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R·B·培里的一般价值论及其伦理结论□朱文秋R·B·培里(1876-1957)提出了兴趣价值说这个系统的、完备的一般价值理论,是自然主义和认识主义的典型代表,在价值学说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也被认为是元伦理学的流派之一。但国内对培里的价值论著作只有片断的...  相似文献   

2.
思维心理学及其核心成分——创造心理学,是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的主要部分,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在苏联心理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至第六次代表大会期间,思维与创造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以Я·А·波诺马廖夫,М·Г·雅罗舍夫斯基等人为首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研究集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许多富于独创性理论。著名心理学者П·Я·加里培林、А·Н·索科洛夫、Л·Л·古洛娃、Ю·Н·库留特金、Т·В·库德里亚夫采夫、Н·В·克洛基乌斯、М. М穆卡诺夫、А·С·巴依拉莫夫、В·А·莫里亚科、Д·Б·波戈雅夫连斯卡娅、Д·Н·扎瓦利什娜、Г·С苏霍布斯卡娅、А·Ф·埃萨乌洛夫、И·С·雅基卡曼斯娅等人,在思维与创造心理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卓越的工作。在这一领域,一大批有才干的青年研究者正在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编辑这期《法音》的时候,适逢佛陀圣诞良辰之期,全世界的佛教徒都在这期间,用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这一象征智慧与光明的佛教节日.由于世界三大语系的佛教徒各自所传的文献资料的不同和历法计算上的差异,所以庆祝的时间和内容各不相同.本期所刊《浴佛节·卫塞节·佛吉祥日》一文,就此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3·3·3系列智能学具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习与发展》研究组研制的一套测查和训练中小学生与学前儿童智能的“物化”工具.它经历研究组人员多年的理论准备和上万人次的实验而得以问世。3·3·3意指它的许多方面由三个部份或三项内容所组成。它以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三方面的理论为根据,构建了“学习—反思—全面发展”互部份组成的理论框架,同时引入系统论、认识过程的“两个飞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三种观点,构成了“整体—过程—反思”的方法体系和最后达到智能迁移的目的。这项研究于1986年5月在大连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儿童教育心理研究会科研成果鉴  相似文献   

5.
费米悖论 恩里科·费米(Enrico·Fermi 1901-1954)20世纪世界物理学巨擘。与英人狄拉克各自独立导出“费米—狄拉克统计”,提出β衰变定量理论,为弱相互作用理论的创始人,领导建成世界第一个核反应堆,因利用中子辐射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及慢中子核反应获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0年的一天,费米与三位同行在争论有关飞船和“外星人”问题后共进午餐,突然冒出一句:“他们都在哪儿呢?”这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  相似文献   

6.
黄顺基等同志在《哲学基本问题和波普的“三个世界”》(载《哲学研究》,1981年第11期)一文中,就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与哲学基本问题这一论题作了探讨。笔者认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扩大视野,就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的来龙去脉,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哲学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等问题进行探讨;而这样的探讨又必然要涉及到研究上的一些方法论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7.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马列经典著作的“经典”应改为“古典”郭大俊理论信息报1988·8·1 “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在价值理论上的联系郝晓光湖北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全面地正确地理解列宁真理观的一次尝试张曙光张国祚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第3期斯大林理论模式是我国改革的最大阻力王志平社会科学报1988·7·28 历史的巧合还是必然——对斯大林模式的再认识荣敬本蔡恺民经济学周报1988·8·21 毛泽东对“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误解张广照社会科学报1988·8·4 “五月风暴”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徐崇温哲学动态1988年第7期  相似文献   

8.
王光福 《管子学刊》2005,6(2):121-124
《孟子·离娄·齐人有一妻一妾》章是中国最早的人情小说,孟子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视角转换这一小说技巧,最后点明寓意的一句话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负面影响。如能与其前一章合读,将会看出孟子发现了人类被偷窥的尴尬处境。历来的学者割裂了此章与前一章的联系,影响了读者对孟子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邹广文同志著《文化·历史·人》一书最近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与国内出版的同类研究论著相比较,该书侧重于从理论层面去探索文化哲学问题,而且立意新颖·角度独特.通观全书,有以下特点.首先,作者以对文化哲学基本问题的探索作为逻辑起点,力图从理论上对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予以科学的解释和说明.文化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文化学研究中尚未明廓,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j  相似文献   

10.
一本书是由苏联心理学科学博士瓦季姆·安德烈耶维奇·克鲁捷茨基教授编写,经苏联教育部批准,供师范学校学生用的心理学教科书。本书作者克鲁捷茨基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儿童  相似文献   

11.
<正> 1986年,为纪念阿根廷著名政治家、学者和诗人何塞·埃尔南德斯逝世一百周年,阿根廷·埃乌德瓦出版社出版了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东方研究中心主任阿·戈·法西亚斯教授撰写的《孔子和马丁·菲耶罗》一书。这是南美大陆第一部研究孔子的著作。阿·戈·法西亚斯先生(1928——)是阿根廷人,与世界风云人物埃内斯托·切·格瓦拉是同龄、同乡、同学,他们之间一直保持着深厚的友谊。格瓦拉去世后,法西亚斯与其遗属的友好关系更加密切。现在,他  相似文献   

