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道德哲学的重要问题,从近代事实与价值的二分到现代的彻底断裂,不仅带来道德知识的合法性问题,也加深了现代道德生活的危机,给人类的持久生存形成了危害。一个消解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总体思路是揭示和构建事实与价值之间默会的意义关联域,以主客体互换为视角,以人的自我转化为根基,在经验生活的超越向度中实现事实与价值的相互通约与转化。  相似文献   

2.
心理咨询的价值悖论与责任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责任伦理角度审视心理咨询中的价值问题,价值是一个不可悬置也不可逃避的问题。一方面,人的生存悖论与人的社会化过程失衡是人的心理失衡或心理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心理咨询的宗旨是促进来访者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意味着价值观的改变。因而改变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文化及规范、咨询者价值取向及来访者已有的价值观三者间的冲突和矛盾。心理咨询中的价值之争实为价值冲突所致。对心理咨询中的价值问题的处理应该遵循普遍性原则,采取多种形式的价值介入。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何物,哪怕是旧品、废品,将它们换个位置去思考与利用,都有可能变成有用的甚至是珍贵的东西。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具有艺术价值。如何重新定位这些物品,发现其艺术价值,最后落脚到去感受创造这种小事物的艺术魅力,成为艺术家们新的关注点。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诠释"废品"这一概念,运用艺术化的形式将它们从人们口中的"垃圾"变成一件件让人惊叹的艺术品,让这些被我们忽略的物品,实现了它们在艺术上的价值。而在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下,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尝试着去发现、思考并利用这些物品,去创造它们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秀华 《哲学动态》2006,1(12):42-47
考虑到工程活动就是从人类生存的现实出发,自觉依循主体尺度与客体尺度,变革现存世界、创造价值,并通过价值评价进而实现价值的过程。因此,有必要探究工程价值及其评价问题,以更好地指导作为人的生存方式的工程实践。一价值与工程价值一般认为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意义、效用关系,其基础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即人的需要。简单地说,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关系。根据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状况和程度,价值被区分为正价值、零价值和负价值。工程价值是指工程活动及其成果满足人的需要的一…  相似文献   

5.
从当代价值视角审视中国传统科技伦理不难发现:传统科技伦理具有超越民族和时代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中国传统科技伦理的活性元素对于现代科技伦理学、生态伦理学、建筑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中国传统科技伦理中的真知灼见也是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的一剂良方和克服当代人类科技异化问题的理性选择.另一方面,传统科技伦理在理论内容上存在着巨大的空缺,在实践方式上具有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同时也引起了一定的伦理风险问题,诸如技术伦理风险、社会伦理风险和人类生存伦理风险等。这些伦理风险的背后是主体规范缺失和角色失准、情境变化中矛盾展现、人类关于实践意义认知差异和原则淡化、伦理形态的嬗变与重构等因素。规避人工智能所带来的伦理风险,须坚持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最高伦理规范,在全面深化基本原则遵循的基础上,推进伦理制度建设和新型人机关系建构,不断提升人类应对科技迅猛发展带来的伦理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现时代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生态危机与哲学不无关联。人类除了依靠科学技术对日益脆弱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根据不同利益团体制定不同的法则规范之外,还需要在人自身的生存方式中融入新的生态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的仁思想以其具有的内在超越性提供了合天地万物的独特价值取向,即在仁体的通贯下,将人之内在道德推而万物一体,从而有节度地调整物我关系,贵人而合天地万物。  相似文献   

8.
丁常云 《中国道教》2011,(5):29-33,44
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经济空前繁荣,人类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比如,过度消费问题、能源危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究其原因,这些问题存在的  相似文献   

9.
宗教与宗教研究,在人类历史中一直关涉到人类如何生存的重大问题。本文首先讨论宗教与人类自身反思的两种方式的关系,特别讨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类对宗教问题反思方式的改变;其次,讨论现代性与宗教学术研究必备条件之间的关系;第三,讨论在现代学术形态的宗教研究中,必然出现的对宗教意义理解的两重性矛盾。本文强调,当前的宗教研究,只有正视这个矛盾,宗教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才能被正确看待。  相似文献   

10.
消费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金凤 《哲学动态》2002,2(11):29-32
消费问题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长久、最普遍存在并且与人类社会相始终的问题,没有一种问题能像消费问题一样与人类生活直接相关。也许正是这种日常性和熟识性使消费问题长期游离于人们的理论视野之外,直到当代,消费问题的重要性才凸显出来,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消费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消费过程中的矛盾不断暴露出来,这些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等方面,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类关于经济正义问题的思考古已有之,但其作为一个时代性的课题和普遍性的话语凸显出来,是与人类历史上经济时代的生成及其殖民化后果紧密关联的。在经济哲学的视阈中,经济正义作为人类对自身经济方式所进行的正义检审和哲学批判,实质上是从人之价值尊严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原则高度界定经济合理性的终极根据,因此其在根本上是对经济生活世界的意义追问和对人类自身存在根据的价值诉求。而经济时代资本至上与人之价值萎缩的生存悖论性质,为现代经济正义的出场及其现实性提供了深刻的生存论基础,使得其成为超越经济时代强力的思想资源和价值牵引。  相似文献   

