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草原生态治理的脉络里,作为草原生活者的牧民背负着草原破坏者的标签并处于边缘化的失语地位.本文认为干旱区、半干旱区草原作为气候变异率高、自然资源极不确定的非平衡生态系统,"专家技术知识体系"对其管理并不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以与"不确定性"共存为主旨的本土生态知识是不可忽视的地方智慧.本文结合档案文本资料与田野调查经验,重构了游牧本土生态知识作为"知识-实践一信仰"复合体的整体性涵义.游牧本土生态知识不仅是以"风险感知"为中心的"关系性"的知识分类系统和以"流动性"为中心的放牧技术,更是一套以牧民自主决策、互惠合作为基础的富于弹性的社会组织方式和以"神圣自然"观念为基础的自觉保护自然的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5,(7)
<正>一东晋与北方十六国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阻隔不了思想文化的交流。文化落后的民族虽然在军事上可以战胜先进民族,但无法改变先进文化影响、改造乃至消融低级文化的历史事实。匈奴、鲜卑、羌、氐、羯等少数民族,以军事力量入主中原以后,以儒学为主体文化的农耕文明,以其独特的凝聚力把草原游牧文化的北方少数民族带入了封建社会。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往往在立国之初,就自觉地发动一场自上而下的文化洗礼,无一例外地都接受了以儒家  相似文献   

3.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特点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通过元分析及变量频数分析技术完成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关键变量的筛选,运用生态系统发展观,对746名中小学生的家庭生态系统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差异模式、关系模式和系统结构模式对健康组和问题组儿童的家庭各子系统关键因素之间的差异,子系统关键因素间、子系统间的关系,以及整体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分析,考察了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生态系统特点。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4(呈现方式:小-小、小-大、大-小、大-大)×2(文本内容:句子、“※”串)的被试内设计,考察了文本字符呈现大小对读者眼跳选择目标和注视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1)读者在浏览不同呈现方式的“※”串时的眼动模式基本上与阅读相应呈现方式的句子类似;(2)句子完全是由双字词构成,词内的首字和尾字大小不等(‘小-大”和“大-小”呈现条件)严重影响阅读效率;(3)读者在阅读句子时的注视时间高于浏览“※”串时的注视时间。结果说明,视觉呈现方式和词汇加工均影响读者的眼动模式。  相似文献   

5.
忻州文化是以山水关为载体,中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相融合的“忠贞诚信包容、务实创新自强”的先进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6.
张仕骏 《美与时代》2021,(2):102-103
统万城是见证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的历史目击者,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使之成为文旅融合的沃土。历史遗迹的保护往往受各种因素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对其造成一定破坏,这既是认识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对于历史遗址的保护不应为满足一时的经济效益,给承载民族记忆的历史遗址带来不必要的破坏。  相似文献   

7.
草原情思     
也许是生长在大山的缘故吧,草原是我向往很久、梦萦情牵的地方。“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是我孩提就学会的歌,加上课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影响,使我对草原充满无限遐想,一直盼望能够早日见到真正的大草原。  相似文献   

8.
鲁宝 《世界哲学》2023,(1):35-47
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在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批判理论中一直以来是备受重视的研究热点。阿尔都塞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诊断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隐秘机制,他将资产阶级统治归属于无意识的表现性结构问题,这种表现依托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质询”与“物质铭刻”机制。列斐伏尔进一步将阿尔都塞阐释的机制明确转换为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实践的具体再生产问题,通过“空间生产问题式”对抽象空间霸权给予总体性解蔽。阿尔都塞与列斐伏尔的论题都受到了拉康主义观点,即镜像主体与家庭关系的分裂式再生产的强烈影响。“镜像”“机器”与“空间”便成为拉康、阿尔都塞与列斐伏尔通过精神分析、意识形态批判与现代性空间批判揭示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三个关键隐喻。他们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分析视域,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实践的科学话语。反思三位哲学家在该问题上的贡献与局限对深入理解马克思生产关系再生产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龙崖外”祭祀仪式起源于古句町国农耕文化对牛的崇拜.在当代语境下,虽然“龙崖外”的祭祀仪式和形制在构建壮族祭祀文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变迁,但是祭祀仪式所体现的本质与时间环境一起呈现的整体状态还依然存在.“龙崖外”体现了壮族人生存智慧和生存策略的集体记忆.当前文化与环境的共生成为关注的焦点,“龙崖外”祭祀文化体现的尊重生态的文明精神成为壮族人民开创进取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继亚里士多德将悲剧的本质视为悲剧人物的偶然过失之后,谢林首次将辩证法引入悲剧理论,他将悲剧的本质定义为“自由”和“必然”这一对最高哲学理念之间的冲突关系,以此回应人物过失说所带来的偶然性挑战。悲剧也得以从关注艺术形式完满性的“悲剧诗”转向呈现哲学理念的“悲剧哲学”。黑格尔承接了谢林的这一讨论,将自身分裂、自我和解的辩证法思想与悲剧理论密切关联,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伦理实体”,悲剧所呈现的不再是最高的哲学理念,而是有限环节的伦理实体力量,这种转换使得进一步的超越成为可能,悲剧的和解也不再是谢林那里双方所达成的平衡状态,而是一个朝向更高理念的动态扬弃过程。悲剧同辩证思想的结合使得悲剧理论从“悲剧诗”走向“悲剧哲学”,这种创造性的建构赋予悲剧以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中亚草原地区历史上伊斯兰教本土化的过程和特征。中亚草原地区自12世纪以降逐渐接受伊斯兰教影响。在传入该地区过程中,伊斯兰教逐渐与本土的游牧生产方式结合,吸收本土传统中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相应的治疗、占卜等仪式,形成具有中亚草原地区特色的伊斯兰传统。19世纪以降,随着中亚草原进入现代化进程,政教分离和国家管理宗教的格局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2.
孔尚任的《桃花扇》突破了中国古典悲剧“大团圆”的窠臼,以侯方域和李香君一南一北修真学道终结,虽然不符合中国古典悲剧的审美原则,却在艺术真实的层面上与现实版的侯李之恋构成了互文回响,呈现出决绝之美、理想之美和悲凉之美,《桃花扇》的立意深度因此超过了一般的历史剧和爱情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VDT上显示文本的方式日趋多样化。除页式显示外,较常见的是将文本在VDT上从右向左水平地在一行上移动,这种显示方式通常称为“移动式”显示。又称“前导式”显示(Leading Format)。它的特点是把文本的空间分布转化为时间上的分布。从而占用的显示面积比较小。已有的研究表明,在移动式显示条件下英文文本的阅读速度慢于页式显示时的阅读速度。但两种显示方式在阅读理解上无明显差异。Granaas等人发现。影响移动式显示文本阅读的主要因素有显示速度、显示窗口宽度和移动步幅。  相似文献   

