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可或缺性论证”与反实在论数学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20世纪初的数学哲学研究侧重于探讨数学基础问题,由此产生了逻辑主义、形式主义与直觉主义等数学基础流派。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数学基础问题不再困扰数学家们,哲学家们也开始转向关注经典数学的本体论与认识论问题。这包括探讨抽象数学对象是否在字面意义上存在,数学定理是否为关于抽象数学对象的客观真理,我们如何能够获得、确证经典数学的知识,以及数学为何可应用等等。这些哲学问题其实是自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哲学家们所关心的本体论问题,以及自17、18世纪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以来的传统哲学家们所关心的认识论问题,在数学领域的反…  相似文献   

2.
1983年以来,文化哲学引起了各国哲学家的极大兴趣。近几年我国哲学界也就文化哲学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概述如下: 一、文化哲学兴起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 1、文化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哲学认识根据。18世纪的启蒙运动对封建神权进行了猛烈冲击,从哲学中赶走了神学,从而使人们不再借助上帝、而是通过对人自身的特点和活动的探讨来说明人和人类历史,这就为文化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前提。而16至17世纪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和斗争,揭示了片面的理性方法与片面的经验方法都不能说明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要求人们在方法论上进行新的综合,通过经验地考察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发展来阐明其规律性的内容,这就为文化哲学的产生提供了方法论根据。 2、文化哲学是哲学上科学主义思潮与人文主义思潮由统一走向对立、再走向统一的产物。在启蒙时代的哲学中科学理性与人道目标之间,是不存在对立的。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社  相似文献   

3.
近代西方无神论的形态经过自然神论和泛神论,最后达到唯物主义的战斗无神论,这也是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发展的基本过程。18世纪法国无神论成为彻底的无神论,在自然观上达到真正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在哲学上提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并重的思想,并初步具有辩证法的特征,在历史观方面显现出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这些特点使以18世纪法国无神论为代表的西方无神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由青年哲学论坛、《哲学研究》编辑部和《哲学动态》编辑部主办,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论坛"于2015年10月17~18日在安徽师范大学召开。论坛的主题是"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期刊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一、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成果与问题本届论坛达成了一个重要共识: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全面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成果与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认为,中国哲学界在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一  相似文献   

5.
17和18世纪的欧洲哲学对中国哲学感兴趣不是偶然的。这件事与法国启蒙学派的唯理论和反基督教理论,以及德国的自然神论之互相渗透,有着关联。中国哲学对这些思潮具有吸引力,首先是因为中国哲学与当时开始的唯理论形而上学关系之间有内在的亲密关系。这些关系我已顺便在研究中国哲学对莱布尼茨影响时加以证明了。两派地理上相距遥远,但按其本质来看别是相近的潮流,它们的会合具有一定的特  相似文献   

6.
文化相对主义萌芽于18世纪文化哲学思潮兴起的欧洲,其借鉴了当时的历史哲学和生命哲学的理论资源,创造了新的哲学传统,坚持从人的创造活动出发,来构建历史本体论,并开启了与近代理性主义相对立的哲学传统。之后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形成了“文化相对主义”学派,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反对西方话语霸权的有力思想武器。文化相对主义思想是具有积极性与局限性的“双重”面向。我们在尊重、理解、平等看待各种文化时就要发挥这一思想的积极性,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繁荣。当然,对于一种思想理论而言,难免会有其不足的方面,我们应在一定程度上以其积极的方面来促进自身文化发展中的不足,同时对于文化相对主义的局限性方面我们也要加以批评地吸收,达到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回顾·反思·前瞻:世纪之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的转折点上。在这特殊时刻,回顾总结20世纪哲学和新中国成立50 年来我国哲学所走过的历程,展望21世纪哲学发展的前景,是哲学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这一思考是很有意义的。它有助于总结过去,推进未来。为了推进这一思考向深层发展,本刊从本期起,新辟“世纪之交谈哲学发展的过去与未来”栏。在这一栏目中,我们将刊登20世纪哲学的回顾与总结;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哲学的回顾与总结;还将继续刊登先前已开辟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哲学发展回眸”栏里的有关内容。稿件的形式,既可以是对百年哲学或50年哲学的规律性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重要哲学理论进行评析的研究述评,还可以是有价值的专题性研究资料。字数一般不超过六千字。来稿贯彻择优录用原则,并提倡有理有据的争鸣。欢迎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8.
试论效率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京跃 《哲学动态》2007,26(6):24-27
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要求人们用哲学的方法审视所遇到的效率(efficiency)难题。离开哲学语境,人们对符合“效率”的评价,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所言,具有随意性缺陷。英文“efficiency”一词于16世纪从拉丁文“efficientia”演变而来。在拉丁文中,效率是评价人类活动达到某种目的及其程度的功效、能力、实力、性能价值关系的一个哲学概念。17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曾强化了效率范畴的政治哲学和法哲学意义。18世纪,从亚当·斯密起,效率成为道德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范畴。19世纪,自然科学借鉴生产劳动效率定义,将“效率”作为描…  相似文献   

