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上大规模暴发的传染病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它直接打击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与所有生产力要素中最根本的——人类本身;但是,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公共卫生与医疗保健的作用一直未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对疾病的控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中心任务,卫生保健服务直接增进了人类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健康与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脑,是宇宙间最复杂最神奇的物质之一。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物质基础。它是创造的源泉,是情感的中心,它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最慷慨的馈赠。  相似文献   

3.
老子是中国和人类的智慧大师,《道德经》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具原创精神的宝典之一。《道德经》对于中国文化的滋润涵养,其功至伟;它又在走向世界,成为现代人类进行文明转型所依重的思想源泉。《道德经》以至简的文字积藏着至富的精思,成为智慧的孵化器,不断孕育出丰富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从主体的角度来考察,人类掌握世界,有理论的,艺术的、宗教的和实践的等方式(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4页)。其中,实践的掌握方式居于最根本的地位。它既基础于并生成着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又映现并实现着人类对于世界的其他掌握方式,从而制约和制导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影响人类社会基本性质的两大变化,一是资本经济全球化,二是社会信息化。正是因为这两大变化,从宏观上,引起了整个社会组织结构、人类社会生产、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从微观上,几乎人类的每一分子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其影响,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及质量,而且必须去面对它、适应它。为积极应对这两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科学世界图景中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作为人类理解自身所处环境的一种文化活动,它所提供的世界图象在变换着,变换着的世界图象反过来又改变着人本身、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活动。人类理解与存在之间的这种自相关性(自相缠绕性)正是二十世纪科学活动最鲜明的特征。科学的不确定性这一自然科学观念就是对这个特征的表述。它标志着人类的科学思维进入了“自我意识”的更高阶段,构成二十世纪科学世界图景的本质成份。  相似文献   

7.
科学是人类认识和改变世界的最高成果。科学与迷信相对立,尊重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社会才会进步,人类才有希望。科学是战胜迷信最强大的武器。  相似文献   

8.
沈湘平 《哲学动态》2023,(1):13-24+126
在现代化过程中,关于“作为方法的亚洲”和“作为方法的中国”的讨论实质上是强调从“世界作为方法”到“世界作为目的”的转变,凸显了“非西方”世界的主体性及其建构。然而,无论是“以世界为方法”还是“以世界为目的”,在根本处都是存在无忧的。“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实质是“人类何去何从”,人类面临整体性生存危机,亟需我们转向“人类”的叙事。当今时代,个体与类一定程度上已互为本体,“人类”必须同时作为“目的”和“方法”。“以人类为目的”意在凸显群体、个体的主体地位,它与那些不“以人类为目的”而只是本能地“以自己为目的”的狭隘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地域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过,当今时代人们更需要自觉地“以人类为方法”。作为方法的人类,意味着一种人类整体的视野和情怀、人类共同主体的自觉、人类原则高度的规范。中国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主张,都贯穿着“人类”逻辑,是“以天下观天下”“以天下为天下”的智慧结晶,是既“以人类为目的”又“以人类为方法”的行动方案。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性,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增强民族性及其对人类性的贡献,而是要自觉地加强基于人类性的...  相似文献   

9.
婚姻是人世间的大事。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当达到一定年龄的时候,总会不可避免的遇到它。作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信众人数最多、体制最完备宗教之一的天主教对婚姻有其丰富而独特的阐释。梵二文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指出,“个人、社会、教会的幸福和健全的婚姻与家庭生活,紧相连接”,“婚姻为人类的繁衍、为家庭所有成员的个人进步及永远命运、为家庭本身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尊严、稳定、  相似文献   

