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了北京、杭州、西安和广州四个地区2000多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及其变迁,以及性别、地区及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男性的主要特质是阳刚、负责、稳重、成熟和高大;(2)女性的主要特质是温柔、善良、优雅、细心和漂亮。(3)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仍趋向于传统,男生和女生对男性、女性主要特质的看法基本一致,性别差异不显著,但是性别对于男女性的一些次要特质存在一定影响。(4)地区和教育程度因素对大学生性别角色观中男女性的一些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运用了问卷调查法,结合人格特质词分类法,对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的性别角色观进行了研究。发现:(1)勇敢和善良分别是男女性别角色的第一正价特质;(2)虚伪和自私分别是男女性别角色的第一负价特质,并且其重要性看法没有性别差异;(3)对善良是男女性别角色共有的正价特质、负责是男性角色的正价特质、温柔是女性角色正价特质的重要性看法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我国中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的问题和特点,本研究采用最新本土化的性别角色量表(CSRI-50)对初中生、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各年级段的双性化、未分化、单性化(男性化与女性化)比例各约占30%,双性化替代单性化成为中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新趋势,未分化现象也极为普遍;我国青少年双性化发展较国外已提前至青春期,初三、高三升学、恋爱等重大生活事件对个体的适应和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催生大量双性化并大幅减少未分化,这两个个年级可能既是双性化发展又是抑制未分化的重要时期;此外,中学女生双性化发展明显优于男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两性交往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性别角色与两性交往质量的关系,用相关量表对3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和性别角色类型者的恋爱经历均有显著差异;双性化和男性化类型者在一般两性交往质量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类型者;在亲密两性交往质量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双性化类型者显著高于未分化类型者。这表明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两性交往质量密切相关,双性化个体在一般与亲密两性交往中占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大学生一般两性交往中的性别角色差异,用相关量表对3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化、女性化量表与一般两性交往量表得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不同性别的性别角色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在一般两性交往质量量表总体得分上,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性别角色类型的主效应非常显著,其中双性化和男性化类型者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化和未分化类型者,性别和性别角色无交互作用。这表明大学生的性别角色与一般两性交往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差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问卷调查法,结合人格特质词分类法,对140名大学本科新生的性别角色观进行了研究。发现:(1)男女大学生都把勇敢和善良分别放在男女性别角色正价特质的第一位;虚伪和自私分别放在男女性别角色负价特质的第一位。(2)男女大学生在善良是男女性别角色共有正价特质,负责、真诚、稳重和善良是男性角色正价特质,温柔与真诚是女性角色正价特质的重要性认识等方面有显著性的性别差异。在男生认为的男性角色的主要正价特质中女生只认为勇敢、坚强、真诚、稳重、负责是男性角色的主要正价特质。男生更认为温柔是女性角色的正价特质,女生更认为真诚是女性角色的正价特质。(3)男女生都认为势利、自私、虚伪、刻薄、饶舌是女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但男生把势利是放在女性角色负价特质的第一位,女生把自私放在女性角色负价特质的第一位;男女生都认为势利、自负、自私、粗鲁是男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但女生比男生更认为自负与懦弱是男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男生认为势利比自负更是男性角色的主要负价特质。  相似文献   

7.
新编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揭示性别角色变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性别角色代表个人的社会性别, 对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素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观与性别角色也发生着变化。由于已有的性别角色测量工具多年来没有修订, 因此, 对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的测量亟需一个对发展变化敏感的有效测量工具。本研究根据性别角色研究的通行原则, 基于1700个相关词汇, 筛选出男女正性词各35个, 中性词20个。在386名大学生中初测结果显示, 男性化量表(16个题目)含领导力、男子气、理性、大度四个因子, 体现出男性的“工具性”特质; 女性化量表(16个题目)含同理心、女子气、勤俭心细三个因子, 反映出女性的“表达性”特质; 中性化量表则有18个题目。之后在全国5008名大学生中的复测表明, 该男性化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 女性化量表为0.84; 两个量表的重测信度分别为0.82和0.80; 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 他评效度和专家效度较高。与已有性别角色量表比较, 构成本量表的词汇有较大变化:男性化词汇体现的“理性化”特质反映出当代中国男性的特点; 女性化词汇虽仍以“表达性”特质为主, 但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勤俭心细”的特征。大样本调查发现, 当代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未分化和单性化群体数量各占约三分之一; 传统占优势的单性化已让位于非单性化; 理想的双性化与最差的未分化同步增长; 男性化比例男性高于女性, 女性化比例女性高于男性, 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减弱但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中美大学生性别角色平等态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雷  郭爱妹  侯杰泰 《心理科学》2002,25(2):219-22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性别角色态度的跨文化研究一直是性别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霍夫斯泰德(Hofstede)认为.性别化(男性化与女性化)是文化差异的维度之一。在男性化社会里,两性的社会角色分化比较明显,承担着传统的社会与家庭角色;而在女性化社会里,两性的性别角色出现了部分整合.即男性进入了女性的世界,女性也承担了部分男性的角色。他认为美国属于一个比较男性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文化下,关于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致性模型、双性化模型、男性化模型。按照一致性模型,具有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是最为理想的;按照双性化模型,在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两个维度上得分都高的个体社会适应性最强而且心理最健康;按照男性化模型,男性化特质才是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主要决定因素。研究运用大样本的网络数据,探讨在中国文化下,上述三个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具体地,在性别角色类型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上的适用性。结果发现:双性化模型得到支持,同时具有男性化特质和女性化特质的个体主观幸福感最高;男性化模型和一致性模型都没有得到支持。这表明在当代西方文化下的理想模型——男性化模型并不适用于中国,理想的性别角色模型具有文化特异性。