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析葛洪《遐览》的道教书目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洪是中国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 ,《抱朴子内篇》为其代表作 ;该书以篇为卷 ,且各卷之论述又相对独立完整 ,《遐览》为其卷之 1 9。本文对《遐览》的书目特征和社会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作者认为 ,《遐览》是中国道教目录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道经目录。  相似文献   

2.
封面说明     
唐人临《黄庭经》卷,佚名。纸本,手卷,26.3cm×106.3cm。历代书法家所抄写的《黄庭经》,为《太上黄庭外景玉经》,约成书于魏晋之际。葛洪的《抱朴子·遐览篇》中已有著录。一般认为该经出于《黄庭内景经》之前,亦有人认为出于《内景经》之后。  相似文献   

3.
葛洪与中国道教目录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 ,道教目录学是中国古典目录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本文对葛洪的道教目录学思想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 :葛洪是中国道教目录学的创始者 ,其代表作《抱朴子内篇》中的《遐览》篇则是中国道教目录学史上的第一部道教目录学著作。  相似文献   

4.
经籍     
道教初创时,经籍不多,除奉《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外,重要的有《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东晋初,葛洪《抱朴子·遐览》篇著录道经凡670卷,符箓500余卷,总共1200卷。此后,为了阐发教义、与佛教相抗衡,以所见滋长,造经日多。《灵宝经》、《上清经》、《三皇经》等皆于东晋中后期陆续出现。据考证,上清、灵宝等均系经之总称,各统经数种或数十种,“后人据先出道经,敷  相似文献   

5.
李冀 《宗教学研究》2017,(1):111-119
《太上感应篇》是道教第一部劝善书,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学界在其文本来源、成书时间等问题上尚存分歧。本文以《太上感应篇》文字为依据,探讨其与宋徽宗注《老子西升经》、《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赤松子中诫经》、《抱朴子内篇》等道经之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感应篇》文本的编纂以《赤松子中诫经》、《抱朴子内篇》等魏晋道书为底本,沿用了宋徽宗注《老子西升经》语句,摘用了《上清金匮玉镜修真指玄妙经》的部分文字,抄袭了《太上金柜玉镜延生洞玄烛幽忏》,《感应篇》编纂者应是收集、整理《万寿道藏》的道士或官员,该篇成于政和六年(1116)十月至政和八年(1118)十月之间。  相似文献   

6.
<正> 一、《论语》一书的撰者与编纂方式《论语》的撰者与编纂方式近来日本方面比较出色的研究不外藤塚邻说(弘文堂刊《论语总说》)、武内义雄说(岩波书店版《论语之研究》)、以及津田左右吉说(岩波版《论语与孔子思想》)三者。这三说各有特点。藤塚的说法随明代罗喻义与清代崔述之说,认为:(一)论语一书分上论十篇与下论十篇,下论十篇中前五篇与后五篇又互有不同。(二)从《论语》诸篇性质上说,全部二十篇各具特征,下论的后五篇中新异的成分尤多。(三)二十篇依次可看出有由精向粗发展的趋向,对编者的苦心孤诣给以高  相似文献   

7.
《三皇文》在魏晋道教徒中是极受重视的道书,南朝时以《三皇文》为基础,续加增益,孳(阝孚)出一大组道经,陆修静总括三洞,将之编成洞神经,为三洞经书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巨,但这部重要经书明白大霁《道藏阙经目录》已著为阙经。直到现代陈国符先生著《道藏源流考》也认为它已佚失。于是当代学术界对《三皇文》的研究,便失去了第一手资料,只能依据有关记载和《道藏》中尚存的《洞神八帝妙精经》等,对它作一些推测,故而难免隔靴搔痒,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相似文献   

8.
无知与奸诈     
晋代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约公元284—364年)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家、儒家和道家,著有《抱朴子外篇》、《抱朴子内篇》、《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神仙传》、《隐逸传》、《集异》等书。受其生活年代的文化背景及现实的影响,葛洪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炼丹家,然而其对封建迷信的危害却有一定的认识,并力图破除一些迷信现象。今读到其中两则故事,遂生联想,乃作札记。  相似文献   

9.
汉代已有经典《玄女经》和与素女有关的房中图书流传。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的《素女经》,是汉代的传本、改名本或改编本。六朝以来,《玄女经》和《素女经》广为流传,玄素成为一种房中术的专称。日本永观二年,即宋太祖雍熙元年(984),日人丹波康赖编《医心方》。该书保留着汉代《玄女经》和《素女经》的基本内容,流传至今。《玄女经》和《素女经》教授的玄素之道的主要内容及理论底蕴,与马王堆帛书房中术一脉相承,唯重点有所不同,且有所发展。此外,还增加了一些新内容。  相似文献   

10.
葛洪(283~363),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是东晋著名的道教学者和医学家。在道教历史上,葛洪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法对后代影响很大。关于养生的论述,主要收存于《抱朴子内篇》(这是他最重要的道教著作),另外还散见于《抱朴子养生论》、《肘后备急方》等著作中。  相似文献   

