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美学史上关于美的研究有美的多样性与美的抽象性的不同侧重。美的多样性,是侧重"美的事物"的视角,从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两方面进行开放式的美学探讨;而美的抽象性,则是偏重"事物的美"的角度,从美本身的层面进行形而上的哲理研究。爱情是美,爱情拥有美和美学全部的内涵,对爱情进行美学的探索与研究,对理解和探讨美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的美之间到底问什么,是一个值得弄清的问题.这其中,"美"的词性是非常重要的."美"作为名词,其本质问题是不可证实的,这也是几千年来美的本质问题一直没有满意的答案,以及各种答非所问式的错位回答产生的根本原因:"美"作为形容词,美学研究的目标不能是美的本质,而应该是美的原因.美的原因其实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情感沟通.  相似文献   

3.
通过3个行为实验,以44名大学生或研究生为被试,考察了言语次级干扰任务是否对不同言语命名难度的客体与空间工作记忆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性干扰。研究发现:无论记忆对象是言语命名困难的客体信息,还是言语命名容易的客体信息,无论探测刺激是图形形式,还是词语形式,言语次级干扰任务都对客体信息的保持产生选择性干扰;但言语次级干扰任务对空间信息保持的影响,在不同条件下则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客体工作记忆自动、强制性地使用言语编码和保持机制,而空间工作记忆信息的保持是否由言语编码参与则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考察了背景线索连续性对客体心理表征连续性的作用。采用2(目标客体运动形式:连续和不连续)×2(引导线索运动形式:连续和不连续)两因素被试内设计,12名被试参加实验。结果发现,目标客体在时空上不连续时,连续线索条件下对颜色变化检测反应时小于线索不连续条件;目标客体在时空上连续运动时,不连续线索条件下对目标颜色变化的检测反应时高于线索连续条件。因此,不连续背景线索对物理层面上连续运动客体的表征有干扰影响:连续背景线索对物理层面上不连续运动客体的表征有促进作用。这说明特殊的时空条件如背景线索引导会对客体表征连续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就主体对客体的观念认识关系来说,主体主要是运用概念性的思维工具来实现对客体的观念的或理论的掌握,把客体转变为主体的意识的内容,从而使之成为主体的思想、观念的一部分。这种通过观念认识所实现的掌握和转变,与通过实践所实现的掌握和转交不同,它并不改变和影响客体在现实的时间空间中的客观现实存在,而只是掌握关于客体的信息,通  相似文献   

6.
论主客间认识关系的主体间情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认识活动直接涉及两类关系: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以及主体与主体的互识(交流、传讯)关系。正象主体对客体的实践关系必须以主体间交往实践或社会互动为前提一样,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也直接以主体间的社会交流为前提。主客间认识关系总是现实地被主体间关系所中介,总是在一定的主体间社会传讯的情境下发生和实现。哲学认识论,作为人类  相似文献   

7.
赵楠  公艳艳  赵亮  陈强  王勇慧 《心理科学进展》2016,24(11):1747-1757
客体动作承载性指人们知觉客体时同时激活的针对客体的行动。当Gibson最初提出动作承载性概念时, 他认为客体的这种属性是可以自动激活的。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在知觉和行动的关系中, 行动语义知识和客体所处背景对客体动作承载性具有调节作用, 表现在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自上而下的信息选择针对客体的适当的行动。此外, 不同的判断任务在引发客体动作承载性效应上具有特异性, 表现在若判断任务仅需知觉客体表层属性时, 不能激活对客体的动作, 进而不能产生客体动作承载性; 若判断任务需要对客体进行深层加工时, 才会激活对客体的动作。未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究行动语义知识和客体所处背景影响客体动作承载性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以及不同判断任务中出现结果特异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具有不同深度信息的剪影和图片刺激为材料,要求被试完成形状判断任务,探究基于客体的一致性效应的产生机制。实验1中客体刺激呈现于屏幕中央位置;实验2进一步增强了刺激空间呈现的左右位置倾向;实验3则通过交叉手的范式分离了反应位置和反应手不同的编码对一致性效应的作用。结果发现:当刺激不存在显著的左右位置信息时,剪影刺激出现了一致性效应,图片则没有;而当刺激的空间位置信息显著时,剪影和图片均出现了一致性效应,这一效应在反应位置和反应手编码分离后仍然存在。因此得出结论:空间位置编码假说对解释基于客体的一致性效应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考察了初中生乐观人格和乐观解释的关系、乐观主义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及积极应对策略的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两种乐观主义存在着联系,乐观主义与学业成绩存在密切关系,不同水平的乐观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的影响不一样,积极应对策略的中介效应不明显。结论:乐观主义是影响初中生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不同乐观主义对学业成绩产生的直接影响不一样,高水平的乐观是有利于学业成绩的。  相似文献   

10.
默默地奉献 捧出火一样的情感 用美的心灵追逐美的事业 以爱的言行完成爱的召唤 身处理想的氛围 把坚强的意志磨炼 痛苦 忧愁 烦恼 改变不了对未来的期盼 不披婚纱 不饰粉黛  相似文献   

