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顾本柏  贾磊  张庆林  李红 《心理科学》2013,36(2):296-300
本研究采用线索提示任务探讨了不同提示线索颜色、SOA及提示有效应对于经典Stroop干扰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线索提示类型及其颜色是否与目标色词一致会对Stroop任务产生显著影响。其中有效提示下出现显著Stroop效应,而无效提示下Stroop效应消失,显示视觉注意空间搜索会影响Stroop效应;线索提示颜色与色词颜色是否一致同样影响Stroop干扰效应,两者不一致时存在显著Stroop效应,而两者一致时Stroop效应消失,表明Stroop效应的发生依赖于色词加工中不同通道间信息的转译。 关键词:Stroop 效应;线索提示任务;转译理论  相似文献   

2.
曲折  刘淑华  宋艳  丁玉珑 《心理科学》2006,29(4):833-837
在Stroop启动范式中,启动刺激是灰色的色词,目标刺激是颜色块,被试的任务是命名颜色块的颜色。本研究通过行为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的方法,研究SOA(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对Stroop启动效应的影响。当SOA为107ms时,在行为数据(反应时)和ERP数据(N300成分)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启动效应;当SOA为1040ms时,行为上和ERP上的启动效应消失。该结果提示了在Stroop启动效应中,启动刺激对目标刺激的影响很可能是发生在对目标刺激的知觉加工晚期。  相似文献   

3.
STROOP效应及其反转:无意识和意识知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耿海燕  朱滢 《心理科学》2001,24(5):553-556
该研究基于Stroop效应确立了意识知觉和无意识知觉间的质的差异,刺激特性(呈现时间)的改变和注意的改变引起了非常类似的行为上的质差模式,二者在决定意识时存在着补偿作用。当色词短暂呈现而被无意识知觉时,被试在对靶颜色进行命名时不能利用色词提供的预期信息,从而反应时出现典型的Stroop效应;而通过增强刺激特性或提高注意水平可以使色词被有意识知觉。从而出现了Stroop效应的反转。  相似文献   

4.
情绪Stroop效应:来自汉字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毅平  孙羽中  张杰 《心理科学》2007,30(4):778-781
通过颜色命名和词汇阅读两种作业任务,采用情绪词、中性词两类刺激材料,探索情绪Stroop效应中Stroop加工的特点和机制。结果发现:(1)两种作业任务都发现明显的情绪Stroop效应;(2)两种作业任务中情绪Stroop效应不受情绪词的抽象性影响。它说明情绪stroop效应与经典的Stroop效应是两种独立的现象,前者的加工过程是由于情绪词所产生的情绪威胁而导致反应延迟,而不是经典Stroop效应的选择性注意机制。  相似文献   

5.
语义的自动加工和选择性注意对Stroop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实验用正常人和聋哑人作被试进行比较,试图探讨语义的自动加工和选择性注意对Stroop效应的影响。将“红”“绿”“黄”“蓝”四个汉字中的每一个都用这四种颜色中的三种写成,然后按着事先排列好的顺序,分组呈现,并且在两种条件下分别要求被试延迟不同的时间进行反应,一种是刺激呈现前就告诉被试对“字”或“色”反应;另一种是刺激呈现后间隔不同的时间再向被试提出对“字”或“色”反应。实验结果发现,聋哑人和正常人在色—字干扰任务作业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语义的自动加工是一个普遍现象;而选择性注意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善被试的作业成绩,但颜色命名仍比字词反应困难;Stroop效应在延迟反应条件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说明Stroop效应与记忆过程有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在标准的 Stroop任务中引入中文双字颜色词 ,结果发现 :1无论是单字词还是双字词都产生了显著的 Stroop干扰效应和促进效应 ,双字词的反应时模式同单字词相同。这表明语言学意义上的中文词是一个知觉加工单元 ,无论它由一个字组成或由两个字组成。 2无论是单字词还是双字词 ,Stroop促进效应和干扰效应相同 ,相对于控制条件呈一种对称关系。这一结果同国外的有关发现不同 ,表明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同西方拼音文字具有不同的信息加工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探讨了色一词干扰效应的年龄差异及色一词干扰效应的延续作用。结果表明,Stroop效应无论在儿童、中青年及老年人中均是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中青年人的色一词干扰效应比起儿童及老年人低,老年人与儿童的Stroop效应更明显。Stroop效应在同一个字词中存在,而即使不是同一个字词,而Stroop效应也会由于反应定势(或定型)的作用而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刘亚  王振宏 《心理科学》2011,34(4):806-812
摘 要 本研究通过位置判断任务、图-词干扰任务和色-词干扰任务来测量Stroop效应;通过表情面孔性别判断任务、情绪词汇判定任务和情绪图片颜色命名任务来测量情绪Stroop效应;运用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对情绪Stroop效应与Stroop效应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1)Stroop效应和情绪Stroop效应是显著的。(2)情绪Stroop效应与Stroop效应是两种相互独立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Stroop色词命名任务。实验主要考察创伤性分离个体注意的加工模式。实验中,高分离个体在标准Stroop任务条件,明显受到Stroop效应的干扰,对创伤性词汇反应时间减慢。实验结果表明,创伤性分离个体的集中注意能力遭到破坏,实验符合创伤的回避加工理论,创伤性分离个体运用分离无意识忽略注意伤害性的刺激,如果无法忽略,则会有意识的回避加工。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完成Stroop任务时的脑事件相关电位特征。以中文Stroop色字为材料,对颜色和字义任务中一致刺激和不一致刺激的脑电叠加平均,并相减(不一致刺激减一致刺激)得到差异波,比较各组被试的波形。结果发现:在顶区,初中生的P3比高中生和大学生更为正走向;大学生、高中生和初中生的头皮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Nd4与Stroop效应和反转的Stroop效应有关,可能反映了对无关信息的抑制,而Pd6则反映了对语义信息的再加工。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用情绪性Stroop范式考察女性积极情绪特质被试对积极情绪刺激的关注倾向。采用中文情绪词作为刺激材料,27名积极情绪特质的女性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情绪Stroop实验。结果发现:女性积极情绪特质的被试对正性词颜色命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词和负性词,对负性词颜色命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中性词。说明女性积极情绪特质被试存在正性关注倾向。  相似文献   

