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美内涵丰富而又特殊,以致我们永远也“赏不完”,体育美作用深远而又广泛,以致我们永远也“颂不尽”。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美学界占压倒优势的理论是美在客观论。在他们看来,美在主观论是唯心主义,美在客观论是唯物主义。中国美学界存在着“对主观的恐惧”。我们就此问题发表一点意见。一审美活动的主观性。“花是红的”,“花是美的”,“红”是花的属性,“美”当然  相似文献   

3.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既与德、智、体育关系密切,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它通过传授给学生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美好的情操,能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野、善与恶、高尚与卑劣,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它既与德、智、体育关系密切,又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态和教育功能。审美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它“寓教于乐”,可以起到“以美启真”、“以美导善”的作用。它通过传授给学生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崇高理想,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评判美、创造美的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灵魂,美好的情操,能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文明与粗野、善与恶、高尚与卑劣,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体育审美心理的培养与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美是人类自身美和运动创造的美的结合,是人的形体美、动作美和精神美的弘扬。培养与激发体育审美心理,是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创造者,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让“美育”来优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在美的海洋里遨游,在美的熏陶下成长。  相似文献   

7.
美与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荣光 《美与时代》2004,(10):89-90
体育美是人类自身美和运动创造的美的结合,是人的形体美、动作美和精神美的弘扬。培养与激发体育审美心理,是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值得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潘必新同志在《哲学研究》1997年第12期撰文对“科学美”提出质疑,并坦言做这个题目是“踩在一块危险的土地上”。其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更是一块催动新学科生长的充满希望的土地。科学美学中的“理论美”、技术美学中的“功能美”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这足以动摇以“非功利性”为核心范畴、以艺术美为主要对象的西方传统美学的理论框架。新旧交替,争议势所难免。对不能为传统美学所容纳的科学理论美,不仅有个“有没有”的承认问题,更有个“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界定问题。令人惊异的是,潘必新拒斥科学美,徐恒醇论证科…  相似文献   

9.
葛洪的《神仙传》站在“大道为一”的角度,展现了一种人在向道的旅途中与遒合一的化“化”之美。第一个“化”指的是道的造化,而第二个“化”是指在道的造化下,人在向道修仙的过程中化生而成的诸种现象,化“化”之美通过各种现象的“化”而凸显。在《神仙传》中所展现的化“化”之美,重“身”而不役于“身”,“生”通过“身”使“美”得以产生,并展现出来。众仙通过“身”将“生”呈献给世界,将对身体的道化与“美”的展现融为一体。“身”在向“生”的旅途中,势必要完成对自身的扬弃,才能实现质的飞跃,而“化”却成全了“身”的这种飞跃。“美”贯穿于众仙在化“身”为“生”的始终,是于人性中释放神性的过程,是超凡入圣的过程。“化”后的“游”让人逐渐褪去了凡俗的皮,经历天地之大化,见天地之大美,也在“游”的过程中进入超凡入圣之境,回归于“道”的本然。 阳淼,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07级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0.
宁继海 《美与时代》2005,(11):94-95
一、体育的美育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据此,体育的美育就是将美学理论运用于体育实践过程,借助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对实践者进行体育审美教育,培养他们感受体育美、欣赏体育美,表现和创造体育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静 《美与时代》2005,(8):95-96
如何按照美的规律培养青年一代,也是现代体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体育教育实践来看,体育与美育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体育教育活动中包含诸多美育因素,如体育的形式美、姿态美、动作美等.  相似文献   

12.
美无处不在,是天地造化,也是人类思想与力量的艺术结晶。目前,人们所共识的美学意识形态可大致分为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美等。体育之美学是这三种意识形态美学共生的产物。因此,就体育与美学三种意识形态下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不仅对开展体育和美育工作有极大的社会功效,还可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体育科学的知识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试析体育美与艺术美的关系焦诠体育和艺术都是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二者是有区别的。体育是所谓的“四维空间艺术”,它不同于将三度的对象转化为二度形象的绘画艺术,也不同于宁静地占有空间,将三度的活体凝冻为静态美的雕塑艺术;它不同于借文字这种语言的符号去震憾人...  相似文献   

14.
经济、科技迅猛的发展强有力地实现了社会的又一次跨度变迁,使人类从“温饱时代”迈进“休闲时代”。文章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并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内容的演进及对其体育教学模式影响,且在正确理解休闲内涵的情况下,折射出的却是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体育休闲锻炼的兴趣不高,从而提出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面临着“脱俗”的新必然。  相似文献   

15.
近十几年来,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如何理解“体育”的概念,已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体育理论界争议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就国内而言,直到一九八二年在烟台“体育科学理论专题讨论会”上,才对“体育”概念的定义取得了统一的意见。体育理论方面的专家、学者运用逻辑学、语言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依据科学性、大众性,和概念具有发展性等原则,指出“体育”(或称“体育运动”)的内涵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  相似文献   

16.
美学领域,在“四人帮”倒台后,像一个久涸的湖泊重又注满了绿水碧波,草生苇长,虫唱蛙鸣,仿佛节令正交喧闹的初夏。美学研究确实出现了颇不寂寞的景象。近一年来,关于“共同美”的讨论,就是这种景象之二。“共同美”的讨论可说是五十年代美学基本问题讨论的继续和延伸。现就下列几个方面,对“共同美”研究作一简介。一、“共同美”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静 《美与时代》2004,(10):90-92
体育教育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作用;从美学的角度审视体育的社会美和运动美,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有助于形成健康人格,提高他们的全面素养.  相似文献   

18.
体育并不仅是体形、体能的简单训练,它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都有密切的关系。从审美视角认识体育,无疑会促进我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体育实践。  相似文献   

19.
袁卫红 《美与时代》2006,(10):91-93
数学美是一种极其严肃、雅致和含蓄的美。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数学美的因素,细心培养学生感悟美的能力,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使他们摆脱“苦学”的束缚,走入“乐学”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大石昌,“现象における自由”と“象征としての美”——シラ—におけるヵント美学の受容とその展开,美学,1988,154,36--47。“现象中的自由”及“作为象征的美”——希拉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