14.
“劫”本为佛教中的时间概念,也译“劫波”,表示时分,尤其是算数难以计量之长时、大时,原来是古印度婆罗门教表示极大时间的一个时间单位,而佛教沿用。佛教中表空间之大常用“大千世界”,一千个日月系列仅为一小千世界,累积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聚为一个大千世界,而浩翰宇宙之中,如此大千世界,多如恒河沙数,不可计算,由此可见佛教宇宙观之博大。相形之下,人间众生熙熙攘攘聚集的地球,仅为无垠无限之大千世界的一颗小沙粒而已,真是渺小得可怜,而这颗小沙粒上聚集之多欲众生的纷纷扰扰,较之浩翰宇宙,就更是无谓了。“劫…  相似文献   

15.
专写遭受不幸的悲剧也曾遭受不幸。在“四人帮”横行时期,悲剧被扣上“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帽子,成为令人却步、无敢问津的“禁区”。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一批揭露“四人帮”给人民造成灾难的悲剧作品,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怒放于百花坛上,迎风招展,引人注目。有人赞成和欢迎,有人疑虑甚至非难。于是引起了关于悲剧问题的讨论。一年多来,各地报刊陆续发表文章,一些文艺单位和有关部门专门召开讨论会,探索了悲剧的一般问题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问题。现将主要问题的主要论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林丹瑚  王芳  郑日昌  蒋奖 《心理科学》2008,31(3):692-695
本研究通过对30名高校教师连续14天的日记式追踪研究,探讨了工作家庭关系的特点及其与工作特征、性别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家庭促进主要受到个体内因素影响,具有动态变化特点;2)高校教师体验到的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家庭促进之间存在较弱的负相关;3)工作要求能正向预测工作家庭冲突,工作控制能负向预测工作家庭冲突,同时对工作家庭促进有正向预测作用;4)性别可以调节工作要求与工作家庭冲突之间的关系,对男教师来说,工作要求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作用更小.  相似文献   

17.
<正>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成为社会痛点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它已成社会问题。学生心理问题呈现以下特点:1.成因是多方面的,内外因子兼有。包括急剧变化的网络化的社会环境、家庭的教养方式、以学业表现为主要评价手段的学校环境、人格认知情绪尚未完善成熟的自身特点等。  相似文献   

18.
“和”是儒学之道的最高点。作为核心议题,和贯穿于儒家学术讨论的各个层面。“和”在字源上与音乐相关,其主旨有别于“同”,与德行修养、政治教化、生活实践相关联。儒家多在天人关系的语境中阐述“和”,认为天人在根本上是和谐而非对立的。依据对天的不同理解,儒家天人和谐思想呈现为两大主张:人与主宰之天合一、人与自然之天协同。同时,儒家关于和的论述并不仅仅是一种探寻形而上之奥秘的理论尝试。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化解冲突、建立秩序的实践性功能。作为一种救治方案,和道在人的领域具有人我、家庭和国家三个向度,追求一种动态的有序。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家庭以及个人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家庭因素与大学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关系”的现象与问题,发现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与职业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影响。应积极发挥家庭因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也建议家庭在合理范围内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而国家和社会应致力于公平就业环境的塑造,使家庭因素在合理、可控范围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孟子的“仁”“义”观念分别指示出美德的根源以及美德行为的呈现,以此为核心的孟子式美德伦理学的基本理路有三:一是美德是人类特有且应有的生活方式;二是诸美德各有其特定的道德含义,并构成具有层次和结构的美德体系;三是美德应该依次呈现于家庭、社会和政治生活,并发挥基础性作用。其美德概念可以回应三方面的问题,即美德的约束力、美德的驱动力、美德的实现问题。其特点主要有其作为美德学说的整全性,其思想实验与对直觉的诉诸,以及其明确的元伦理维度。作为一种传统理论,孟子式美德伦理学要转化为当代形态,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其元伦理维度包含的形而上学独断因素。对于其理论的独断因素,可以有三条化解路径,即康德式路径、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路径、反思平衡的方法;对其现实基础性美德即“孝”蕴含的独断因素,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化解,一是回到孔子的相关观点,二是借鉴当代伦理学对美德如何始于家庭的道德心理学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