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厚爱时间     
“时间会使最亮的刀生锈,岁月会折断最强的弓弩。”(司各特《修墓老人》)巴尔扎克生前曾说过:“我要发誓取得自由,不欠一页文债,不欠一文小钱,哪怕把我累死,我也要一鼓作气干到底。”但时间过得真快,尽管《人间喜剧》尚未完成,而他已到了生命弥留之际。巴尔扎克希望自己再活6个月,哪怕是6个星期  相似文献   

2.
邓灵勇 《天风》2009,(8):62-62
每期的《天风》一到,我总爱不释手,先睹为快,一口气读完。感谢主,今年改版后的《天风》,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第一印象是:焕然一新、栏目丰富、版式活跃、装帧精致。《开卷有益》紧跟时代的节拍,《每月话题》关注焦点问题,《云彩见证》、《人在旅途》、《生命转角》给人启发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3.
香膏与玉瓶     
陈志华  ;吴新望 《天风》2014,(8):37-37
有一次,耶稣在伯大尼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坐席的时候,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这一被耶稣称为“一件美事”的事件,在《马太福音》(参太26∶6-13)、《马可福音》(参可14∶3-9)和《约翰福音》(参约12∶2-8)中均被记载(至于《路加福音》7章36节至50节应是另有其事).  相似文献   

4.
易学史上对《太玄》与孟京易学关系的探究,受到两个有争议问题的影响:一是《易纬.稽览图》和孟京《易》的先后关系,一是《太玄》源于孟京《易》还是源于《易纬》。本文以《太玄》为基点,在尝试解决"争议"的基础上,具体探究《太玄》象数构建如何取于孟、京卦气说,其义理阐释又如何别于孟、京灾异说。  相似文献   

5.
互补的精彩     
看最新一期《开心辞典》,那位男选手在这样一道选题上卡住了:“歌剧《白毛女》中,杨白劳给喜儿买红头绳的钱,是卖什么换来的?答案有四个,分别是豆腐、煤渣、稻种、烧饼”。对我来说,这个题再简单不过了,王小丫也唱起了歌剧中的两句:“扯上二尺红头绳,亲手给我扎起来。”然后提示他,这两句前面的那段唱里,就有答案。  相似文献   

6.
夹注是我国传统文献注解的一种形式,是正文的补充和延展。夹注是《读书杂志》常采用的注解方式之一,其内容十分丰富。文章以《读〈管子〉杂志》为例,总结分析了《读书杂志》中夹注的五项主要内容:举例、注音、说明原因、标明互见之所、纠误。  相似文献   

7.
一天,在旧书摊淘书,看到一本书脊破损、纸张发黄的《十日谈》,翻开扉页,竟有三个落款,出自三人之手。最下边的落款,时间也最早:“念正版精装久矣,是日偶获,喜不自胜!1992.6.2于西安市新华书店吴文东”。  相似文献   

8.
旅途三人行     
君冈 《佛教文化》2011,(5):120-121
甲:二位……? 乙、丙:我们是《佛教文化》的读者,对《旅途三人行》很有兴趣,特来拜访。 甲:欢迎,欢迎。  相似文献   

9.
《阴符经》相传为黄帝所著,又称《黄帝阴符经》,是一部重要的典籍,历代都受到人们重视,认为它与《道德经》同是“达真诠”成正果的钥匙。诗云:“《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自古上仙无限数,尽从此处达真诠”。《阴符经》认为,天道与人道同根一[死灬] ,有阴符暗合之理,故以“阴符”名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逍遥游》是《庄子》的名篇,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名篇,然而本文有许多艰涩难懂之处,远在魏晋时期,人们就认为“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①。比如庄子为什么要连讲两遍大鹏故事,篇末几个故事与前文是否有联系,“宋人资章甫”一段的错位等问题,就是准确理解《逍遥游》需要加以辨析的问题。辨析这几个问题,需要从《逍遥游》整篇的结构谈起。《逍遥游》从大鹏与小鸟(蜩、学鸠)的差别写起,再用汤与棘的谈话进一步说明大鹏与小鸟的真实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别。这些都是比喻。文章紧接着进入比喻的本体,阐述圣人与一般世俗官员的差别:圣人好像大鹏,世俗官员好像小鸟,小鸟不相信大鹏的存在,就好像世俗官员不相信圣人的存在一样。  相似文献   

