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人",多像两个人的身体在相互支撑着。不过,右边的那一个似在支撑着左边的那一个。若没有这一支撑,"人"就有可能要倒下了;若其中一个离去了,剩下的这一个也难以立稳。小时候,左边的那一个肯定是我,右边的那一个肯定是母亲。过去,是母亲用她的整个身体在支撑着我。后来,母亲走了,左边的那一个换成了妻儿,右边的成了我。将来,我老了,老伴也去了,右边的那一个又成了儿女;儿女老了,又换成孙子孙女……若没有一代代人的相互支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圣经     
陈鼎亮 《天风》2008,(22):45-46
一、压伤的芦苇母亲离开我们已15年了,但她所读的圣经却一直放在家中。受外祖父的影响,母亲年幼时就听到福音。外祖父的灵性经验、生活见证对她影响很深,特别是外祖父临终前,清楚告诉他们自己离世的时间,唱着赞美诗与他的儿女们欢快地告别。这种不寻常的经历,为母亲埋下了福音的种子。出生在40年代的母亲,由于社会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风筝     
正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  相似文献   

4.
圣伯尔纳定说:为理解圣母玛利亚看到自己圣子惨死的内心伤痛,应看怎样的母亲,怎样的儿子间的爱情。天下一般父母心!任何母亲都把自己儿女的苦难当作自己的苦难。当客南罕妇女要求耶稣为她的儿女从魔鬼控制的枷锁中解救出来时,她为自己孩子超过为自己本身的利益。她对耶稣说:主!可怜我吧!我的女儿被魔鬼折磨得好苦呀!世界上有谁比圣母玛利亚更爱耶稣的?耶稣是她的独生子,是众孩子中最可爱的孩子,是圣母最宝贝的儿子。礻也是她的儿子,礻也是天主。礻也来到世界是为了在世界上众人心目中点燃爱天主的热火,如同耶稣亲自说的:我来把火送到世上,愿…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30年代末,华慧娜出生在香港的一个商人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个非常守旧的人,总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成天把华慧娜关在家里,让她跟着母亲学刺绣。每天早上,华慧娜都能听见窗外的小男孩们去上学的声音,她觉得自己如果不读书就不会有出头之日,就像她的母亲,一生之中唯一的成就就是生了一对儿女,除此之外,似乎再也没有任何值得母亲骄傲的事情。华慧娜最终说服了妈妈,瞒着爸爸跑出去读书,她每天在父亲出门之后再  相似文献   

6.
母亲     
昨天,是母亲的生日。按习惯,我们给她买了生日蛋糕,并且让她在蜡烛吹灭之前许个愿。母亲按儿女们的要求做了,她闭上眼睛,默默祈求,大家都很安静,也很快乐 吹火蜡烛,灯亮了,母亲也欣慰地笑了。可我却分明看到她眼里那晶莹闪烁却没有滴下的泪珠。作为女儿,我不知该怎样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但母亲含泪的笑,却使我想到她坚强的一生…… 母亲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她3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也离开了她。从此母亲就只有投靠几个舅舅,开始了这家一天,那家一天的寄居生活。虽然住的部是亲戚家,但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失去了父母温柔的呵护疼爱,那是一种怎样的孤寂。听母亲讲过她小时候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她说:在别人家里,自己处处要留心别人的脸色,有什么愿望也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儿女,有时最伤母亲心的,就是在对与错面前,与她争一个理。我和姐姐,特别是姐姐,有时会在家人面前抱怨母亲经常为了几个免费鸡蛋,一大早就去超市排队。姐姐抱怨的理由是,排队也需要体力,母亲有关节炎,劳累过度腿脚就疼,就得带她去看医生,还要花钱。每次带母亲看完病回来,姐姐就会和母亲争论:几个鸡蛋值多少钱?母亲也不示弱:免费的为什么不要?我闲着也没事,再说我去排队也是为商家做广告,不拿白不拿!姐姐与母亲"论战",针尖对麦芒,每次都让母亲很伤心。  相似文献   

8.
母爱不设防     
阿虎 《思维与智慧》2007,(15):28-28
前不久,邻居张大妈被人以免美元急用为名,用秘鲁币骗去几千元。我担心哪天母亲也会重蹈覆辙,现在的骗子太厉害了,而且专找老年人下千,于是跟她约法三章:小便宜不能占,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轻易相信别人,遇事先冷静三分;涉及钱财的事情,先咨询一下儿女。母亲说,你放心好了,我才不会上当受骗。为了检验一下母亲的警惕性,我决定试试她。[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你很重要     
周游五国,是母亲打发晚年的重要方式,膝下五个儿女以家为国境,敞开心胸迎接这位贵宾的巡住,对于儿女的孝顺,母亲相当满意。  相似文献   

