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最近,国内一些思维极端化的人,利用互联网大肆传播西方霸权主义极右势力妖魔化伊斯兰教、侮辱穆斯林的图片、消息和文章,表面上打着反对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旗帜,实质上却把仇恨矛头集中指向整个伊斯兰教和穆斯林。他们用极端敌对的言词,称伊斯兰教为“绿教”,鼓吹“绿色威胁论”,否定它是和平的宗教,把恐怖主义造成平民死伤的罪过转嫁在穆斯林头上,鼓吹与“伊斯兰法西斯恐怖主义”作战。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七世纪中叶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传人中国。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完善的文化体系和思想体系,对中国各民族穆斯林的历史、伦理道德、生活方式和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中国有10个少数民族信奉伊斯兰教。本文仅就伊斯兰教常见的教职称谓作一简介。这些称谓,已在穆斯林生活中成为约定俗成的共识,而且一直作为教内人的专门称谓。阿訇“阿訇”是中国伊斯兰教教职称谓之一,系波斯语音译,意即“教师”、“学者”等。从明代后期,中国穆斯林开始称教授伊斯兰教经文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是中国各族穆斯林的爱国宗教组织,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我国伊斯兰教人士和广大穆斯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进一步发挥中国伊协在我国伊斯兰教内部事务中的作用,维护伊斯兰教界和穆斯林群众组织合法权益,为国家大局服务,是中国伊斯兰教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召开后新领导班子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也是会议代表们在会上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在这方面,大家初步形成了以下共识:  相似文献   

4.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医学社会学探讨山西焦化工业总公司职工医院(031606)李红霞,王萍兰,卫崇理一、临终关怀是被动的安乐死临终意味着走向死亡,临终关怀是指对临终病人的生理、病理、心理行为作出客观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关心、体贴、照顾病人,以提高病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穆斯林 西方的穆斯林是否将在明天成为伊斯兰文明的“黑马”?我们所说的“黑马”,是指英语中谈到某个人意外获得一场比赛的最终胜利时经常使用的所谓“outsider”一词的涵义,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这不仅是经过千年历史证明的事实,而且也是世界有识之士广泛认同的基本结论。但西方总有人把伊斯兰教与“武力”、“宝剑”、“威胁”、“恐怖”等词语联系在一起,散布“伊斯兰威胁论”,甚至玄虚所谓“恐怖主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伊斯兰教”的假想怪论,歪曲事实、混淆视听,这不仅严重地歪曲了伊斯兰文化的真精神,在国际上败坏了伊斯兰国家和穆斯林的光辉形象,损害了广大穆斯林的民族感情,而且,还人为地制造国际紧张局势,不利于新世纪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因此,追根溯源,从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和“…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法的早期特征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法是指穆斯林社会以《古兰经》和“圣训”为基本根据而制定的各项法律。伊斯兰法学则是一门专门研究在遵循伊斯兰教基本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前提下,如何从事立法工作的学问或学科。伊斯兰法与《古兰经》同时产生。《古兰经》和“圣训”中包含了大量规范穆斯林个人及社会关系的律例条文,但这些律例主要强调伊斯兰教的基本原则,有的十分具体,有的却十分宽泛,而且数量有限,人们往往不能按照生活需要直接从中找到对应的答案。伊斯兰教兴起初期,社会发展迅速,国家疆域不断扩展,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复杂,如何使伊斯兰法既满足现实需要,又不违背伊…  相似文献   

8.
穆斯林的责任意识 ,就是按照伊斯兰教所赋予的标准、要求和目的 ,使之产生一种义务性心理和使命感 ,去主动承担相应的伊斯兰教所规定的某些功课和社会责任。在当代社会中 ,穆斯林具有了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 ,自然会成为推动建立和谐文明社会的力量源泉之一。这也是伊斯兰教的“泰克里夫”要求穆斯林所达到的目的。“泰克里夫”是伊斯兰教法者。那么它的具体内涵和要求是什么?“泰克里夫”属于伊斯兰教法范畴 ,具有法律意义。伊斯兰教法作为世界重要的五大法系之一 ,也和其它法一样有其相通的地方。其实 ,任何法律关系中都有“泰克里夫”(责…  相似文献   

9.
继《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第一辑)出版发行获得热烈社会反响之后,凝聚着中国伊斯兰教教务指导委员会众多编审多年劳动成果的书籍——《新编卧尔兹演讲集》(第二辑)陆续发到了全国各地阿訇、伊玛目、毛拉们的手里。“卧尔兹”系阿拉伯语的音译,意思是“劝导”。讲“卧尔兹”是我国伊斯兰教的传统,是阿訇、伊玛目、毛拉们在“主麻”日和各种伊斯兰教节日及场合对穆斯林大众宣教劝导的传统方式,其内容涉及伊斯兰教的方方面面。由于我国穆斯林群众一般不懂阿拉伯语,多年来,除了通过汉译的伊斯兰教经典书刊外,主要是通过聆听阿訇、伊玛目、毛拉们…  相似文献   

