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引言倘使我们能够确认存现句是主谓句的话,那末,这样的主谓句就可以确认为是表存现意义的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为了区别于一般的主谓短语,我们给表存现意义的主谓短语以二个特称,叫做“存现短语”。存现短语的结构为: P_(存现)→N_处+V+N (注:P表示短语;N表示名词;V表示动词。)  相似文献   

2.
§1.多义结构句法结构有其语义基础或逻辑基础,一定的句法结构表现一定的语义。但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又存在着多种联系,如主谓结构可以和“施事·动作”、“受事·动作”、“工具·动作”等多种语义结构相联系,述宾结构可以和“动作·受事”、“动作·施事”、“动作·结果”等多种语义结构相联系。同时,句法结构是语言的表层结构,语义结构是语言的深层结构。有的语义成分是显性的,存在于表层结构之中,有的语义成分则是隐性的,存在于深层结构之中。这些隐性的语义成分,有的可以通过对表层结构的分析得出,有的则要靠非语言的语境(话语的特定情  相似文献   

3.
王阳  张琳爽  崔楠楠  吴岩 《心理学报》2023,(10):1608-1622
4~6岁是幼儿句法习得的关键期,此阶段的句法表征是否受到词汇信息的影响尚存理论争议。采用句法启动范式中的句子重复-图片描述任务,以句法选择比率为指标,借助汉语及物结构(主动句、把字句和被动句),分析了幼儿在句子产生时句法结构和动词重复的作用。结果显示三种句法结构都诱发了抽象启动效应,证实幼儿在习得汉语句法知识时不依赖词汇信息。同时,动词重复只有在大龄幼儿(5~6岁)主动句的启动中才能提升启动量,表明动词增强效应与幼儿年龄以及句法结构偏好有关。此外,因句法结构偏好差异,三种结构间产生了逆偏好效应。以上结果可以从内隐学习理论的角度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4.
为了下文说起来方便,我们先对存现句略作分类。存现句可分为两大类四小类:第一大类表示存在,可分两小类,第一小类是单纯表示存在的,第二小类是表示以什么样的方式、姿态存在的;第二大类表示出现、消失,也可分两小类,第三小类用表示出现、消失的动词,动词后头用动态助词“了”,第四小类用趋向动词,或者动词后头加趋向动词。存现句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变换形式。一、存现句(?)主+状+动第二、三、四小类都可作这种变换。例如: (1)A机场上停着一架绿色的军用飞机。 (方纪《挥手之间》(?)B一架绿色军用飞机在机场上停着。例(1)A是第二小类,可变换成B,B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一、析句的目的先搜集大量的言语材料,然后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是研究语言组词成句规律的最古老的方法,也是现在仍然继续使用并行之有效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假设我们对研究的语言的句法规律一无所知,纯粹用经验的、归纳的方法,从言语材料中发现语言的规律。用现代语言学的术语来讲,我们不但能够发现语言的表层的结构规律,而且可以透过表层,探讨表层的句法结构和深层的语义结构之间的关系,探讨语言从深层语义结构到表层句法结构之间的转换生成关系。例如,我们可以从下列例句,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法研究中总是习惯于把句法结构看作语法分析的唯一依据。其实,结构与语义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它们是互相制约的,甚至语义影响着句法结构。因此,把语义分析运用到语法分析上来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走结构、语义相结合的道路,才能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语法  相似文献   

7.
禅宗古刹──卧龙寺修复一新杨作舟卧龙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柏树林街。是汉灵帝建宁元年(168)佛教传入古长安时,首建的福应禅院。唐贞观时,因吴道子画有观音像于寺(石刻现存)而改名观音寺。宋初有惟果和尚春秋长眠、宋太祖曾与其谈甚相得,遂改名卧龙寺。自禅宗...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George·A·Kelly的《个性结构心理》一书,1955年2月在英国出版,创立了他的个性结构理论体系。他用不同于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其它各理论流派的方式,对个性理论进行解释,并从另一角度,独创性地阐明个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奠定了个性结构心理学形成的基础。这种理论曾一度存国际上发生影响,但  相似文献   

