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周易》中的"歲"字进行了释读,兼释楚帛书中从"歲"旁的"越"字。  相似文献   

2.
"爻"字臆说     
本文对《周易》中的"爻"字作诠释。作者认为"爻"字是由两直线相交的"十"字,作旋转成"×"后,撤捺而成的。对此,作者考察了"爻"字的生成及"爻"字与"十"、"爻"字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求证了传统对"爻"的本义的界定:"爻,效也","爻,交也"。最后,文章由"爻"之本义论及"卦"之形成。  相似文献   

3.
帛书《易经》卦爻辞有大量与通行本相异的文字,需要考释。本文仅以通行本之"惕"字为例,论证帛书本异字"氵易"(即《小畜·六四》"血去惕出"的"惕"字,帛书写作"氵易"字)是""字之别写,而""通"",""的古体为"",故可校"惕"字为""字之误或原本相通。同时,帛书《乾·九三》"夕(残字)若厉"的"",讼卦卦辞"洫宁"的"洫",《·九二》"亻易号"的"亻易";通行本《师·九二》"王三锡命"的"锡",《涣·上九》"血去逖出"的"逖"字等,都得到相应的校释。  相似文献   

4.
正(此组海报分别以"正"、"急"、"舞"、"尚"四个字为设计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字"急":将"急"字拆分开来,由抽象的人物形象搬运着,凸显出主题:"在这个急匆匆的世界里,你‘急'着去哪里?"。字."乱舞":以"金蛇狂舞"为灵感,将"舞"字与中国行书以及蛇的形象相融合,设计出富有曲线和传统意韵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正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文人举"墨"字求对,不少人以"笔""书""纸"等字相对,只有一位姓张的文人以"泉"字对之,十分巧妙,一时传为佳话。因为"墨"字上半部为"黑","泉"字上半部为"白",各属颜色中的一种,且词义相反;两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与"水",同属于五行,也很巧。在名胜中题写一字联的比较少见,因为无论如何一个字无法描绘出名胜的景色。不过,当代联家方克逸为安徽巢湖四  相似文献   

6.
<周易·师·彖>中的"毒"字被历代注家训作不同的含义,本文通过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注释的探究以及对"毒"字本身的历史性考察,认为此处"毒"字当训为"厚",并与<老子>、<庄子>中的"毒"字加以对照.  相似文献   

7.
王永昌 《管子学刊》2016,(1):107-108
本文认为清华简《说命上》简3第一个"殹"字当用为介词;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简10的"勤"字当依本字读;清华简《汤处于汤丘》简4的"■"字当读为"调",简13的"■"字当读为"谋","禺"字当读为"去"。  相似文献   

8.
"艰"有"难治"与"治难"两个基本意义范畴。"治难"意义范畴,后造"垦"字分担,造"垦"之前,"艰"字兼之。"垦"字分担了"艰"字"治难"之义后,"艰"字便只有"难治"之义,沿用至今。《周易》本经的六个"艰"字皆可训"垦",耕垦,开辟,拓荒之义,意即不畏艰难,知难而进,多用其力,掘进不辍。"艰"与"垦",字为古今,语同一源。训"艰"为"垦",乃"艰"字本有之义,无须假借为说。《噬嗑》、《大畜》、《明夷》卦爻辞的"利艰贞"体现了圣人"开拓进取,因时而变"的人生智慧;《泰》九三之"艰贞,无咎"、《大有》初九之"艰则无咎"、《大壮》上六之"艰则吉"诠释了圣人"自强不息,知难而进"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0,(10):23-23
<正>在正方形的木板上,以砖红色为底色调,以象征纯洁的白色表现画面中一个大大的篆书"爱"字,将"爱"字上面的笔画设计成"十字架",中间是胸怀,将"国"字设计在胸中的红色心形图案上面,"教"和"爱"字中的心形紧密相连,预示中国广大的基督徒是用心在爱国、爱教。  相似文献   