9.
论语境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当我们面向21世纪的发展去回顾20世纪语言哲学、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的历程时就会看到,它们在本世纪哲学运动的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及修辞学转向的过程中,提出、解决和涉及的一系列理论难题,都在一定意义上与语境问题本质地相关。因此,我们提出语境实在论的概念,试图从语形、语义与语用的统一上去阐释重构语境概念的必然性、语境的本体论性和动态的结构规定性,说明语境的实在论的本质意义,并显示这将成为后现代实在论研究所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向。一、重构语境概念的必然性20世纪的哲学发展历程是与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及修…  相似文献   

10.
“人民的古典丛书”正在不断地丰富起来,特别在关于被我们的高等教育界的传统所蔑视如此之久的18世纪法国哲学家方面。专为选录“启蒙时期”法国著作的这部丛书的第17卷最近出版了,就是霍尔巴赫男爵选集第一卷。卷首有巴莱特·夏波耐尔的序言,并附有他的评注,其引证之审慎再加上他自己的精湛的见解使这本书对那些轻信教科书,只读过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的几部小说就自以为充分认识18世纪法国思想的人们将有很多的启发。霍尔巴赫的哲学巨著“自然的体系”一书的摘录  相似文献   

11.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困难性。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域上作出一个大的转换,即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主潮之一,通过参与创造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与现代传统,通过与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的相激互融,通过转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哲学内核,进入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有机内容,并为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作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笔者的这些思考与探索,得到了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教授的鼓励与支持。  相似文献   

12.
【导语】从历史上来讲,17世纪自然哲学向自然科学过渡时就曾经出现过“实验哲学”,它实际上属于近代自然哲学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科学实验研究自然规律。而现在所说的“实验哲学”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基于经验数据的哲学探究,如通过经验调查探讨普通公众的直觉,以此检验哲学分析中的相关立场。实验哲学方法的引入,在语言、意识、自由意志与责任、直觉在认识上的可靠性等问题上重构或激发了一系列新的哲学论争。在传统的哲学研究中,实验哲学可用于概念分析厘清、为哲学辩论提供经验前提,也可用于对信念的拆穿论证或探讨偏见对信念与判断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哲学研究进路,从语言哲学中的指称理论的经验证据到伦理学中的电车难题,实验哲学使得基于案例的哲学论证可以诉诸哲学家和常人的经验,但也因此使案例方法作为元哲学方法的地位受到了质疑。从元哲学来看,实验哲学的有效性与局限性,皆与其自然主义的底色密切相关--哲学认识的主体从哲学家或抽象的主体转换为不同类型的主体,哲学认识也从哲学家坐在椅子上的思考转换成对不同主体自然发生的认识的经验考察。由此,实验哲学使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从基于哲学理论的哲学变成了基于常人经验的哲学:其应用让我们看到在我们的文化中技能知识与命题知识无法完全区分,还能够为我们揭示哪些地方是直觉容易出错的“雷区”。无疑,实验哲学对认识实践过程的描述使哲学研究更为贴近真实的时空情境和历史脉络,使哲学分析的视野拓展到诸如“道德研究能否提升研究者的道德水平”“生命科学家的基因概念”等新问题。值得追问的是,实验哲学以及新近兴起的经验性哲学研究是否将会发展为哲学的主流进路,还是仅仅作为概念分析等传统的理论化哲学进路的某种替代或补充?  相似文献   

