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思潮将事件与爱承诺为本体。为了建构新的存在,他们引入事件概念打破结构化的旧秩序,彰显主体的能动性,并通过情感的转向凸显爱在创造新的共同性和对共同性的新感受中的纽带作用。事件和爱作为不能被理性化的形而上学体系所容纳的裂隙具有本体的意味,可以在裂隙之中打破封闭的本体,通向看似不可能的新存在,建立起尊重异质性的共同性。因此,他们所理解的本体既拒斥绝对同一的实体论,又未走向相对主义。这种能动的本体论有助于从否定性和超越性的角度重新把握存在,为人们打破资本主义秩序提供新的可能性空间。但是,事件和爱的偶然性和神秘性又使得他们对本体和主体的建构明显不足,本体只能成为缩减的本体,而主体也只能变为有限的浮现。  相似文献   

2.
3.
计算与实在——当代计算主义思潮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毫无疑问,由电子计算机问世所引发的“计算革命”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和进化轨迹,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近十几年来,在科学技术的一些前沿领域,一种把世界看作计算机的新观念正在形成和发展:它不再认为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要素是实体性的粒子,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或信息流。在本文中,我们把由这种新观念所代表的思潮称作计算主义。诚然,目前这种计算主义思潮在多数传统的科学领域尚未获得主流地位,但在前沿的基础学科(如引力量子理论)和新兴学科(如人工生命)中的重要性却越来越大,同时也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问题和…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中间主义思潮是后冷战时代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面对外部的"伊斯兰威胁论"、"文明冲突论"和内部的各种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以及全球化浪潮冲击的一种积极反映。它体现了阿拉伯伊斯兰世界人心思变的趋势,并顺应了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18世纪的瓦哈比主义可谓伊斯兰主义最早的表现形式。20世纪前期,瓦哈比主义成为现代沙特王国的立国意识形态,并伴随着沙特对地区霸权的追求不断向外传播。也正因为此,表现出明显激进主义色彩的瓦哈比主义常被误认为一种自诞生以来就一成不变的思潮。本文通过分析瓦哈比主义的早期发展历史,瓦哈比主义与伊斯兰现代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及伊斯兰极端主义等思潮及宗教政治运动的互动,探讨瓦哈比主义在近现代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各思潮对瓦哈比主义在伊斯兰世界的地位提升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其基本主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凝结了民族、国家与人民对于发展目标的共同梦想.然而近代以来,随着中华民族与世界发展步伐的脱节,中国步入了自主性梦想缺失的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基本道路的指引下,以自信而饱满的姿态重新构筑了放飞梦想的真实空间,同时也遭遇了梦想逐而不得的困扰.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及其后继者以较为理性的姿态科学处置了“中国梦”呈现形式与话语结构,经过30余年深刻的实践积淀,为“中国梦”的当下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团体凝聚全体中国人,正沿着“中国梦”的追逐之路奋勇前行.  相似文献   

7.
Universalism can be defined as the belief in the universal application of certain knowledge, world-views and value-views. Universalism has often been confused with Occident-centrism,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latter was used to justify the former, which confused the content of a thought with the social condition that gave rise to the thought. For many years, clarifications of this confusion have been made in sociology of knowledge, relativism and skepticism. Yet, the particularistic conclusion thus reached has led to more confusion, namely, that between the intrinsic criterion for truth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ought. China, with its long tradition of Sino-centrism, has recently shown a movement towards particularism, characterized by a search for national and cultural superiority by “returning to the source”. In today’s academic circles, some particularist themes are taken for granted, and believed to be true, but cannot be proved with rational examination. The particularistic claims to the “self grounded”, “self-featured” and “self-located” trad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jointed with the post-modernism, neo-leftist movement of anti-globalization in the West, are not only harmful in practice, but also impotent in theory. The propaganda against the hegemony of Western discourse should be analyzed with questioning which hegemony and whose discourse. Translated by Yang Xiaohua and Zhao Dunhua from Xueshu yuekan 学术月刊 (Academic Monthly), 2007, (5): 34–40, with some revisions  相似文献   

