际盛会,并围绕浙江区域道教历史、浙江道教与文化、中国道教修炼与经典研究以及其他一些专题发表92篇论文,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在21日上午的开幕式上,天台县委书记、天台山文化…  相似文献   

2.
天台山暨浙江区域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5月21至23日在天台召开.此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台县人民政府主办,由浙江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天台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开幕式上,浙江省委宣传部领导到会祝贺,各主办和协办单位领导致辞,卿希泰教授代表与会学者致辞.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国家宗教局批复同意浙江省道协正式设立浙江道教学院。浙江道教学院由浙江省道教协会主办,台州市道教协会、天台山道教协会协办,天台山桐柏宫承办,学制分为四年制本科和三年制大专,办学规模200人。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12月27日,天台山桐柏宫方丈升座庆典暨浙江道教学院揭牌仪式在天台山桐柏宫举行。各相关部门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道教界人士、大德信众近千人共同见证浙江省道教界的两大喜事——浙江道教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及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浙江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张高澄道长荣膺天台山桐柏宫方丈。在神圣庄严、如法如仪的方丈升座法会仪式上,监院率桐柏宫八大执  相似文献   

5.
天台山道教发展简述许尚枢本文对渐江天台山道教历史作了完整勾勒,认为:天台山与早期道派的诞生有密切关系,金丹派南宗亦肇始于此;名人辈出,道教文化艺术硕果累累;天台山道教发展历史是中国道教发展史的缩影。作者指出:东汉六朝是其开山立派时期;随唐五代是全面繁...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教》2012,(5):15-16
9月5日至7日,由浙江省道教协会主办,天台县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天台山道教协会、天台山桐柏宫、天台山紫阳宫、天台山玉京洞承办的首届天台山中国道教南宗文化周在浙江天台山隆重举行。此次活动以"天台论道、祖庭悟真"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名嘉宾受邀出席了这一盛会,并与当  相似文献   

7.
道教学院     
<正>浙江道教学院(筹)举行揭牌暨奠基仪式2014年12月30日,浙江道教学院(筹)揭牌仪式暨奠基典礼在天台山桐柏宫举行。国家宗教局四司赵忠海副司长,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陈振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秘书长王哲一等出席活动。浙江道教学院于2013年12月经国家宗教局批准后正式开始筹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道教法脉、振兴金丹派  相似文献   

8.
2005年5月21—23日,我所卿希泰、李刚、唐大潮、张泽洪、段玉明、丁培仁、张钦、李裴、郭武等赴“南宗祖庭”天台山参加了由浙江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台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天台山暨浙江区域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分别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张伯端的生平及其<悟真篇>的基本思想》(卿希泰)、《道教生命哲学的超越性》(李刚)、《明代杭州道士周思得及其灵官法考述》(张泽洪)、《南宋杭州的开封宫观》(段玉明)、《<洞玄灵宝定观经>与司马承祯的“坐忘”修炼法》(丁培仁)、《论道教养生学的哲学基础》(张钦)、《罗隐<太平两同书>美学…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透过对敦煌区域道教的研究来看在初盛唐时期、吐蕃统治时期、归义军时期三种截然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敦煌道教的复杂历史命运及特点,并揭示其对于中古道教研究所具有的意义。其次,在敦煌区域道教研究的基础上看道教的特点,并揭示道教在西北地区维系本民族团结、导化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走入中国文化大家庭、接引佛教中国化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浙江省天台县政府、 浙江天台山文化研究会和台州市社科院天台山文化研究所四家联合主办的 “第三届中国天台山文化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11.
<正>由齐鲁工业大学赵芃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山东道教史》于近日出版,这是中国道教区域历史研究又一部力作。《山东道教史》将山东道教的形成、演变与发展置于中国道教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研究,梳理了方仙道、黄老道等早期道教组织和早期道教著作《太平经》在山  相似文献   

