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着色技术。燃料为丙烷,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火炬外形掉作材料也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相似文献   

2.
一只南美的树獭,每小时只能走109—158米,一只普通蜗牛认真爬一小时也只会移动0.5米。它们无法跳高也谈不上跳远。而我们人每小时走5公里一点儿不困难,最快的,瞬时速度可望达到36公里/小时。人跳得高的,2米以上;跳得远的,8米开外。你一定对人的能力充满着自信了。 但是,你可知道,一只信鸽每小时可飞156公里。一种翅膀细长的雨燕甚至每小时可飞170公里。有种叫燕鸥的鸟,它在北极繁殖,到南极过冬,往返一次的路程就有38400公里。生长在美国的行鸟,它在严酷的阿拉斯加生长繁殖,每年入冬它能一口气直飞夏威夷群岛,不吃不喝一口气飞越1/4周地球。跳蚤就更厉害了,一只体重40毫克身长不到1毫米的跳蚤,跳高一次可达20厘米,跳远一次可达33厘米,分别是它自身身长的200倍和300倍。况且它不知疲倦,每4秒钟跳一次可以连续跳78小时,3天3夜跳个不停。如果你的身长是180公分也有跳蚤的能力,你的跳高跳远记录应该在360米和600米以上,3天3夜跳上38880公里,几乎要绕地球一周了。人的跑跳能力与它们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相似文献   

3.
铜凤纹鼎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08,(2):F0004-F0004
铜凤纹鼎,战国时期青铜器。高11.5厘米,口径8.8厘米,腹径11.7厘米,盖径11厘米。1992年临淄王墓地出土,敛口,腹微鼓,盖面上弧,上列尾状三环钮。  相似文献   

4.
错金银铜盒     
张越 《管子学刊》2008,(4):F0004-F0004
错金银铜盒,战国晚期青铜器。高12.4厘米,口径12.5厘米,腹径15厘米,底径9.4厘米,盖径14.4厘米。1992年临淄商王墓址地出土,子母口,口沿部有一对环钮。腹微鼓,平底,圈足。  相似文献   

5.
正南极洲的冬天特别寒冷,温度基本在零下40摄氏度,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却生活着成群结队的帝企鹅。人们不禁好奇,异常寒冷的天气冻不死这些帝企鹅,原因到底在哪里?几个国际科学团队准备对帝企鹅展开调查研究,他们利用特殊的延时摄影技术,在气温零下45摄氏度以下、风速超过每小时180公里的南极洲东部德龙宁·毛德地对帝企鹅进行拍摄。在几个小时的时  相似文献   

6.
铜簠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10,(1):F0004-F0004
铜簠,西周晚期青铜器。高16.21厘米,口长28.5厘米。口宽24.8厘米,足长17厘米,足宽14厘米。2000年6月沂源县南麻镇西鱼台遗址出土。器与盖造型基本相同,呈长方形。腹斜收,圈足。每边中部有缺口.两侧各置简化兽耳一对。其口沿饰变形凤纹,腹部饰窃曲纹,圈足饰重环纹。  相似文献   

7.
雨点具有巨大能量.以美国加州发现的直径达1厘米的世界上最大雨滴,在40米高空下降到地面计算,其每滴的动能就可达0.103瓦,  相似文献   

8.
国家图书馆藏有《太清风露经》一卷,题无住真人撰。是蒙古太宗九年(1237年)至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宋德方等刻道藏本,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玄都宝藏》中的一种。此书每半叶六行,行十七字。半叶框高22厘米,宽11厘米。有“长春宝藏”等藏印。  相似文献   

9.
恩敏 《天风》2011,(8):19-19
刘永好、马云、冯仑、茅永红、郑跃文、张征宇和我,在重庆集体研究决定:举办一个集体追悼会,每人给自己致悼词。结束过去,开始未来。每活一天就净赚24小时,珍惜每一天,充实每一天,快乐每一天。——史玉柱7月5日微博为什么会想办这么一个追悼会呢?据史玉柱回应说是"一时兴起,想法是冯仑先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09,(2):F0004-F0004
白玉透雕龙凤佩,战国晚期玉佩。器物高518厘米,宽8.8厘米,厚0.4厘米。1992年临淄商王墓地出土。该玉佩主体造型为双首龙形,龙首背向,引颈高昂;龙体在前肢处上拱呈“门”字形,“门”字形之内雕饰双凤,挺胸对视而立。在装饰上采用了三种不同的雕刻手法:从龙首至前肢处用圆雕刻画出龙的尖卷唇,杏仁目,独角。圆口。利齿,长须,卷鬣和一足二趾;前肢后的躯体则为减地平面雕,刻画出内外缘轮廓线和凸起的勾连云纹。  相似文献   