12.
1987年,著名学者理查德·哈维·布朗指出,伴随着人文科学中“修辞学的转向”,可以用修辞学来划定对社会发展理论的后现代主义批评地位的框架。(Brown,p.35)这意味着,当代社会发展理论总的特征可以用“修辞学转向”来描述。如果这一点能够得到确认,那么,在社会发展领域中是谁首先发起这场转向运动的呢?1990年,著名学者罗斯提出一个颇有争议的观点。他认为,从现代学术思想发展的过程看,丹尼尔·贝尔的“后”思想要先于新近出现的理论(Rose,p.52)。在我们看来,罗斯是对的,正是贝尔首先发起了社会发展理论的修辞学运动并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他却…  相似文献   

13.
人的意识和意识的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寄南 《心理学报》1984,17(2):32-38
“意识”一词在今天巳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通用语了。据《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载,英国著名学者弗兰西斯·培根是最早用英语“意识”这个词的人。后来,约翰·洛克在一篇哲学论文中提到“一个人总是意识到自已在思考”,他在1600年对这句话又作了如下的解释:“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思想里发生了什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家庭系统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系统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情绪活动与交往行为的理论,它是由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默里·波文(Murray Bowen)教授提出并由他和助手米切尔·E·科尔(Michael E·Kerr)完善的,在解释人的情绪活动上,家庭系统理论独树一帜地将整个家庭看作一个情绪单位来考察,将人看作相互关联的结构中的要素,而不是自主的精神实体。  相似文献   

15.
晏子思想·春秋思潮·齐文化王超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史家对于其思想归属何家之论争从未中断,向有儒、墨、杂家及自成一家之说,而儒墨之争尤为激烈。儒家说以晏子“尚礼”为依据,墨家所凭乃是晏子之“以俭治身”。(张湛《列子·杨朱篇》)事实上,尚礼或倡俭,...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世界的多数国家里,G.E.穆尔的《伦理学原理》(剑桥,1903年)公认是当代伦理学理论的开端。但是,重要的是认识到,这一开端在相当程度上是地方性的而且是分析伦理学传统所特有的。在大陆和拉丁美洲,马克斯·舍勒尔和弗郎茨·布伦坦诺的工作影响卓越。约翰·杜威或者拉尔夫·巴登·培里的工作为直到晚近的大部分美国人的思想提供了出发点。但是,尽管如此,从G·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92,(9)
饮酒戒是佛教五根本戒之一,也是对四众弟子的基本要求。陈星桥居士《酒·酒祸·酒戒》一文,对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和现状,酒的种种危害,以及佛法对酒及酒祸的认识,作了极为精彩透辟的论述。在酒祸频仍的现在,正需要佛法大船,引领众生脱离昏昧愚痴的酒海,体会到智慧生活的清凉快乐。  相似文献   

18.
意识,因而也包括思维和认识,都只能表现在一系列的个人中。——恩格斯伊玛努尔·康德(I·kant,1724—1804)是18世纪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在德国,所谓德国古典唯心主义思潮,是以康德的哲学为开端的。这一学派在世界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发展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理论功绩就在于它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点:不能阐明  相似文献   

19.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和“新辩证法”学派 /(澳大利亚 )杨·亨特 (IanHunt)著 ;张宪译 //现代哲学 ,2 0 0 4 . 4马克思与怀特海 /(美 )小约翰B .科布著 ;曲跃厚译 //求是学刊 ,2 0 0 4 . 6马克思与怀特海 :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 /(美 )费劳德著 ;王治河 ,杨富斌译 //求是学刊 ,2 0 0 4 . 6马克思的共产主义阶段理论 /(美 )詹姆斯·劳勒著 ;段忠桥 ,吕梁山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 0 0 4 . 6什么是范畴 ?为什么需要范畴 ?/(瑞士 )格哈德·塞尔著 ;谢地坤审 (原杂志没有属译者名 ) //浙江学刊 ,2 0 0 4 . 5我如何看哲学 /(英 )卡尔·波普著 ;…  相似文献   

20.
1492年10月12日,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并不知道自己踏上了新大陆。他和他的船员们以为,已经跨越了横隔于西欧和东亚之间的大洋,或者至少已靠近马可·波罗描写的那充满财富的土地。对于马可·波罗的著作,哥伦布这个热那亚人早已拜读,而他的船员们虽然一知半解,却跃跃欲试,反应热烈。总之,哥伦布踏上了这片土地,但初登岸时对其认识,比之费尔瑙·杜尔莫(即为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效力的船长一亚速尔群岛的特塞拉岛受赠人弗拉芒·费迪南·万·奥尔门)曾在若昂二世面前提出过的想法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