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督宗教在中国有四次传入的曲折经历,展示了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漫长历史和独特意义。其长达1300多年的在华传播构成了基督宗教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复杂图景。 就基督宗教四传中国的历史而言,在前两次传播过程中,作为西方基督宗教近代历史上宗教改革运动之产物的基督教(新教)尚不存在;而基督宗教第三次传入中国则以天主教各修会为主,特别是耶稣会的作用和影响极为突出。但在基督宗教第三次入华传播的历史过程中,宗教改革运动后发展起来的基督教亦开始来华传教,在中国沿海各省留下痕迹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韩国基督新教鸟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韩国基督新教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奋起抗争、军人独裁统治时期迅猛发展和民主宪政时期衰颓不振的历史脉络作出粗线条勾勒,概述韩国基督新教的民族主义、民主性和现代性诉求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沧桑情境中的曲折表现,尝试揭示韩国基督新教作为普世性基督宗教与局域性韩国宗教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在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交融特质及其固有困境.  相似文献   

3.
西方天主教初传中国,利玛窦奉行“补儒易佛”的策略。所谓“补儒”,就是要把儒学基督教化(本文所谓“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以及后来分化出的“新教”);所谓“易佛”,就是要排斥中国本土的佛、道等宗教。这一过程因天主教内部的“礼仪之争”而中断,遂给中西文化交流铸成历史的遗憾。“礼仪之争”不仅发生在天主教的不同传教会(耶稣会与多明我会、方济各会)之间,而且发生在利玛窦所在的耶稣会内部(利玛窦与龙华民之间);更可注意者,它在利玛窦本人的传教著作中也潜存着。“礼仪之争”实质上反映了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之间的分歧,这种分…  相似文献   

4.
一、传教运动下的中国基督教历史上,从公元1世纪使徒多马的故事起,基督宗教与中国的接触就曾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有文献记载的基督宗教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公元7世纪,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但就基督新教而言,则是在19世纪初传入,只有2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上,基督宗教曾四次入华,先后经历了唐、元、明末清初以及近代初期四个传播阶段。基督宗教在中国四次传入的曲折经历,也是基督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接触、交流、碰撞、融合的历史过程,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对宗教文化遗物、遗迹发掘和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基督宗教文化遗产拂去历史的尘埃,展现在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新教来华传教士为了实现宣教和基督化中国的目的,采取了各种“适应”中国的宣教策略。本文以理雅各的“中国经典”翻译为主,兼及麦都思的西学新学翻译和戴德生的“融入本土”的宣教策略,对上述三种策略的历史形成予以勾勒澄清,并作出了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7.
<正>西方基督教一直在不断努力探寻着与中国社会相适应的最恰当的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说,基督教传播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文字的传播了。通过发放出版物,基督教不但布道了基督信仰,同时也传播了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对我国民众的社会生活、文化变迁和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则是不争的事实。陈建明教授新著《近代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文字事工研究》①以近代基督教(新教)在中国华西地区的文字  相似文献   

8.
基督新教在俄国的形成、传播以及目前的生存现状都是极其独特的。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新教与俄国社会生活、国家政权,尤其是与俄国占传统地位的东正教发生碰撞并产生影响的状况,至今尚未得到研究。本文分历史和现状两个部分,历史部分对新教进入俄国以后的信教人群构成、主要教派在各个时期曲折艰难的进展过程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现状部分则结合现实事件从不同角度对新教的生存环境及其在斗争中发展的状况加以论述,并做出了切合实际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粗略勾勒韩国基督新教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坚忍抗争、军人独裁统治时期迅猛发展和民生宪政时期衰颓不振的历史轮廓,概述其民族主义、民主性和现代性诉求在国际国内沧桑变局中的复杂表现,尝试揭示其文化交融特质及固有困境。  相似文献   

10.
林金水教授主编的《台湾基督教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以丰富的内容、翔实的史料对基督教在我国台湾地区前后三百多年的传播历史精心钩稽、全面梳理,使基督新教各派在台湾起伏跌宕、曲折复杂的发展经历跃然纸上,并给人带来鉴往知来的深刻警省。在当  相似文献   