11.
客体运动方向的视觉工作记忆容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记忆动态场景中多客体的特征和时空信息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活动。目前有关视觉工作记忆的研究虽然广泛探讨了对视觉信息的存储容量及机制,然而所采用的刺激材料均呈现于静态场景中,且不包含运动信息。而有关多客体追踪的研究只关注动态场景中多客体信息的实时更新,而不涉及一段时间内对客体信息的保持。本研究结合视觉工作记忆领域的变化觉察范式和多客体追踪范式,以独立运动的客体为刺激材料,探讨多个客体的运动方向信息在工作记忆中的存储容量问题。结果表明,在工作记忆中能够存储大约3个客体的运动方向信息。  相似文献   

12.
刘思耘  孟健欣 《心理学报》2015,47(3):285-299
类别知觉(Categorical perception)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之一, 探讨语言对类别知觉的影响是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在这个研究的3个实验中, 分别在高、低不同的语言标签表征强度下、高、低不同的客体自我关联程度下观察新颖客体类别知觉的过程。研究发现, 语言标签表征程度的增强可促进新颖客体类别知觉的右视野优势效应; 客体与自我关联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左、右视野的类别知觉效应; 语言标签的表征程度和客体与自我关联程度同时增强时, 语言标签的作用依旧表现出来, 但与自我关联的影响产生权衡分配, 且其影响力并不足以产生右视野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价值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因而价值关系就是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管理价值反映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们与作为客体的管理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主体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范围和不同程度上重视和参入对客体的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通过某种管理,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如通过加强改善管理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从而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个效益问题,就是管理价值问题。因为效益总是相对于人们的社会需要而言的,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对高考所产生的压力感不一样,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个人调整高考心态的方法有所不同,有的考生自身已感到高考压力很大了,家人则要注意给其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不宜再施加更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不同车速下司机对交通标志的辨认距离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所得数据表明,不同车速下司机对同一标志的判读距离是不一样的,车速愈高,司机能判读标志的距离就愈短,同步行时相比,在车速提高到100公里/小时时,司机对标志的判读距离可减低35~45%。据我们的补充实验,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司机在高速驾车情况下所产生的生理心理负荷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豆艳  李晶 《心理学报》2024,(4):421-434
本研究设计了3项实验探究多对象情境中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自发性表现。实验1通过改编经典的任务范式,验证了一级视觉视角采择的过程是可以自发产生的观点。实验2增加了一个虚拟对象,结果发现存在多个对象的情况下,尤其是对自我视角进行判断时,虚拟对象所看到的客体数量一致性会产生群体视角作用,影响任务绩效。实验3将虚拟对象看到的客体数量设定为不一致,证明对象间视线的一致性也会吸引被试的注意,在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总之,在多对象情境中,无论该视角是否为目标视角,人都会高度灵活、自发地对他人视角进行采择,这一过程受到“本人-目标对象-无关对象”三者间关系的影响,呈现出基于情境的特有表现。  相似文献   

17.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主体是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活动的社会的人;而客体则与主体相对,是主体的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在其现实性上,客体不可能超出主体实践活动所及的范围。因为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通过自己有目的的实践活动自觉而能动地建立起来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就存在并表现于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中。  相似文献   

18.
客体在视觉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变化觉察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对不同类型视觉信息在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进行了探讨。实验一中要求记忆的客体由颜色和形状两基本特征构成;实验二中的客体为具有不同颜色及开口朝向的兰道环。通过观察检测项变化方式对记忆绩效的影响,获得以下结论:(1)对颜色和形状两基本特征的存储以整合客体为单位;(2)兰道环的颜色与开口朝向信息难以以整合客体方式存储。笔者推测,视觉工作记忆中存储的整合客体并非如现有理论假设的,是在集中注意参与下创建的,而是由并行加工阶段所获信息构成;客体中所含需集中注意提取的细节特征信息难以与其基本特征信息整合于该客体表征  相似文献   

19.
朱祖祥  王健 《心理科学》1998,21(5):385-389
本研究通过设置对空间注意资源的分配实施强行操作的情形下,探讨了主、次作业客体形状一致性和次作业客体间距对乏空间注意区次作业客体颜色、形状特征的检测及对特征错觉性结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分散空间注意使次作业区域注意减弱,对客体及其颜色和形状特征的识别均产生明显影响.而且对形状的影响又大于颜色;(2)特征错觉性结合率,主、次作业客体形状一致时比客体形状不一致时明显增大;(3)次作业客体间距对特征错觉性结合率无明显影响,但客体形状一致性和客体间距之间存在明显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心动就是美     
正我想,美大概是指在某种运动状态之中激发出来的特殊心情吧。客观实体的存在诚属必然,但有时它以隐秘、暗示的方式出现。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主体运作,将自己的生命全然投入运动场内,遂能因目睹画卷而神游山河,因歌声而遥想昔日缱绻。客体仍是客体,不会消长盈缺,美的是运动之后的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