13.
德国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 --访李文潮教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楠 《哲学动态》2003,(10):17-24
20 0 3年 3月 7日~ 15日 ,柏林理工大学哲学系李文潮教授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了题为“德国技术哲学的历史与现状”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深入浅出 ,全面展现了作为技术哲学发源地的德国的技术哲学历史与现状。李文潮教授系德籍华人学者 ,德国柏林 -布兰登堡科学院莱布尼茨编辑部研究员、爱尔朗根大学客座教授。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莱布尼茨哲学、 17世纪西方哲学史、佛教哲学、科技哲学、技术伦理、 17世纪基督教传教史。主要论著有 :《佛教哲学思维引论》 (德文版 ,1999) ,《莱布尼茨与中国———纪念莱布尼茨〈中国近事〉发表 3 0 0周年国际研讨…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0月17~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省闽学研究会和福建哲学学会共同主办的"朱子文化和宋明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武夷山召开。来自大陆和台湾地区的60多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一、宋明理学核心范畴新解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吸纳、融汇了道家哲学和佛家哲学,在哲学的形上学方面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与会学者就宋明理学中的一些核心范畴展开了深人讨论。南京大学李承贵教授认为,作为宋代新儒学最高范畴的"理",得到了20世纪哲学家的特别重视,"理"在他们那里被赋予  相似文献   

15.
在17和18世纪,契约主义在西方政治哲学中处于统治地位。然而,到了19世纪初,契约主义突然死亡,其支配地位被功利主义取而代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契约主义又开始死灰复燃。导致契约主义死亡以及重生的原因是什么?从理论上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平。首先,古典契约论之所以死亡,其原因在于所达成的契约是不公平的;其次,在满足公平的条件下,契约主义能够发展出更合理的形式;最后,以公平为尺度,我们可以区分出两种契约主义,即霍布斯式的契约主义和罗尔斯式的契约主义。  相似文献   

16.
语言哲学的出现是西方哲学从近代发展到现代的重要标志。如果从弗雷格算起,现代语言哲学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时至今日,语言哲学已经成为当代哲学的重要内容,但是,面对语言哲学家们向我们提供的各种语言描述和理论,我们不禁会问,这种语言哲学究竟为当代思维提供了什么有价值的、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内容?它与西方近代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究竟有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从更高的层次上把握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的逻辑和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面我试图评价逻辑学在本世纪哲学中的位置。这种尝试必然是主观的,其结果也许会因该评价者主要是一位哲学家还是逻辑学家而不同。我以为自己作为一名哲学家在近60年来一直密切关注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参与着逻辑学的发展。 在我看来,20世纪哲学最突出的特征是逻辑的复兴,它是哲学发展的发酵剂。这一复兴是从本世纪初开始的,最初以剑桥和维也纳为中心,后来扩大到整个分析哲学运动,这一复兴与之汇合,这是逻辑学登上哲学舞台的标志。进入世纪末,我们能注意到,逻辑学对哲学发展的影响有下降的迹象。 在我们的时代,逻辑学在哲学中处…  相似文献   

18.
分析哲学始终是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哲学运动。从一开始,它就与理性精神和科学结为联盟,并致力于推翻思辨的形而上学和消除哲学上的神秘性。在方法论上,它是与运用新的逻辑作为哲学洞见之来源相关联的,并且后来(在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之后)主要地和细致地关注语言及其用法相关联。然而,在本世纪最后25年中,它已经失去了它的显著特征,而它得以保留分析哲学这一名称,更多地是由于其历史关系,以及它与先前传统共同关注的焦点和它与大陆哲学某些形式的反差对比。  相似文献   

19.
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面临相当多的挑战,本文只就其中的一个问题来加以讨论。这个问题是一个老问题,即中国哲学撰述的内容、范围,以及中国哲学史与其他研究中国思想的进路之间的同异问题。一“中国哲学”是一个20世纪才产生、流行的概念,“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也是在20世纪发展起来的。经过差不多一个世纪的发展,中国哲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在20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中国哲学研究本身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的冲击,中国哲学研究面对这些挑战发生了重新定位和自我辩护的需要。让我们从头说起。胡适在…  相似文献   

20.
从管理的社会历史规定看管理哲学的问题领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哲学与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等部门或分支哲学一样,逐渐成为我国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并发展为推动我国哲学发展的一个极有影响力的学科。但是与此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基础研究工作仍然薄弱,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哲学反思还非常有限,对中外管理哲学已有成就的分析总结还刚刚起步,对现代管理实践的各种重大问题的哲学探讨还远不够深入;特别是在管理哲学的对象和问题领域这一涉及管理哲学发展的基础问题上,还未获得深入的合理澄明。为此,我们组织了本次“专题讨论”,集中探讨了管理哲学的对象和问题域,分别从管理哲学的社会历史规定、管理哲学与管理学的关系、中国管理哲学、管理伦理四个方面,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论证,希望这些思考会引起对管理哲学相关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