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出版社于新千禧年初推出了一本丛书《审视纳粹》 ,该丛书的目前书单包括 :《从“安乐死”到最终解决》、《法西斯主义》、《援救的神话》和《大屠杀后遗症》。这是一部选题颇有特色 ,也许也容易被人遗忘的丛书。在二战期间 ,西方的德国和东方的日本都出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种族灭绝的大屠杀罪行。世界上每个人 ,不仅是来自罪行发源地的德国人和日本人 ,还是蒙受其害的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 ,尤其是中国人 ,都应该思考 :在人类历史上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惨无人道的罪行 ?而其一部分罪行是利用了当时的科学和医学知识 ,或者是在“科学”的名义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威海市社科联和威海市历史学会协办的“中、韩、日、越1993年孔孟荀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于8月27日至8月31日在海滨城市威海市圆满召开。出席此次国际学术盛会的中国大陆学者四十人,台湾学者七人;韩国学者九人;日本学者五人;越南学者二人。这是一次完全由属于“儒学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的盛会,特别是越南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给会议带来了越南儒学和儒学研究的信息,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3.
创造“石井式汉字教育”的日本幼年国语教育会名誉会长石井勋先生经过大量研究认为,日本儿童早学汉字比晚学汉字的智商高(中国《神奇的汉字》第二集)。这说明汉语汉字可以使人聪明。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的权威人士几乎公认由汉语汉字武装起来的华人是智慧很高的一类人。例如美国人口专家经研究发现,在建筑师、物理学家、博物学家等专家中,智商都以美籍华人为最高,美籍日本人次之,美国人最低(中国1991、6、9《人民日报》第8版)  相似文献   

4.
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东亚价值观”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11~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日本、韩国、美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东亚价值观的特质及其成因、传统东亚价值观的现代转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一、中国传统文化与东亚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东亚价值观的形成,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的郑万耕教授认为,《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价值理念,其中“保合太和”、“天…  相似文献   

5.
人们经常使用的“党员干部”和“党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应注意加以区分,不能随意混同使用。否则,就会犯逻辑错误。在一篇题为《腐败现象溯源》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有一部分党员干部严重腐败,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七年处分党员七十九万多人,平均每年10万人,占当年党员总数的3%”。在这一段文字中有以下逻辑错误: 一、文不对题,违反了同一律。这段文字的基本论点(亦即论题)是: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孔子基金会主办、威海市社科联和威海市历史学会协办的“中、韩、日、越1993年孔孟荀学术思想国际研讨会”,于8月27日至8月31日在海滨城市威海市圆满召开。出席此次国际学术盛会的中国大陆学者四十人,台湾学者七人;韩国学者九人;日本学者五人;越南学者二人。这是一次完全由属于“儒学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加的盛会,特别是越南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给会议带来了越南儒学和儒学研究的信息,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和威海市府领导先后在开幕会上致词,对与会的中、  相似文献   

7.
正陈国符教授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他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先师陈国符教授和先师王明研究员都是中国道教学研究领域的拓荒者,特别是陈国符教授的《道藏源流考》,是学术界第一部研究《道藏》的名著。他被日本学者称为全世界研究《道藏》的"第一人者",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1979年9月3日至9日,第三次国际道教学研究会议在瑞士苏黎世举行,首次邀请中国大陆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明研究员和天津大学的陈国符教授代表中国大陆出席了会议。自20世纪40  相似文献   

8.
杨苡 《学海》2003,12(5):157-160
东汉末年的建安年间 (公元 1 96- 2 2 0年 ) ,即汉献帝自建安至延康之间 ,史称“建安时期”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作家以三曹父子及建安七子为主 ,形成了邺下文人集团 ,这一时期的文学 ,被后世称为建安文学。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充分继承了《诗经》、《离骚》、汉乐府民歌尤其是文人五言诗的优秀传统 ,发展了东汉文学 ,形成了历史上我国文学成就的一个高峰。中国文学在东汉末年献帝建安时期由“建安七子”等兴起的文学作品风格 ,即“建安风骨” ,在其产生的当时及其后的一千七百年中 ,一直倍受推崇 ,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文…  相似文献   

9.
一、人的因素传入日本和人的因素研究在日本,使用“人的因素”这个术语已有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早在1920年,心理学研究所编辑的心理学杂志出版了一期《人的因素专辑》。1921年由田中编写的《作为效率研究的入的因素》是日本第一本关于人的因素的书。作者在书中讨论了提高效率、工作研究、疲劳以及关于人的动机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激励等等一些心理学问题。在日  相似文献   