8.
林育川 《现代哲学》2007,1(6):66-71
本文从中国现代化的性质界定、中国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和中国现代化的目标设定三个方面对毛泽东和梁漱溟的现代化方案进行比较,认为尽管毛泽东的现代化方案带有民粹主义的外观,但其本质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9.
肖显静 《世界哲学》2016,(4):61-71,160
走向内在生物本质主义(INBE)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温和的INBE者没有看到基因种概念的真实性和优越性,主张物种本质的二元论或多元论,是错误的。物种的本质可以而且应该归结为物种成员之共同拥有的内在微观结构——DNA序列片段,即未来的、新的、理想的物种DNA条形码。它是物种内在本质属性的典型载体,属于基因种概念,体现了物种的真实本质,不仅能够解释其他物种概念所能够解释的,而且还能够解释它们所不能解释的,由此可以作为物种唯一的、内在的本质而存在。这是物种本质一元论,属于激进的INBE。激进的INBE是成立的,因为DNA条形码是在物种的形成演变过程中确立的,蕴涵了物种演化、变异的历史性、生态性和关系性,体现了整体化的‘基因还原论’以及历史蕴涵的‘基因决定论’。  相似文献   

10.
11.
李向平 《现代哲学》2006,1(4):23-32
世界文明史上有可能存在着这样一种革命,一种独特的革命方式,即以精神建构的方式来实现突变、做成政治的演替和社会的变革。而这种精神建构的革命模式,同样采用了暴力革命的方式。二十世纪现代中国的革命,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革命的模式。它以传统汤武革命为基础,整合了来自西方政治革命的理念,并给予当代中国以十分深刻的影响,几乎左右了中国人和中国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构成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潜在主题。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首先从人生态度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异同、个性伸展与否、社会性发达与否等方面全面比较了中西两大人生模式的异同,接着分别揭示了中西两大人生模式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他对"以‘刚’的态度,过‘仁’的生活"的所谓孔子理性人生模式的建构,从而为其儒学复兴理论奠定了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遗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很少有人给他的时代留下的烙印能与毛泽东相提并论,也没有谁的命运比他更为模糊不清了。毛泽东诞辰一百年周年纪念为我们思考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时机,当然它并不是什么神奇的试金石,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出一个权威的论断。从毛泽东经历的实际情况来看,今天我们所了解的比1976年多得多(那一年在《中国季刊》的支持下很快出版了一部探讨毛泽东在各个领域的贡献的书),也比1982年多得多(该年我斗胆提出了自己的评价),但还有很多地方依然是模糊的,他一生的事业所产生的最终影响更是难以确定的。毛泽东的个性既是多面的,又充满了矛盾。他在他的时代扮演了很多角色。一篇简短的论文无法涉及这样一个人物的方方面面。我这里所关注的不是毛泽东这个人,而是他对中国所做的事情,这样,对于他的优点和缺点,无论属于公共领域还是私人品质,只有在它们影响到毛泽东所能成就的事情时,才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维护新生政权合法性、回应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质疑、实现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等方面的需要,毛泽东建构了新中国制度优势话语。这一话语既涉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国家制度的具体领域,也包含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具有自我完善机制等国家制度的总体特征。毛泽东在立足制度现实的基础上,采取了两种制度比较、新旧制度比较、立足社会发展规律、置于世界社会主义大背景等具体方法。新中国制度优势话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推动了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促进了人民的新中国制度认同,赢得国际社会对新中国制度优势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王英 《现代哲学》2006,(5):33-38
迈斯纳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和乌托邦主义》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分析理论的一部名著。他恢复了毛泽东思想中的乌托邦主义内涵,并采用“民粹主义”的方法论解释中国革命。他通过“乌托邦主义”来分析毛泽东追求美好未知世界的热忱,并对后毛主义时代的反乌托邦性质作了深入透彻的考察。这对我们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今日的中国社会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与文艺知识分子的价值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与文艺知识分子的价值冲突,主要表现为大众意识的强调与文艺知识分子的精英情结、为政治服务的要求与文艺知识分子的艺术性追求、思想改造与文艺知识分子的自由心性三个方面的冲突和对立。毛泽东和文艺知识分子常常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东西产生了不同的理解,这正是造成毛泽东时代文艺领域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徐俊忠: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艰难开拓者 这些年来,我基本上潜伏在毛泽东研究的领域里.就我个人而言,做马克思主义研究,我更愿意做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问题.我觉得学术应该追求原创.在中国做国外问题的研究,在原创性方面会比较困难,甚至是很难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过程中,1937年是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发表了一系列讲演,主要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些讲演记录的部分原稿经修订后最终以论文形式发表,并在1949年后奠定了中国官方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这些哲学论文  相似文献   

19.
胡长明 《学海》2002,5(6):8-1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 ,如何在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创建社会主义制度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此 ,毛泽东、周恩来都作过艰辛的探索 ,但他们的思想历程并非完全同步和一致 ,大体上是毛泽东首先规划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基本蓝图 ,然后周恩来在现实的构筑中对毛泽东的思想有所发展和深化。而在周恩来进行现实构筑的过程中 ,毛泽东的思想又发生显著的转折 ,周恩来在跟进中仍力求保持原先经济政策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