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 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张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解构性。并以此来否定现代性哲学的世界观,把现代性哲学宏大的体系解构成零散碎片,以证明并不存在人类的主体性、历史的意义、真理的证明、哲学的基础等,一句话,否定建立世界观、真理观、价值观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进入90年代后,一种与后现代解构性哲学相对抗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在美国迅速发展,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一后现代主义思潮主张建构性与继承性,自称为建构性后现代哲学。(Constructive Postmodern Philosophy)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于1993年推出一套《建构性后现代思想》丛书共九本,由大卫·让·盖里菲因(David Ray Griffin)主编。其中《建构性  相似文献   

2.
夏莹 《哲学动态》2008,(1):19-21
作为鲍德里亚的一个重要概念,符号政治经济学在其概念体系中占据着十分特殊的地位.一方面,通过对这一概念的阐述,鲍德里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批判理论,凸现了其与马克思的密切关联;另一方面,这一概念处于鲍德里亚思想历程的转折点上,蕴含了鲍德里亚从马克思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鲍德里亚定位为超级现代性的代表人物。超级现代性意味着现代性自身的过度发展。肇始于197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曾经作为对这种"过度"的命名而存在,但却未能准确概括出这一思潮的基本走向。鲍德里亚用一整套以hyper-,而非sur-为前缀的概念来表达这种"过度"发展的超性观念,即以超真实为表达对象的拟真、拟像的概念体系所构筑的两套审视历史演进的序列,它们清晰地描述了生产性逻辑发展到极致之后可能出现的种种现象,即现代性极限化的演进逻辑。而这种现代化的极限演绎所遵循的正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路径,即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探寻颠覆资本主义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各种矛盾景观。基于对后现代主义的一般性理解,对后现代美学问题的批判性建构的考察,首先需区分后现代主义、后现代、后现代性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其次通过对传统美学中的本质主义与科学主义理论危机的分析,以及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现代性的审美救赎意向、差异性方法论原则等大量后现代美学相关问题的理论审视,来关注艺术现实和审美实践;最后再通过否定性的提问方式,进一步拓展美学问题的形上之思的可能性,完成审美的批判与批判的审美的双重建构,也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美学的建构提供一种理论可能。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视域下的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对以资本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深刻洞察,无不体现着对现代性的批判与反思。可以说,当今全球化印证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不断扩张并推动世界历史进程的预言,马克思哲学在“现代性”问题中的天然“在场”将不断地给我们以启示。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中后期的相遇是必然的。尽管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性的批判不乏许多合理的成份,但它并未超越马克思哲学。当代许多研究者都认为,马克思是对现代性进行批判性反思的真正先驱者。斯蒂芬·贝斯特、道格拉斯·科尔纳在《后现代转向》一书中指出:“卡尔·马克思是第一位使现代与前现代形…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的现代性问题讨论中,阿多诺往往被视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甚至其否定的辩证法也被阐释为一种后现代思想。这显然是以否定的辩证法和后现代思想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为依据的,但从根本上看,却不能不说是对阿多诺的一种误读。的确,阿多诺对理性以及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可以视为一种现代性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并不必然地导向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事实上,阿多诺的现代性批判乃是一种辩证的批判或内在的批判,因此其中已经包含着对现代性的某种保存和肯定。这种批判的目标乃是借助现代性自身的潜力实现自我超越,而非像后现代主义那样将现代性的要素…  相似文献   

7.
韦尔默是批判理论第二代的重要代表,他的思想沿续了哈贝马斯理论的交往转向。但是,相对于哈贝马斯对后现代主义的总体否定立场,韦尔默认为,后现代性是现代性自身发展的结果,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内在批判和彻底化。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不是简单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赖和相互交织的辩证关系。本文试图通过阐述韦尔默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辩证法的重建逻辑,探讨韦尔默思想与哈贝马斯思想之间的内在批判,这种内在批判关系可以通过意义和真理、民主与政治关系的重新理解来展开。  相似文献   

8.
科学和哲学中的后现代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任何关于后现代性的讨论都要求澄清现代性概念和它基于理性的反思计划。后现代性的固有的现代主义本质起源于理性的批判、元话语瓦解的结果以及对解放的新文化观的迫切需要。与暗指一个历史时期和一种社会的现代性不同 ,后现代性只涉及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作者认为后现代性是一个不确切的术语 ,它不过是伪装的现代性。在它指对现代性的拒斥时 ,它是无意义的。只有在辩证的世界观中作为对还原论和工具理性的批判 ,它才有意义。它只是对现代性的反思计划的精致扩展。  相似文献   

9.
赵卫东 《现代哲学》2007,(4):94-100
在中西文化问题上,由于当代新儒家采取了理性主义态度,从而使其不仅不是文化保守主义的,而且也没有陷入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纠结。当代新儒家在"如何在中国实现代化,而又要避免西方现代化弊端"的问题意识中,既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性,又具有显明的后现代品格。由于当代新儒家对中西文化的不平等定位,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之间的理论冲突。但这种冲突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因为在当代新儒家身上有一种优秀的后现代品质,即理性主义的文化态度,而这一点与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表现出极大的一致性。只要当代新儒家能够继续以开放的、多元的、理性的文化态度来审视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问题,就可以像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一样,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或现代性的“反动”.后现代主义伦理学蕴含了浓厚的相对主义色彩.理清后现代主义的相对主义及其与现代主义(或现代性)的复杂关系,以及后现代的道德与后现代伦理学的关系,将有助于我们对当代社会伦理学的研究和现实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与心理学中的社会治疗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对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掀起了一次社会科学的“后现代”转向。心理学中的社会心理治疗理论就是这种变化趋势的一个明显体现。以后现代的视角重塑了传统心理治疗理论 ,由以往对个体的过分关注转向了对广泛的文化、历史方面的关注。从而成为后现代思潮中影响重大的理论流派之一。1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后现代主义是 2 0世纪末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后现代思潮是对“现代”西方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的一次重要变革 ,是对现代的主流科学认识观的怀疑 ,特别是对长期主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  相似文献   

