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汉大赋的先驱之作,《七发》的文本结构与内容不仅带有先秦以来招魂礼俗的鲜明印记,而且构思精妙,依据《周易·复卦》体现的阴阳消长的哲学理念和天道至七而复("七日来复")的自然规律结撰全篇。吴客陈说七事为楚太子疗疾的过程,既是借鉴楚地招魂礼俗为楚太子招生魂的过程,也是阴阳二气消长变易"至七而复"的循环过程。正因为这样,《七发》不仅明显承袭了《大招》《招魂》的文本内容,而且也体现了《周易·复卦》所蕴含的"返归故居""返归善道""阳气复生""至七而复"等思想观念。"七发"的实际意蕴,即"阳气一个周期的生发"。  相似文献   

2.
士在中国代表了一个很庞大的群体——文人阶层,他们淡泊名利,秉持宁静致远之道.古往今来,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多少士人不求名利,用毕生精力求得诗文之精妙,精神之强大.倘若在当代艺术大世界里寻觅此种精神支撑力量——可以从画家何多苓那里获得. 邵大箴曾惊叹于何多苓的"自我"之强大.这又作何解?很多人说这是个性,不顾他人感受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固执地追求自己的东西,或许也太过于自傲,高估自己吧!对,这似乎是何多苓具有的特点.这种从骨子里散发出的"气味"让他令人痴迷,让他与世格格不入,让他变化,让他回归,让他边缘化,让他拥有一片自留地.  相似文献   

3.
赠与的艺术     
朋友从俄罗斯归来,讲了一件让他哭笑不得的事情。一天中午,朋友从莫斯科广场经过,看到一个乞丐正靠着墙角懒懒地晒太阳。朋友是乐于行善事之人,就停下来给乞丐一枚硬币。不曾想,乞丐却面露不悦,说:"请你把钱拿走,现在是下班时间,我要休息。"朋友说起此事,很是不解。一是乞丐还分上下班吗?二是做好事为什么却被人误解?其实,生活中做好事被人误解是常有的  相似文献   

4.
心中之羊     
曾有这么一个故事,让我空虚贫穷的日 子变得充实而富有。 有一个人经常向人们抱怨自己居住条件 太差。朋友劝他去向一位智者请教。 "你为什么不养一头羊呢?"智者听完他 的诉苦,这样建议道。 "什么?养羊?在哪里养?就这样我们已拥 挤不堪了!"他叫道。 "如果你想要生活得好,就按我说的试 一试吧!" "嗯,那好吧,让我试试看。" 于是他照智者说的去做了。没过几天, 他与朋友相遇了。 他一见朋友就开始嚷:"这位智者给我  相似文献   

5.
<正>一位牧者在文章中提到牧师放弃侍奉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朋友",作者说:"很多牧师没有发展有意义的友谊,没有找到那些可以让自己在他们面前很放松的人。如果没有这样的释放通道,筋疲力尽的几率会更大。"看到这里,令我感触颇多。可能很多人会说,牧者有很多朋友,教会里的弟兄姊妹都是他的朋友。但事实上,在信徒与牧者之间,大多数的关系就是服侍与被服侍的关系,真的能够成为牧者交心朋友的信徒实在很少。有人会说,同工可能会成为牧者较能交心的同行者。他  相似文献   

6.
目光与格局     
正有一次在西藏旅行,当越野车把我们带到了素有神仙居所之称的鲁朗时,一个游客刚跳下车来,便大声疾呼:"你们看这草地上,有多少牛粪啊,真让人受不了!"他的朋友忍不住哈哈大笑,说:"你让自己的目光抬高一点好不好?不要总  相似文献   

7.
正朋友对我说:"你知道吗?我今天跟另一个自己吵了一架。"我疑惑地问:"另一个自己?"他说:"也就是说,我今天战胜了自己!"原来,朋友与一个同事发生矛盾,心里耿耿于怀,总想找个机会"报仇雪恨"。于是,他很"阴暗"地打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列举了同事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他想把匿名信偷偷给单位领导。朋友这招数是跟电视剧里学的,他常说职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有人欺负你,一定不能放过他。朋友的手段很小儿科,他的目的就是泄愤。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生意失败的人,在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有一个朋友送给他一枚昂贵的金戒指。因着这枚戒指,他暂时度过了难关。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奋斗,他又拥有了跟原来差不多的财富。 为了感谢那位朋友当年的资助,他特别去买了一枚更大的金戒指,想要回报他。  相似文献   

9.
“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去他那里,给他说:朋友,借给我三个饼吧!因为我的朋友行路到了我这里,我没有什么款待他。那人从里面答说:不要烦扰我了!已经关上,我的孩子们同我一起在床上,我不能起来给你。我告诉你们,他纵然不为了他是朋友的原故,而起来给他,也要因他恬不知耻地求而起来,给他所需要的一切。”(路11:518) 这是一个有关恒心祈求的比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则比喻的前后背景。按路加福音的记载,这则比喻是耶稣教门徒如何向天父祈祷(即天主经)之后接着说出的,因此与祈祷有密切的关系。再者,这则比…  相似文献   

10.
老九的艺术     
没人注意他的正名,因为来自中国福建省,在家排行老九,"老九"就成了他朗朗上口的称呼,也表述了他的性格与形象,江湖意气,三教九流,他人缘好,交结的朋友也多.在纽约的一位朋友当我们面评价起老九来,说老九是个值得交结的朋友.他对人热情,乐于助人,出手大方,快人快语.做事又雷厉风行,手脚麻利并灵活机动,他思考起事情来简单干脆.他的个子不高却热情饱满,充满斗志,让你觉得他如同八尺大汉,气冲九霄.你想真正认识老九,就该去听他唱歌,在卡拉OK的麦克风前你才能领略老九的英雄本色.他如同一个天然的发声筒,能唱出气贯如虹的歌,声带可以发出高得无法让人相信的高音,音色高扬,在空中振荡,撼人心魄.他的歌声底气十足,处处充满高光的色彩,让你不得不对他肃然起敬.由此你顿然醒悟出什么是"天生"的,"天然"的,和"天才"的禀赋.  相似文献   