10.
<正>明清伊斯兰文化中有丰富而深厚的“崇俭戒奢”传统。明清时期的伊斯兰教文献中关于“崇俭戒奢”的论述、记载,从心性、礼俗、人格等多层面阐释了伊斯兰教的“崇俭戒奢”思想。明清穆斯林学者将“崇俭戒奢”视为穆斯林心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穆斯林礼俗生活的重要原则,更是穆斯林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是一个崇尚美德、提倡文明、重视道德修养、两世并重的宗教。历经1400年的发展,伊斯兰教已逐渐形成了自己一套特殊的较为固定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这些传统美德主要来源于伊斯兰教的一些具体规定,也有一部分是在发展过程中,受信教各民族的影响而形成的。这些传统美德,对穆斯林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一、爱好和平和平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宗旨和最高理想。“伊斯兰”,即“顺从”、“和平”之意,“穆斯林”就是“顺从者”、“和平者”。穆斯林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反对扩张、反对恃强凌弱。在穆斯林的生活之中,最为普遍的就…  相似文献   

12.
对“清真”二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斯兰教在我国又称为“清真教”,回族穆斯林,也被称为“清真回回”,伊斯兰教天命五功的“念”,叫念“清真言”,礼拜场所叫“清真寺”,穆斯林制做的食品叫“清真食品”等等。“清真”二字至今已广为沿用,且也为社会上所公认。“清真”二字的重要意义,兹作如下探讨。 一、信仰的清真。“清”指真主清净无染。穆斯林要“认清”。宇宙万有,俱为真  相似文献   

13.
宗文 《中国宗教》2017,(7):20-23
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正确看待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妥善处理涉及伊斯兰教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良好局面,将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近年来,一些国家暴恐事件频发,西方国家恐伊、恐穆情绪滋生,反伊、排穆势力抬头,民粹思想严重,伊斯兰教、穆斯林群体整体形象被"污名化”。受国际舆论影响,加之我国伊斯兰教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群众对伊斯兰教的误解、担忧、防范心理有所加强,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负面舆论。正确看待伊斯兰教,化解涉及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群众的舆论热点,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穆斯林作为伊斯兰教的信仰者,深受伊斯兰信仰及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在自身的发展和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死观。穆斯林对生死问题应持的态度是,注重生之意义,努力进取,同时也积极追求后世的幸福,面对死亡,坦然处之。   一、生是主之恩赐,应珍爱生命、积极进取   穆斯林认为,生命源于真主,作为个体的生命是应真主之命才得以存在的。因而,应该感谢真主的造化,珍爱生命,积极进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首先,人类是真主创造的,真主是人生命的赋予者。   “我确已用黑色的成形的粘土创造了人。” (15: 16)   …  相似文献   

15.
“都阿”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意即“祈求”、“祈祷”。“都阿”是伊斯兰教的功修和礼俗用语。做“都阿”也是和穆斯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的功修仪式。 根据伊斯兰教信仰及教法规定,“都阿”应该是人与真主之间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的祈求而形成伊斯兰教所要达到的、穆斯林需要的依托关系。据艾卜·胡莱勒传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这一词的意义为“顺从”、“和平”。《古兰经》中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全体入在和平教中。”穆斯林们见面致以平安的问候,这就是伊斯兰教“和平观”的佐证。与此相反,“极端”背离了伊斯兰教和平的精神。 穆圣说:“不用手和语言去伤害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穆斯林。”所以,穆斯林不会滥杀无辜,不会侵害他人的财产。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不断本土化,中国穆斯林的节庆文化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穆斯林与其他兄弟民族过春节的习俗,既有大同,也有小异,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8.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神圣经典,是伊斯兰教立教的根本依据。中国穆斯林将其尊称为《天经》或《宝命真经》。他们坚信《古兰经》来自“天启”——造物主安拉的意欲,令行禁止,是伊斯兰 教“六大基本信仰”之一。因此, 《古兰经》是穆斯林必备的经典。 中国穆斯林木刻版《古兰 经》,始于清代云南回民起义领 袖杜文秀。1862年,他下令刊刻 了《宝命真经》30卷,由此,开 我国木刻版《古兰经》先河,成 为中国伊斯兰发展史上的一件大 事,从而为中文《古兰经》—— 《宝命真经》的广泛普及提供了 可能。 1895年,国内知名的经学大 师努伦丁·马联元(…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伊斯兰教的前定观是宿命论,本人不揣冒昧,参考有关经典资料撰写此文,旨在说明伊斯兰教的前定规不是宿命论。众所周知,信仰前定是伊斯兰教的“六大信条”之一。前定,系阿拉伯语“盖德尔”的意译,我国探汉语的穆斯林称“定然”、“定夺”。《古兰经》论述前走的经文很多,现引以下几节;“不得真主的许可,任何人都不会死亡;真主已注定各人的寿限了。”(3:145);“如果真主使你遭受灾难,那末,除他外绝无能解除的。如果他使你享受福利,(那末,任何人不能干涉他),因为他对于万事是全能的。”(6:17);“你说:‘我们…  相似文献   

20.
明代中后期,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汉语取代了主要是以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为主的穆斯林语言,成为回回穆斯林的日常通用语。这使得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困境。到明末清初,一些“回儒兼通”的伊斯兰学者顺应民族历史的发展趋势,为了“阐正教于中华”,他们着力于“以儒诠经”方式来汉译伊斯兰教经典。这是伊斯兰文明和中国儒家文化历史上第一次对话、交流和融合。它推动了伊斯兰教中国化、本土化的进程,为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探讨到了一条适宜的道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