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凡清 《哲学动态》2005,1(9):13-17
个性作为单个主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殊方式、表现特征和主体倾向性,是在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交往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基于理解的相互关系,是主体间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交互性关系.语言在交往中的普遍有效性基础,即主体在交往活动中需普遍遵循的规范,构成理解的前提.语言能力就其作为主体进行交往活动的基本能力而言,是交往行为的可能性条件,因此,语言能力就其是个体存在者进入交往活动所应当具备的资质而言,同时是构成其个性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交往的缺失,存在一定的弊端,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差.交往理论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高校交往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应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往转向,着力构建高校交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生态圈、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交往概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理论是本世纪国际上具有前沿性和交叉性的研究课题之一,目前已愈来愈引起国内社会科学界的广泛重视.交往概念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它除了指交往外,还有信息、传播等含义;关于communication的理论既可指交往理论,也可指信息理论,传播理论等.为了拓宽国内交往理论研究的视域,我们就目前所能接触到的资料,对交往概念试析如下:严格地讲,交往理论能够成为一种具有广泛渗透力和影响力的理论,是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情.最初的交往理论只是狭义的信息(传播)理论,开始时仅相关于一种数学理论,1928年由哈特科第一次使用,1949年由C.香农和W·韦弗在“交往(传播)的数学理论”一文中取得重大突破.此外,控制论创始人维纳于1948年问世的“动物和机器的控制及传播”一文,也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所有这些都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开  相似文献   

4.
在文献、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量表.对1,300名中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是由主动性、困扰性,礼节性、策略性和广泛性等五个因素组成;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有策略型、疏远型、中间型和开放型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论人格、交往行为与人际关系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作为人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内在精神要素和外在行为规范的系统结构,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并被主体吸纳为自身的一种本质力量.人格影响和制约着人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的交往行为对人格的修养具有促进作用.良好的人格修养和交往行为合理化,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现实需要与重要标志,使整个社会成员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交往行为模式,能够协调人际关系和规范社会秩序,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建立在交往理性基础之上的法律体系与公共领域交往产生的普遍主义道德具有同源性,即都产生于交往实践这一过程.同时法律体系的合法性核心依旧采自交往理性中的道德维度,其余维度在事实经验中都要经受道德维度的检验.如果说普遍主义的道德世界涵盖了所有自然人而超越时空,具有永恒性特征的话,法律体系则是具有独立性的权利主体为实现实践自决、自我组织而创建的行动规范.  相似文献   

7.
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典的心理理论任务、同伴提名法、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以及在游戏情境中观察同伴交往行为和亲子交往行为等多种方法,探讨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88名3-6岁儿童及其家长参加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交往类型中受欢迎儿童,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显著高于被拒绝和被忽视儿童.(2)民主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放任型教养方式最不利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3)家长指导游戏的行为、分享情感的行为和使用心理状态术语的行为,有利于促进孩子心理理论的发展,而对孩子的冷漠最不利于孩子心理理论的发展.(4)相对于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有更显著的预测力,其中家长和孩子的情感分享.对孩子遇到问题的解释及指导是促进孩子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话语霸权问题,提出构建“交往话语权”范畴的必要性,认为交往话语权既指教育者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也指受教育者的民主话语权,是两种话语权的融合,这种融合是建立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交往基础之上的话语权力与话语权利的辩证统一.同时,实现交往话语权的关键是正确认识好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各自所具有的主体性和客体性,并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交往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营造一个体现人性化价值的和谐交往空间是设计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城市文化广场就是人们交往的"露天客厅".具有艺术性、时代性、功能与美观相结合的环境小品,点缀广场环境,活跃景色,烘托气氛,将成为营造人性化文化广场的核心景观.  相似文献   

10.
所谓合群性(affiliation),是指个人积极接近他人和参与他人的活动,想获得他人认同的趋势或趋向,以及被他人所接受的程度.本文中幼儿的合群性,主要是指幼儿被他人所接受,认同的程度.人是通过和他人的交往,在得到他人的认同,为他人所接受的过程中,发展着他的思想、感情和知识经验的.可以说,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起着重要作用.而幼儿时期,是人与人交往、形成各种各样关系的开创时期.  相似文献   