这一结果不仅增进和丰富了人们对文化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的认识,还对我国目前青少年良好个性品质的塑造和培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双性化大学生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北京市某所大学826名大学生的调查,探讨性别、性别角色类型和新性别角色类型对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约占1/4;2)用贝姆的分类方法,双性化大学生在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情、灵活性人格特征上均高于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可见,双性化性别角色大学生具有较积极的人格特征。按照Brenda Mae Woodhill和CurtisA.Samuels的分类方法,在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责任感、和谐性人格特征上,正性双性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均高于负性双性化大学生和其他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情绪智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张进辅  徐小燕 《心理科学》2004,27(2):293-296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对重庆地区801名本科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情绪智力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能够较客观地测量大学生的情绪智力的结构性特点;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总体上表现出积极的趋势,但其结构内部的发展不平衡,情绪的意识因素的发展高于情绪的行为因素;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一定的专业差异和一定的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旨在探讨当前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的结构维度并编制简明评定问卷,运用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学校适应性的结构维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学习能力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学校政治适应、学校文化适应。研究结果还显示,大学生学校适应性评定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问卷的α系数达到0.80,探索性因素分析中总方差解释量达到62.89%,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各项指标均达到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13.
Naijian Zhang 《Sex roles》2006,55(7-8):545-553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nder role egalitarian attitudes and gender, age, parents’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s, anticipated age of marriage and child bearing, desired family size, career choices, and preference for sex of the children among 470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were observed between gender role egalitarian attitudes and gender, age, and anticipated age of marriage and childbearing. There were no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nder role egalitarian attitudes and preference for sex of the children, desired family size, parents’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and Chinese students’ career choices.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元认知特点与非智力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胡志海  梁宁建 《心理科学》2002,25(4):435-438
研究考察大学生元认知各成份特点与学生学习动机、坚持性、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学生元认知各成份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元认知的监控能力较薄弱。在元认知整体水平上存在性别差异。元认知的发展水平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团体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自然实验,对16名有改善人际关系愿望的大学生进行为期2个月,共10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前后施测,结合团体成员的反馈自评和表现进行质的分析。结果:被试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有差异(t=2.55,p<0.05),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有显著差异(t=3.12,p<0.01),其中抑郁、敌对因子有显著差异(抑郁因子t=2.95,敌对因子t=2.71),人际关系和偏执因子有差异(人际关系因子t=2.53,偏执因子t=2.57)。结论:人际交往团体辅导对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一项关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维芳 《心理科学》2004,27(5):1223-1225
研究一使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261名维吾尔、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进行测查,研究二用“20问”法对120名维吾尔、汉族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田氏自我概念量表可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自我概念的跨文化研究。(2)总体上,维吾尔、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存在显著差异。(3)维吾尔、汉族男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基本上无显著差异;维吾尔、汉族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有差异。(4)汉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总体有性别差异,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基本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Recent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candidate sex in voter decision-making have not foun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candidates. Thus, voter bias is often dismissed as part of the explanation for the drastic underrepresentation of women in high elective office. In a dual sample of Wyoming and California college students, bias against women candidates was found to be a factor in the vote choice. Studies that examine only one sample of voters in one region may be prematurely dismissing the possible existence of 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some regions or culture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相似文献   

18.
危险性分析在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亚健康状况在大学生中已经相当普遍,并且严重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应用危险性分析方法,描述了亚健康状况的危害特征及暴露情况,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亚健康的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亚健康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帮助大学生实现从亚健康向健康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