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摘     
《道德经》返朴归真思想的现代意义周高德在2007年第1期《中国道教》上发表文章《老子〈道德经〉中的返朴归真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作者认为,道教始祖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中,蕴含着丰富的返朴归真思想。这些思想对后世  相似文献   

2.
成书于先秦时期的《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概括和体现,也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的前半部分主要阐述了老子"道"是世界的本源的思想;后半部分则是对其"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的具体论述。老子在《道德经》中阐释的一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对于当下也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天地-道-修身-治国"这样一种自成体系的治国理念就在老子那里形成了。从这种意义上来讲,《道德经》讲述"道"、讲述自身修养的部分其实都是老子治国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故而说《道德经》乃治国之书似乎亦不为过。《道德经》一书充分体现了老子在"道"的基础上构建的自成体系的治国思想。综观《道德经》,"圣人"一词在其中出现了30余次,如"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道德经》第五章)等。过常宝认为"道家的理想是成就自己天人合一的境界,是自我  相似文献   

4.
书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道德经》,不仅在中华民族传承的历史中愈益生辉,而且早在唐代就被译成梵文流传国外。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在我国具有  相似文献   

5.
书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老子《道德经》,不仅在中华民族传承的历史中愈益生辉,而且早在唐代就被译成梵文流传国外。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在我国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上个世纪初,《道德经》在世界上已有七八十种外文译本,几乎每一种语言都至少有一种译本。  相似文献   

6.
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一部闪耀着智慧之光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及无可估量的理论价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关于《道德经》的研究,中西学界高论迭出,赞语不绝。笔者在此仅从文学角度评判《道德经》,并认定它应属于优秀作家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7.
正《老子道德经贯珠解》成书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共76页,作者为李柏朝。书籍发行当年,李柏朝自杀身亡。其知己王沧萍感慨李柏朝著书既不为沽名钓誉,也非生计所迫,而是想以老子之道启迪人心、净化浊世,"李君虽死而李君之精神则不死矣"~1。正是有感于人们"于老子之说,非但不知敬懔奉持,抑且视为蛇蝎"~2的社会现实,李柏朝心怀"一扫神秘欺人之谈,而以科学的哲学的最新学理出之"~3之志,以贯释之法注解《道德经》。李柏朝的《老子道德经贯珠解》~4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对老子《道德经》思想的阐发散发着浓浓的救世色彩。  相似文献   

8.
老子《道德经》既是道家学说的开山奠基之作,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著作,即使在2500年后的今天,《道德经》所提出的道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认识价值和生活指导价值。笔者认为《道德经》中最具有现实价值的思想主要有三个,即道法自  相似文献   

9.
《老子》自面世至今,版本繁多,各家注释解译之数量更是汗牛充栋。《老子》又名《道德经》,为道教最高经典,老子被奉为道教教主。但是,道教界并不否认老子的无神论思想.老子的“道”的立场、观点是唯物主义,《老子》八十一章没给所谓真的鬼神留一点位置,老子不信鬼神,《老子》深奥的哲理否定了。鬼神的存在。《老子》鲜明的无神论思想在先秦诸子百家中领先。《老子》的无神论思想在无神论史上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老子养生思想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老子养生思想的宇宙观基础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和道教的祖师 ,老子通过他的《道德经》提供了一种以“道”为核心的道家思想体系。老子认为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产生的 ,并且是按照“道”的规律运动变化的。那么什么是“道”呢 ?老子说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一章》)有物混成 ,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 (《道德经二十五章》)在老子看来 ,真正的“道”是不可以言说的 ,它在天…  相似文献   

11.
《老子想尔注》──道教祖师宣道的金科玉律唐明邦一、《想尔注》是道教祖师传道的经典《老子想尔注》(又称《老子道德经想尔注》,以下简称《想尔注》)是道教创建初期的珍贵文献,道教祖师张陵、张衡、张鲁共同撰述的道教经典。对老子《道德经》进行别开生面的诠释,全...  相似文献   

12.
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道德经》的主旨就是言“道”言“德”,因此,“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中,“道”出现七十多次,“德”出现近四十次。作为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在老子《道德经》中“身兼数职”,有多重含义、不同用法。首先,老子将自己预设的“道”看作是形成世界的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第25章,以下只注章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42章)因此,晨阳先…  相似文献   

13.
试论《老子想尔注》的理想人格尹志华《老子想尔注》(下简称《想尔注》)一名《老君道德经想尔训》,是东汉五斗米道的主要经典。该书通过对《老子》别开生面的诠释,系统地阐述了早期道教的教义和教诫的内容。从道教思想发展史来看,《想尔注》是变道家哲学为道教神学的...  相似文献   

14.
王旭娇  张宗健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76-77
《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老子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道德经》虽只有短短81篇,但内容气势磅礴、论述精辟、包罗万象,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主旨对我国甚至西方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期老子思想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道德经》虽只有短短81篇,但内容气势磅礴、论述精辟、包罗万象,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主旨对我国甚至西方国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五千言的老子《道德经》,无疑是一部垂范后世、辉映千古的人类文化经典.展阅全书,处处可见洞照宇宙真机和人生真谛的道家智慧.几乎每一章、每一句都值得现代人去品味、去体味、去回味.而源远流长的道教,正是老子思想在中国社会土壤中催生出来的最大的文化果实.道教尊老子之道而立教,老子之道依道教而传续不绝.道教在其本质精神上是对老子道家的一脉相承,它的教理教义无不深深打上了《道德经》的烙印.  相似文献   

17.
语言,逻辑,意识思维作为认识工具的有限性是众所周知的,而普通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则停留在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用日常语言,普通逻辑,常人意识思想所作的经验层面的研究,这种研究限于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符合经典文句的日常事例,由符合反过来证明《道德经》是重要的,对我们是有用的;另一个层面是用哲学的概念语言,辩证逻辑,理性意识思想所作的思想义理层面的研究,这种研究一是为《道德经》进行哲学定性,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判明《道德经》哲学体系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是辩证法还是形而上学,一是与其他哲学体系比较,相互解释阐明,一…  相似文献   

18.
略论《道德经论兵要义述》的军事思想于汝波《道德经论兵要义述》是一部以《老子》各章首句为题,儒、道、兵思想杂糅,着重论述如何不战而胜、不争而取、戢兵去战的战略性兵书,共4卷,81章。作者王真,唐宪宗时人,“少习儒业”,后“久从戎府”,由朝议郎出任汉州刺...  相似文献   

19.
老子是与东夷族群有联系的舜的后代,具有传承华夏族群尧舜禹汤文武爱民立政为目的的、德政文化传统的条件和能力。春秋中晚期周王室王权衰败丧失权威,所以老子对现实不满却又无能为力。《道德经》记载老子崇尚德政的思想主张,但是流露出对时代混乱无能为力的失望。老子是在春秋晚期的秦写出《道德经》,赞赏并且倡导德政,指出德政的举措在于养育人民生活安乐,德政丧失的原因是不爱护民众百姓的生存利益,领导者培养爱护人民的善良高尚的道德才能实行德政,要求品德高尚的领导宽容仁慈厚道不争强好胜,推行德政传统管理国家。  相似文献   

20.
老子是中国和人类的智慧大师,《道德经》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具原创精神的宝典之一。《道德经》对于中国文化的滋润涵养,其功至伟;它又在走向世界,成为现代人类进行文明转型所依重的思想源泉。《道德经》以至简的文字积藏着至富的精思,成为智慧的孵化器,不断孕育出丰富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