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黄寺是1652年(顺治九年)为迎接西藏宗教领袖五世达赖进京,在北京德胜门外修建的一座藏传佛教寺庙,俗称达赖庙。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西藏政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六世为乾隆七十寿辰由西藏前来祝寿,乾隆按照前例在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东侧,仿后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修建了须弥福寿之庙,俗称班禅行宫。这两座寺庙的建成,时间一早一晚,地点一在北京,一在承德,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同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北京中轴线北端、德胜门外黄寺大街路北,有一 座红墙环绕、黄色琉璃瓦覆顶的古寺。它就是闻名中外的北京古刹西黄寺。这里环境幽雅,景色迷人,身披紫红色袈裟的僧侣往来其间,院内书声琅琅,香烟袅袅,一派佛居圣境的景象。这就是著名的培养活佛和高僧大德的高等学府——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 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成立于1987年9月1日,由已故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创办并亲任首任院长。在学院成立大会上,十世班禅大师明确指出:“藏传佛教以悠久的历史和举世闻名的经典著称于世,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作为活佛肩负…  相似文献   

3.
由北京德胜门,沿着新扩建的宽敞的德外大街一直向北行,就可到达位于马甸街路西、地处交通要道的马甸清真寺。马甸街居民区与相对于咫尺之外喧嚣的闹市相比,来往的车辆与行人相对少一些,所以给人安静怡然之感、宛如远离都市的世外桃源。马甸清真寺就坐落在这安谧的穆斯林聚居区中。马甸清真寺的建制 马甸清真寺总面积为3800多平方米,新修的漆着黄边的两扇深红色大门特别引人注目。马甸清真寺大门上为青灰色筒瓦屋顶,门楣上悬挂着一块蓝底横匾,上书“马甸清真寺”五个大字是马甸清真寺明显的标志,在匾额下是用阿拉伯文书写的匾额。…  相似文献   

4.
靖居丛录     
《法音》1989,(10)
中国佛教学院中国佛教学院于1940年一月开始筹备,二月正式成立,设有董事会,院长聘请周叔迦居士担任,下设教务、训育、事务三科主任及文犊、会计、庶务等职员。院址在北京德胜门内甘水桥瑞应寺。寺创始元代,至明成化三年(1467),万贵妃为宪宗祈福,颁帑金拓基重建,赐额“龙华”。迨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左都御史揆叙,宅于寺之西偏,睹金容晦暗,梵栋崩摧,乃布金祗园,更兴绀宇。明年工竣,适逢康熙帝六十寿辰,乃欣洒宸翰,敕名“瑞应”,并书“法云真际”匾额及七言联“花外梵音流慧日,阶前树色绕慈云”以显异之。寺中有文光果树,是年盛开,缀实累累,群臣撰诗歌颂,  相似文献   

5.
感悟形式     
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回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梦想是人生的一种形式。快乐是知足的一种形式,幸福是奉献的一种形式,知足是幸福的一种形式。贪婪是痛苦的一种形式,孝敬是感恩的一种形式,呼吸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生命是存在的一种形式,存在是灭亡的一种形式,成功是创造的一种形式。时间是财富的一种形式,婚姻是爱情的一种形式,劳动是光荣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漂泊感悟     
车票一张背叛故乡的纸,一张着色青春的纸。流水线一条没有湍急波涛的河,一条淹没青春的河。工薪一些劳动的果实,一些汗水的回报。炒老板鱿鱼一种不满的回应,一种主动的抗争。老乡一声道出漂泊身份的话语,一声拉近两心距离的话语。乡愁一份难以梳理的惆怅,一份夜夜难眠的心结。回家一条常常梦回的路,一条无法常回的路。漂泊感悟@陆章健~~  相似文献   

7.
○不要苛求这个世界完美,因为,你自己就并不完美。○月下一湾水,水上一叶舟,舟中一粒人,而私欲,是心底里无边的月色。月色那么美。一抬头,一轮朗月;一低眉,一怀媚月;一转身,一片清月;一投足,月盈袖,风在肩。  相似文献   

8.
宁静是心灵和谐的标志,是看透名利得失,荣辱成败的觉悟,心灵的宁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一种气度,更是一种修养,一种能力。真正的宁静来自内心的沉稳和坚定,来自生命的品质和追求。宁静是高朋满座时不会昏眩,宁静是曲终人散时不会孤独。大气是一种忍让,一种淡泊,一种谦逊,一种睿智,一种精神,一种修养,一种宽容,一种力量。个性是一种独特的品格,它不趋同不媚俗,它拥有自尊的血型,叛逆的气质,奇异的风采,它拥有  相似文献   

9.
视角     
正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组依次出现的镜头:一朵鸡冠;一个鸡头;一只雄鸡;一扇立着一只雄鸡的窗户。镜头再由窗户放大,最后放大到一幢房子。原来,整个画面构图,并不是表现一朵鸡冠,而是一幢房子。如果你看到一朵鸡冠,就说那是一朵鸡冠,其实,那是一幢房子。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说:我们看见的一切,只是一个视角,而不是真相全部。  相似文献   

