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有人把幸福比作登山,一些人在意的是登山的过程,而另一些人在意的是登山的结果。于是,幸福有两种:一种是享受过程,一种是享受结果。过程是一根线,结果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不要论断人     
林文恩 《天风》2008,(21):18-19
《马太福音》5—7章主要是记载耶稣在山上教训门徒的讲论,通常被称为"登山宝训"。登山宝训主要是提出了上帝国的子民应有的生活准则、价值标准和伦理要求。在登山宝训中,耶稣要求跟随他的人当效法上帝,并且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崇高  相似文献   

3.
学会不在意     
有一对夫妇,吃饭闲谈,那妻子也是兴致所至,一不小心冒出一句不太顺耳的话来,同样不料,丈夫细细地分析了一番,于是心中不快,与妻子争吵起来,直至掀翻了饭桌,拂袖而去。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细细想来,当然是以小失大,得不偿失的。我们不得不说,他们实在有点小心眼,太在意身边那些琐事了。其实,许多人的烦恼,并非是由多么大的事情引起的,而恰恰是来自对身边一些琐事的过分在意、计较和“叫真”。比如,在有一些人那里,别人说的话,他们喜欢句句琢磨,对别人的过错更是加倍抱怨;对自己的得失喜欢耿耿于怀,对…  相似文献   

4.
正过于在意,活得太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为一些原本应该早已忘记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失去快乐。比如,有一些人,别人无心的话,就能让他苦苦琢磨好几天;别人不经意间的伤害,更是让他心绪难平。遇事想不开,喜欢耿耿于怀,对所有的人都心怀戒备,而且对身边的事物极其敏感,容易夸大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5.
那时,我正在走人生的上坡路,便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总是在人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一次,父亲带我登山。父亲走在前面,问:"登山需要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姿势呢?""低头、弯腰。"我说。  相似文献   

6.
网开一面     
正卡尔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登山运动员。有一次,他和同伴们一起去登山,结果一不小心,他掉进了一个很深很深的坑洞里。不幸和幸运随着他落到洞底而同时降临在了他身上,不幸的是,他的右手和双腿都摔断了,幸运的是,他还没死,并且还有一只左手能活动,嘴巴也还能说话。卡尔开始设法往上爬,虽然双腿和右手都不能动了,但他还有一只左手,而且牙齿也可以咬。于是他用左手抓住岩石,用牙齿咬紧一些小树根,就这样一点一点往上爬。洞外的人看不清洞里的情况,只能大声为他喊加油。  相似文献   

7.
自我解嘲     
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的尴尬事,使人顿时陷入窘境。但只要你善于用机智幽默的语言自我解嘲,就能"化险为夷"。 我读高中时,班里有位男生喜欢上了我,我能感到他多情的目光时常在偷窥我。但我并没在意,因为  相似文献   

8.
正周末,读王小波。在他一篇《我为什么要写作》里,读到一个词"减熵",挺有意思。有人问一位登山家为什么要去登山——谁都知道登山是件既危险又没有实际好处的事,而且还会导致肌肉疼痛,还要冒摔下悬崖的危险,但是偏偏还有人要去登山。王小波把这个现象叫做减熵现象。他说,通常人总是喜欢趋利避害,热力学上把自发现象叫做熵增现象,所以趋害避利肯定减熵。他还拿自己当例子。他本身学的是理工科,以他的情形  相似文献   

9.
能大能小     
星期天,为了锻炼身体,单位里几个人自发地组织起来去登山。正在山上行走时,本来就荆棘丛生的路途,忽然,有段路让我生畏。  相似文献   

10.
雷玉明 《天风》2008,(3):40-42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太5∶9)这是圣经里耶稣在登山宝训中对"使人和睦"这项事工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做这项事工的人的最高应许.构建和谐社会与圣经的教训并行而不悖,圣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真理,启迪众人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技术设计:技术哲学研究的新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技术设计:当代技术哲学发展的内在意含哲学历来被人们认为是追求智慧的学问,而智慧大体可分为理论活动的智慧和工程活动的智慧.最早的技术设计作为工程活动的智慧,伴随人类早期的造物行为就已经产生.古希腊一些著名哲学家曾对工匠、人造物活动进行过富有启发意义的探索,如柏拉图的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等.  相似文献   