10.
谶纬之学是起源于先秦、形成于西汉末年、定型于东汉初年的一种独特的学术形态。按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说法,谶是一种“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的预言,纬则是解释经学的“经之支流,衍及旁义”。两者在当时相互夹杂,相互混淆,常常联称。到了西汉末年,谶纬符命大量出现,对当时的政治、文化、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王莽对谶纬笃信不疑,不但颁布《符命》42篇,而且还根据符命封献符者哀章、卖饼者王盛等11人为王公。东汉光武帝起事也受到了谶语的怂恿,后来又在《赤伏符》谶语的鼓动下称天子。中元元年(公元56年)他还宣布图谶于天下,从而使谶纬成为当时的国家意识形态,具有国宪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张琳 《佛教文化》1994,(6):45-47
一、日本茶道简史 日本人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大陆传过去的。据日本有关文献记载,圣武天皇时的天平元年(公元1729)就曾举行过“行茶之仪”。 盛唐时,日本曾派遣了遣唐使和留学僧人来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和留学僧人在回国时将中国的茶和饮茶的习惯带回了日本。在唐朝,中国已有了饮茶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阿曼苏丹国是阿拉伯半岛的文明古国之一。据史书记载,阿曼早在公元前两千年就以航海造船闻名于世。而在古巴比伦的“古砖文字”中记录的“马肯国”就是今“阿曼”国。在我国,自汉代以来的史书均有阿曼的记载。如《后汉书》中称其为“阿蛮”,宋赵汝适著《诸蕃志》中称其为“翁蛮国”,这些都是我国史书中对阿曼的古称。另据阿曼的文献记载:公元8世纪中叶(相当于我国唐天宝年间),有阿曼航海家艾布·阿比德曾航海到达我国广州,并对当时中国及港口广州的情况进行了记述,留下了许多文字史料。  相似文献   

13.
请教"真"文     
《科学与无神论》2003年第2期刊载了署名“真由美”先生的一小段文字.文字虽短,却淋漓尽致地道出了“真”先生的真实思想。 “真”文认为:“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毒瘤,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的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世”曾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入世”的内容是由WTO(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和若干多边贸易协定组成的一系列法律文件。中国“入世”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深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作出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所以“入世”之后,也将对中国未来社会的经济及其它方面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WTO是聚集世弄大多数国家的一种商业与贸易以及其它经济活动的世界性组织,按理说宗教应该与它几无关系,因为宗教主要是与人生思想问题有关的一种活动,而且在WTO文件里确实没有半点文字和内容与宗教…  相似文献   

15.
日本 公元二八五年,百济博士王仁渡海到日本,带去十卷《论语》和一卷《千字文》,这是孔子学说传入日本之始。 公元七世纪,日本圣德太子制定了十七条宪法,除了第二条外,多为儒家思想。如第一条便是“和为贵”。大化革新和大宝令的内容,有许多也是以孔子思想为根据。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6,(11)
正众所周知,佛教大约六世纪初传入日本,即"公元522年,司马达等东渡来日,崇奉佛教;公元538年,百济圣明王送佛像、经论来日"为滥觞(参考东京学艺大学日本研究史编《日本史年表》)。当时,中国为南北朝时代,处于佛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六世纪末,即公元589年隋王朝统一了中国。其后,公元618年唐王朝宣告成立。当时,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的时代,公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和智慧的文字符号系统.汉字以其特有的隐喻性,象形表意,精深含蓄,引人深思,发人联想,启迪着人们的智慧,这是世界上其它文字所无与伦比的。日本幼儿教育专家石井勋经实验证明:汉字象一幅幅形象各异的图面,便于幼儿右脑的整体识别.一名弱智儿童学了一年日本拼音字母还记不住,而每日一个汉字却能牢记,从而提高记忆力与辨别力,较快地认识了日文“假名”.  相似文献   

18.
日本学者对《易经》的研究,随着儒学在公元五世纪传入日本就开始了,至公元757年,《易经》正式成为了日本古代国子监的教材之一。日本对《易经》的研究有伊藤仁斋、北村沢吉等人的"义理派",也有根本通明等人的"象数派",还有许多易学家既重视象数,也重视义理的"易理与象数兼容派"的研究。综括日本古今对《易经》的研究途径:一是对《易经》的讲读。通过讲读而研究《易经》博大精深的内涵。日本古代多次实施宫内讲学的制度,大规模皇室主持的讲《易经》活动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的易学研究和普及程度。二是日本学者对中国易学文本的研究。日本江户时代对《易经》的研究,不仅研究《易经》《易传》原典,还研究中国历代对《易经》《易传》原典的注解。江户时代日本易学者主要依据朱熹对《易经》诠释的文本《周易本义》,也可以说日本江户时代盛行的是朱子易学。当然也有学者研究中国汉代易学文本,热衷于《易经》象数,但非主流。三是日本对中国《易经》分支"术数"的应用研究,并出版了诸多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19.
汉字作为一种意义符号和文化载体,除了和其它现象相互联系、彼此依存以外,还有其自身的文字体系与发展规律。所谓文字体系是指“体现记录原则的作为该体系的基础的表达方法。”(王风阳:《汉字学》第259页,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一版)。在汉字体系的音乐表达话语中,“奏”是最常用的词之一。它还常常与其他的词联缀在一起组成一些与音乐有关的词组。比如:“独奏”、“节奏”、“奏乐”、“演奏”等等。  相似文献   

20.
汉儒称"六经"为"六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一直以为,自孔子创立儒学以来,儒家所谓“六艺”,就既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又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但本文通过对有关史料的考证,提出了不同看法。本文认为:“六经”称谓至迟流行于战国中后期,而“六艺”称谓却只是在《吕氏春秋》中才偶尔使用,流行起来更是在汉初以后。随着“六艺”称谓的流行,汉初儒者开始以“六艺”称“六经”。汉儒将先秦“六经”改称为“六艺”,并非出于学科规范考虑,而是服务于其变“经”为“艺”、变“学”为“术”的学术转向。而这一转向之所以发生,又是因为汉初儒者有争取立儒学为国家惟一官方哲学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