10.
拒绝沉默     
沉默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如果不是羞怯或者天生木讷的话, 便是参透人生之后的一种智慧, 是经历风霜之后的一种成熟。有时候,沉默是一种温柔, 一种绵绵的爱心,一种东方的冰清玉浩的美丽。有时候,沉默是一  相似文献   

11.
日本以培养围棋人才而著称的木谷道场创办人木谷实,常让弟子们轮番对弈,然后汇报战绩。有一次,两个弟子下了两盘棋,各胜一局。弟子甲汇报说:“我今天一胜一负。”弟子乙也说:“我同样是一胜一负。”木谷实问清具体情况后,严肃地对弟子乙说:“你不是一胜一负,而是一负一胜。”弟子乙说:“反正都是每人赢一盘,‘一胜一负’和‘一负一胜’有什么区别?”木谷实严厉地指出:“大有区别!如果是单淘汰的赛制,你负了一局后,就不可能有再胜一局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筷语     
正1一根筷子,不要嘲笑另一根筷子;这根筷子,不要看不起那根筷子。一根筷子再聪明、再有才能,离开了你的同伴,你什么也不是,你自己也成了废物。两根筷子携起手来,才能同展风采。筷子,更需要另一半。一双筷子要步调一致、目标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夹"起成功。否则一根想东、一根想西,一根朝里、一根朝外,一根往上、一根往下,什么事也干不成……互相掣肘,受损害的不只是对方,还有自己。  相似文献   

13.
应该按矛盾是否一方克服另一方,分为两类:一是共存性矛盾,一是非共存性矛盾。非共存性矛盾是指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总是一方战胜另一方、一方克服另一方、一方吃掉另一方而引起的事物质变。这类矛盾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真理和谬误、科学与迷信、建设和破坏等等。共存性矛盾则没有一方战胜另一方、一方克服另一方、一方吃掉另一方的问题。矛盾双方,在又统一又斗争的关系中,自始至终共存着。它们的对立面斗争,不是采取互相克服而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因而呈现为另一种形式的互相转化。这类矛盾,如果采取一方克服另一  相似文献   

14.
正古人做诗,最忌同一首诗中字词重复,而"一字诗"却是要"一"字多次乃至十几次反复出现,不仅不能有重复与拖沓之感,而且诗的内容还要与一定的事物相应。这本是难而又难的事,可是,古代一些名家却竟相玩起"一字诗"来。唐人王建有一首古谣: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霞;一来一去道上客,一颠一倒池中麻。全诗用了八个"一",全统一到一幅风景画里。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有一次外出访友,来到江边渡口,可是  相似文献   

15.
有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一条一寸虫,碧绿绿的像是一小块祖母绿宝石,停在树枝上,它想一口吃掉它。一寸虫说:"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很有用,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一量我的尾巴。"  相似文献   

16.
《说文》曰:“一。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汉书曰:‘元元本本,始于一。’”由此可见:“一”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一”乃是万事之本始,万物之流宗。“一”又是一切数目的基本,天地间万象虽殊,但终归于一。用今日的哲学术语来说:“‘一’是神学、形上学、宇宙学、  相似文献   

17.
龙一鸣 《天风》2004,(8):10-11
作为一名基督徒,拥有一颗善解人意的爱心,使更多的人群 看到神的良善。如果我们都拥有一 颗善解人意的爱心爱人,那么,这个世界就多一份惊喜,多一份 温暖,多一份关怀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新月 《天风》1995,(3):24-25
我曾经结识过一位弟兄,他的经历是一个美好的见证,让我永不能忘怀。一闭上眼睛,他就浮现在我面前,让我激动不已。 去年八月的一天,我和一位弟兄到沂蒙山区的一个乡村教会去讲道。礼拜结束后,一位老大娘建议我去看望一位弟兄,我同意了。  相似文献   

19.
正有两种喧闹,一种是时刻想往人窝里挤的喧闹,一种是时刻要博人眼球的喧闹。前一种喧闹,可以用"凑热闹"来形容;后一种喧闹,则近乎自恋,不说也罢。同理,有两种寂寞,一种是迫不得已的寂寞,想往人前凑,但别人不理你,寂寞;一种是心安理得的寂寞,我自己要寂寞,于是乎寂寞。前一种寂寞,可说是被动的寂寞,其本质还是喧闹;后一种寂寞,可说是主动的疏离,是心想事成。我喜欢这后一种寂寞,恰如我喜欢的陶渊明或者庄子,就是这后一种寂寞。  相似文献   

20.
正民国老课本,有这么一篇课文,只有四句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很有画面感。草地青翠,繁花点点。三只牛和一只羊都低着头,一刻不停地吃草。草那么茂盛,对它们来说,是一场舌尖的盛宴,怎么会顾得上抬头呢?但另一只羊却不,它仰着头,在看花。这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