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雍正时期,清王朝正处于“康乾盛世”之中,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阶级压迫的存在,贫富不均的发展,使许多人不满于自己的地位与处境。而通过正常途径又难以使自己的状况得到改善,其中一些人便求助于“邪教”,达到自己的某种政治或经济目的。另外,农村商品经济在这一时期得到显著发展,加速了阶级分化。那些经营不善或遭天灾人祸而破产的人,愈来愈多。而人口的激增,又加剧了农村人多田少的矛盾,迫使更多的农民,涌入城镇市圩或异地他乡,加速了“邪教”的产生和发展。它严重影响了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特别是不少“邪教”不仅打着宗教旗号骗取钱财,还往往滋生政治野心,甚至举行武装起义,迫使清政府对他们采取了极为严厉和残酷的手段,同时又制定了一些特殊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2003年12月3日至7日,由香港佛教三德弘法中心主办、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协办的“佛教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在香港会展中心和香港大学隆重举行,有来自两岸四地的法师、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大会共收到论文38篇。代表们围绕着佛教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新世纪的人间佛教、佛教伦理、佛教教育及佛教制度、佛教文化与现代文明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曾子天圆》的“品物之本”论,认为阴阳精气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原,并且把这种自然观运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进一步得出了阴阳规律是社会发展基本动因的结论,从而形成了天人合一的社会观。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是对孔子晚年哲学思想的超越,其源头溯之于《易》。  相似文献   

4.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不是简单的医患之间的医疗和接受医疗的问题,它涉及到医疗机构、制药厂家以及社会、家庭、婚姻、就业等很多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乙型病毒性肝炎所带来的诸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一种"社会监督法制化、诊疗方案规范化、社会关爱人性化、具体施治个性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从"疏离"到"参与":老年人与社会发展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裴晓梅 《学海》2004,1(1):113-120
本文通过对社会学老年领域中人类老龄化和社会发展关系的探讨和回顾 ,揭示了现代社会中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良好意愿和缺乏参与机会的矛盾 ,论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促使老年人群融入和参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社会正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和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共同追求的价值理想。社会正义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准则,既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价值诉求,也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社会正义和谐统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社会分配正义、社会交换正义、社会补偿正义和社会共同的正义价值,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出家的女冠而成为相当杰出的诗人,这是唐代社会生活和道教文化的一个内容。在这些女冠诗人中,最为杰出的当数鱼玄机和李冶。 李冶,字季兰。她早年大概住在大峡中,后来移居江东,其活动地区以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为主。吴兴古称乌程,因此她被称为“乌程女道士”。季兰大约生于725至740年之间,死于784年。李冶这一名字,随着她诗集的流传出现讹误,或作“李裕”、“李治”,实作李冶,已成定论。 季兰出身的家庭不可确考。《太平广记》引后周王仁裕《玉堂闲话》的记载说:“李秀(乃‘季’字之讹)兰以女子有才名,初五、六岁…  相似文献   

8.
为了弥补当代道德沦丧和意义的缺失,有必要重新寻找社会伦理化可能性路径.社会伦理的内生点从何延出?是先天的"德性"还是后天的"德行"?是个体自觉还是共同体的觉醒?社会制度化、程序化的规范伦理如何能与道德主体相一致?社会伦理能否公共化、普世化?在社会伦理的建构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学者,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由德性而德行的中间环节--常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陈阵 《管子学刊》2003,(3):18-23
稷下先生们的身份不是官僚而是学者,因此,对于齐国的灭亡,他们不应承担任何责任。这一责任当然应由统治者来承担,这一点不容混淆。秦国的统一非常短暂,对其胜利的意义不宜无限夸大。秦亡除了不重视文化,最直接的原因是其法家政策。典型的法家思维认为,君主以外的任何人若想生存,无非“爵禄或刑罚”两条道路,这是非常愚昧的专制、集权思想,必须建立起“市民社会”以制衡之。  相似文献   

10.
梅康钧 《天风》2007,(19):16-17
当今天中国基督徒与中国同胞,透过"中国制造"现象,与全社会共塑"中国形象"时,从客观上看,也是对社会建构和谐及公民自觉维护国家声誉实证检验,这也是中国基督徒和中国同胞与社会共同成长的心路历程,因为,构建和谐全民心智的成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一个公民的自觉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