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港澳近些年来掀起了《周易》研究热潮。1968年11月12日,台湾政府明确规定孙中山百龄晋一诞辰这一天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节”,自此以来,文人学士莫不注重《周易》以及诗、书、礼、春秋四经的研究。一“易学应用之研究”“台湾中华民国孔孟学会”理事长陈立夫以“易学应用之研究”为题,邀约海内外精擅易学者撰写易学文稿。1975年,台湾中华书局出版了由陈立夫主编的《易学应用之研究》第一辑。1982年6月,又出版了本书的第二辑。这两部书写作历时8年,收入论文21篇,计60多万字,为近年来台湾学者对《周易》研究的主要成果。该书称:“本辑之旨,重在应用,  相似文献   

2.
缘起与宗旨1998年10月24日至25日,台湾慈光禅学研究所和台湾中华禅净协会联合举办了“两岸禅学研讨会”,提交论文的有:台湾福严佛学院院长大航法师《定中作观与出定作观二说之比较》、台湾慈明佛学院教师宗麟法师《〈深密〉止观与〈瑜伽〉止观之比较》、上海...  相似文献   

3.
“民主社会主义”是1951年社会党国际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时宣布的、用以标明其思想体系的名称,它是从“社会民主主义”演变而来的。但是,社会党国际却一再声称自己是在1864年创建、1951年重建的,马克思建立的国际工人协会是它的“前身组织”。这样,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第一国际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 马克思为1864年在伦敦成立的“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制订《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时,并没有提出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而是用当时参差不齐水平的工人运动所能接受的形式,表达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据1983.2.16.《人民日报》艾民报道 春节前,我慕名访问了北京牛街礼拜寺阿訇达乌德·石昆宾,他在介绍这座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清真寺的情况时说:“近年来,我接待过很多国家的穆斯林兄弟,唯独没有接待过台湾的穆斯林兄弟。春节将临,请代我们向台湾的穆斯林兄弟问候,乞求真主使他们在节日里过得幸福、愉快!”  相似文献   

5.
1995年12月,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了纪念冯友兰先生百年冥诞的国际学术讨论会。我在第一天的大会上宣读了《论冯友兰的思想历程》~文的提要,认为纵观冯友兰先生的一生,其思想历程显然可分为1918至1948年、1949至1976年、1977至1990年三个时期,它们分别是冯先生“实现自我”、“失落自我”、“回归自我”的时期。(此文部分刊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第5期、加拿大《文化中国》1997年9月号,全文于1997牟1月在台湾《清华学报》刊出)。当方克立先生在第三天的大会发言中对此提出异议时,我曾即席作了回答,但限于时间,未能展开。…  相似文献   

6.
《中国穆斯林》2013,(5):44-44
2013年9月5日-8日,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邀请,以张明峻为团长的台湾“中国回教协会”代表团一行17人到北京访问,分别拜会了国家宗教局、北京市民宗委、中国伊协。  相似文献   

7.
一九六三年秋,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协会邀请许多外国作家到布拉格访问,举行了座谈会和讲演会。奥地利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文学家、史学家费歇尔和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萨特尔及其夫人,也在被邀请之列。我们在这里所译载的是费歇尔和萨特尔在布拉格的一次关于“和平共处和思想斗争”问题的谈话,由此可以看出一个现代修正主义者和一个资产阶级思想家是怎样互相吹捧为“马克思主义者”而在观点上合而为一的。费歇尔和萨特尔的主张,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世界在文化上的“合二而一”论。这篇谈话,发表于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协会机关刊物《火焰》,我们是根据《新日本文学》一九六四年第六期上刊载的日文译文转译的,译时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8.
《天风》2001,(7):11
台湾自有史以来就是上帝量给中华各民族赖以生存与生活的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我们珍惜上帝赐给我们如此的深思厚爱。考古的发现、历史的记载以及相同的文化背景等有关台湾的全部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均证明,台湾属于中国。 1895年至1945年间,日本通过侵华战争,霸占台湾达五十年之久。但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开罗宣言》严正宣告:“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应归还中国。”1945年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则明确规定:“开罗宣言  相似文献   

9.
台、港学者关于《认识台湾》教科书问题的评议茜子认识台湾,兹事体大。1997年9月,台湾当局颁发了一套《认识台湾》教科书,分“历史篇”、“地理篇”、“社会篇”三本,引起了岛内各界人士的严重关注,纷纷予以评说。其中,1997年10月25日,台湾《鹅湖》月...  相似文献   

10.
江灿腾先生新的力作《台湾近代佛教的变革与反思——去殖民化与台湾佛教主体性确立的新探索》一书,显示出江氏学术研究一贯厚重的历史意识,更充满着透过历史审察而对当代台湾佛教之主体性的深刻反省。江氏新著由“战前篇”、“战后篇”、“相关研究与批评反思”和“相关访谈录及重要参考文献”等四个部分即四辑共二十一组文章汇集而成。其主体部分都是他在出版历史巨著《日据时期台湾佛教文化发展史》之后最近三年学术研究与学术对话的记录,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最近三年来,当代台湾的各方面,包括佛教发展的大趋势在内,却正逢二十世纪百年刚…  相似文献   