12.
道德价值与当代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定价值是人类生活的一个特征。在社会历史长河中,人们培养了区分周围世界中事物与现象的能力,这些事物和现象符合人们的需要,因此人们对它们持有特殊的态度:珍惜和保护它们,在自己的生存活动中依赖于它们。价值是存在的,即使它们本身还没有被认识到;而如果它们被认识到了,也不永远都能在一般意识及与其相应的范畴之中完全固定下来。对世界的价值关系本性的理论探索,是精神文化、哲学和伦理学晚期历史发展的产物。对价值本性存在的各种不同看法,只是强调了该问题的意义并促使人们探寻正确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以文学人类学的眼光站在文学之外重新审视文学,将文学当作人类存在的一种方式且放在与人类另一种独有的精神现象--信仰的关系中考察,将会发现文学和信仰在神话中就开始结下不解之缘:文学使生存于此岸的人类在达至于彼岸的过程中可以亲切地感受到信仰之光的照耀,文学也因此具有了内外两重意义并成为人们可以苦心经营的一种信仰.在这个信仰危机的时代,文学还有助于感性的方式重新唤回人们对信仰的执著和对意义的追求.文学和信仰因共同的超越性品质而成为人类生存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6,(9)
正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极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个人中心主义"者在"一切皆为我所用"思想的驱使下,对大自然进行无休止的肆意掠夺和践踏,从而造成各类资源枯竭,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沙漠化,物种消亡加速,全球气候变暖,乃至SARS、疯牛病、禽流感等疫病的泛滥,给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严峻的生态危机警醒人们从根本上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对待自然的态度进行  相似文献   

15.
在 2 1世纪 ,人类将逐渐走向以信息科学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 ,人类的生存方式将有很大的改变 ,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显出来 ,如环境问题、贫穷问题、精神危机问题、人口膨胀问题 ,强权政治问题等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状况。而世界的两极分化 ,强权政治的发展 ,贫穷与战争的蔓延 ,使广大的小国的基本生存权问题尤为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墨学就显现出了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第一 ,墨子的“兼爱”思想对新时代第三世界人民争取基本人权与生存权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第二 ,墨子的“非攻”理论 ,是广大弱国抗击强权政治的有力武器。1991年 5月 15…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在当代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将促进人的闲暇,协助人类更加条理化、无危险地去工作,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促进社会自我治理变得更加智能。不过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会挑战既有的人类价值,促使人类去重新思考人类的基本属性与伦常关系。同时,智能化的技术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引起人们对于机器是否可控制的担忧。因此,关于人工智能,应该及早评定其发展利弊,确定其社会发展的价值原则,对新技术的发展行使人类应有的表决权。  相似文献   

17.
论价值真理概念的科学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兴未艾的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洪流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人们对许多事物和问题不得不重新予以认识和评价。这样,价值观念及其研究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日益引起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兴趣,理所当然地也引起了哲学工作者的兴趣。对实践问题、主客体关系问题理论研究的深入,更使价值观问题突出出来,而且一开始就出现了观点分歧。人们在思考:价值范畴是不是哲学范畴?可不可以把价值范畴引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价值与真理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说人们的认识有事实认识与价值认识之分,那么,能不能由此说真理也可区分为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这种区分的根据何在?它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有何关系?等等。弄清楚这些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本刊这期发表了袁贵仁、薛克诚同志的两篇文章,并开辟了“关于真理与价值的问题”专栏,就是想促进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德育的童年即人类早期的德育。它产生于"原初民"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并在实践中进行着。德育目的服务于生活;德育内容是源于生活且孕育于禁忌规范、图腾文化、神话传说中的习俗性道德;德育方法主要是言传、身教、模仿等方式。人类早期的德育与生活就像孩子与母亲。德育曾经孕育在生活的母体中,而后脱离母体,走向独立。这对今天的童年德育有极大的启示。笔者认为应该重新审视德育与生活的关系,这不是要童年德育像原初阶段一样重新回归生活,而是要建构生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世纪。高新科技在给人类带来诸多好处和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效应,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危机。现代人对高新科学技术的恶性膨胀,产生了恐怖、逆反心理和悲观情绪。我们该如何应对高新科技对现代人心理健康造成的威胁? 现代科技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导致生产方式的变革、社会文明的进步,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威胁人类前景的全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粮食  相似文献   

20.
宪政的伦理基础及其社会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宪政伦理是指宪政的正当性及其道德意蕴.宪政的正当性来源于人类个体固有的最高价值--人的尊严,宪政制度生存的正当性基础即在于它是保障人有尊严地生活.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实现,是人的各种本质力量的全面发挥,是人之生存所内在的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终极关怀是人类最终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和彻底解放所需要的最高关怀.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宪政伦理在社会雏度所具有的道德意蕴就是人的解放,而在社会中保障人的应有权利则是人的解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