11.
章开沅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涉足中国基督宗教史研究领域.他通过深入考察基督宗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进程,精辟阐释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透彻解析中外基督徒有识之士的经典著述,站在跨文化对话的高度,对中国基督宗教史予以"全球地域化"解读.章开沅认为,只有构筑中国本土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才是基督宗教在华"传播与植根"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郭大松教授译编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和桥梁--近代山东早期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及其差会工作>(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7月版)为学界研究近代早期来华传教士、近代早期西方宗教文化及其在华传播搭建了重要平台,是近年米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史料建设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对话”是本世纪最响亮的政治口号之一。早在本世纪初,西方思想界为了摆脱社会危机,开始了各种思想领域的对话。在宗教认识上,西方基督宗教随着宗教学的发展而认识到许多东方宗教观念,尤其是佛教、印度教和中国儒道思想,形成了“与东方对话”的高潮。在20世纪的“对话”氛围中,西方基督宗教率先开始了各种对话。首先,基督宗教强调自身各派的“对话”、“谅解”,从而在其内部形成基督宗教“普世”和“合一”运动。在基督宗教的合一运动影响下,著名新教神学家蒂利希极力主张未来的教会乃是具有“新教特性的天主教会”,即力主新教与…  相似文献   

14.
<正>有3000年历史的古城镇江,是中国历史演变的重要舞台。这里,长江运河交汇,南北文化交融,大江大河,有山有水,气候宜人,物产富饶,经济发达,文化灿烂,是一座典型的滨江山林城市。从元代开始,基督教就在镇江扎营生根,留下丰富的历史资料。镇江是中华基督教传播史研究的重要节点城市。一、基督教在元代镇江的传播元代基督教在镇江的传播,是中国基督宗教传播史研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天主教》2006,(2):47-47
翻阅相簿,笔者追忆早年参与基督新教的大小片段,信仰种子植根于基督新教;过去10年,从基督新教到天主教,基督宗教信仰得以萌芽、成长,以致有望开花结果,眼界逐步开阔,经验与体会从宗徒传下来的传承,最近于夜间神学课程有机会涉猎东正教的一鳞半爪,听着、读着、感受着,愈发被东方教会的神秘性所吸引,体会东方教会的深厚传统色彩。  相似文献   

16.
美北长老会是所有来华基督新教中一重要差会。近代以来,它在中国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本文运用中英文献档案,分别从传教、教育、医疗三个方面论述美北长老会19世纪在广东的传播与发展情况,以期更加深入地展开对教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地说,中国基督新教教会的信仰渊源与美国的奋兴主义和欧洲的敬虔主义密切相关。宗教改革时期高举的"唯靠圣经"、"唯靠基督"和"唯靠信仰"的原则,在中国教会从不会过时。因此,如果不基于上帝的启示,不以圣经作为神学的"规范",就没有中国教会所能接受的神学可言,也就没有真正的中国神学。尽管神学不可否认会含有一般信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20,(11)
正将临期作为礼仪年历的第一个节期,呼召我们以"期待基督再来"开始我们的朝圣旅程对于大多数中国基督新教教会而言,圣诞节无疑是所有教会节期中最受重视的节日,然而对于圣诞的预备节期——将临期,大家却知之甚少。甚至有些教会在将临期时就已经开始唱圣诞诗歌了。本文将带领大家共同探索教会年历第一个节期将临期的来源、牧灵意义和崇拜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苏喜乐  郑飞阳 《天风》1994,(收录汇总):45-47
在基督新教教会,"像"(圣像,Icon),往往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是一个没有太多讨论余地的存在,"唯独圣经"的宗教改革传统使其在新教教会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摩西律法中(参出20;参申5)关于"像"的诫命更是深刻地影响了世世代代基督徒对于圣像的信仰心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19世纪初──20世纪初基督新教在广州的发展概略。笔者将基督新教在广州近百余年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阶段:1807~1842年,这是新教在广州的艰难草创时期,这一阶段传教士们的主要工作是围绕文字布道、医药布道、个人布道等方面展开的。第二阶段:1842~1910年,这是新教在广州的蓬勃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来广州的传教差会与人数明显上升,且医疗、文字出版、教育、慈善等工作成为传教士们整个传教事业的核心。在中国新旧社会交替的时期,传教士们的这些工作对广州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与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