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往今来的书法作品中,有关佛家文字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重.具体来说,这类作品又可分作这样三类:一、佛教经典,二、塔铭院记,三、僧人碑传.这三类佛家文字是古代书法作品表现的重要内容,显示出书法艺术对佛教的发展也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先谈书写佛教经典的书法作品.从佛经的书写者来说,经生写经是最主要的力  相似文献   

2.
张阳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87-188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小说,可以说是具有自传性质的作品,也可以说是以小说形态出现的自传,小说里的情节几乎都有张爱玲本人经历作为创作基础,包括人物也多以张爱玲生前所结识的人作为原型。如宋淇就在给张爱玲的信中说:“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只要对你的作品比较熟悉或生平略有所闻的人都会看出来。”  相似文献   

3.
2014年底,我的邮箱中收到一篇撒拉族作家的散文。先前我对撒拉族文学的印象,一向停泊在诗歌一隅,所熟知的几位作家都是以诗名世;论及这个民族的散文与小说,则寂寥许多。可以说,视野不够宽广的我,已经想当然地把诗歌与一个民族画上了等号。因为上述背景,突然跳出的这篇散文稿着实使我心头一震。  相似文献   

4.
宋代僧道数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僧道作为特殊身份的神职人员,在人口登记方面与平民不同,由祠部统计掌握,但也有"不系帐"的寺观和僧道在人口统计之外。宋代僧道群体庞大,确切数量最多时是中国古代史自唐代到元代数百年历史中的高峰。其数量的发展变化经历了三落三起:三个低谷为宋初、宋神宗、宋高宗绍兴中后期;三个高峰为宋真宗、宋徽宗、南宋中后期。宋代宗教神职人员的主体是佛教的僧尼,其中僧人居绝对多数的地位,社会影响最广泛;道教的女冠最少,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5.
《法音》1986,(1)
近几年来,文艺领域内出现了一些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其中有的作品注意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懂得佛教知识,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佛教徒的生活,有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佛教。但也有不少作品(主要是有的电影、电视和小说)胡编乱造,随意夹杂武打和色情内容,歪曲了佛教的理论,戒规和历  相似文献   

6.
每件艺术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甚至艺术家不同人生阶段的作品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对艺术家作品的研究,从情感表现出发,更能抓住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文章以梵高绘画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为例,对他的作品从色彩、线条、整体画面效果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体会绘画中梵高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7.
《法音》1989,(3)
佛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固有文化融合而最终形成中国化的佛教。佛曲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也经历了大体相同的过程。中国佛教音乐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佛教初弘期的“西域化”阶段;二、自东晋至齐梁的华化及多样化阶段;三、唐代的繁盛及定型化阶段;四、宋元以降直至近代的通俗化及衰微阶段。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朝志怪小说中的孔子形象既有保持本色的一面,也有濡染新风而变异的一面,具体表现为四个主要特点:保持了一个儒者的本色、流露了隐逸的思想情趣、保持了两汉圣人感应天意和先知先觉的神异光环、被从民间百姓的视角还原为平凡的人。其原因主要与这类志怪小说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玄学庄风、两汉谶纬迷信之风的影响分不开,也是小说这种特殊文体规范的结果;此外,还可能受到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假若可以用人来比喻绘画整体,那么构图就是其中最关键的组成成分,它相当于一个人体骨架串接着各个机体部位,将其构架成为一个具有结构性的整体。构图是造型艺术的形式结构。艺术创作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其中包含着各个方面的创作要点,通过将不同阶段的创作内容进行整合而成为一个整体。而在这一过程中,构架也对整个创作作品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构图在一定程度上传达出创作人的价值取向和艺术思想,将这些精神层面的思想转化为感官所能接收到的内容,从而创作出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作品。因此,构图过程为古今中外的绘画大师所重视,但由于存在地域性差异,也使得西方画家在构图上与东方画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李林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12-112
《红处方》是毕淑敏第一篇长篇小说,它从心灵层面叙述了吸毒人员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况。被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的毕淑敏费尽心血将毒品串联成成一个血与泪的故事,该作品也被称作“中国第一部戒毒小说”。小说中三个女性人物和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有密切联系,体现出“三我”之间的冲突。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析小说,可以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冲突及悲剧产生的原因,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及吸毒引发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殊胜因缘     
提起佛教造像找想大家都不陌生。且不说敦煌、云岗、龙门这一类中外驰名的石窟。在全国各地众多寺院里也都还留存着历代流传下来的各种佛像。这些像使人们产生恭敬心、欢喜心,并自然对塑像者那种传神的艺术产生敬仰之情。但是,我们不禁要问,这类不朽作品是那些雕塑家创作的呢?我们可能从残存的题记、铭文中得知供养人、造像的主待者的情况,却很少看得到塑像者的名字(甚至可以说从来没有),为什么?我想这是因为佛教造像出自宗教信仰的需要,塑像者主要的目的是为给信众供奉。佛像的艺术欣赏价值是由于塑造者虔诚的感情、专注的意愿、…  相似文献   

