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探新》杂志发起召开的“全国心理学学术刊物主编联谊会”今天在江西师范大学召开。我很高兴有机会出席这个会议。会议主持人《心理学探新》杂志主编漆书青教授要我讲几句,我没有什么准备。  相似文献   

2.
洪宝林先生在《心理和生活、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文中(见“心理学探新”1981年第二期,以下简称“洪文”),对有关问题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商榷,读后很受启发。其中不少地方涉及笔者在《心理学的实践观——关于心理与活动理论问题的探讨》(已载“心理学报”1981年第三期)一文中所讨论的某些理论问题。在受教益之余,还想本着学术讨论的精神,有必要作一简短的答辩。  相似文献   

3.
美国临床心理学的黄金时代是过去了。这并不意味着临床心理学不再继续繁荣昌盛,或不会再对美国社会作出较大的贡献。这也不是说专业心理学面临的困难是新的,因为所谓黄金时代遇到的问题还要多些。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民支持心理学的那种生气勃勃的行动有所减弱以及我们知道政府突然停止对精神卫生的资助,这就必须有一次伤脑筋的  相似文献   

4.
《理论心理学问题探新──潘菽心理学思想研究》评介陈家耀重庆教育学院(重庆630067)唐自杰教授新著,重庆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理论心理学问题探新—一活藏心理学思想研究》一书,是第一本系统研究我国心理学泰斗,曾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  相似文献   

5.
1987年《心理学探新》第4期上,发表了高炳奎同志《关于情感与态度的关系问题的探讨》一文。该文对情感与态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有许多新的、精辟的见解,确实是发人深思的。特别是长期普通心理学中很少专门论述态度问题,高同志把态度与情感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显然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拜读之后,我们有些不同的想法,拟陈述于下,供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6.
对意识的几点个人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对意识问题是有一些自己的看法的。我已把这些看法写成一篇初步的文章登载在《心理学探新》创刊号上,这里不去重复论述,只把一些主要论点列举如下,但也有所补充,供读者参考。一、意识的实质1.意识是指人的认识活动而言的,也就是人的认识活动。2.意识不是一种抽象概念,而是一种具体的心理活动事实。所以对它不能只抽象地加以  相似文献   

7.
刑事一体化倡导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对于促进犯罪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用刑事一体化的大视角来审视,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须进一步阐释和完善。面对刑事一体化的思路,犯罪心理学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创新才能促进发展,才能使犯罪心理学有更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试论理论心理学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论心理学是近20年来涌现出的新学科。这是一门以理论思维方法对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和规律进行探索的科学,已逐渐汇成为心理学各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理论心理学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就应像理论物理学、理论化学在物理学和化学中一样,是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理论心理学并不是抽象的哲学建构,它也十分关注实践应用问题。当前理论心理学在西方已出现了两种比较成熟的行动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潘菽教授在十年动乱的困难条件下,对传统心理和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严肃的回顾,并将自己多年思考所得,用简札的形式,写成《心理学简札》一书。这是一本心理学简要的百科全书,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勇于探新和创新的精神。因此该书实在是心理学专业作者应该一读的书,特别是从事培养我国未来的心理学界,以及立志开创我国心理学新局面的青年心理学工作者不可不读的书。  相似文献   

10.
刊首寄语     
《心理学探新》是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和河南大学联合主办的全国性的心理科学学术研究刊物。创刊十一年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欢迎和好评。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我们谨向各位读者和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在新的一年,特提出如下要求,和大家共勉: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本刊一如既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探新》1980年第1期发表“是综合动力论还是唯内因动力论”一文,其目的在于“抛砖引玉”,通过百家争鸣深入探索人的心理发展动力这一重大基本理论问题。我们在该文中承认:“至于人的心理诸外部矛盾与诸内部矛盾所构成的‘矛盾系统’的壮丽图景,我们刚开始探索,目前尚难以完整地描绘出来。”因此,同志们在探索中的每一新发现,实质上都是对“综合动力论”的有力声援,我们均表热烈欢迎。但为了阐明“综合动力论”的合理性,我们也有必要对某些问题进行答辩。  相似文献   