11.
以《天作》篇与《我将》篇为例,《诗经》中的"天"是可以给有德的为政者带来幸运、给无德的为政者带来灾祸的。"天"是具有善的意识的人格神,是一种宗教性的存在。《荀子》以其天人分离的思想理论为基础,排除了"天"的人格神的要素,强调其自然性的一面。《荀子》否定了到孟子为止世代沿袭继承下来的"天"的宗教性,开始以一种新的自然的天道观念来诠释《诗经》。  相似文献   

12.
《原善》尽管在戴震的义理学著作中成书较早,却一直列入"七经小记"的写作规划,因而终生修订不辍。《原善》现存三个版本:最早的三章本见于戴震文集,扩充的三卷本,其通行的定本在戴震身后与《孟子字义疏证》共同刊出,较早一稿则与《疏证》前身《绪言》共同刊出。本文通过比勘这三个版本指出,三卷定本经历了与《疏证》相对应的调整,较早一稿则是与《绪言》同步的修订,均非三卷本最初的面貌。这样,尽管戴震有终生一贯的思想,然而其早中期的义理作品中唯一一部著作却没有留下同时期的版本;好在文集所收《读易系辞论性》,可以一窥三卷本更早的面貌。本文关于戴震从《孟子私淑录》、《绪言》到《孟子字义疏证》的思想演进,也提出了新的观察和见解。  相似文献   

13.
从《论语》看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再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语》中孔子关于管仲的评价或褒或贬,褒贬抵捂,令人费解。本文认为,孔子守道达变,他实际上是从道义和功利两个角度分别对管仲予以评价:一为以价值判断;一为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14.
沿着班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的思路,后人就会寻求《太玄》与《周易》的对应关系,结果却发现二者有诸多不合。以此回溯汉代《易》经存在的实际情况:三《易》并存、《周易》尚未定型,说明《太玄》不仅仅是模仿《周易》,而是综合参照了当时存在的古《易》。本文通过分析《太玄》与《连山》、《河图》、《洛书》的具体关系,揭示《说卦》是《太玄》与古《易》联结的纽带,明晰三《易》发展的实际线索。  相似文献   

15.
细拉     
周志治 《天风》2009,(6):53-53
“细拉”一词出现得最多的地方是《诗篇》,而《经文汇编》却没有把它当成经文的一部分,所以《经文汇编》里“细拉”条目只有《哈巴谷书》里的三处(参哈3:3、9、13)。然而,“细拉”的重要常常是难以言喻的。  相似文献   

16.
“喜羊羊之父”黄伟明,出生干广州的一个艺术之家。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黄伟明3岁时就迷恋上了画画,那个时候,他的生活只有丽件事,一是画画,二是看动画片。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谈》到《三个和尚》《没头脑和不高兴》,黄伟明一直都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7.
张荣胜 《美与时代》2013,(11):10-11
通过对两部在青岛取景拍摄影片《硬汉2》和《海洋天堂》里人物形象塑造、故事l隋节安排、场景道具选择恰巧是当下青岛城市处境的写照,与青岛独特的历史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以上两个文本地读解来分析青岛这一城市“身份的迷失”,映射出当下青岛的的现实处境:一种身份的“焦虑”。  相似文献   

18.
《墨子》引《尚书》文计40则,通过其与今文《尚书》、孔壁古文《尚书》、汉代新出“百两《尚书》”、东晋梅赜古文《尚书》等《尚书》传本的比较可见,墨家所传《尚书》有独自的选本系统,而且这一选本系统与儒家选本系统同样具有篇数按年代递加的合理性,即与战国所传《尚书》篇数的现实比例相合。由《墨子》引《尚书》我们还可看到:流传至今的伏生今文《尚书》确为战国古本;孔壁古文《尚书》仅是战国所传多种《尚书》选本中一种流传很不广的思孟学派的选本;梅赜古文《尚书》不但与《墨子》之《尚书》引文不同,而且与16种先秦文籍中163次《尚书》引文也不同,所以“梅赜抄袭前世古籍中《尚书》引文而伪造古文《尚书》”的传统观点应重新研究;或许梅赜古文《尚书》是一个民间所传古文《尚书》的真实传本。  相似文献   

19.
“将听吾计”一语出自《孙子兵法》之《计》篇。原文为:“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相似文献   

20.
王引之《经义述闻.周易》之部成就卓著。唯智者千虑,难免一失。通过对《经义述闻.周易》之部中五则辨析经义文字的分析,我们发现其存在四个方面的疏失或缺憾:第一是未明《周易》文例;第二是未明《经》、《传》之差异性;第三是未明汉注术语;第四是未明甲骨文。前二项属于易学之范畴,后二项则为训诂学之领域。可见训解《周易》之不易,即使精于训诂如王氏父子者,亦不能无所疏漏或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