11.
《原道》2017,(2)
本文试图从孔佛二家视界融合的角度上理解欧阳渐的融通之论。欧阳渐晚年编定《孔学杂著》,摄之以佛,颇带有回真向俗的意味。他认为宇宙万物与群众思虑莫不依于一心,此心以寂为体,以智为用,孔学和佛教都是依体所起之用,或说都是显寂之智,二家的分判唯在于究竟不究竟、圆满不圆满而已。他对《中庸》极为重视,以之为孔学"真精神"之所在,所著《中庸读叙》一文大力揭橥中庸之真义,批驳宋儒之误解,痛斥乡愿之乱德。他将《大学》视为对中庸的实践,在他看来,所谓大学之道,就在如何实践"诚"而已。他读《论语》,志在揭橥孔子与般若实有相契合之处,表彰"孔子之真精神严义利之界",以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于危亡之中。他读《孟子》,亦针砭时弊,希图以孟子的"浩然之气"及"大丈夫"精神起而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  相似文献   

12.
朝鲜儒者茶山丁若镛提出了富有特色的"性嗜好说",他以祖述"洙泗之学"自居,直接挑战朱子以理气为主轴的人性理论。本文着重从哲学论理上对它做了检讨。本文认为,茶山的"性嗜好说"必须放在他的灵体三原理结构当中才能得到恰当定位。关于灵体三原理,茶山的表述前后有异,最后呈现为:乐善恶恶之性,可善可恶之才,难善易恶之势。茶山对"才"的理解不同于孟子,他将人的自由意志(权)与能力(能)一起纳入其中,体现了尊重主体能动性的精神,但因此也带来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喜欢善却不选择善?茶山用"嗜好"来描述人性之"性",实难准确揭示人性内涵。茶山意识到作为"性"的"嗜好"与日常语言中表示爱好、偏好、癖好的"嗜好"必须有所区分,最后提出实际内容为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的新的"二重嗜好论",在坚持以"嗜好"说"性"的同时,茶山对他所批评的宋儒二元人性论也做了一定的妥协。  相似文献   

13.
学会放弃     
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让我回答一个问题:"皮球掉进洞,你该怎么办?"我不假思索地说:"这还不容易,往洞里灌水,皮球不就浮上来了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讲了。"朋友听了哈哈大笑:"单向思维!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一个误区。"接着,他开始复述国外一位教师的讲课——  相似文献   

14.
脆弱性:科学技术伦理学的一项原则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保护脆弱者是儒家大同社会的一个特点.孔子说:在"大同"社会中,"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1].子路问孔子:"愿问子之志",孔子回答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2]孟武伯问孝,孔子说:"父母惟其疾之忧."[3]儒家对于脆弱者义务的承诺蕴含在儒家关于"仁"的概念之中.  相似文献   

15.
背后的眼睛     
这个故事是朋友峰告诉我的。峰说,这事发生在他们毕业实习的时候,这件事让他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相似文献   

16.
廖立先生是我大学时的老师,而且是对我影响比较大的老师之一.说影响大,并非他对我个人有什么特别的恩惠或关照,而是说他的精神.从我所接触到的,一是他为人正直.上世纪40年代他在河南大学读书,正值胡宗南军队进入延安、国民党政府宣称不日就彻底消灭"共匪"的时候,他却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此可见其人格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和曾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聊天,我问他:"你所看过的不快乐的人很多。请问他们有什么共同特性?"他说:"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沉溺在一个负面事件里不想出来。恨一个人,就不断说那人做的坏事、说的坏话。倾吐是一种发泄,但不断谈论自己痛恨的人,会累积负面能量,那人的形象就更可恨了。"很多和婆婆处不好的儿媳妇,心情不好就想起婆婆。"花太  相似文献   

18.
正西汉初年,吴王刘濞遣太子刘贤专程到京城长安拜访皇帝叔叔汉文帝和皇后婶婶,太子受到皇室的热情接待。拜见程序结束后,宫廷管事安排皇太子刘启与吴王太子一块儿下棋玩乐。骄横的吴王太子在吴国是"老子天下第一",这已经成为他的习性。但是,今天他忘了自己是在陪皇太子下棋,还像在吴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同一位作家朋友聊天,他说他在工厂做过工,任职过政府秘书,从事过媒体工作……不过心底总有一个文字梦,他说梦想无论高远与否,最重要的是,让心找到一个可以奔走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这就是美好圆润的人生。  相似文献   

20.
明·刘基《郁离子》中有一则寓言:春申君看到楚国太子用梧桐的果实这种上好食料来饲养猫头鹰,盼望着它能像凤凰一样叫出美妙的声音的情形后,大惑不解地嘲笑说:“这是猫头鹰呵!它生来就是这种习性,用再好的食料饲养它,又有什么用呢?”谋士朱英听了这番话,对照他的作为,觉得好笑,对春申君说:“您既然知道这道理,为什么还对你门下所养的那帮子鼠窃狗偷之徒那么崇爱敬重呢?你给他们吃精美的食物,穿缀有明珠的鞋子,还‘望之以国士之报’这又何异于楚太子之为呢?”这劝告十分中肯,可春申君却至死弗悟。最后被李园所杀时,他的三千多名食客果然无一人报效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