11.
2005年9月,台湾著名学者李敖探访北京法源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圣辉法师以一杯清茶待客,谓之“君子之交淡如水”。既礼貌周到,又体现出佛门清净的风范。孰不知这普普通通的一杯茶,却已和出家僧众相伴千年,有着不解的缘分。茶是地地道道的国货,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陆羽《茶经》曰:“茶乃南方嘉木。”说明茶原产于我国南方。《本草纲目》称茶树源于巴蜀,闽、浙、江、湖、淮南山中都有种植。早在远古,茶的药用价值就被我们的祖先所认识、利用。相传神农氏遍尝百草,一日中七十二毒,后用茶解之,方能幸免,这才把医药传世,惠及后人。在隋唐以前,…  相似文献   

12.
一、台湾中国回教协会台湾中国回教协会的前身为“中国回民抗日救国协会”,于1937年由王静斋、时子周等人在河南发起成立。1938年春,会址迁往武汉,改组为“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唐柯三、孙绳武等政府官员纷纷加入,性质由民办变为官办。1939年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更名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同年会址迁往重庆。1946年会址迁往南京,并更名为“中国回教协会”,白崇禧为第一任理事长,唐柯三、时子周为副理事长。1949年,该会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迁台后,曾经历了白崇禧理事长时代(1951-1959年),时子周理事长时代(1959-1967年),赵明远…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方便面市场上,“康师傅”、“统一面”和“一品面”三足鼎立。相比之下,“康师傅”更有咄咄逼人之势。现在,凡要订货者,都要先汇货款,一两个月后客户方见“康师傅”姗姗而来。 难怪台湾《中国时报》的记者也盯上了“康师傅”在大陆的显赫“战绩”,并将其发迹的历程不惜笔墨进行了报道。细细探究一下,对发明创造商品化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4.
台湾《中国回教》李松茂台湾《中国回教》是台湾回族穆斯林的刊物,始刊于1952的,至今(1995年12月)已出238期。其中有报章型的每月会报,有杂志型的月刊、双月刊、季刊。今为双月刊,每逢双月月底出刊。内设“回民之声”、“教义阐扬”、“宗教论坛”、“...  相似文献   

15.
《墨经》第六十一条: 《经上》:“端,体之无序而最前者也。” 《经说上》:“端:是无同也。” 这是对“端”的定义和解释。历来《墨经》研究者对这个定义和解释发表了各种各样的意见,综合起来有下面四个问题: (1)“端”是几何学上的点,还是物体中不可分的质点?主张是几何学上的点的有钱宝琮、方孝博等;主张是物体中的质点的  相似文献   

16.
近读李鹏程博士力作《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以下简称《沉思》),细细品味,觉得颇有新意。本文就其整体性的文化观念及关于文化研究的新思路,略陈管见。一、《沉思》一书向读者展示了一种整体性意义上的文化观念。正如作者自己在此书序言中所说,《沉思》无意给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哲学”这两大问题作学术“立法”,而是希冀与读者朋友进行互相“对话”和“追问”。作者认为:“哲学不应只研究认识,也不应只研究以已被抽象了的本体论为前提的‘历史’,而应研究人类的全部‘文化’;哲学作为‘观念’,它应是…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06,(17)
国际基督教组织对联合国新人权公约表示欢迎世基联、世界路德宗联盟、正义与和平多明会、方济各会国际和国际天主教协会五个国际基督教组织,对联合国6月29日在日内瓦首届人权理事会上通过了《强逼失踪问题公约》与《土著人民权利公约》表示欢迎。世基联的Dr Guillermo Kerber认为这两份公约令国际法“表示了新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能果断地保护人的基本权利和尊严。这是值得赞扬的”,在保障受害者权利上迈出了正面的一步。世界路德宗联盟人权及国际事务总干事助理Peter Prove认为:“此次会议体现了公民社会的开放精神……希望能继续施行于联合国以后的管理方法中”。国际天主教协会秘书长Etienne De Jonghe亦说:“希望这次协议,将为消除强逼失踪及为强逼失踪者的家庭带来和平迈出一大步。”  相似文献   

18.
佛教与社会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默雷 《法音》1998,(11)
由台湾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和台湾现代佛教学会联合举办的“佛教与社会关怀学术研讨会”,其论文集由前者在1996年1月结集出版。我们曾以《佛教思想与生态哲学》为题,摘编了其中《环境保护之范型转移过程中佛教思想的角色》、《从“境解脱”到“心解脱”》、《心...  相似文献   

19.
1988年1月,新闻界掀起一股张宏堡热。1月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神奇的故事——气功大师张宏堡小记》;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张宏堡掀起气功热》;22日,《中国电子报》报道:《张宏堡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办气功班》;31日,《天津日报》报道:《中华养生益智功风靡京城知识界》。 1988年1月,《武魂》杂志第1期,发表了张洪林“气功外气发放之我见”的文章。这是张洪林针对当时“外气”浪潮,在正式刊物上发表的第1篇批评“外气”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张洪林首先批评了“内气外放”的观点,同时也指出所谓“外气”就是受暗示性  相似文献   

20.
黄钊 《中国哲学史》2003,(4):97-106
《中国哲学史》2002年第4期刊出了尹振环先生《也谈帛、简〈老子〉之研究》(以下简称“尹文”)一文。该文对拙文《关于研究出土简帛文献的方法论思考——回顾简帛〈老子〉研究有感》(见《中国哲学史》2001年第3期,以下简称《思考》)和拙著《帛书〈老子〉校注析》(台湾学生书局1991年版,以下简称《校注析》)提出了批评意见。由于学术观点的不同,提出意见进行切磋,是正常现象,本人表示欢迎。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