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敬梓《文木山房诗说》就《诗经》通例的论说,主要体现了作者对汉、唐、宋经学家章句之学的思辨和指陈,主要内容为:1.《诗说》对孔子删诗与“四始”之说的认识,2.《诗说》对“六义”之说的认识,3.《诗说》对“风雅正变”之说的认识等。《诗说》论《诗经》通例的学术源流,最突出的内容是强调《诗经》的乐性。这对我们当下和今后把《诗经》放置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朱熹首倡并躬行的“以《诗》言《诗》”说是对《诗序》“以史证《诗》”以及后儒“以《序》解《诗》” 的否定与批判,同时又体现了对《诗经》文学本质与诗歌创作规律的深刻认识。贯彻“以《诗》言《诗》”的原则,实现传统《诗经》学的重大变革,是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赋予宋代学者的重大使命;而文学名家与经学大师的一身兼任,历代文学与历代经学的双轨集成,是朱熹实现《诗经》学变革的主体条件与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文木山房诗说》对《诗经》中典制的界说 ,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清代初年经学研究疑古思辨的共同特征 ,而且对重新评价吴敬梓的文学思想和确定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考察了《诗说》中对《关雎》、《采蘩》妇女采摘与祭祀礼制、《玄鸟》与“祈子”和“生子”以及《关雎》与“房中乐”等问题的界说 ,由此很清楚地看到 ,吴敬梓对待儒家礼法是处在总体上认同甚至遵从的思想境界中 ,但时有两难的困惑。其实 ,这正是清代经学学者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4.
陆贾对《诗经》进行阐释:以仁解《鹿鸣》,进而提出普遍原则;以义解《关雎》,赋予政治哲学内涵。他强调《诗经》的仁义观,使《诗经》具有强烈的仁义政教功能,同时为自己的政治理论寻找经典的根据。他认为《诗经》有"情得以利"之效,兼重诗情、诗志,继承了孔子《诗论》说。他结合时代背景来阐释具体《诗》篇,使《诗》义的内涵更丰富、更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5.
管恩好 《管子学刊》2007,(1):98-101
孔子与《诗经》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文认为《诗经》是孔子以鲁国乐本为底本,在授徒过程中经过逐渐编选,最终成为《诗三百》的。  相似文献   

6.
《孔子诗论》说《关雎》等七篇义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诗论》看,孔子解诗,注重诗篇主题大意的论说和诗篇思想大义的阐发。前者是对诗义除掉背景材料后的更高度概括,与诗的本旨有时距离不是太远;后者则是着力挖掘诗篇背后隐藏的抽象义理,是一种读诗者的新体悟,与诗的本旨相去渐远。孔子这种解读方式,在《诗经》阐释史上有创新意义,是《诗经》研究走向义理化的开端。《孔子诗论》不仅体现了孔子诗教的本质和特点,更与孔子的思想相一致,是研究早期儒家诗学及孔子思想的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对于《诗经》的解读从未停止。《关雎》是《诗经》的首篇,从孔子以来就备受重视,可见《关雎》对于《诗经》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考察历代学者对《关雎》的释义流变,可以发现对于《诗经》的阐释,始终离不开对其社会功用和伦理价值的阐发,即从其艺术风格、创作手法方面的考察,而所谓民俗学和人类文化学的考察,难免只能停留在对其诗句字意和创作背景的考察上,而一旦涉及到对其诗义、主旨方面的探讨,则不免要结合儒家思想这一文化资源。儒家思想本身是非常丰富的,在用其解读《诗经》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从那些有益于社会进步、有益于人的发展的方面来进行。同时,也应看到,《诗经》作为文学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以文艺论文艺,更有利于文学艺术朝着更加丰富和绚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诗经》体现了不同的教育价值:在先秦时期具有全面修养的教育价值,汉唐时期具有政治教化价值,宋代以后则以伦理教化价值最为突出。随着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程式化,其教育价值出现了异化,成为"场屋之资"。时至近现代,《诗经》更有文学教育价值。在作为教本的两千多年中,《诗经》不变的教育价值是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  相似文献   

9.
宋明理学是脱胎于传统经学的儒学新思想与新形态,这种新思想与新形态在宋明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丰富性与多样性,并最终趋于成熟与稳定,清初理学重臣李光地是其重要代表。本文以李光地的晚年《诗经》学代表作《诗所》为对象,通过对他释传《诗经》语境还原的重要方法以及各得其所的目标考察,进而分析他由辞求意、观其所兴的诗意体会,与曲尽事理、小大兼举的诗义阐明,充分呈现李光地如何由经学转出理学,以及使理学与经学分离,以综合的方式消弥存于经学中的理学多样性,从而既使脱胎于经学的理学成熟,也促其终结。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的篇名与作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诗经》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但长期以来,《诗经》研究只能在传统的经、传、笺、注中进行。其后,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发现《诗经》残本,但其价值主要局限于传本研究,对《诗经》研究难以带来突破性的成果。近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回一批走私出境的战国楚简,其中有29支简为论说《诗经》文义的文字。1999年8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新出简帛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上海博物馆马承源教授对这批定名为《孔子诗论》的材料作了介绍,并在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展览了这29支竹简的照相图本。鉴于《孔子诗论》的时代早至战国,其内容是孔子论说…  相似文献   

