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塔寺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辽寿昌年间(1095—1100),原名永安寺。元至元八年(1271)重建,改名大圣寿万安寺。明天顺元年(1457)重修,改名妙应寺。因寺内有一座元代修建的覆钵式大白塔,所以人们习惯称为白塔寺。白塔寺是北京历史上一座著名的佛教寺庙,历朝历代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辽代时是当时燕京重要的密宗传播道场,著名的辽代显密圆通法师道殿曾驻锡于此举扬宗风,并亲自主持修建了一座“释迦舍利之塔”。元代时是藏传佛教传入内地后兴建的第一座佛寺,寺庙规模宏大,“一如内廷之制”,寺的中心又有尼泊尔著名工程师阿尼哥…  相似文献   

2.
《法音》1997,(3)
白塔寺山门重开有望本刊讯北京妙应寺历经沧桑七百余载,中外驰名。然而,十年“动乱”中却被斩去山门,从此肢体不全。十多年来,各界人士奔走疾呼:还我山门,复古寺原貌!一件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落在了政府决策者的案头。妙应寺,又名白塔寺,始建于元朝至元...  相似文献   

3.
“平则门,拉大弓,过了就是朝天宫,写大字,过了就是白塔寺……”这是已经在北京的街头巷尾传唱了数百年的一首童谣,里面提到的白塔寺就是坐落在阜城门(明代称平则门)内大街的妙应寺的俗称。因为寺内矗立着一座白色藏式大佛塔,所以“白塔寺”这个名字不胫而走,蜚声中外,而它本来的名字反而不为人所知了。北京市政府“打通文脉”的远见卓识,终于使白塔寺亮出了山门。但是如果你头一次走进这座寺庙去参观的话,你会发现寺庙的布局很别扭。雄伟的白塔使狭小的寺庙更觉拥挤。在寺中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无法看清大白塔的全貌,作为驰名世界的中国古典…  相似文献   

4.
京西潭柘寺是北京名胜之一,流传着“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谚语,现在每天都有众多的中外游人,前来领略这座千年古刹的风光。潭柘寺是人们叫惯了的俗名,因为寺后有龙潭,山间有柘树而得名。此寺始建于晋代,寺名几经改换,原名嘉福寺,唐代名龙泉寺,金皇统时改名大万寿寺,明天顺元年(1457)复名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改称岫云寺。在潭柘寺的历史上,有一段中日佛教友好的因缘。  相似文献   

5.
正金代中都十方大天长观住持阎德源金代中都十方大天长观,即现在的北京白云观的前身。北京白云观始建于唐,原系一座专奉老子的玄元皇帝庙,后改名"天长观",历唐、宋、辽、金各朝,迭次修缮,一直兴盛不衰。但到了金正隆年间(1156~1161),一度遭火,毁为灰烬。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敕令重修,这次修建自  相似文献   

6.
《法音》2002,(8):38-40
本刊讯我国佛教界一代高僧、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北京广济寺、上海圆明讲堂和宁波天童寺方丈明法师,于7月23日22时50分在上海龙华寺圆寂,世寿87岁,戒腊72夏。明法师俗名陈心涛,1916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4岁起即受母亲启蒙教育。1925年于福州白塔寺听圆瑛法师讲经,翌年依圆老披剃出家,法名日新,号明。1926年春随侍圆老赴宁波七塔寺、天童寺学习佛门仪规、丛林唱诵,并研习大乘经教,兼习诸子百家、诗词书法。1930年于天童寺受具。1933年任上海圆明讲堂监院。1…  相似文献   

7.
<正>在北京房山区(原河北房山县)周口店镇三盆山南,有一个元代遗址,2006年5月25日,该遗址被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就是北京房山十字寺遗址。北京房山十字寺遗址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有遗址,又有十字石刻,又有文献记载的景教遗址。如今遗址尚有坐北朝南寺庙地基五间,年代久远的古银杏树一棵。寺院内有汉白玉石碑两块,一为辽代的崇圣寺碑,碑正面上方横书"三盆  相似文献   

8.
华严寺在山西省大同市城区西南隅大西街中段南侧,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相对完整的辽、金寺院建筑,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宇始建年代有北魏、初唐等不同说法,惜无确凿的资料可予佐证。其建筑规模宏伟,除上寺大雄宝殿和下寺薄伽教藏殿外,两殿之间还建有一系列殿堂、廊戾、楼阁等,气势恢弘而壮观。始建年代当以辽代可信,金初毁于兵受后于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重建,明清两代重修,今存主体建筑呈辽、金风格。寺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寺布局严谨,以大雄宝殿为主,分两进院落,层次分明,今存山门、过殿、观音阁、地藏阁、月…  相似文献   

9.
《法音》2021,(5)
正佛教山名、寺名是佛教文化一扇重要窗口,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如"护国寺"是政教关系的体现,"观音院""弥陀寺"则反映了佛教信仰的流行情况。本文即以"灵鹫山""灵鹫寺"为例,通过对《高僧传》所载"虎市山"改名"灵鹫山",以及《灵隐寺志》所载"灵鹫寺"改名"兴圣寺"这两个事件的讨论,谈一点关于圣地搬迁与佛教中国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武汉古德寺介绍武汉古德寺是一座非常独特的具有浓郁异域建筑风格的寺院。此寺始建于清光绪三年,原名古德茅蓬,民国初年改名为古德寺。在建筑风格上,古德寺内的"圆通宝殿"仿照印度、缅甸等建筑结构,既有按照汉传佛教传统的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的白塔寺,前临凯江,蜿蜒绵长的凯江水滔滔不绝地绕寺奔腾;背靠北塔山,巍峨山顶上的宋代古塔直插云霄。映在绿树丛中的寺院,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建筑错落有致,寺内祥和宁静、肃穆庄严。作为县佛教协会的驻地,白塔寺始终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守“政治红线、安全底线”,坚持宗教中国化、管理规范化,大胆创新,努力建设爱国爱教、管理精细、建筑精致、环境优雅的“智慧寺院”。  相似文献   