10.
科学被分成各种门类,便于分门别类地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历史上曾经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走向深化的标志。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有人类以来,自然界便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舞台。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人化”的自然界.这种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攻击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研究述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慧芳 《心理科学》2002,25(2):244-245
二十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实验心理学和认知科学对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以认知过程为基础解释人类行为的产生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攻击行为这一人类最古老的侵犯行为也受到这一研究趋势的影响,其中尤以社会信息加工理论的研究最为突出,它提出了攻击行为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式。本文试对该模式的研究状况作一简介,以期引起国内同行对此领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女性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半。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女性和男性一同缔造着人类文明。然而由于男女两性生理上的差异,导致了社会分工不同,使得“男女有别”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而“男女有别”的背后应该说女性是被动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女性也是不同的,我个人认为她们之间的相异之处,很值得我们作些比较。对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信仰立场、不同的文化渊源的女性作比较,它的面应该说是很广的。  相似文献   

13.
人类基因技术对传统道德哲学破坏,并非由于这一技术实践活动改变了人类生育活动的自然法则,而是因为它在精神和意识的层面突破了传统道德哲学对人和家庭之"自然性"的规定。人类基因技术是在传统道德哲学与伦理精神已经遭到破坏的现代性境遇中才会发生的实践活动,但它在另一方面又构成了精神辩证运动的自我否定性环节。人类基因技术事件是一个真正的威胁,将所有道德理论都还原到它们自身的时间性当中,它因此也给人类赋予了一个重大的机遇,使我们能够通过这样一个最典型、最深刻和最直接的案例,来对道德哲学传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李凯 《法音》2009,(3):36-39
肇端于西方的现代性之思想狂飙不但给西方近现代社会带来急剧而深刻的变革,更给近代以来的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进程产生着旷日持久的影响。自那以后,现代化宛如一轮精神太阳照耀着人类社会的进程,它的影响强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生  相似文献   

15.
灾难作为人类社会无以规避的一面,理应被置于唯物史观视域加以哲学省思。从唯物史观看,灾难具有特定的关系意涵,任何灾难都是在具体的关系向度或关系共同体中生成和衍化的。考察灾难的社会性成因,其中经济性维度、政治性维度、观念性维度具有普遍的阐释意义,而面对当下频发的全球性“现代灾难”,则又需将资本性维度置于分析框架之中。灾难虽以极为深刻而特殊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社会变迁和世界历史进程,但灾难终究只是历史合力中次要的、非主导性的力量,它无法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基本规律,其历史作用有内在的限度和边界。因此,既要充分考量又不能片面夸大灾难之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王敏 《思维与智慧》2005,(12):55-55
苏东坡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在我看来是因为它形象而诗意地揭示了一条普遍规律:不圆满是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惯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
音乐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对人类发生作用并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对于社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古代社会人们就意识到它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社会、对人产生着影响。人们对于音乐的社会功能以及其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历来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准确而深刻地认识和利用音乐的社会功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是每一位音乐家从事音乐文化活动的美学思想基础,也是音乐艺术得以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8.
觉光 《佛教文化》2007,(5):20-24
佛教注重生命自觉和智慧启迪。对人类道德的提升,精神的开展,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对建立人类社会的和谐秩序,维护世界的永久和平,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履行佛教在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不仅是社会对佛教的要求,也是全球佛教适应时代的共同趋势,更是佛教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关于社会责任,其外延广泛,内涵复杂,标准繁多,目前尚无确切的定义。  相似文献   

19.
考古学按照它的希腊语辞源的意义,乃是对于人类过去的研究,因此理所当然成为人文科学的组成部分。它出现于启蒙运动寻求一种理性的手段来探索人类生活,定居,耕种土地,以及构建社会、城市、国家的方式之时。考古学家们从哲学的层面研讨人们是如何“以自然状态”生活的。他们致力于确立原始人及较远的祖先所存留的遗迹年代上的传承性。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思考都是对观念的思考,它的前提是对既有认识都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人类思考依其怀疑程度而分类,哲学思考是所有思考中最具怀疑精神的颠覆性思考。政治哲学是一切有关政治生活思考中最具颠覆性的思考,它的起点是人类的政治生活经验,但政治哲学追求的不是什么确定性或确定性的基础,也不是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指导,而是对现有政治生活认识的批判与颠覆。政治哲学区别于其他形式哲学的地方在于,它始于政治经验,又保留着与政治经验进行联系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