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扬勇 《法音》2003,(11):9-11
一、戒律的重要性第六次日中韩佛教友好交流大会的会议主题是“佛教与和平”,副题是“日常生活与佛教的戒律”,我在这个范畴内论述并作基调发言。论述顺序如下:一序论,谈教团内戒律的重要性;二是把不杀生根本戒条解释为社会实践的日常生活;三是本论对于自然环境破坏和保护、战争和恐怖事件等引起的人类反目问题,从僧伽尊重生命、和合、平等的精神作解决途径;四是为解决此类问题的实践行动作论述,由韩中日佛教徒巩固友谊,弘扬佛法,为世界和平率先实践不杀生的生活化行动。佛教是以解脱生老病死四苦为究竟目的的宗教,要达到圆满解脱则有多种修…  相似文献   

2.
佛教与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不是生态学,但佛教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在生态危机日益深重的今天,佛教的生态能够给予我们有益的启迪。佛教生态观的哲学基础是缘起论,“缘起”的含义,是指现象界的一切存在,都是由条件和合形成的,不是孤立的存在。奠基于缘起论的立场,佛教将世界看成是一个整体,整体论是佛教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佛教的生态实践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对生命的保护,二是对环境的保护。前者包含不杀生、素食、放生、和平运动等行为,后者集中体现为佛化自然、生活环保等。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佛家的根本观念。佛家为此提出了“不杀生”的戒律…  相似文献   

3.
佛教平等理念对和平与发展的启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人类社会的两大问题,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并没有改变威胁世界和平和损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其中包括人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世界观、价值观因素。我们认为,确立人类互相依存和共同发展的理念,是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而在这方面,佛教的平等理念对人自身的“心灵环保”,对当代社会的和平与发展,造福于全人类,有着重要的启导意义。一、佛教平等的涵义与特质宋代僧人清远说:“若论平等,无过佛法。唯佛法最平等。”“平等”是佛教大力弘扬和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佛教的平等,是指…  相似文献   

4.
赵朴老最近在一次谈话中说:“佛法不只是讲出世,还有许多是讲入世的,应该把有关入世法的论著加以搜集整理,为人间佛教的实践提供资粮。”朴老的远见卓识有待志士仁人去实现,而本栏则愿以一席之地聊供浅谈。浅谈,是指篇幅不大,题目不大,决非指蕴含不丰富、道理不深刻。我们力争每一篇都能小中见大,浅中寓深,将佛法与人世密切联系,为“启迪智慧,净化人生”做一份努力赵朴老在谈话中还提到革命先烈翟秋白。这位视死如归的英雄便曾经说他自己之献身革命,恰恰是由于受到“菩萨行的人生观,无常的社会观”的影响。佛教思想能产生这样一种影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但有些人认为学佛便会消极,其实,原子能可以发电、治病,也可以杀人;原子能自身并无是非,是非都在运用的人身上。佛教思想是否也可以看作一种“原子能”?  相似文献   

5.
佛教与和平     
观藏 《法音》2003,(9):32-34
和平,无时不为世人所渴盼,它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宁静祥和、没有战争的理想社会状态。而佛教是主张和平的宗教,从根本上来说,佛教与和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佛教是和平的永远向导,和平是佛教的外在体现!早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佛陀降诞人间,那时的古印度由多个小国家组成,并且纷争频繁。佛陀洞察了人世间的烦恼与痛苦,透视一切所知的境界,圆证缘起《法音》2 0 0 3年第9期性空的真实,悟得无上菩提。之后,佛陀与诸多弟子四处弘扬佛法,劝人远离争斗,广行善道,亲近善法,息灭一切战争,使得当时不安定的社会环境得以平和,不协调的社会关系得以…  相似文献   

6.
付柏瑞 《法音》2005,(9):52-53
本刊讯 8月22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由五台山佛教协会和中国五台山国际佛事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佛教与和平”讲坛在佛教圣地五台山隆重举行。这次讲坛以弘扬佛法和彰显和平为主题,倡导“内心和平是世界和平最坚稳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佛学文摘     
以佛法研究佛法 台湾佛教学者江灿腾在《现代中国佛教研究方法论的反省》一文中,回顾自己的治学经验,认为印顺法师“以佛法研究佛法”的观念,解决了他在佛法内容上的困扰。《游心法海六十年》一书。  相似文献   

8.
一、人生佛教之意趣佛法是佛所证的一切法实相,及众生可以由之证到诸法实相的方法。同时,在佛亲证的方面为证法,就佛对众生说的方面为教法,前者是契理的,后者亦兼契机的,这是佛法大概的性质。佛以所证的法应机宣说,佛在世时佛为法本,一切皆依佛说,佛灭度后,佛弟子结集佛法而流传于世,始有佛教。初为迦叶阿难等综合整理为《阿含经》,古译为“法归”,即一切佛法的汇归。后经几百年流分为各种部派,至五六百年间部派相争,不能见佛法的真相,于是龙  相似文献   

