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的道教研究,在道教经典、道教思想史、道教方术、道教教派的历史沿革等的介绍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去把握道教。但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人们通常认为道教思想和道教方术是杂而多端的,那么,在这杂而多端的背后,真正能体现道教底蕴的、使道教成之为道教的,或者说,道教的实质和核心,又  相似文献   

2.
卿希泰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道教研究学者、道教史及地方道教研究的开拓者和引路人,不但重视中国道教的研究和发展,而且还更为关注地方道教及地方道教史的研究,对中国道教和地方道教的研究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思想史纲》《中国道教史》《中国道教思想史》《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等著作,不但促进了中国道教的研究和道教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于地方道教的研究和地方道教文化挖掘、开发、应用及其经济文化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探求卿先生在中国道教史的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和践行指导,对于引领地方道教文化及其地方道教史研究,践行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学术品格,史论结合的文风文采,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粹,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胡锐 《中国道教》2010,(1):15-18
一、道教宫观的内涵和外延道教的宫观是道教神圣宗教理念的屋化空间,集中反映了道教的神学思维和理念;它随着道教的发展而日臻完善。可以这样说,宫观是道教的重要构成元素之一,也是道教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5月10日下午,道教文物展、道教文化出版成果展、道教书画和摄影展等系列展览在武当山地质博物馆启动。此次展览由四部分组成,较系统地展示了中国道教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道教出版成果展展出了近年来出版的道教书籍,集中展现了道教书籍出版的新面貌。道教书画展展出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筛选出的100多幅书画作品。道教摄影展所展示的摄影作品,内容以道教名山大川、著名宫观、人物风采等为主,较  相似文献   

5.
道教文献向来难读,历代注释歧义百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道教思想是建立在隐喻概念之上。这些隐喻概念潜在地制约着道教理论推论的起点和方向。考察道教隐喻的构成理据,对道教隐喻概念的相互关系、定名、内部层次、语义系统进行研究,建设道教隐喻语料库,不仅在道教语言研究、道教词典编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开拓道教学新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价值。论文对国内外的道教隐喻研究、道教隐喻的识别、道教隐喻语料库建设的基本原则及语料库结构、道教隐喻语料库研究的方法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道教学院首届研究生班于2003年9月开学。根据《中国道教学院章程》和《中国道教学院2003年第一届研究生班培养方案》,该研究生班设有道家与道教、道教与养生、道教经义和道教科仪等四个研究方向,分别由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教授和教内德  相似文献   

7.
引言宫观,是当今道教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道教文化的主要载体。人们要了解道教,信仰道教,甚或学道、修道,往往先从接触宫观开始。因此,宫观是人们了解道教、认识道教的主要窗口。宫观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道教的前途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教协会并中国道教学院:欣闻中国道教学院成立十五周年,谨表热烈祝贺!中国道教学院作为我国培养中高级道教人才的主要基地,十五年来在中国道教协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了一大批爱国爱教、具有较高道教知识和修养并有志于道教事业的青年人才,为弘扬道教优秀文化和中国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人才培养是当前加强道教界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关系到道教界的未来。希望中国道教协会继续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中国道教学院在弘道育人方面的优势,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广博宗教学识和优…  相似文献   

9.
中国道教协会并中国道教学院: 欣闻中国道教学院成立十五周年,谨表热烈祝贺!中国道教学院作为我国培养中高级道教人才的主要基地,十五年来在中国道教协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了一大批爱国爱教、具有较高道教知识和修养并有志于道教事业的青年人才,为弘扬道教优秀文化和中国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教协会并请转中国道教学院:值此中国道教学院成立十五周年之际,谨致以热烈祝贺!十五年来,中国道教学院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批热爱祖国,具有一定道教学识,能够联系广大信众的年轻道教教职人员队伍,为中国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促进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本文意在梳理新加坡泉州籍火居道教与新加坡道教总会及下属泉籍宫庙成员的关系,揭示泉籍火居道士面临的发展困境。首先,火居道教联合组织的主导地位被传统民间宫庙取代。其次,泉籍火居道教又生存在全真道教和原乡火居道教的夹缝之间。从泉籍火居道教面临的问题,可以看出新加坡道教的特殊结构及正统化转型选择路径,有助于审视新加坡道教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道教哲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道教哲学的提法能否成立?有人认为,道教是低级粗俗的民间宗教,谈不上哲学思辨。但更多的学者认为道教哲学的提法能够成立。美国学者A·F·赖特在研究道教“亚传统”时,划分道教为哲学—思辨派、炼丹术、政治亚传统、宗教村社的道教和寺院的道教,承认道教哲学及学派的存在。N.西文则把道教限于哲学的道教和宗教的道教,把道家学派的成员划了出  相似文献   

