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有其起点,又有比较确定的行程;自由是世界历史的目的,这个目的的另一个名称就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但这些说法只是一个大的原则。对于历史终点的问题,黑格尔原本就交待得不够清楚,加上《历史哲学》各版本差异较大,没有一个经过黑格尔亲自审订的版本;历来的学者又聚讼不已,使得讨论这个问题变得困难重重。本文打算区分"历史终结论"的各种含义并逐层讨论,确定黑格尔究竟在哪个层面上认为历史终结了(如果有的话)。  相似文献   

2.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对"什么是应用伦理学"的问题有多种不同界说.但每种界说都存在困窘.究其原因,均是"应用伦理学"之"名不正则言不顺"所致.这就需要正名,以"部门伦理学"之谓取而代之.这个称谓符合学科划分标准,有充分的学理依据.这个新称谓能澄清不少用"应用伦理学"之谓所解释不清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一、《道德经》"宏观医疗"的文化背景什么是"宏观医疗精神"呢?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白"医疗"这个概念的意涵。"医"这个字由来已久,在商代甲骨文里就已经有了。其字形由"匚"加上"矢"字。汉代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认为,"医"这个字表示装弓、弩、箭的器具。为什么治疗疾病与弓箭之类兵器联系在一起呢?原来,古人认为,生病是由邪灵作祟造成的,要消除疾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画论中的"气韵",自谢赫提出之后贯穿于整个中国绘画史,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琴论中"气韵"这个美学范畴出现得比较晚。当对于画论和琴论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会发现,古琴与绘画,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在"气韵"这个美学范畴上却有许多共通之处。通过对比研究,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伦理学不是由彻悟了的导师的权威而来的路标,不是对以前有关善恶之见解进行学术上的澄清,也不是对道德观念与道德语言使用做出分析.道德哲学总是以伦理体验为前提.道德哲学的前提是,我们的有所感激、有所愤慨;我们对某人的行为方式表示赞叹,对另一种行为方式表示厌恶;我们自己会因给别人带来快乐而感到幸福,我们也会为自己感到羞耻.哲学的伦理学的前提是,我们将"好"这个词与一种意义相联系,这个意义不是指"对这人或那人有利",也就是说,不是指"对于什么"好,而是指"本身就好".道德信念从一开始便拥有直接性与绝对性的形式,这种形式不允许任何相对化.道德信念没有商谈的余地,而是标识出了可商谈物的界限.  相似文献   

6.
在21世纪初,重新研究和翻译中国最古老的"五经",有什么意义呢?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这些经典已经是很古老了.而现在呢?我只能引用"五经"项目主持人、我的老朋友施舟人的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施舟人把多语种"五经"的翻译和基督教<圣经>的翻译作比较.我认为这个看法是对的,尤其因为从年代来看,这两种经典是在同一时代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简论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师美术教育与基础美术教育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高师美术教育是为中学培养美术教师的.因此说高师的美术教育是基础美术教育的母机.高师的发展若脱离了基础教育就如同鱼儿离开了水,这就是教育发展的"教育生物圈".为了维护这个"教育生物圈"的生命力,为使高师向基础教育输送优质的"新鲜血液",高师美术教育的着眼点就必须落实在基础教育上,无论是教育的观念还是教学的内容;无论是教学的氛围还是教学的方法,都应该面向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8和Z3所解释的实体(ousia)的两层意义["终极主体(hypokeimenon eschaton)"和"这个(tode ti)"]出发,详细讨论各自的内涵,指出"这个"是亚里士多德一直坚持的实体的根本标准,而这一标准并非一开始就明确,而是整个ZH卷论证的目标;同时,"终极主体"也是他始终坚持的实体标准,本文将进一步澄清这一标准对于实体的意义所在.文章还将讨论Z3的其他内容,论证Z3是ZH卷的总纲.  相似文献   

9.
自我与他者:教师的伦理责任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师生关系首先是伦理的为他关系,学生的他性外在于教师,具有无限性和神秘性,既依赖于教师这个自我又是对其的否定与超越.教师要获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得尊重学生这个他者,担负起对他者的伦理责任,回应他者的诉求,具备倾听能力,与他者对话以实现"和而不同"的课堂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自20世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以来,"语义"就像18世纪的"原子"和19世纪的"进化"那样,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对当代的分析哲学家来说,要证明语义问题是整个哲学研究的正当起点这一信念的合理性,似无需费劲。就"语义"这个概念来看,它具有"话语涵义"、"语句意义"、"陈述意味"之意,反映了语言表述及其对象之间的关系。由此,在很大的意义上,语义学就成为探求陈  相似文献   