9.
六朝道教有无概念的使用体现了鲜明的实践特色,与以"辨名析理"为主要方法的玄学旨趣不同.顾欢提出"无中之有"以刻画身体的内在结构与存思所见内景与身神.通过存思实践通向道体,经历有无的转化,因此道可以称为"非有非无".在其他上清道经中,可以看到更进一步的"有中之无"的表述,以有无来言说存思实践中的复杂过程.六朝上清派以有无...  相似文献   

10.
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是对美国传统的描写语言学的一场革命,其革命性首先表现在乔姆斯基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反对描写语言学的经验主义。他把语言学看成跟自然科学中的其他科学一样,可以从假设出发,进行推演并形式化。换句话说,非经验主义是可能的。《句法结构》有一半篇幅用于英语语法的形式化。非经验主义和形式化是转换生成语法的首要标志。把句法关系作为语言结构的中心并以此说明语句的生成是这场革命的又一表现。为了描写和解释语言现象,乔姆斯基在《句法结构》中论证了语法的生成能力,认为应该把语法看成是能生成无限句子的有限规则系统。它以“核心句”为基础,通过转换规则描写和分析不同句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该书分析了以“马尔可夫过程”为基础的通讯理论,认为它只能生成有限状态的语法,而这种“有限状态的语法”不能生成象英语这种语言里含有不连续结构的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基于此,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语法模式,认为它才能生成所有合乎语法的句子而不会生成不舍乎语法的句子。转换语法模式由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语素音位规则三套规则构成。短语结构规则有三种:合并、递归、推导式,其基本形式是x→y。→读作“改写”,这个公式就是将X改写成Y。短语结构规则生成的是“核心语符列”,不经过转换直接由这种语符列得出的基本句型叫“核心句”。转换规则包括:移位、删略、添加。最后运用语素音位规则得出实际说出的句子。这三套规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转换规则,因为短语结构规则和语素音位规则实际上继承了描写语言学的“直接成分分析”和语素音位的分析.转换是一种创新,它使语法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句法结构》是转换生成语法第一阶段—?  相似文献   

11.
雷晓军 《心理学报》1991,24(2):48-56
传统的自然语言理解的范式是:先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语义分析,得到句子的意义结构。显然,这与人的语言理解是不同的。一些心理学实验表明,句子理解时句法和语义是同时起作用的。 本文提出一个自然语言理解的新的范式,即句法和语义同时加工的模式。如果仅用句法规则对句子进行分析,其结果往往有几个歧义的句法结构,而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句法加工的同时,再加入语义的工作,则只得到一个句法结构。联结主义正在认知科学界兴起,它给句法和语义并行加工提供了方法。本文使用局部联结模式实现语言理解并行处理的范式,并在计算机上编制了这样的程序,它可以理解简单的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12.
昆仑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两大系统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之一。中国本土道教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纳融摄昆仑神话,建构了神仙栖集的昆仑仙境,形成了以昆仑山为地中的世界结构说,同时建构了以西王母为女仙首领的形象,建构了以昆仑意象为存思对象的修炼法术。可以说,昆仑作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与中国本土产生的道教文化具有源流共生、水乳交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绝对音高感是一种敏锐的音高知觉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可以在没有标准音(A4)参照下, 对所听到的音高进行命名。本文通过对比绝对音高感被试与不具有绝对音高感被试对音乐句法基本规则的知觉以及对音乐句法结构划分能力的差异, 探讨绝对音高感与音乐句法加工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绝对音高感被试对音乐句法基本规则的知觉水平高于控制组; 同时, 这种知觉上的优势也延伸到他们对音乐句法结构的划分。这一结果说明, 绝对音高感被试不仅可以对音高进行孤立命名, 而且表现出对调性音乐音高关系加工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黄庭经》是道教主要经典之一,是一部谈养生修真之术的道教经书。现传世的《黄庭经》有三种:《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黄庭中景经》,但《黄庭中景经》系后人所作,因而《道藏》仅收录内、外二经,《黄庭经》即指该二经的合称。《黄庭经》养生教育思想围绕长生久视、强身健体之目的,立足于哲学与医学两大基础,以存思内视、漱咽津液、吐纳行气、服气积精为主干,兼容恬淡虚无、心专意精、守一养神、脏腑调养等原则与方法,形成了融养生、医学、哲学与宗教于一体的名垂道教教育思想史的养生教育方法导论。笔者不揣浅陋,欲作初…  相似文献   