13.
朱熹思想对道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教与中医药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在道教产生之前 ,儒学的发展已经受到中医药的影响。这为儒学在道教产生之后接受道教的影响铺平了道路。朱熹对中医药和道教均有研究 ,其思想受二者影响 ,尤其是受道教影响比较大。正因为朱熹思想与道教思想有相通相同之处 ,所以 ,他的人格和学识得到了道教人士的推崇 ,其思想得到了道教学者们的高度评价 ,并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宋末之后道教思想的各个方面。朱熹哲学吸收了道教思想而又超越于其上并在宋末之后逐步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是后期道教逐步趋于衰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欧美学者围绕道教和中国文化相互关系的问题的争论,突出地反映在三次国际道教会议上和以后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中。争论主要集中在道教的定义、道教与道家的关系、道教与民间宗教的关系以及道教与科学的关系四个方面。 (一)道教的定义问题 日本学者洼德忠教授给道教下的定义是:“道教是以古代民间信仰为基础,神仙论为中心,加上道家、易、阴阳、五行、谶纬、医学、占星等学说和对巫的信仰。  相似文献   

15.
人才资源是道教今后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目前道教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各地道教院校是道教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办好道教教育是道教人才培养、道教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如何才能办好道教院校,培养更多的优秀道教人才?笔者拟以学者的视角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丽是韩国历史上最推崇道教的王朝,道教斋醮颇受王室重视。为了举行斋醮,高丽王朝设立了一系列道教机构。高丽的道教机构分为具有官署性质的机构和不具官署性质的机构两种类型。具有官署性质的道教机构又可分为只为斋醮提供服务的机构和庙署合一的机构。高丽的道教机构主要设置在京城,地方上也有少量道教机构。地方道教机构有些是本土信仰道教化的产物,有些则是高丽官方所设,都不具官署性质。京城道教机构和地方道教机构共同构成了高丽王朝的官方道教体系。  相似文献   

17.
道教戒律建设,是道教教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道门自身建设和提高信仰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戒律从信仰的角度,可以最大限度地维护道教教义、道教经籍、道教科仪、道教活动场所、道士和道教组织等宗教要素的神圣、尊严和崇高,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肯定道教的信仰与价值,肯定道教的神圣性,进而肯定道教徒的信仰追求和价值选择;另一方面,戒律也可以极力维系道门内部的严肃性、清静性和纯洁性,有助于逐步实现道教徒的人生理想,从而切实体现道教的真正价值。因此,历代道教徒都十分重视道教的戒律建设。本文将以传统道教戒律建设为视角,对传统道…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8月17日至27日,第二批全国道教院校教师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中国道教学院、广东道教学院、湖北武当山道教学院、河北道教学院和上海道教学院的15名学员参加培训并通过考试,获得第二批全国道教院校教师资格证书。根据《全国道教院校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第三章第十条规定,获得《全国道教院校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名单,由中国道教协会教育委员会在中国道教协会网站和《中国道教》杂志公示。  相似文献   

19.
<正>《道教在日本》和《道教在韩国》(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是孙亦平教授所撰写的新作。近年来,孙教授将道教研究视野从中国扩大到整个东亚地区,创造性地提出"东亚道教"的概念,并撰写了国内第一部系统全面地研究东亚道教的著作《东亚道教研究》,填补了学界"未曾有过整体性东亚研究的空白"。(1)《道教在日本》和《道教在韩国》是孙教授在此基础上对道教在日本列岛与韩国半岛的传播和发展所做的专题  相似文献   

20.
分论坛     
正11月26日,国际道教论坛举行三场分论坛。来自世界各地的50位道教界、学术界、环保界、商界及其他各界嘉宾围绕"道教的诚信思想和慈爱精神"、"道教的生态智慧"、"道教的养生之道"分议题,畅所欲言,深入探讨了道教及道教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