9.
佛法依正不二论的现代意义佛日依正不二,是佛教的重要思想。“依正”二字,乃“依报”、“正报”的略称。正报,指众生乃至诸佛的身心,即生命主体;依报,指生命上体所依正的国土,即生存环境,佛法说身心世界皆是业力之果报,故名依正报。《三藏法数》卷二七释云:“正...  相似文献   

10.
净化人心 抵制邪教 维护和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纪之交,全世界各宗教领袖,相聚联合国,共议世界和平大计,千年一遇,因缘殊胜。本次大会以“促进新千年的和平”为主题,在寻求净化人类社会、消除战争和贫穷、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宗教作为和平使者和抚慰者的积极作用,这是载入史册的全世界宗教盛事。我作为中国宗教领袖代表团成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从佛教的角度讲几点主张。 一、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促进世界和平事业发展 早在两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教导信徒要“爱人如己,勿相残杀”,“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著名的佛教经典《大涅 经》一开始便讲述了佛陀劝阻阿问世…  相似文献   

11.
全国各地佛教协会,各方寺院,诸山长老,四众弟子: 佛教主张“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奉行“爱国爱教,护国利民”。以“法轮”喻佛法,以“不杀生”为首戒。欣逢中华民族百年未遇之盛世,我佛教信众,莫不馨香祝祷国泰民安。 岂料“法轮功”起,逆缘陡生,李洪志出,噩梦骤临。何方屑小,竟敢盗我佛教“法轮”以为其名号,窃我佛祖诞辰以作其“生日”,篡我佛教术语名相以充其耶说。“法轮功”每每欺诓世人,世人遂因谈“法轮”而色变;“法轮大法”屡屡祸害天下,佛子竟因言“佛法”而蒙羞。这是佛教亘古未有的大耻辱,佛法万劫难容的大…  相似文献   

12.
永明延寿强调万法唯心,力图“一心为宗”,进而提倡祖佛同诠。但是,他受到宗密思想影响,针对当时佛教,特别是禅宗片面强调自修自证,有些禅师乱讲佛法,所以,提倡禅教一致思想。其实禅和教表现的方法不同,但本质上也没有不同,禅教一致的立场,仍然是禅宗的角度。《宗镜录》的核心内容是“一心”,以“一心”统一了中国佛教中禅教与诸宗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问:法轮功标榜自己是最高佛法,故又名“法轮大法”、“法轮佛法”,那么它与佛教是什么关系?答: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无论是在思想理论上还是外在的形式上,法轮功与佛教都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李洪志本人也与佛教没有任何关系。从佛教界来说,法轮功是一种附佛外道和邪教,根本就不是佛法,所谓“最高佛法”也就无从谈起!问:李洪志在其《转法轮》等书中运用了许多我们熟悉的佛教名词概念,那又该怎样理解?答:李洪志不信佛教也不懂佛教,只是剽窃了佛教的一些名词,想利用佛教的影响去蒙骗那些同样不懂佛教的人民群众。问:听您这么说,…  相似文献   

14.
李洪志的传法传功活动始终打着“佛法”的幌子,他的众多传法讲演中也充满“佛言佛语”。然而,他所讲的“佛法”完全是自己的杜撰,不仅与我国现存五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核心理论丝毫没有共同点,而且直接与之对立和冲突。他通过对一些佛教名词术语的肆意曲解和无知臆断,通过对佛教的诋毁和对佛教界人士的中伤,妄图达到宣扬迷信,神化自己,笼络信徒,欺骗愚弄学员的目的。一、李洪志在贬低和攻击传统佛教的基础上编造他的“佛法”,以便网罗信徒。“佛法”原指佛的“教法”,用来概指佛教的教理或理论。李洪志标榜自己所传的“法轮大法”属于“佛家…  相似文献   

15.
经过20多年的残酷屠杀之后,越南战争临近结束。然而,战争留给人们的,除了那令人震惊的巨大数字:被俘,失踪,死亡,伤残等等之外,再就是,许多生灵的生命在那不堪承受的,延续了数十年之久的战争的重负下,已经曲扭和变形。大约1972年末,一位日本记者曾经作过这样一篇报道:越南人害怕和平(afraid ofpeace)。他的意思是越南人并不是不想要和平,而是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和平?”或“和平是什么?”或者说,这和平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战争”,他们肯定知道,而  相似文献   

