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旨在探讨颜色属性对基于时间的图形预览搜索的影响及其机制。实验采用视觉标记实验范式的变式考察三种颜色的图形刺激的预览收益。结果发现:搜索与旧干扰物相同颜色的靶子和搜索新异颜色刺激并未出现反应时的差异,而且,两者都快于搜索与新干扰物颜色相同的靶子。这说明,在图形刺激的预览搜索中,观察者没有主动抑制旧干扰物的颜色,而是主动加工新出现的刺激。还探讨了基于颜色标记的抑制机制和主动非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预览搜索中基于颜色的两种自上而下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翔宇  许百华 《心理学报》2007,39(6):977-984
预览搜索(preview search)研究是近几年来注意选择研究领域新的热点。本研究将预览搜索任务和探测任务相结合,通过两个实验证明了预览搜索中存在基于颜色的自上而下加工。在每次实验中,先出现预览项目,然后让被试根据有无提示音完成搜索任务或探测任务。在实验一中,探测点的颜色为旧项目同色和无关色两种;在实验二中,探测点的颜色为新项目同色和无关色两种。结果发现,旧项目同色的探测子的反应时长于无关色反应时,而新项目同色的探测子的反应时短于无关色反应时。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在预览阶段,可能存在两种自上而下加工,一种是主要基于旧项目颜色的抑制定势,另一种是基于靶子颜色的预期定势。这两种自上而下的调控机制可以解释预览效应的原因,同时利用颜色等特征的格式塔组织也在预览搜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眼动(Eyelink-2000)自带软件EB编制实验程序呈现由字母“T”经旋转后组成的刺激材料,参照预搜索范式设计了“预览组”和“清屏组”两组实验,利用区组内评估法评估两组实验预览效应产生与否以及产生的程度,以此来考察预览效应产生的内在机制.实验结果显示不管靶子是否出现,预览组和清屏组产生预览效应的程度一致,这表明:预览效应的产生是被试基于自上而下对旧客体的抑制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预览效应是一种在已经存在的多个旧客体中优先选择多个新客体, 对新客体表现出优先加工的现象。文章综述了预览效应认知神经机制的两种主要观点:(1)旧客体抑制观点, 认为预览效应是由于对旧客体的抑制; (2)新客体突现捕获注意观点, 认为预览效应是由于新客体出现伴随着亮度突然增加捕获注意。这两种观点之间的主要争论在于:预览效应与新旧客体亮度变化的关系; 新旧客体的颜色关系是否影响对目标的搜索; 在一些因素的作用下, 旧客体形状变化是否还会破坏预览效应。文章指出, 预览效应是旧客体抑制机制与新客体突现捕获注意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预览搜索中的优先选择解释机制一直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按照时间进程分析了视觉标记机制、新刺激出现自动获得注意的机制和时间分离假说,结合预览搜索的时间阶段和相关研究提出了主动非抑制假说,并对预览搜索的不同时间阶段可能涉及的解释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Weber和Camerer实验范式的基础上,基于真实并购预览概念提出了组织文化并购预览,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探索了组织文化预览对并购后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组织文化预览对提高并购后组织绩效有积极作用,其中双向组织文化预览对改善并购后的整体绩效以及主、并双方各自的绩效都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单向组织文化预览未显示出显著的积极影响;(2)组织文化预览可能主要起效于并购后初期,在并购后短期内对整合组织文化有积极促进作用,利于并购后的快速整合。实验结果为组织文化预览在企业并购整合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7.
采用预览搜索范式,考察新旧客体颜色比例对预览效应的影响。实验一通过操纵旧客体的颜色比例,考察旧客体颜色比例对预览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旧客体颜色比例影响预览效应,并且预览效应受目标与旧客体颜色比例关系的影响。实验二通过操纵新客体的颜色比例,考察新客体颜色比例对预览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客体颜色比例影响预览效应,并且预览效应受目标与新客体颜色比例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预览效应受新旧客体颜色比例关系的影响,并且基于旧客体颜色的抑制机制起到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客体回溯范式,以客体预览利化效应(object specific previewing benefit, OSPB)作为指标,考察表面特征线索对客体保持的作用。实验1使用双向隧道创建时空线索不明确的条件,研究表面颜色特征线索的作用。实验2使用单向隧道使时空线索明确,研究表面颜色特征线索与时空线索一致、冲突情境下的客体保持。实验1和实验2均出现了OSPB效应,且实验2冲突情境的OSPB效应低于一致情境。研究结果表明在时空线索不明确的条件下,仅凭表面颜色特征线索就能实现客体保持;在时空线索明确的条件下,时空线索是客体保持的主要线索,同时表面颜色特征线索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明  张阳 《应用心理学》2005,11(2):122-127
采用2×2被试内设计,考察了在靶子呈现位置不确定、SOA为800ms条件下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结果表明在空间位置不确定的情况下存在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说明颜色与空间位置、客体一样在注意的搜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还对基于颜色的重复劣势效应的机制提出了新的假设。  相似文献   