12.
此文虽同心理学没有直接的关季,但却有很密切的联系。尤其在当今心理学领域内要“探新”的人,不能不好好地掌握自然辩证法。为此本刊登载了这篇文章供读者参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心理科学进展》1986,4(1):77-77
第三届普通心理和实验心理学术会议于1985年10月26—30日在成都召开。出席社议代表123人,所收论文67篇,内容涉及心理学的一般理论、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言语、情绪、个性、社会心理学、工程心理、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等诸方面。这些论文反映出,近年来在一些新的领域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在高级认识过程和能力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在理论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创新。如探索微型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在刺激呈现、过程控制、数据处理等方面作了初步尝试。对社会实际问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探新》自1980年创刊试办到1985年公开发行,至今已逾十多年。这十多年间,《心理学探新》这株幼苗在有关领导、学者和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广大作者及编辑同仁的共同努力、勤奋浇灌和培养,现已茁壮成长起来了。《心理学探新》在心理学的理论探讨、应用研究、传递信息、培养人才、交流经验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厚爱。1992年《心理学探新》被北京大学图书馆选录为中文核心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朱滢 《心理科学》2016,39(2):474-478
本文评述了《科学》和《自然》杂志2015年的两篇文章。《科学》上的文章“心理科学的重现性”对100项心理学实验进行了重复验证。结果表明,只有大约多于1/3的原始研究能够重复。该文章对出现这样结果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指出这不是心理学的挫折。我们强调科学精神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因而科学才能处在不停的探索中。《自然》上的文章“P值仅仅是冰山的一角”,批评了个别心理学杂志禁用P值的做法,指出研究者应该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实验的前期阶段下功夫,才能防止心理科学的坍塌。我们结合国内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就改进心理学研究生的实验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和spss22.0,对《心理学探新》2002~2016年间载文的基金、被引次数、下载量、作者、作者所在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学探新》近15年间共载文1313篇.载文数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并且,受到基金资助的载文数量逐年上升.核心作者为94位,占所有作者总数的4.99%.该杂志主要研究的机构为师范类院校.知识图谱分析发现该杂志的研究主题主要有3个方面.该杂志研究主题呈现多样化,但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未来需要探索新的方法,促进心理学更加科学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心理学研究的新工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工具,在心理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文章介绍了基于互联网的心理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分析了这种新研究工具的优点,如更高的效度,多样化的被试,操作更方便更高效,费用更低廉等。同时也客观地指出了新研究工具的局限性,如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控制不够严格等。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工具,互联网应该得到心理学工作者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立足批判 锐意探新——读潘菽教授《心理学简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菽同志以70—80岁的高龄和带病之身,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对传统心理学和中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进行了严肃的回顾,对自己几十年来的心理学工作做了审慎的反思,并将多年研究、思考所得,用简札的形式,辑成一书。《心理学简札》(为行文方便,以下均简称《简札》)对古今中外的心理学思想繁简不一地均有涉猎,是一本心理学简要百科全书式的书。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勇于探新、创新的精神和  相似文献   

19.
甘远英 《心理学报》1966,11(2):21-28
研 究 目 的 小学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是目前小学算术教学中“老、大、难”的问题之一。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已涉及这问题,并说明,在应用题的复习教学中运用交错对比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解题错误。但是,他们认为:“在新授教学过程中难以应用交错对比。能不能在新授教学过程中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解法中有哪些效果?我们想通过实验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为改进分数应用题教学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狄尔泰提出要用描述心理学为精神科学奠基,这一观念被布伦塔诺所接受,并最终被胡塞尔所继承。但胡塞尔所说的描述心理学已经不再是经验立场上的心理学,而是描述现象学。胡塞尔在其中后期思想中进一步提出和发展了现象学的心理学,并明确指出,只有现象学的心理学才能为精神科学奠基。然而,从先验现象学的意义上来说,现象学心理学的奠基不是最终的,也不是最彻底的;只有生活世界现象学才能真正为哲学和一切科学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