10.
李晶 《天风》2014,(11):14-15
十一月,是怀念及感恩的时间。说起感恩,话题可以不断,拾起的记忆总是闪烁着最美好的回忆。感恩父母、感恩上帝……时光荏苒,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品尝幸福。 我们对父母感恩,因父母的恩情犹如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时,父亲在外地工作,我常常和母亲一起用小车往家里推粮食,母亲总是让我拿农具等轻省东西前面走,她自己在后面推着沉重的车子,到家后听着那粗重的喘息声一直持续十几分钟,这永远抹不掉的回忆让我心痛。在母亲羽翼下的日子有多么温暖,长大了才切身地体会到。如今日子好了,陪母亲的日子却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1.
正母亲在沙发上睡觉了,眉头紧锁。我从没有如此仔细地打量过母亲。母亲一定是在默默地承受着身体的病痛,或许,只有在睡梦中,她才能真切地流露出疾病之苦,平时,她总是云淡风轻,丝毫看不出她身上的病痛对她的摧残,她总让我觉得她很好,让我安心。可母亲的隐忍,却造成了我心安理得的忽略,忽略了母亲的感受,忽略了对母亲的关心。总  相似文献   

12.
在鲜花盛开的五月,有一束鲜花应该献给母亲。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这个有着悠久的尊老爱幼传统的民族,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母亲”倾听着这熟悉的呼唤,总会让你心潮澎湃。特别是当你已跋涉过一段历程,心田已种满对儿女的憧憬,你更有理由相信母亲的伟大,更有资历赞美母亲。  相似文献   

13.
荆明珍 《天风》2007,(10):35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国际母亲节”,我们在不断纪念耶稣的母亲马利亚的同时,也愿天下所有的儿女在这一天也纪念自己的母亲,并能够为母亲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4.
欧盼 《天风》1997,(7):34-34
她的美,不在外貌,不在服饰,而在她那里外通明透亮的心。 在我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财贸学校校园里,随时会听说:她,把孤儿看成孩子。在贫困的学生中,这样流传着:她,是我们特困生的母亲。 那一年秋天,有一位来自雷公山上、母亲早逝的极贫困生。  相似文献   

15.
正母亲年轻的时候非常强势。她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可谓生逢乱世。新中国成立,三代贫农出身的母亲迎来了好时代。她十几岁时,外祖父病逝,外祖母孱弱,小舅舅又年幼,养家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身上。还未成年的母亲像男劳力一样挖土方挣工分,又像绣女一样缝衣纺线,日夜劳作。硬生生凭着中国劳动妇女的勤劳和韧劲拼过了建国初期的贫穷落后和自然灾害,供养着外祖母拉扯着小舅舅,再后来她成家生子,又养大了我们  相似文献   

16.
她的美,不在外貌,不在服饰,而在她那里外通明透亮的心。 在我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财贸学校校园里,随时会听说:她,把孤儿看成孩子。在贫困的学生中,这样流传着:她,是我们特困生的母亲。 那一年秋天,有一位来自雷公山上、母亲早逝的极贫困生,只能用自己的献血金  相似文献   

17.
一位母亲向我诉说她的苦恼:她的儿子都十五六岁了,也算是个大男孩了,其他方面都很优秀,就是太爱粘人。平日里,总是缠着父母;说话时拉着母亲的手,动不动就抱抱母亲,很皮;和同  相似文献   

18.
珍惜缘分     
正母亲老了,母亲真的老了。岁月已悄悄在母亲脸上刻下八十二岁的年轮,母亲那蹒跚的脚步、那黯淡的眼神、那唠叨的话语,表明母亲的确老了。母亲的老,一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爱反锁屋门。我曾不止一次地去开母亲的屋门,却发现门是反锁的。母亲每听到有人拿钥匙开门,总是无助地问一声,谁呀?当确认是她的子女时,她才笨拙地起身缓慢地打开反锁着的门。我曾多次劝说母亲不要反锁屋门,因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有一天,正当我母亲朝着她停汽车的地方走过去,看到在汽车旁边站着一位警察,心中不觉慌了起来。她一面走着,一面暗  相似文献   

20.
修行在路上     
蹒跚学步时,一双初履世路的小脚像没根的浮萍,一粒石子就能绊得鼻青脸肿。那时,母亲就像张开翅膀的老鹰,心无旁骛地不停提醒:“看脚下看脚下看脚下!”常常当孩子就要前蹴倾倒的瞬间,她那有力的翅膀就及时扑了过去。岁月使儿女的双脚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