12.
善化寺位于大同市城区南门里西侧,俗称“南寺”,系辽金两代陪都西京(即今大同)的大型佛寺建筑之一。据碑文记载,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以年号得名“开元寺”。后晋初年易名“大普恩寺”。辽保大二年(1122)寺宇大部建筑毁于兵燹,“楼阁飞为埃粉,殿堂聚为瓦砾,前日栋宇所仅存者十不三四”。金天会六年(1128)至皇统三年(1143)由住持和尚圆满大师募资重修,凡15年始成。据《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载,金代重  相似文献   

13.
赐紫沙门通理大师恒荣是辽代高僧。关于他的道行德业,现无详细资料可查;只有辽天庆八年(1118)沙门志才撰《大辽涿州涿鹿山云居寺续秘藏石经塔记》(以下简称《塔记》)中略有记述:相国扬公遵勖、梁公颖奏闻道宗皇帝赐钱造经四十七帙,通前上石共计一百八十七帙,已历东峰七石室内,见今大藏仍(?)及半。有故上人通理大师,缁林秀出,石实俱高,教风一扇,草偃八宏,其余德业,具载宝峰本寺遗行碑中。师因游兹山,寓宿其寺,慨石经未圆,有续造之念,兴无缘慈,为不请友。至大安九年(1093)正只一日,遂于兹寺开放戒坛,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2,(2)
七塔寺古称东津禅院,唐大中二年(848)创建,累经兴废,数易寺名,至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改名报恩寺,因寺前有七座佛塔,俗呼七塔寺,是甬东著名的佛教道场,宁波市佛教协会所在地。在十年内乱中,寺中的部分殿堂由宁波市土产公司租用。最近几年来,由于当地政府逐步贯彻落实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解决僧尼居住修学的场所,市土产公司  相似文献   

15.
北京作为辽金重镇,为辽之南京、金之中都。乘隋唐佛教隆兴之余势,秉北方民族信仰之虔诚,承先启后,在三百余年的时间里,开演出中国佛教史上辉煌灿烂的一幕。其间寺塔林立,高僧云集,皇室崇信,民众顶礼。其中律宗最具特色,不仅有著名律寺、传戒戒坛、律学著述,更有成规模、有系统的法系传承,形成从法均到圆拱五世代代相承的辽金律宗法脉。  相似文献   

16.
温静 《佛教文化》2007,(5):88-90
独乐寺,得名难考。寺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内,始建于唐,重建于辽统和二年(984年),是中国著名的三大辽构寺院之一(其余两处为辽宁易县奉国寺与山西大同华严寺),其内现存观音阁为国内最古木结构楼阁。历经多次地震岿然不倒。寺以“建筑、泥塑、壁画”三绝闻名于世。梁思成先生评价其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7.
常妙 《法音》2005,(4):40-40
本刊讯座落于北京海淀区凤凰岭的千年古刹龙泉寺,日前经北京市宗教事务局批准、国家宗教事务局同意,正式恢复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4月11日上午11时,举行恢复龙泉寺佛教活动场所颁证仪式。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龙泉寺住持学诚法师从海淀区副区长吴亚梅手中接过了《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李荻生、李宝浚、吴亚梅、周京生、侯晓明、刘希英等北京市、海淀区党政有关部门领导,市佛协会长传印法师、秘书长孔祥均居士,市道协会长黄信阳道长等北京市各爱国宗教团体负责人,广化寺、戒台寺、潭柘寺、通教寺、雍和宫等北京各大寺院代表,龙泉寺…  相似文献   

18.
沧桑之美     
正有一种美叫"沧桑"。在鲁南枣庄青檀寺,青檀古树的沧桑之美久久地震撼着我的心灵。始建于盛唐开元年间的青檀寺,原名为云峰寺,坐落在枣庄峄城区楚山、汉山峡谷之间,因山谷中长满青檀树谓之青檀谷,云峰寺后也改名为青檀寺。青檀寺中千年古檀随处可见。它们植根于叠嶂山崖、怪石嶙峋之中,粗壮的树干疙疙瘩瘩,像历经沧桑、青筋毕露的老者,鲜明地镌刻着生命的年轮和岁月的印记。没有上千年风雨的洗礼,青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4,(2)
本刊讯去年10月24日,圣寿寺住持大果法师从北京返回宝顶,即日晚,由寺管理委员会主持会议,法师就六届代表会议精神即时作了传达。大果法师特别指出,在赵会长所作《中国佛协四十年》的报告和《中国佛教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均提到大足宝顶山圣寿寺的政策落实一事,足见朴老及佛协对圣寿寺的重视和关心。在传达会上,寺管会委员释修凡、张和平居士等近二十人纷纷畅谈感想,并表示愿为加速寺院正规化建设和振兴地方经济作出贡献。大果法师向圣寿寺全体人员传达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会议精神$圣寿寺管委会  相似文献   

20.
《法音》1989,(5)
静安专为著名的上海千年古刹之一。根据宋绍熙《云间志》等上海地方志书的有关记载,相传静安寺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1),初名沪渎重元寺(也叫重玄寺),寺址即在沪读,当时吴淞江的沿岸。唐代一度改名为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