15.
郭晶晶  陈宝国 《心理科学》2011,34(3):571-575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了汉、英句法结构相似性与第二语言(英语)熟练度对第二语言句法加工的影响。实验材料包含与汉语句法结构相似和不同的两种英语句法结构违反的句子。结果发现:与正确句子相比,相似句法违反句在高熟练组被试中,引发正向的ERP波形偏转(150-800ms),而在低熟练组被试中,只引发了降低的N400(300-550ms)效应;对于不同句法违反句,无论高低熟悉程度的被试,均未出现显著的ERP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二语言句法与母语的相似性越高,加工起来更容易;第二语言熟练度水平对第二语言句法加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受到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相似性的影响,相似性越高,熟练度的促进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6.
存想简论——道教思维神秘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想,又名存思,常简称为“存”,若存想专精,则称为“精思”,是道教最常用,最具有特色的思维方法。在道教徒的修炼中,在其法术中。斋醮科仪中,广泛地运用着“存想”的方法,而且往往成为全部法术、科仪的关键。论道教思维方法,不能不讨论存想。甚至可以说,存想是道教思维方法的实质所在,是其宗教思维神秘性的集中体现。 一、沟通人神的精神通道 存思的方法,几乎是道教创始时就运用了的。《太平经》中就载有早期的存思之法。《太平经》被当时人评为“多巫觋杂语”、其源盖为汉代及以前的巫术,故存思之法,极  相似文献   

17.
由于汉语是非形态语言,其句法结构不象西方形态语言那样有严格、精密的框架,那样有控制力。汉语的实词的语法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共通性,这样就使汉语词语间的线性组合有相当程度的灵活性和一定的弹性,词序往往缺乏象西方语言那种强制性,而是具有选择性,并且主要依靠交际双方的意会来贯通的。因此语义关系在词句的组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说,汉语句法的结构组合是意合法,而不是形合法。在这种意合法中,往往以词组为中心环节,把词与词  相似文献   

18.
《句法结构》是现当代语言学中"乔姆斯基革命"的经典奠基之作。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生成语法经历了由语言习得认识论的刺激贫乏问题到探索语言背后的心理机制问题,再到普遍语法的遗传与进化及进化动力学论证的问题。乔氏的《句法结构》被莱特福特喻为引发现代认知与语言雪崩的那颗肇始之雪球是非常生动与贴切的。  相似文献   

19.
存想 ,又叫存思、存神 ,即默想诸神形象 ,是斋醮科仪中高功通神的重要法术。存想原是汉代流行的一种历藏内视的养生术 ,用于自身修炼。道教也采用存想 ,作为修炼的法术 ,并成为道教法术的大宗。本文侧重探讨道教斋醮科仪中的存想。东晋时期 ,存想修炼法术已十分流行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地真》中论存想之法说 :“道术诸经 ,所思存念作 ,可以却恶防身者 ,乃有数千法。如含景藏形 ,及守形无生、九变十二化、二十四生等 ,思见身中诸神 ,而内视令见之法 ,不可胜计 ,亦各有效也。”① 道经说葛仙公在山中精思存想 ,一日感天上真人下降 ,授予仙…  相似文献   

20.
关系从句是人类语言领域句法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式,汉语3~5岁儿童是否具有加工关系从句的认知能力,以及该能力是否受句法结构和语义因素的影响,成为该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取120名3~6岁学龄前儿童,以汉语主、宾关系从句为研究材料,通过操纵从句中核心名词的生命性格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1)汉语领域内,3~4岁儿童基本上具备了理解句式较为简单的关系从句的能力;(2)5~6岁左右的儿童基本上具备了利用语义因素辅助关系从句加工的能力。总之,汉语学龄前儿童具备了加工关系从句的认知能力,且高年级儿童可以利用语义因素辅助从句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