12.
感受登山     
过惯了城市的喧嚣生活,不由自主地浸泡在现代文明和高科技的浴缸里,被舒适的水波按摩得四体慵懒,总想寻求一种新的休闲乐趣。因此,一得空闲,三五朋友相约,去郊外登山揽景,便成了生活中其乐无穷的一大快事。   对于登山,我情有独钟。攀登,几乎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类渴望攀登的梦想,在每个人儿时的记忆里都是永不陌生的回忆。尽管上山的路崎岖难行,但山林的空气却使人感到格外清新怡人,这是身居闹市的人怎么也感受不到的 !在手脚并用的向上攀爬中,最能发挥你原始的潜能。酸胀的腰背,沉重的喘息,乱颤的双腿,让你体验艰辛…  相似文献   

13.
余督兵 《天风》1997,(4):9-11
经文:大5:1—16 主耶稣登山训众篇,奥古斯丁称它为“登山宝训”,这实在是历代基督徒甚宝贵的教训。因它是基督徒灵程的梯级与实践的准则。我们的灵程若依照主的宝训而高攀。  相似文献   

14.
忘记     
的一个假日里,一对瑞典籍的夫妇和一对奥地利籍的夫妇在登山时相遇了,共同的兴趣使他们很快情缘相投。在登山中,他们4人遇到了巨大的雪崩,凭着平时练就的敏捷身手,他们躲过了这一劫难,但却在奔跑中陷进一个山洞中。当他们摸索着在洞中熟悉了基本情况之后,便开始往上爬,试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登山运动史上。被称为登山“皇帝”的梅斯纳尔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壮举。他登临了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是唯一真正的单人.不携带氧气设备,在季风后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  相似文献   

16.
李栋 《天风》2006,(3):8-9
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论述的“八福”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耶稣对八种情况下的人得到神的祝福作了描述,而且还指明了蒙福的原因。重温圣训,激励我们爱主爱人。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导致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提高,同时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品质。作为生活品质标志之一的旅游能够改善心血管疾病康复患者的预后,愉悦他们的身心,而且一定高度的登山和商业飞行对患者基本是安全的。在康复旅游中我们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8.
登山遐想     
刘行 《天风》2013,(5):26-26
2013年3月23日,我们福建神学院三年级30位师生前往惠安春游,根据行程的安排,上午参观访问当地教会,下午去登笔架山。一个上午的劳累后,许多同学没了登山的兴致。于是下午登山时,多数人就在山脚下等候。但有一部分同学兴致不减,从山脚迎着古老的石阶,拾级而上。上山、下山要两个多小时,有几位同学走了还没一半路,就打退堂鼓,回头下山了,只剩下我们9人继续攀登。大家气喘吁吁,浑身冒汗,感觉腿脚越来越吃力。做我们导游的李弟兄一直鼓励我们说,努力加油,快到了,登上峰顶才不虚此行。过了西天门,我们在一座凉亭稍做休息。看到笔架峰奇峰突起、峻峭挺拔,就在眼前,我们继续上路。仰望峰顶已经没有大路,但大家俨然是登山运动员,互相鼓励,手拉着手,咬紧牙关,手抓岩石攀爬,9个人全部爬上峰顶。我们站在峰顶上,大声呐喊,身心灵自由释放,欣赏到绝佳的风景,异常兴奋。极目远眺,群山迤逦,  相似文献   

19.
经文:大5:1—16 主耶稣登山训众篇,奥古斯丁称它为“登山宝训”,这实在是历代基督徒甚宝贵的教训。因它是基督徒灵程的梯级与实践的准则。我们的灵程若依照主的宝训而高攀,以及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计文 《天风》2009,(4):1-1
几个大每生准备登山。临行时,有人问:“如果我们正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山顶上走。”登山专家肯定地答。“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来人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