12.
徐琳  许百华 《心理科学》2007,30(5):1269-1271
Stroop稀释效应是指在Stroop效应的色词-色块范式中若增加无关词作为分心刺激,Stroop效应将被大大削弱的现象。文章回顾了Stroop稀释效应的相关研究及理论解释,并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朱千  孟景  位东涛  陈红 《心理科学》2014,37(2):473-477
执行控制障碍是成瘾的核心特征之一,对成瘾者的复发与康复治疗有重要影响。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分析海洛因戒治者和健康成年人在经典色-词Stroop任务中执行控制的大脑皮层时程动态变化。行为结果发现,两组被试的反应时均有显著的Stroop干扰效应,但无显著组间差异。ERP结果显示,戒治组不一致条件的平均波幅显著小于对照组;戒治组Stroop任务相关的N2效应和SP消失及N450效应衰减。研究结果表明,海洛因戒治者可能存在早期冲突监控加工障碍和晚期反应冲突解决加工异常。  相似文献   

14.
程真波  黄宇霞 《心理科学》2013,36(4):822-826
为探究面孔-词Stroop范式中的情绪冲突效应,本实验给被试呈现两种时长(150ms或1500ms)的刺激,令其分别完成对面孔-词Stroop范式中的“面孔任务”和“词任务”。结果发现:只有“面孔任务”中出现Stroop效应,产生情绪冲突,而在“词任务”中未出现Stroop效应;当呈现时间为150ms时,情绪词影响情绪面孔加工从而引发个体的情绪冲突,出现Stroop效应;当呈现时间为1500ms时,“面孔任务”中的Stroop效应消失。这提示了呈现时间是影响面孔-词Stroop范式中情绪冲突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刺激分类范式,要求被试判断呈现刺激的性质(实验一和实验三)或颜色(实验二),旨在考察随机呈现不同类型刺激材料对数字和字母SNARC效应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刺激材料加工中是否存在刺激—反应相容性效应。结果发现:(1)数字和字母性质和颜色分类任务中均未出现数字SNARC效应和字母SNARC效应。(2)数字和字母的性质和颜色分类任务中,左手对字母的反应更快,右手对数字的反应更快。数字和汉字性质分类时,左手对汉字反应更快,右手对数字反应更快,不同类型刺激分类时出现刺激—反应相客性效应。(3)本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刺激分类加工中存在刺激—反应相容性效应,这种效应可以被自动激活,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不同类型刺激分类中的刺激—反应相容性效应对SNARC效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Stroop词一色效应研究对于汉字认知优势半球进行探讨。本次研究发现:(1)颜色识别的优势半球在于左脑;(2)汉字认知过程中确实存在复脑效应;(3)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具有性别差异,男性表现出比女性更加的复脑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Cyberball任务和面孔-词Stroop任务探讨社会排斥和目标刺激的情绪是否交互影响情绪冲突控制。结果显示,社会排斥对情绪冲突控制的影响随着目标刺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表现为,当目标刺激为愤怒面孔时,排斥组被试与接纳组被试在反应时上表现出相似的情绪Stroop效应。然而,当目标刺激为高兴面孔时,排斥组被试比接纳组被试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更大的情绪Stroop效应。该结果提示,在面孔-词Stroop任务中判断高兴面孔时,社会排斥增强了被试对任务无关消极信息的注意。该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社会排斥增加个体罹患情绪障碍风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重复启动效应和一致试次所占的比例都会影响冲突适应效应。采用词-色Stroop任务, 本研究在控制了重复启动效应和一致试次的比例之后, 通过三个实验共同探讨反应执行和冲突观察对冲突适应效应的影响。实验一发现当前试次的Stroop干扰效应, 但没有得到冲突适应效应; 在实验二中, 先前试次为四选一的选择反应时任务, 当前试次为词-色Stroop任务, 得到反转的冲突适应效应; 实验三和实验一程序相似, 但在先前试次上不执行反应, 得到了稳定的冲突适应效应。这些结果证明, 冲突观察能够诱发冲突适应机制, 提升当前的操作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不同年龄阶段Stroop效应及反转Stroop效应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中学生和大学生为被试对Stroop效应及反转Stroop效应的年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错误率指标上存在显著的年龄主效应,初中生的错误率显著高于大学生和高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差异不显著;颜色判断和单字判断任务中,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和错误率都显著高于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和错误率,即两种任务分别产生了Stroop效应和反转的Stroop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在认知控制领域中, 色-词Stroop任务常被用于研究冲突加工的内在机制。本文首先简述色-词Stroop任务中的刺激冲突和反应冲突及研究这两类冲突常用的实验范式。然后介绍这两类冲突的神经动力学特征:事件相关电位研究显示, N450的波幅调整反映了大脑对冲突的监测, 持续电位(sustained potential, SP)的波幅调整反映了大脑对反应冲突的解决; 核磁共振成像研究显示, 前扣带回、背外侧前额叶分别在反应冲突的监测、认知控制的执行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最后针对目前研究范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和认知神经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