11.
感谢上海教区陈崇德先生、天津教区西开总堂王双魁修士和上海光启社丁根发先生的好意,使我先后读到近年新译的几本中文弥撒经书:《圣周礼仪》(1992年港版)、《主日感恩祭典—主日弥撒经书》(1982年版)和《乙年主日弥撒经文》(1994  相似文献   

12.
正海外道教学由海外各国的道教学组,成在道教学研究方兴未艾的今,天其在海外汉位界的学术地学日益突出。2013年6月,由朱越利先生主编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理论·视角·方法——海外道教学研究》一书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本书由9篇论文、7篇述评和一组附录《海外道教学文献目录(1945—2008)》组成,60余万字,对法国、  相似文献   

13.
一大约在三十年代中期,读了陶希圣先生所著《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二卷,才知道《管子·问》篇的存在。记得陶先生在该书中曾把《问》篇说成是“古代国势普查(Census)的雏型”,又说《问》篇是“引退老吏作为政治实务指南的一种规范而做的记录。”我从陶先生书中得到指教,一直把《问》篇看作他所说的那样一种著作,对它评价很  相似文献   

14.
汉文译著经书出版事业 八十年代初,在党号召抢救文史资料时,笔者搜集到现教长杨奇璋之祖父杨德诚字志学阿訇所著《穆民须知》与民国七年(1918)时开学阿訇广东杨竹坪所著《认己省悟》合订本,其中有一页广告性的汉译经书目录表,刊有《天方典礼》、《天方性理》、《正教真诠》、《四  相似文献   

15.
1980年,齐鲁书社出版了吕澂先生的《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以下简称《目录》),1981年第二次印刷。 这本《目录》出版后,不少图书馆或个人把它作为工具书使用,这当然是对的,但它的价值远远超出工具书的范围,而是一部具有相当高学术水平的书,是吕澂先生佛学研究成果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说,它在一个  相似文献   

16.
打开矛盾《子夜》,就会看到一位封建遗老整日捧着本书念诵不已,到死也不放手,这就是道教劝善书的一种——《太上感应篇》。(以下简称《感应篇》) 《感应篇》的作者至今是个疑案。《宋史·艺文志》收录“李昌龄《感应篇》一卷”,认定李昌龄是作者。《道藏》太清部有《太上感应篇》三十卷,然称:“李昌龄传,郑清之赞”,意即李昌龄只是传《太上感应篇》者,并非作者。这就和《宋志》有了出入。《续百川学海》录有“《乐善录》一卷,(宋)李昌龄撰。”看来这位和《感应篇》有关的李昌龄还著有其它类似的劝善书。但宋代叫李昌龄的有几个,到底哪个是作者,各说不一。清代给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史学家大都承认,《管子》一书,并不是管仲所作,而是我国战国以迄秦、汉以来的一部诸子集成。据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刘向、刘歆父子所著的《七略》说:“《管子》十八篇,在法家”;而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却把它列入道家,共八十六篇;现在通行本《管子》卷首的刘向《校录序》说,他校雠了关于《管子》的书有五百六十四篇之多,除去重复的四百八十四篇,定为八十六篇(数目并不相符)。《校录序》的说法虽然和《汉志》的篇数相  相似文献   

18.
谢灵运《山居赋》中提到"洞真经"的概念。由于该赋撰于424年至425年之间,早于陆修静完成《三洞经书目录》(471)近50年,故即便谢灵运所引的"洞真经"确实指向早期上清经,但是,一则他的"洞真经"的概念从实质上并不同于陆修静三洞经书中的"洞真上清经",二则其"洞真经"也并不一定即等于具体经典《大洞真经》。谢灵运另一赋作《罗浮山赋序》中也出现了"洞经"的概念,经考此"洞经"实际上指的是《茅君传》。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对谢灵运"洞真经"概念之来源作一简略考证。  相似文献   

19.
研究《管子》古代版本,不可忽略书前刘向所写的《管子叙录》。《叙录》乃刘向给汉成帝所上奏书,写道:“护左都水使者光禄大大臣向言:所校雠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太中大夫卜圭书二十七篇,臣富参书四十一篇,射声校尉立书十一篇,太史书九十六篇,凡中、外书五百六十四,以校除复重四百八十四篇,定著八十六篇,杀青而书可缮写也。……”(按:其下概述《史记·管晏列传》中的管仲传,不再引。)  相似文献   

20.
《韩非子》,古题韩非撰。韩非是战国末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现存古籍中,记载有韩非生平事迹的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秦始皇本纪》、《韩世家》、《六国表》、《战国策·秦策》、《论衡·祸虚篇》、《论衡·案书篇》。据《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谓:“韩非者,韩(战国时诸侯国名,位于今河南中、西部和山西东南部)之诸公子也。喜刑(通形)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善蒋书,“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有人传其书到秦国,秦始皇很欣赏韩非的书,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与韩非都曾是荀子的学生,李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