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广告信息加工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树 《心理学报》2005,37(5):694-701
研究者运用加工分离程序(PDP),探讨了在不同性别的广告代言人条件下,不同性别的目标受众对其所代言品牌在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水平上的差异。结果发现:(1)在男性代言人条件下,男性受众对其所代言品牌的自动化加工水平明显高于女性被试,两者控制性加工水平差异不显著;(2)在女性代言人条件下,女性受众对其所代言的品牌的自动化加工水平明显高于男性被试,两者的控制性加工水平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对广告的设计与制作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广告代言人参与度研究:深层代言还是浅层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霞  刘雪楠 《心理学报》2010,42(5):587-598
有关广告代言人效果、消费者卷入的研究都曾引起学界的重视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代言人在品牌代言时实际参与(卷入)的程度是否影响消费者对其代言效果的认识,当代言不同类别的产品时这种代言效果是否依然存在,此外,消费者的个性特点是否也会影响这种代言效果等仍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2(代言人高参与度/代言人低参与度)×2(高认知需求/低认知需求)×2(享乐型产品/功能型产品)的实验设计,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代言人参与的深浅程度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和品牌文化感知的影响,以及消费者认知需求对两者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无论是代言享乐型还是功能型产品,代言人参与程度都会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和品牌文化感知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消费者对于明星代言享乐型产品的品牌态度显著高于功能型产品。特别地,这种作用还受到消费者认知需求水平的影响。即当消费者认知需求水平高时,名人参与代言的程度会对其品牌态度造成积极的正向的影响;而当消费者认知需求水平低时,名人参与代言程度则不会对其品牌态度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了广告信息的认知加工特点。实验采用2(广告代言人:名人、普通人)×2(功能介绍方式:文字、图片)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表明:(1)广告受众对广告中不同信息的注视具有选择性,更倾向于对广告中名人信息的注视;(2)广告受众对不同广告代言人、不同功能介绍信息的注视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在广告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中,对名人与图片信息的认知加工负荷较高,而对普通人与文字信息的认知加工负荷较低。  相似文献   

4.
有的品牌仅邀请一位名人代言, 而有的品牌由多位名人代言, 那么一人代言还是多人代言会更有效?为了回答该问题, 研究基于形象转移视角和单人积极偏差, 深入探究了品牌代言人数因素(一位代言人vs.多位代言人)对品牌态度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发现:相比品牌多人代言, 品牌单人代言使消费者的品牌态度更高。原因在于消费者与一位(vs.多位)品牌代言人的自我-品牌联结更紧密, 进而促进品牌态度。该品牌代言人效应仅局限于象征型产品, 而对于非身份象征型产品, 品牌单人代言(vs.品牌多人代言)对品牌态度无显著差异。此外, 当多位品牌代言人为一个团体时, 品牌代言人数效应将被逆转, 即品牌多人代言(vs.品牌单人代言)对品牌态度的影响更高。  相似文献   

5.
有的品牌仅邀请一位名人代言,而有的品牌由多位名人代言,那么一人代言还是多人代言会更有效?为了回答该问题,研究基于形象转移视角和单人积极偏差,深入探究了品牌代言人数因素(一位代言人vs.多位代言人)对品牌态度的影响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发现:相比品牌多人代言,品牌单人代言使消费者的品牌态度更高。原因在于消费者与一位(vs.多位)品牌代言人的自我-品牌联结更紧密,进而促进品牌态度。该品牌代言人效应仅局限于象征型产品,而对于非身份象征型产品,品牌单人代言(vs.品牌多人代言)对品牌态度无显著差异。此外,当多位品牌代言人为一个团体时,品牌代言人数效应将被逆转,即品牌多人代言(vs.品牌单人代言)对品牌态度的影响更高。  相似文献   

6.
国别属性重要吗?代言人与广告效果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霞  张益 《心理学报》2010,42(2):304-316
随着全球市场的形成, 一些中国企业开始选取外国明星作为产品的代言人, 目的是希望借外籍代言人提升品牌的吸引力, 获得消费者的喜爱与购买。与此同时, 一些跨国企业也开始使用中国明星为其产品代言, 以期通过“本土化”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 从而最终接受这一品牌。然而, 这种做法是否令消费者认可和接受, 其广告效果到底如何还是未知数。从目前来看, 这一作法既缺乏理论论证也缺乏实践的检验。根据代言人匹配假说, 作者认为代言人国别属性与产品国别色彩的一致性对广告效果也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3(中、外、无国别特色产品)×2(功能性产品、享乐性产品)×2(中、外代言人)的实验设计, 验证了代言人与产品国别一致性作为调节变量对代言人特征与广告效果关系具有正向的影响, 即当代言人国别属性与产品国别色彩一致时, 广告效果明显优于不一致的情形。对于中国特色产品, 中国代言人的广告效果更好, 而对于外国文化色彩以及无国别色彩的产品, 外国代言人的广告效果要明显高于中国代言人。  相似文献   

7.
王雪芳  张红霞  陈振杰 《心理学报》2017,(10):1344-1356
在营销实践中,多位代言人同时出现在一则广告中的组合代言广告日益增多,却很少有研究关注。本文探究了组合代言中代言人关系类型(合作型组合代言vs.冲突型组合代言)对广告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合作型组合代言,冲突型组合代言会产生更好的广告效果;这种作用是通过消费者感知到的广告生动性所中介的;消费者的情感强度可以调节这种作用,对于情感强度较高的消费者,冲突型组合代言能产生更好的广告效果,而对于情感强度较低的消费者没有显著影响;此外,代言人之间的差异程度也可以起到调节作用,即当消费者对组合代言中代言人们的评价相差较小时,冲突型组合代言能提升广告效果,当对代言人们的评价相差较大时,则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文章还对这些发现的理论贡献、营销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广告名人效应的心理加工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宁 《心理科学》2003,26(1):37-40
本研究从自动化加工和控制性加工这个视角研究了名人效应的心理加工机制。实验运用加工分离程序,探讨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对名人广告的信息加工模式。结果发现:(1)名人效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与用一般消费者做代言人相比,青少年、成年人(大学生)以及老年人对名人广告均明显存在更多的自动化加工,且加工水平没有年龄差异。但是,老年人的控制性加工明显低于其他两组;(2)在非注意条件下,代言人的专业化程度明显地影响了大学生组的控制性加工,但与各组被试的自动化加工都关系不大。这些研究发现为广告策略的制定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幽默是广告中最常见的诉求方式之一。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相关研究,发现:(1)幽默诉求在吸引受众注意、增强对广告及其品牌的偏好度上存在优势,但对广告品牌信息的加工是否存在促进或妨碍作用则尚未获得较为统一的结论;(2)该诉求的传播效果明显受到产品类型和卷入度、受众的幽默和认知需求、性别、文化差异、已有的品牌态度以及幽默的类型和相关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目前尚存在对广告环境因素、传播的整体过程研究不足及理论总结不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卷入对名人广告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过程分离程序,考察卷入的两方面(个人卷入与产品卷入)共同对名人广告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发现:(1)个人卷入和产品卷入的提高都能促进受众的品牌记忆,但个人卷入的变化主要影响品牌外显记忆成绩,而产品卷入的提高则表现为内隐记忆效果的增强。说明,两者影响的是同一内部过程,但影响方式可能有异。(2)名人广告中的品牌所获得的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效果均明显好于使用一般代言人的品牌;代言人类型与个人卷入或产品卷入间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说明,名人代言人的使用可促进广告信息的加工,且受卷入状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