10.
彭宇彬  宛小昂 《心理学报》2022,54(7):736-747
人们常将特定的颜色与风味联系起来形成色味联结, 而且颜色线索会影响风味感知, 这体现了视觉信息对味觉信息加工的跨通道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行为实验, 考察了味觉信息是否也会影响视觉搜索。实验任务要求被试品尝饮品后对形状靶子进行视觉搜索, 并且操纵了味觉刺激的提示性以及靶子颜色与风味之间的关联性。实验1的结果表明, 当风味线索提示的靶子颜色是与风味关联的颜色时可以加快视觉搜索。但如果与该风味关联的颜色出现在干扰项上, 风味线索则无法促进视觉搜索。其后, 我们在实验2中排除了语义启动的混淆, 也发现了与实验1一致的结果。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风味线索会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 证实了味觉刺激对视觉注意的跨通道影响, 为色味交互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揭示了跨通道影响可能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
如果先呈现若干分心物,然后添加靶子与其他分心物,那么就会改善搜索——预搜索效应。对于过滤分心物的潜在机制,研究者相继提出了主动抑制说、突然呈现说与时间分离说等理论。这些理论都有其合理的一面,能解释一些特定的实验现象,但任何单一机制都无法解释所有的实验现象。文章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整合已有的实验现象与理论,系统考察旧客体与新客体的作用,重点整合抑制说与突现说,它们可能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  相似文献   

12.
杨锦绵  余程晨 《心理科学》2021,(5):1081-1088
本文试图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调整目标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操纵目标词上注视点的眼跳发起位置,考察该变量对预视效应的影响。主要结果发现,和目标词上注视点的眼跳发起距离近的条件相比,眼跳发起距离远时凝视时间和回视路径时间的预视效应更大;但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表明这是一种阻碍效应。虽然“预视效益”这个词常用来代表预视加工,它实质包含了预视促进和阻碍两种不同的加工。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大家理解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加工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雷学军  金志成 《心理学报》2006,38(2):170-180
考察范畴混合与预知靶子范畴对预搜索的影响。以2到9的汉字与阿拉伯数字为范畴材料,以搜索一个靶子数字(三、七、3或7)为任务,以预搜索为实验范式。在一些条件下,被试预知靶子的范畴,其它条件下则无法预知靶子的范畴。结果表明:(1)预知靶子范畴可以改进搜索;(2)当靶子与旧客体的范畴相同时,上述预期效应就会减弱;(3)当靶子与旧客体的范畴不同时,范畴预期效应又增加了。最后讨论了实验结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义预视效益(SPB)对于揭示阅读中读者能否从副中央凹提取高水平信息具有重要意义。关于SPB的产生机制仍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同时操控预视词的合理性和语义相关性考察了二者对汉语阅读中双字词SPB的影响。结果发现,合理性主效应显著,合理预视下目标词的注视时间显著短于不合理预视;语义相关性主效应不显著,未发现二者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语境匹配假说,进一步说明了汉语阅读中预视词的合理性对SPB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5.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contextual cuing (M. M. Chun & Y. Jiang, 1998) within the preview paradigm (D. G. Watson & G. W. Humphreys, 1997). Contextual cuing was shown with a 10-item letter search but not with more crowded 20-item displays. However, contextual learning did occur in a preview procedure in which 10 preview items were followed by 10 new items. Repeating the new items alone did not generate contextual learning, but repeating the preview items alone did, as long as they had a consistent spatial relation with the target. This was not merely due to the onset of the preview items being associated with the target location. No learning effect took place with a preview of homogeneous items that competed less for selection with new stimuli. The results provide evidence for old items being processed in preview search and providing a context for subsequent search of new items.  相似文献   

16.
闫国利  刘敏  孟珠  张莉  李赛男 《心理科学》2019,(5):1113-1119
字形信息在汉语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学二年级是儿童阅读流畅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对注视点右侧字词的预加工及所获得的预视效应是影响流畅阅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考察了字形信息在二年级学生预加工中的作用。实验1采用副中央凹启动范式发现,在词汇识别任务中,二年级学生在100ms副中央凹启动时间下,表现出字形预视效应。实验2采用边界范式发现,在句子默读任务中,二年级学生能够获取副中央凹处的字形信息。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使用副中央凹处的字形信息,促进随后中央凹处的词汇加工。  相似文献   

17.
字形信息在汉语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小学二年级是儿童阅读流畅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对注视点右侧字词的预加工及所获得的预视效应是影响流畅阅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考察了字形信息在二年级学生预加工中的作用。实验1采用副中央凹启动范式发现,在词汇识别任务中,二年级学生在100ms副中央凹启动时间下,表现出字形预视效应。实验2采用边界范式发现,在句子默读任务中,二年级学生能够获取副中央凹处的字形信息。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使用副中央凹处的字形信息,促进随后中央凹处的词汇加工。  相似文献   

18.
副中央凹预视效应指当读者正注视某个词(即位于中央凹的词n)时, 可以获得词n右侧词(即位于副中央凹词n+1或词n+2)的部分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能否从副中央凹预视到信息, 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阅读效率。因此, 探讨阅读过程中的副中央凹预视效应产生的条件、影响因素及机制, 成为阅读心理学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外文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研究进展, 包括副中央凹预视效应的研究范式, 中外文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预视的信息类型、不同类型信息预视加工的时间进程, 以及空间上获得预视信息的范围。最后提出中文阅读过程中副中央凹预视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