11.
伴随经世实学与朴学的发展,儒家诗学在清代得以重振,并成为清代诗学话语的重要一脉。沈德潜是清代儒家诗学的代表人物,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并以《诗经》为核心来建构其诗学体系。在诗歌溯源方面,将诗歌源头推溯至《诗经》;在诗歌体式方面,不仅就《诗经》体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还将诸诗的文体渊源归于《诗经》;在诗歌技法方面,对比兴多有阐发,且要求诗人创作不仅要重视技法,更要重视温柔敦厚之诗教。  相似文献   

12.
杨玲 《孔子研究》2023,(6):56-65+158
《诗经·周南·卷耳》主旨纷纭,其阐释分歧主要集中在“嗟我怀人,置彼周行”之“周行”的训释。经学主训“官列”,由此产生“官人说”。文学主训“道路”,于是有了“怀人说”。通过引证本书、他书、小学典籍分析考辨可知:“周行”非“周道”,无道路义。《卷耳》之“周行”如训为“道路”,诗意难通;训为“官列”,则诗意豁然,且上博简《孔子诗论》“《卷耳》,不知人”也可得妥当解释,《卷耳》的经典特质、丰富内涵和本事均可揭橥、呈现。于此可见训诂之于《诗经》文本阐释之重要。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相思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其取得的巨大成就传承至今,影响着大批的诗人、作品,是后代诗歌创作汲取营养的重要源泉。本文就部分作品的欣赏与比对,简要分析《诗经》相思诗对后代情诗影响及相互辉映。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人历来特别重视取名字。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诗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也是一部取名宝典,中国人从中取了一个个高贵、典雅、文质彬彬的名字,从而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扶苏大概是史籍记载中较早从《诗经》得名的名人。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名字出自《郑风·山有扶苏》,原文作"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指枝叶  相似文献   

15.
屈万里先生为"当代中国经学第一人"。屈先生的经学研究以《诗经》《尚书》《周易》研究闻名。尤以《周易》研究创获最大。屈先生的《周易》研究的主要贡献是:(1)它是传统旧学与当代新学兼融的典范;(2)他的研究反映出近代学术由疑古到释古的努力。所以,他是当代学风的吸收者、创始者;(3)他开启了新的治易方法与园地,但它只是起步,而不是结束,正待后学继续完善。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诗经》首篇,《周南·关雎》具有明大旨的意义,因而其解释历来为注家重视。《论语》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语对于学者理解《关雎》诗旨具有指导性。《毛诗正义》化用《论语》此语解释诗旨,体现出以礼制美德说诗的倾向,这也是《毛诗》系统叙说诗旨的一贯风格,朱熹突破这一传统,从《论语》“乐而不淫”之语中提炼出不同的诠释原则——说明“性情之正”。本文从经学史的角度梳理并比较《毛诗正义》与朱熹《诗集传》关于“《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解释,进而展现朱熹对毛诗的突破及其《诗》学建构,最后指明这种转变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描绘了大量鸟兽草木,其中许多被后世本草书籍收录,成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在《诗经》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描写,也不乏对药用动植物生长周期、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甚至治疗疾病等各方面详细记载。而《诗经》中所记载的动植物的药用价值,从后世其他典籍中也能得到验证,甚至《诗经》中某些药用动植物的出现,就是因为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或药用价值,借其进行比兴,用以抒发作者的感情。但由于《诗经》其本身诗集属性,使有些关于药物学知识的记载模糊,甚至会有偏差。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文献学家。他以文学家、经学家的双重身份来解诗,对《诗经》注解的权威著作《毛传》和《郑笺》提出了批评,并对《诗序》进行质疑进而删改,他"据文求义"力图还原《诗经》的"本义"。欧阳修的《诗本义》,在《诗经》研究中具有开创性意义。进入新世纪,有关《诗本义》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可以让我们对欧阳修的诗经学成就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诗经·邶风·燕燕》原诗仅有前三章,第四章是庄姜送别戴妫时感怀所作。从"燕燕""于归"等词可知《燕燕》是一首送嫁诗,是描写新娘的家人们送新娘出嫁时的场景,表现了人们对新娘的祝福和离别时的伤感。庄姜在离别戴妫时曾赋《燕燕》以言志,并创作了第四章,使诗歌情感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20.
《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描写是其美学思想研究的重要部分,它体现了诗歌中的人物情感、空间文化、空间伦理等因素,承载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交流与沟通,具有丰富的美学底蕴与审美价值。详细梳理《诗经》婚恋诗歌中的空间环境类型以及空间环境与婚恋活动、婚恋文化的关系,深入分析了我国农耕文明、民俗文化、宗法礼制、婚恋情感等对空间环境审美产生的影响,对于深入挖掘《诗经》中的美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