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黄公望,是元代的著名画家。在元代画坛中,山水画成就极丰富,艺术品格也高,对后世影响巨大,而黄公望正是元代画坛的领军人物之一。画史上称元代成就高者有四家,公望为其首,且与其他三位关系密切。如果谈到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自然不能不提,其作者,正是黄公望。黄公望既是善画的道士,又是把道教精神贯穿于绘画的大家。  相似文献   

2.
地域·自然·心象——中国山水画"地域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域化特色,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着眼于人文传统的角度,来研究"地域性"的品格、色彩与精神."地域性"的美学基点对于不同画家影响的稳定性,体现出了地域性自然之美对山水画创作的有效性与可能性.以此为基础,将形成一种山水画艺术地域性自然之美与山水艺术心灵双向互证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最早出现于魏晋时期,但是并未脱离人物。直到隋唐时期,山水画才成为独立的画科,从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国山水画的高峰是五代宋初,且统治者还建立了书画机构——画院。其山水画追求以"真"为美的美学理念,将艺术主体的情感表达寄托于山水,感悟山水的精神内涵,从而将自然美上升为艺术美,展现宋代山水以"真"为美的审美意趣。北宋山水画以"真"为美的体现需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一是从古代哲学与山水画理论的发展来论述"真"的定义;二是从理学与画家作画的态度探讨北宋山水画追求"真"的成因;三是以"真"为美对后世的影响与对当代画家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元代的小青绿山水画在青绿山水画史上别具特色,有着明显的时代性。元代绘画追求清淡、高逸,这也体现在它的山水画上。因此,山水画在元代跃入了另一个境界,高雅落寞,有很浓郁的抒情味,即使是富丽浓艳的青绿山水画,在元代也趋向了简澹朴拙。  相似文献   

5.
山水画不只是一味地学习古人笔墨形式,更不是如西方素描对现实景象的照搬照抄,而是画者将客观物象加以主观思想提炼出来的艺术表现形式,这有赖于画者身处的历史背景及个人修养,借以画面传达出的一种文化精神,属于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桂北地区,山多地少、岩溶广布,有着错综复杂的丘陵。丰富的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吸引着各地的画家为之挥毫泼墨,造就了许多风格鲜明的山水画家。以桂北地区的山水为题材,知微见深,深入发掘桂北地区山水所蕴含的自然属性及人文内涵,通过对众多画家描绘的桂北山水画作品笔墨语言分析、研究,探求中国山水画的本质特征及创作规律。通过艺术家们对桂北山水形态审美意趣的笔墨表现,来探讨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绘画的传承态度。  相似文献   

6.
中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山水画家,如吴道子、荆浩、郭熙、王诜、李唐、王希孟等人,这些大师们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一、中原水墨山水画的产生与成熟时期 中原水墨山水画的产生与成熟,也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产生和北方水墨山水画派的成熟时期。中国山水画出现于战国之前,确立了南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熟于五代。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中原出现了两位重要的山水画家,一位是唐朝的吴道子,中国山水画的创始人。另一位是五代  相似文献   