11.
交往合理性问题是当代哲学的一个前沿问题。从人类生存、发展与社会进步高度看 ,交往合理性的实质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其最高标准是真善美的有机统一。实现交往的合理性 ,必须从交往观念、交往手段、交往调控机制和主体交往资质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的各种交往活动有了广泛的发展,它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长期以来,历史唯物主义很少研究社会交往,这种现象应该改变。一、什么是交往交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之间发生的各种往来、接触、联系。它既包括物质性的交往,又包括精神性的交往,其中物质性的交往,首先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交往,是精神交往的基础。所以,正如马克思和恩  相似文献   

13.
徐锦中 《道德与文明》2007,(3):95-96,111
构建和谐社会必然包含着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我们应该加强和谐交往关系中的道德研究和建设,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交往思想遗产,借鉴西方和谐交往理念及其实现机制,挖掘中外和谐交往思想资源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交叉滞后设计探讨越轨同伴交往与青少年睡眠问题之间的双向关系。通过越轨同伴交往问卷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广东省某地区887名青少年(43.90%男生; M = 15.55)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追踪研究。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后,结果发现:(1)学年初始的睡眠问题可以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学年末的越轨同伴交往(b2 = 0.12, SE = .05, p < .05),即青少年在学年初始睡眠问题越多,学年末则表现出更多的越轨同伴交往;(2)研究并未发现学年初始的青少年越轨同伴交往可以显著预测其学年末的睡眠问题(b1 = –0.07, SE = .06, p > .05)。因此,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睡眠问题对青少年越轨同伴交往的单向预测作用,即睡眠问题可能是增加青少年越轨同伴交往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与他人交往,是儿童一般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儿童只有与成人相接触,才有可能掌握人类的社会历史经验,使天赋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成为人类的一员。我们把交往理解为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参与旨在协调和联合力量以获得共同成果的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应当认识到,把交往解释为活动,这是理解交往的基本点和出发点。采用A.H.列昂节夫(1976年)所充分阐述的关于活动的一般概念,把交往作为活动的一种类型加以分析,我们得到如下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6.
交往实践辩证法:对立向度与范畴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往实践辩证法具有规范向度和批判向度,这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此二者的关联与交互作用,构成交往实践辩证法的主线。此外,交往突践辩证法还具有一系列范畴:多元主体与交往共同体、合理性与合法性、交往结构与交往功能、建构与解构、中心与边缘、整合与分离、主体际与主客关系等都是其重要范畴。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研究交往实践,有助于揭示“主体-客体-主体”的交往实践结构转换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心理学谈到人际交往时,常常提到“第一印象”.什么是第一印象呢?简单地说:在社会知觉中,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所形成的印象即称为“第一印象”,它主要是获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饰以及谈吐等方面的印象.这种第一印象在对人的认识中发生一定的作用,它往往是日后是否继续交往和如何交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交往实践研究述评阎献晨随着实践和主体性问题讨论的展开,交往问题,以及一向被忽视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这个问题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本文试图对交往实践的有关问题作一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交往实践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一)交往实践概念的界定什么是交往实践?众多论者认为,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对全部历史发展和人类主体本质进行科学分析、深刻洞见和整体把握的基本理论尺度,也因此而构成贯穿马克思毕生思想发展的一个中心视界。任平对马克思交往实践观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作了总体勾勒。认为,在创立时期,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马、恩一起曾对交往实践观的性质和功能作过大量论述。主要是:(1)交往实践作为“物质交往”活动是主体间的“客观的活动”,它是既区别于从客观的和直观形式来理解事物、现实、感性的旧唯物主义,也区别于仅从精神、抽象能动性来理解实践的唯心主义的新的思维方式。(2)交往实践分为“自主活动”和“交往形式”两个方面,是二者的统一。(3)交往实践所形成的交往形式,构成全部历史形态新旧更迭的本质内容。(4)交往实践是“精神交往”和以语言交往为中介的“意识交往”的客观基础。(5)交往的总体结  相似文献   

19.
"对立"是后三国时期各国之间关系的主流,其中,突厥倚仗其军事强势雄视漠北,觊觎南方.在北方的武力威胁之下,北周、北齐只能以联姻、朝贡等方式苟求安宁.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北齐与突厥间的友好交往并不多,尤其是北齐早期.天统元年(565)五月突厥遣使北齐,此后屡遣使不绝,有了较为正常的和平交往.  相似文献   

20.
幼儿同伴社交类型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儿童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动因.它对于儿童心理发展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对儿童的社会化、良好个性、品德、情绪情感的形成、积极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心理健康、能力、学习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由于该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研究还存在许多空白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