11.
梅进胜 《佛教文化》2011,(1):102-104
记者:<通往众冥的自由之路>这个题目,是一开始就有的吗? 刘亚明:画画就跟生孩子一样,名字都是后取的.这幅画我画了两年多,名字也想了两年多.其实我对这个名字也不太满意,但是一直找不到一个非常贴切的题目.  相似文献   

12.
"近代绘画是从马奈开始的".马奈"一旦面对画面就格外大胆,他完成了库尔贝不可能完成的大胆的革新.自马奈开始,近代绘画就朝着<奥林匹亚>暗示的方向--打破古典的维美的、理想的三度空间,强调绘画平面性的方向发展.这个发展的方向得到了人们的公认."  相似文献   

13.
崔宁 《哲学动态》2004,(10):40-42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政治史的影响下,思想史的研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情况近代以后有了很大的变化.培根就主张研究人文史、学问史.伏尔泰不仅第一次使用了"历史哲学"这个概念,而且主张要写文明史而不是帝王史.  相似文献   

14.
被遮蔽的"流动"之魂——辩证发展模式自身的辩证法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辩证发展过程的理解总是与"三段式"联系在一起.然而"三段式"作为黑格尔对古希腊辩证法的发掘和改造,并没有达到表现论的成熟境界,其本身还需要进一步发掘.如果剥去"三段式"的日常语言外衣使其形式化,那么,"正反合"的过程就表现为一个以环节为其结构成分的周期链.以辩证否定的眼光来解读这个周期链,可以发现其中蕴涵了无数种变易的可能性,"三段式"只是其中的典型表达式而不是唯一的表达式.于是,辩证发展的模式就由"一个关系式"的阶段进入到"关系式的变易体系"阶段,从而具有了强大的解释功能.  相似文献   

15.
忠心的管家     
<正>"管理"是现代人谈论最多的话题,因为"管理"是一切事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一切事物自身生存、发展的规律。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管理。通过查考圣经可以发现,神托付我们至少要管理好四个方面。一、管理世界"神就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创1:28)上帝赐给人类智慧、理性和聪明,让人类管理这个世界,而且还要人类享用上帝的创造。人类不是世界的主人,世界是属于上帝的。"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诗24:1)我们人类住在其中,是这个世界的管家,替上帝在这个世界当中尽"修理看守"的责任。上帝要人类保护上帝的创造,就  相似文献   

16.
道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在道教的教义教理中居于核心位置,亦为道教的最高信仰.然而道教同时是一种神教,是信仰种种神灵的宗教.那么在道教中,道与神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道家的"道"给人们提供了终极关怀,这是道教崇奉老子为教主的内在根据;指出道教中视道本身为神或者神灵变化的本体,还以分气说阐明道一分多的神道观,并贯穿于修炼思想之中.文分三部份:一、先秦文献中"道"的用例和含义,以及道家的"道"在宗教信仰层面对道教的作用;二、道教信仰层面的"道"及其与神灵观念的关系;三、"道"的普世意义及其现代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5,(8)
<正>编者按2015年"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于是"互联网+"这个词瞬间成为热门词汇,很多人试图阐述这一新生名词的含义,并使自己融入其中。作为基督徒和基督的教会是一味地跟风,还是辩证地考量?这值得我们探讨。本期我们就请几位牧者谈谈"互联网+"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一般人听到"刘基"这个名字总是感到十分陌生,不过若是说起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刘伯温"、"刘军师",那可就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小说家笔下乃至野史稗文中,如《英烈传》、《翦胜野闻》、《龙兴慈记》、《高坡异纂》等所描述的"刘伯温"就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  相似文献   

19.
<正>寻求必寻见,这是主耶稣给我的美好应许我一出生就先天性唇腭裂,连吃奶都困难,手指瘦如火柴,有一位长辈说把这个孩子扔了吧,很难养大,即使养大了,他这个样子,以后怎么办?可我外婆对我爸妈说:"好好养大这个孩子,以后他会有出息的。"小时候,如果遇到烦恼,我总是一个人跑到山上,仰望天空,心中无限惆怅,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神的存在呢?如果有一位神  相似文献   

20.
<正>当你看到一个多动症(ADHD)儿童把另一个孩子惹生气了,他却很开心。你是否觉得很生气,这个孩子太调皮了。但真的是这个孩子调皮吗?在当时的环境中,这个孩子并没有正确解读对方的情绪,只是觉得这件事很好玩。这个现象的问题就在于ADHD儿童识别和解读他人情绪的能力比较弱。情绪识别和解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