12.
孟姜女传说作为一个脱胎于史传文学的故事,应该说从一开始即具有强烈的文人色彩。对孟姜女传说的改编创作,包含各种文人书写形式(包括诗歌、戏剧、小说及其他通俗文学形式)。在这种文人书写中,除散文创作基本上保留了文人阶层的文化理想外,绝大多数的诗歌创作皆为乐府诗,此类诗歌与民间传说联系紧密,有着较强的民间色彩,而其他有名或无名人士创作的俗体文学几乎全部走向民间,从而实现了该故事的彻底民间化。  相似文献   

13.
李小斌 《法音》2019,(6):34-39
正佛经版画,是指在佛教经文典籍中的佛教图像。作为佛教美术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古代佛经版画留存于世的作品数量众多,年代自北周一直到明清,尤其是明代的佛经版画在内容和数量上皆属空前。以往有关佛经版画的研究,多是作为版画史、印刷史的分支来看待,即使在佛教美术的相关研究中也常被列入图像志的序列,对其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哈金以"中国故事"为题材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这些作品中有一个明显的转折,即从以"文革"前后的中国大陆为背景,变化到以在美国的华人移民生活为背景。除了这一明显的时空上的流变之外,故事所塑造的"中国人"形象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等待》和《自由生活》两部小说为例,可以看到哈金通过讲述"中国故事",探讨了更具普遍性的精神困境问题,同时也与他自己的创作历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中国民间的观音信仰,实超出了佛教的范围。民间信仰的观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善神、福神。她总是以宽厚的慈爱,满足人们的各种祈求。民众信赖这位菩萨,并把她艺术化。不仅在寺庙中有各种塑像和壁画,历代画家也精心绘制了数不清的观音像,同时在民俗文艺中,如戏曲、说唱和白话小说,也有大量歌颂观音的作品。观世音菩萨来自印度佛教。佛教经典中对这位菩萨的出身有多种说法;按照佛教经轨,观世音菩萨为救度众生可以变化示现为多种形象,如“六观音”、“七观音”、“十五尊观音”、“三十二应”、“三…  相似文献   

16.
汉魏六朝神仙道教小说艺术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初步形成时期,也是我国文言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志怪和轶事小说,并由此奠定了我国文言小说的基础。所谓神仙道教小说,是指以宣扬神仙道术为题材的志怪小说,这类小说以描摹神山异境为能事,张扬神仙可学、道术可求思想,特多奇  相似文献   

17.
中国都市佛教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以道济为代表,传统都市佛教凸显空间性,即都市与山林作为对立范畴的独特意义;以太虚为代表,近代都市佛教凸显合法性,即佛教与时代变迁的相互应和;当代中国进入消费社会以来,都市中普遍出现的以商业诉求和旅游形态为主要表现的佛教,是都市佛教发展的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的都市佛教解决了自身的合法性问题,而第三阶段的都市佛教则全面介入了世俗生活。第四阶段的都市佛教应该超越前三个阶段,以对世俗生活的有限介入,通过情感共同体的建构,复兴宗教体验,形塑宗教记忆,从而起到缓解都市生活节奏的重要作用。在后工业社会与数字媒体时代中,佛教的现代转型应保持未完成态,从而显现出新的属性。  相似文献   

18.
域外佛教文献,本文仅指现存于域外并以汉文书写的佛教文献而言。这类文献,日本保存的数量最为丰富。本文在介绍日藏佛教写本的来源、书写与流传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百年来日本学界对佛教写本的研究概况,并指出日藏佛教写本可以为研究中国佛教写本大藏经、保存中国佛教古佚书,乃至在文本辑佚、校勘等方面提供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对中国佛教研究有着重大意义。中国佛教既是印度佛教在中国的开花结果,也是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佛教的根源。中国佛教不仅独存于中国,还以种种方式流传、保存、移植于域外。利用域外佛教文献研究中国佛教,可以拓展研究的空间和视野,具有广阔的学术前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一直有著述立说的传统,在浩如烟海的史乘中,佛教典籍占有相当的比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受到国人的注意,出版佛教典籍成为我国出版业可以挖掘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资源,现在仅有关佛教的藏经已经出过多种不同的版本,这些大型佛教出版物,一般都是整套重印,即使是选编本,其数量也仍然可观,并且只是在已有的大藏经中挑选某一部分予以再编,如此重复出版,市场已经饱和了。这么说来,佛教的出版市场是不是已经再没有什么潜力可以挖  相似文献   

20.
佟君是我初习写作时的文友,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个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人,他于70年代恢复高考那年考上了一所专科学校,毕业后分回县农业局工作。虽然他是学农的,但却是个痴迷的文学发烧友.当我们还在诗歌、小说、散文“三大块”里一一尝试时,他就涉足科幻小说领域,并一口气发表了不少有影响的作品,曾在很大范围内引起了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