10.
楚简"融"字以往多分析为从"虫(蟲)"声,笔者曾主张声符应从"毓".今由<新蔡>简"融"及新出老簋"池"字的"也"旁可以证明楚竹书<周易·颐卦>"融"字所从的"口"形并非饰符,而是"子"字头部圈形替换为"口"形,从而可以说明楚简的"融"字应分析为从"毓"声.同时<说文>籀文"融"所从的"虫"旁应是一种讹变的写法,并非原貌.另外,楚简"鬻"字亦应分析为从"毓"声.  相似文献   

11.
清华简《别卦》中有个读为"泰"的字,从字形分析看,此字应释为"■",即"徹"字异体,上部加注"夗"声。"徹"、"泰"音近相通。  相似文献   

12.
在2000年的"世纪之字"评选活动中,"她"字勇夺桂冠,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文字。这个字从产生、商榷,到最终形成不过百年时间,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该字所涉及的文化现象繁复,除了语言和性别研究外,同时还是文学史、思想史和社会文化批评史中值得关注的研究对象。基于黄兴涛先生的《"她"字的文化史》一书,梳理"她"字历史,揭示这个字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一起中国的"国"字里面蕴含着"川"字,表达我们全国人民的心永远在一起。众人携手重建家园作品以"众"字为创作元素,构成了一所房子的外形,寓意全国人民携起手来与灾区人民一道为灾区人民重建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0,(7):27-27
<正>作品为全国第八届刻字展入展上海世博会唯一圣经书刻作品。在长方形木板上的"耶和华以勒"五个字是以楚金文为载体,以"S"线构图布局在整个板面,"耶"和"勒"字各占一角,"耶和华"三字互相叠  相似文献   

15.
选字家     
正古人说:"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在现代作家中,最善于在一个字上做文章的,莫过于大文豪鲁迅了。在《藤野先生》的改定稿中,好多字句已让先生修改到不可更换的地步。比如:"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在原稿中,这个"见"字原是个"看"字。"看"和"见"的意思差不多,但是细细思量,还是有区别的,用"看"字有较多的主动性,用"见"字多少表示是一种无意的行为。鲁迅只是无意间发现藤野先生有一次没有带领结的,因此他把"看"字改为"见"字。凡看过鲁迅手稿的,无不佩服先生改得精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讨论了上博<周易>的三个问题:第一,把第一简原释为"击"的字改释为"动",第二,根据第九简"原"字的写法,认定尚秉和先生释"原筮"为"野筮"是正确的.第三,把第十二简原读为"终"的字,改释为"忡".  相似文献   

17.
正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我微笑着走上讲台让学生随意写一个最难写的字,有的写"夔"字,有的写"赢",有的写繁体字。我笑着摇摇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人"字。教室掌声雷鸣。我慢慢地说道:"世间最难写的是这个‘人’字,有些人终其一生,却并没有写好这个字。""人"字的一撇代表骨气,一捺代表底气。骨气是人的立身之本,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有了骨气就有了自尊,有自尊的人就会有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知道,战斗的"战"啦,武装的"武"啦,戍边的"戍"啦,投笔从戎的"戎"啦,都与打打杀杀有关,因为那个挥戈上阵、跃马横戈的"戈",在那里证着,一下就能看到这些字的内涵。让人费解的是,我们的"我"字,是一个代词,不但没有你、他、俺等字的"亻"旁,怎么也有一个杀气腾腾的"戈"字呢?这就要从甲骨文谈起了。其实,"我"在古代,真的也与战、武、戍、戎等字一样,与战争、守卫  相似文献   

19.
错引与错用     
正错引古典诗句已经成为后世,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的常见现象。譬如杜牧的《山行》有名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是指山形高耸,人家居于白云生处,意境是极为美妙的。而不理解精妙者,每每引为"白云深处有人家",将"生"字换作"深"字,直白显露,意味尽失——也有作"深"字版本,但终不如"生"字传神入微,多半是文情浅陋者所妄为。同是一个"生"字,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诗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亦常被人错引为"海上升明月"。他以为明月必  相似文献   

20.
九江方言中"佢"字在处置式中的用法十分复杂,归结起来都是"介词+名词结构+动词+佢"格式的变体。在一些句子结构中"佢"字不单是一种回指成分,更虚化成了一个语法标记。回指成分在句子中是可有可无的,可是当作为语法标记时"佢"在句中则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佢"字就不可以成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