11.
蛋壳黑陶镂空高柄杯,属典型龙山文化时期器物。口径10.6厘米,底径4.6厘米,高15厘米,桓台李寨遗址出土。整个器形可分为两段,上部为一敝口杯,下部为一筒形镁空座。矮圈足,整个器物有四层底纹,两层镂空。口沿最薄处仅为0.01厘米,杯体最厚处0.03厦米。该器物造型别致,工艺精湛,有重要的学术和艺术价值。蛋壳黑陶镂空高柄杯@张越 @王滨  相似文献   

12.
经文:马可福音1:15a 时机成熟了,上帝的国快实现了! 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一天有二十四小时,每小时有六十分钟,每分钟有六十秒。 每一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谁也不能拉住时针,不让它跳动;谁也不能按住了日历,不让它翻过去。就算他能拉住时针,按住日历;但是时间还是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3.
临淄出土重要文物——齐国故城发现燕昭王剑张龙海张爱云1997年7月,农民韩如水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齐国故城东南龙贯村东淄河滩内挖沙时发现一支青铜剑,通长59厘米,身长49.5厘米,把长9.5厘米。平脊,斜从,扁茎,薄格。在剑脊近格处有铭文。经孙...  相似文献   

14.
环纽青铜敦     
环纽青铜敦吕玉珍环纽青铜敦,是从山东省淄博市磁村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出土的这个墓地在临淄齐国故城以西约50公里的地方。这个敦出土在11号墓中,方唇,侈口束颈,有盖,通高14.4厘米,腹径32厘米、腹深9厘米。腹部微向外鼓,平底无足。腹部有两个对称的圆环形...  相似文献   

15.
7月3日上午,上海道教学院举行“喜迎奥运”主题班会。同学们表演太极拳,朗诵奥运诗歌,演奏喜庆乐曲,演唱奥运歌曲,并穿插了奥运知识问答、奥运图片讲解、奥运征文颁奖和奥运书法展示。同时,每一位同学还发自内心地说出了一句对北京奥运的祝福语。班会进行了两个半小时,全院师生用形式多样的表演表达了对北京奥运会的期待和祝福。  相似文献   

16.
6月16日至21日,湖南省出现百年不遇的大水灾,长沙市区受灾严重。长沙市天主堂遭洪水淹浸达50多小时,主教神父大楼也被水淹。水深处达60厘米。市委统战部和宗教局领导干部多次来堂看望慰问。19日水位最高时刻,圣堂周围被水困住,在市宗教局领导指挥下,教友们从别单  相似文献   

17.
张越 《管子学刊》2009,(3):F0004-F0004
白玉透雕双龙玉环,战国晚期玉环,器物高10.5厘米,宽11厘米,内径6.4厘米,厚0.3厘米。1992年临淄商王墓地出土。该玉环主体造型为双龙形,龙首向背,曲颈向上,伸出环外,云纹长冠向内上卷,穿出外缘形成佩戴穿孔;龙体弯曲成“S”形,背饰云纹长鬣,时隐时现,婉转自如;四足二趾,矫健有力;龙尾细长,由环内伸出环外,然后又弯曲上卷收于环外。  相似文献   

18.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11,(2):130-F0004
白玉双龙双螭纹玉环,战国时期玉器。器物外径11厘米,内径6.1厘米,厚0.4厘米。1992年临淄商王基地出土。这件精美绝伦的玉佩饰品,其玉料选择考究,品质优良,为新疆和田玉。玉环内外缘雕饰陶文。雕琢柔美规整,陶纹之间透雕双龙、双螭,左右对称。双龙造型曲颈回首,张口露齿。  相似文献   

19.
张越  王滨 《管子学刊》2009,(4):F0004-F0004
白玉透雕玉璜,战国晚期玉佩,器物高5.6厘米,宽12.5厘米.厚0.3厘米。1992年临淄商王墓地出土。该器物为双首龙形主体造型,两端龙首透雕,尖卷唇,巨目圆珠.独角,利齿,有须。颈饰绞丝纹。龙体表面饰有凸起的勾连云纹,背饰透雕卷云纹,形如龙鬣,云纹中心部分有孔可供佩带穿系。  相似文献   

20.
张越  张连利 《管子学刊》2011,(3):130-F0004
铜鹰首提梁壶。战国时期青铜器。器物通高43.5厘米,口径9.3厘米。腹径21.7厘米,足径136厘米。1996年临淄相家庄六号战国墓出土。由于器盖与器口设计成鹰首形,故称鹰首壶。鹰首壶器口以鹰喙为流,长颈垂肩,鼓腹圈足,颈部有两个对称铆钉状耳。盖沿有一对环钮,套于提梁上,提梁为一弯杆连于两侧S形活动柱上,腹背部饰有一圆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