7.
明清之际,民族矛盾日益突出,一批正直官吏和爱国人士为忠于明王朝归隐于名川山际之间,这些遗民画家具有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有开拓、创新精神。而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新安画派最为代表,他们重视气节,在政治上不与清王朝合作,有的奋起抗争,有的则遗世孤高,远离世俗之地。他们重视生活感受,亲近自然,容与自然。传承了山水画的精髓,推动了山水画的发展。在艺术上他们利用了传统的形式抒发正式情感,创作了真正代表这个时代的经典作品。对后世及其他画派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人画家向来偏爱写意山水画,喜欢寄情于山水之间,用笔墨描抒发志趣,聊以遣兴,有着以形写神、画中见我、意味大于形式的追求。写意精神受道学思想影响颇深,不仅抒发着画家的个人情怀,表现人格精神,更体现着宏大的生命意识与宇宙观念,是中国山水画中最精妙之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绘画的改革,山水画的面貌也有所改变,但其中道法自然的哲思,情景交融的审美趣味,对意趣和自由的追求,都是不以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的,这正是山水画形式下写意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青绿山水画作为传统山水画的一种类型,经历了从滥觞、繁荣到式微的过程,近代以来,又在张大千、吴湖帆等画家的影响下开始重回历史舞台的主角。就广西地区来看,青绿山水画在当代的发展也受到画家们的重视,尤其是在广西当地特有的山水风光的映衬下,青绿山水画充满了广西特有的地域特点。这从一方面繁荣了广西山水画的风格类型,另一方面也催生了一批极具代表性的青绿山水画家。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画家对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过程十分重视,作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源泉,自然生活能够与画家心灵相互融合,使得"与山川神遇而际化"的境界能够得到实现。因此,我国的山水写生,并不是将景物的再现作为目的,对于自然、作者之间的互相深化十分强调。从实际出发,结合创作经验,就山水写生对创作的影响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元诗“四大家”与道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蒙古贵族统治下的元代,汉族知识分子与道教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的产生有着不同于其它朝代的显著特征。本文通过对元延祜年间诗坛“四大家”的生平活动、思想创作的分析,指出元代知识分子为捍卫汉民族传统文化,为仕进显达等目的而日益与道教走到一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写意山水画是通过简练灵动的笔墨来描绘大自然。相对于工笔山水画而言,写意山水画可以说是一种具象的心画,它融入了画家的主观情感色彩,更能展现客观景物的神情韵致。写意山水画是画家对客观景物在自己心里印象的呈现,不仅具有写实性,也具有对写实的超越和升华,还具有抽象性。本文就写意山水画的抽象性进行一下思考探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大好河山成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舞文弄墨的重要背景和题材。中国的画家在作画时对山水画更是情有独钟。久而久之,中国的山水画也自成一派,山水画家的山水情结也更加浓重。从中国画的山水情结出发,分析了山水画空间观存在的价值,从处理山水画的空间观、充分体现山水画空间观和中国画空间观的布局和思考阐述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观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研 《美与时代》2014,(5):73-74
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中体现了基于儒学的绘画美学思想。其中以绘画“四可”来提高人格的境界;阐释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在自然中真正地理解、感受和把握山水变化的美;在“三远”说中表达画家对于生命境界的追求以及心灵安顿的寻求。《林泉高致》不仅是对山水绘画的总结,更具有美学和文化上的重要意义,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方从义是元末著名道士画家,在道教史和绘画史上皆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师从正一道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还与黄公望同师于全真高道金月岩,并受真人封号。方从义是一位非常高产的画家,创作绘画达七八十幅之多,风格独树一帜,具有明显的道家精神。  相似文献   

16.
元代山水画在历史山水画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绘画风格更能表现个人的生活境况与心灵情感,在笔墨的运用上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元代文人墨客多将内心寄托于山水、诗词之中,借助于此找寻仅有的归属感,他们追求隐逸,远离仕途,尤其是在山水画中所探讨的隐逸思想颇多。首先分析了隐逸文化和山水画之间的关系,继而从元代山水画的隐逸根源、人文情怀以及笔墨情趣入手,阐述了元代山水画所传达的隐逸思想,并通过对作品的解读探讨了山水画隐逸特质的表现形态,最后论述了元代山水画隐逸思想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山水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山水画更加历久弥新。当代我国的山水画正在经历着转型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我国山水画的传统部分要加以传承,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只有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够实现我国山水画新的发展。山水画家都是根据自己对大自然山川河流的感受来进行艺术创作的,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山水画的发展和创新对于中国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我国的山水画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当代,我国的山水画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当代我国的山水画创作仍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要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吴文雄 《美与时代》2006,(11):42-43
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表现了秋初之时富春江两岸的景色。画中的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雅洁飘逸,都生动地展示了江南翠微杳霭的优美风光。研究这幅伟大的作品和黄公望的人生经历,对于今天的山水画创作会有诸多教益。  相似文献   

19.
巫剑 《美与时代》2005,(12):57-59
要学好中国的山水画,既应懂得古人之理法,又要懂得自然之理法.在中国山水画的教学中,临摹可以掌握古人之理法,写生能够掌握自然之理法,而临摹和写生不仅是山水画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内容,还是山水画家培养艺术创造精神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山水画的虚实空间,是画家的情感与自然关系结合之后搭建起来的心灵空间。画家借自然山水,创作出画面的虚实空间以实现其创作愿望。这种虚实关系深受儒、禅、道三大哲学体系的影响。儒家讲求伦理教化和积极入世,禅宗重六根清净和空无寂灭,而道家则偏重清净虚无和消极出世,它们共同构建了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美学思想和价值,同时也区别于西方。在新时期,我们只有把握虚与实的对立统一规律,才能在实践中让自己的艺术境界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