16.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的世界,我们禁不住要问:人类离真正的和平到底有多远?不久前看过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外国儿童在花园里玩耍,手里拿着玩具武器,稚气未脱的脸上却显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在一次次的战争游戏中度过的。想想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游戏,似乎明白了现实世界。 宗教是倡导和平的,佛教认为,人类的和平与战争,缘于人类的心智,佛祖释迦牟尼就多次阻止战争倡导和平。天主教教理认为,“尊重人性生命及其成长有赖于和平。和平不是单指没有战争,也不只限于保证敌对双方武力上的均衡。和平是秩序的和谐、正义的工程、爱德的成果。”基督教的圣经说:“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在伊斯兰教中,“伊斯兰”的阿拉伯语意即“顺从”、“和平”,“穆斯林”即“顺从者”、“和平者”,就是顺从真主并谋求和平的人。道教提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和“仙道贵和,无量度人”的主张和要求。 让我们将和平的鲜花,代代相传吧。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的世界,我们禁不住要问:人类离真正的和平到底有多远?不久前看过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外国儿童在花园里玩耍,手里拿着玩具武器,稚气未脱的脸上却显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在一次次的战争游戏中度过的。想想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游戏,似乎明白了现实世界。 宗教是倡导和平的,佛教认为,人类的和平与战争,缘于人类的心智,佛祖释迦牟尼就多次阻止战争倡导和平。天主教教理认为,“尊重人性生命及其成长有赖于和平。和平不是单指没有战争,也不只限于保证敌对双方武力上的均衡。和平是秩序的和谐、正义的工程、爱德的成果。”基督教的圣经说:“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在伊斯兰教中,“伊斯兰”的阿拉伯语意即“顺从”、“和平”,“穆斯林”即“顺从者”、“和平者”,就是顺从真主并谋求和平的人。道教提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和“仙道贵和,无量度人”的主张和要求。 让我们将和平的鲜花,代代相传吧。  相似文献   

18.
伊斯兰教的和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的世界,我们禁不住要问:人类离真正的和平到底有多远?不久前看过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外国儿童在花园里玩耍,手里拿着玩具武器,稚气未脱的脸上却显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在一次次的战争游戏中度过的。想想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游戏,似乎明白了现实世界。 宗教是倡导和平的,佛教认为,人类的和平与战争,缘于人类的心智,佛祖释迦牟尼就多次阻止战争倡导和平。天主教教理认为,“尊重人性生命及其成长有赖于和平。和平不是单指没有战争,也不只限于保证敌对双方武力上的均衡。和平是秩序的和谐、正义的工程、爱德的成果。”基督教的圣经说:“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在伊斯兰教中,“伊斯兰”的阿拉伯语意即“顺从”、“和平”,“穆斯林”即“顺从者”、“和平者”,就是顺从真主并谋求和平的人。道教提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和“仙道贵和,无量度人”的主张和要求。 让我们将和平的鲜花,代代相传吧。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的世界,我们禁不住要问:人类离真正的和平到底有多远?不久前看过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外国儿童在花园里玩耍,手里拿着玩具武器,稚气未脱的脸上却显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在一次次的战争游戏中度过的。想想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游戏,似乎明白了现实世界。 宗教是倡导和平的,佛教认为,人类的和平与战争,缘于人类的心智,佛祖释迦牟尼就多次阻止战争倡导和平。天主教教理认为,“尊重人性生命及其成长有赖于和平。和平不是单指没有战争,也不只限于保证敌对双方武力上的均衡。和平是秩序的和谐、正义的工程、爱德的成果。”基督教的圣经说:“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在伊斯兰教中,“伊斯兰”的阿拉伯语意即“顺从”、“和平”,“穆斯林”即“顺从者”、“和平者”,就是顺从真主并谋求和平的人。道教提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和“仙道贵和,无量度人”的主张和要求。 让我们将和平的鲜花,代代相传吧。  相似文献   

20.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的世界,我们禁不住要问:人类离真正的和平到底有多远?不久前看过一张照片,照片上一个外国儿童在花园里玩耍,手里拿着玩具武器,稚气未脱的脸上却显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这张照片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在一次次的战争游戏中度过的。想想我们每个人的童年游戏,似乎明白了现实世界。 宗教是倡导和平的,佛教认为,人类的和平与战争,缘于人类的心智,佛祖释迦牟尼就多次阻止战争倡导和平。天主教教理认为,“尊重人性生命及其成长有赖于和平。和平不是单指没有战争,也不只限于保证敌对双方武力上的均衡。和平是秩序的和谐、正义的工程、爱德的成果。”基督教的圣经说:“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在伊斯兰教中,“伊斯兰”的阿拉伯语意即“顺从”、“和平”,“穆斯林”即“顺从者”、“和平者”,就是顺从真主并谋求和平的人。道教提出“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和“仙道贵和,无量度人”的主张和要求。 让我们将和平的鲜花,代代相传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