12.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作者在长期研究中国道教史的基础上,就中国道教史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中国道教发展史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的,研究中国道教史的科学方法等问题提出新的思考.认为开展中国道教史的研究,对于全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浙江道教史》于2015年7月出版,是浙江的孔令宏、韩松涛、王巧玲三位道教专家刻苦写作了4年之久而完成的一本力作。全书以近百万字的鸿篇巨制,力图全面而深刻地再现浙江道教发展史的本来面目。《浙江道教史》一书,是如何反映浙江道教发展的客观历程的呢?作为道教大省的浙江道教发展的客观历程异常丰富。《浙江道教史》一书从时间、空间、人数和深度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首先,浙江道教发展历史悠久。浙江道教的产生与发展从东汉起直至清代,全书共分10章:第一章为"浙江地域史概要与浙江道教前史";第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浙江金华赤松黄大仙宫承办的"道教的经典与义理"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4月23-26日在浙江金华顺利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北京、浙江、江苏、吉林、广东、台北等地道教协会的道长,共计50余位学术界和道教界人士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和道教界人士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5.
正卿希泰先生是我们道教界尊敬的、始终客观看待和研究道教,并且始终维护道教、海内外皆知的大学者!他的学术成就,及其对道教学的重大贡献,令学界、教界瞩目和赞颂。时任四川大学校长的谢和平院士曾为卿希泰先生作"道教学泰斗,学术界楷模"的考评语!笔者认为这不仅是学界,也是教界同样赞同的评语!卿先生是不畏艰辛、刻苦钻研的中国道教学研究的拓荒者,他的学术成就卓著,是誉满九州的,"我国著名的宗教学专家,道教学泰斗,在国内外宗教学研  相似文献   

16.
从不同学术进路展开的,关于道教信仰的实践与观念的研究日益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不断丰富我们对道教信仰的内在特征及其与中国文化腠理之间的复杂联系的认识。由此,“道教是什么”的理论课题也逐步被“什么是道教”的具体研究凸显出来。就学理上看,处理这个一体两面的问题,需要有多面相的视角综合,即我们需要一个复数的道教才能充分阐发道教信仰基于社会生活的本土性。从另一个视角看,面对现代社会生活和知识模式的道教信仰,需要有一个内在自洽的自我叙述性义理建构,以展开其应有公共空间及当代价值,加入具有当下性的本土社会与文化生活。道教的义理建构需要内在的一贯性,而这一单数的道教可以成为道教学指向的复数的道教的映照和渊鉴,形成学术潜力和信仰活力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学者对中国道教的研究起步较早、成绩卓著,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汉学界对道教的重视和研究达到高潮,涌现出一批杰出学者,出版了大批学术专著,提出不少创新性见解,极大地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小林正美教授就是其中令人瞩目的一位学者。小林教授出生于1943年,1980年开始从事道教研究,1989年提交博士论文《东晋、南朝时期葛氏道和天师道的研究》并通过答辩、获得学位,其后以《六朝道  相似文献   

18.
去年十月,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杂志社和台湾《道教文化》杂志社首次在香港进行道教学术文化、经典资料的交换。这是在抱有促进祖国统一,共同振兴道教热切愿望的同道们的努力下,进行这次交流的。使我们阔别了近四十年之久的两岸道教界又聚会一堂,为今后海峡两岸道教界开展更广泛地交流和接触作了良好开端。在去年二月间,美籍华人、美国加洲三藩市道教紫根阁阁长谢满根先生前来北京白云观参访时,向中国道教协会转告了台北《道教文化》杂志社副社长兼总经理龚群先生对道教的  相似文献   

19.
卿希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道教研究学者、道教史及地方道教研究的开拓者和引路人,不但重视中国道教的研究和发展,而且还更为关注地方道教及地方道教史的研究,对中国道教和地方道教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思想史》《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等著作,不但促进了中国道教的研究和道教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于地方道教的研究和地方道教文化挖掘、开发、应用及其经济文化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探求卿先生在中国道教史的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和践行指导,对于引领地方道教文化及其地方道教史研究,践行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学术品格,史论结合的文风文采,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粹,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道教研究出现一个新的趋向,此即关注中国历史上地域道教的研究,注重把握道教与区域社会的互动。对此,有学者称为道教研究的"本土转向"。关于地域道教的研究,迄今为止,国内外道教研究界都已经取得一些成就。国外方面已出版的成果有美国学者韩书瑞的《北京:庙宇与城市生活(1400——1900)》(2000),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法国高等研究院高万桑的《1800——1949年间北京的道士:城市道士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