12.
对科学史后现代主义观的反思曹天予近年来有种种迹象表明后现代主义在科学史中越来越流行。它对学科的传统观点的挑战是严重的。不仅编史学工作的真理资格受到拒斥,而且历史事件的意义也被用当代文化加以解释,从而使历史失去了客观基础。进一步说,给历史事件以因果说明并勾画出其进步轨迹的任务被抛弃,取而代之的种种解释是玩弄文字游戏的结果。这一切都来源于后现代主义者否认理性和进步并提出一种取代科学史特征的概念体系。后现代主义的一个不寻常的特色是其理论不理论化。后现代主义者攻击本质论,于是就没有一个前后一贯的观念体系可被视为“本质的后现代主义”。有多少后现代主义者就有多少后现代主义。作为哲学思潮,一般认为后现代主义主要由法国哲学家提出,他们主要关心的是批判现代性。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全部批判集中于启蒙时代的理性概念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若要坚持科学史作为一门学科的严格的认知标准,放弃把事实当作解释的基础的思想(即解释的成败取决于它忠于事实的程度)是很困难的。如果不要求史学著作的真实性,历史学家以认知为基础的责任就无从谈起,而在科学史学实践中就会产生“怎么都行”的混乱局面。(欣摘自《自然辩证法通讯》1993年第3期)对科学史后现代主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求索与现代性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以来的社会思想中,在将“现代性”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和作为一种经验性“问题”之间,有过几度变奏。当代西方社会理论从后现代、坚持并拓展现代性和(文化)保守主义等三种不同立场出发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反思。在现代化的求索和现代性的反思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诉求:解放。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终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后现代哲学”的界定后现代主义是正在西方流行的纷坛繁杂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氛围,对它可作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理解如最新版《牛津英语词典》对“后现代”(post-modern)条目的定义:“一种艺术或建筑学思潮或作品,以背离或抛弃被认可的或传统的风格和价值为特征。”广义的理解把后现代主义当作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和文化现象,除后现代艺术、建筑之外,还包括后工业社会的社会学和后结构主义的哲学。我们认为,这两种理解都低估了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内涵及其在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狭义的理解根本否认后现代主义同…  相似文献   

15.
医学的现代性遗产和后现代世界的冲突在不断加剧,导致了对医学语言理解的困境和伦理意义的丧失。后现代主义极力寻求人类理解的解释性基础,使后现代医学语言的伦理选择成为可能。在后现代语境下,医学语言的伦理应该是摆脱现代性“文化霸权”的一种诠释学的谈话,是一种境遇伦理。  相似文献   

16.
医学的现代性遗产和后现代世界的冲突在不断加剧,导致了对医学语言理解的困境和伦理意义的丧失.后现代主义极力寻求人类理解的解释性基础,使后现代医学语言的伦理选择成为可能.在后现代语境下,医学语言的伦理应该是摆脱现代性"文化霸权"的一种诠释学的谈话,是一种境遇伦理.  相似文献   

17.
自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一书问世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历了一种空间转向。在整个后现代空间理论发展谱系中,詹姆逊延续与修正了列斐伏尔对资本主义抽象空间的批判和鲍德里亚解构资本主义理性空间的后现代理论逻辑;哈维通过对詹姆逊"超空间"的拓展,为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形式、更加灵活的资本积累方式与资本主义新一轮的"时空压缩"之间的必然联系的论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孔明安 《现代哲学》2004,(4):112-120
本文主要从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当今法国哲学家让·鲍德后期晦涩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其命定策略的考察,阐发了鲍德里亚后期哲学的重要意义:(1)鲍德里亚后期思想是一种典型的悲观的技术决定论;是现代技术决定论的翻版。(2)鲍德里亚的后期思想是对近代理性哲学的颠覆和“反动”,它试图通过对技术与人的关系的思辨考察,消解近代理性哲学中的大写的主体的“人”,并给出了未来技术社会中一幅悲观可怕的“人”的命运的图画。(3)后形而上学的玄学则是鲍德里亚思想的最终归宿。鲍德里亚后期思想既有其悲观主义的极端倾向,也包含了深刻的哲理,需要处于信息社会的我们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承办的“后现代与启蒙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4月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学者们就“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当代启蒙”这一热门话题展开了讨论。1.中国现代性所面临的问题与后现代思想的视域。依据后现代思想家关注的基本问题,探究后现代哲学的实质意义和深层旨趣,是本次研讨会多数代表的理路。王治河认为,后现代哲学的兴起源于现代化的发展所引发的包括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在内的普遍…  相似文献   

20.
资本逻辑作为现代世界里支配一切的最高原则和体系,实际上体现的正是现代性的本质和逻辑,但这一本质和逻辑却具有“解放”和“奴役”并存的内在矛盾和困境.在超越资本逻辑、拯救现代性危机的回到“前现代性”之路、走向“后现代性”之路等不同道路中,马克思的“超现代性”——“通过现代性而扬弃现代性”之路是一条最为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