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合  曲梅 《天风》2006,(20)
D、休止、延长的预示(1)休止,虽然不发音,却占据了一定的时值,指挥的动作常用停顿的手势来表示。休止一般常用于乐句的结尾,作音乐的换句和歌唱的换气之用。因为是结尾的休止,指挥的预示就要先做乐句的“收束”,然后在收拍点上作休止时值的“停顿”,省略掉休止时值的指挥图式,改变方向再对后面的乐句做“预备拍”、“起拍”。初学者往往会将收束结束的位置放在高处,休止停顿的手不一定要停在高处,应按音乐的内容处理停顿手的位置。停顿前后切忌多余动作,尤其不能有反弹。  相似文献   

2.
百合  曲梅 《天风》2006,(8):42-45
上期我们介绍了有关圣乐指挥的“点”、“线”、“面”的理论知识,这期我们要介绍怎样学习圣乐指挥“点”、“线”、“面”的基本动作要领。一、圣乐指挥“点”的基本动作要领圣乐指挥“点”的基本动作犹如拍皮球,,拍到皮球的一瞬间为拍点,主动向下拍好球后,被动向上提起, 为下一次拍皮球作准备。而指挥的动作是:手由上而下  相似文献   

3.
百合  曲梅 《天风》2006,(16):42-44
上次我们介绍了音乐进行中预示的“收束”部分,这次我们介绍音乐进行中预示的其他部分。2、诗班成员歌唱方法的预示A、诗班歌唱中“呼吸”的预示:在前二期指挥“预示”中“歌唱开始的预示”和“音乐非完全收束的预示”,已经介绍过一些有关呼吸的指挥方法了,我们现在单针对“呼吸”来讨论指挥的预示。音乐进行中的呼吸,前面一个音的音尾,后面有一个音的音头,要音乐连贯就不可能从从容容地吸口气,于是便出现了不是偷吸一口,就是抢吸一口。对于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诗班成员来说,音乐进行中的  相似文献   

4.
百合  曲梅 《天风》2006,(18)
3.圣乐旋律进行中变化的预示圣乐进行中有快慢、轻响、高低和休止、延长、节拍变化等的预示。A、快慢的预示:指挥一首圣乐作品的快慢起伏变化,首先要有稳定的中轴节奏,然后才能形成快慢的对比。通常在圣乐乐谱的最前面,很多都标明了速度记号,指挥必须先了解其中记号的意义,才能确定这首圣乐作品的中轴节奏。速度记号有如下的排列:  相似文献   

5.
语言伴随性手势是人类语言交流的一个普遍的特征, 它可以发挥信息交流的功能。依据产生目的以及适用范围的不同, 手势可以分成表象性手势和非表象性手势。多数研究者认为, 语言和手势动作是“近亲”, 具有“家族相似性”。来自语言发展、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均表明, 手势和语言共享同一个交流系统。当手势动作和发音单词意义相同时, 手势动作受到单词发音的干扰, 同时引发发音共振峰2 (F2)的放大。手势和言语之间遵循互相作用理论, 它们作用的基础是语义一致性, 镜像神经系统完成了两者语义一致性的传递。由于语言伴随性手势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是语言和行为结合良好的特例, 因此, 对语言伴随性手势的研究将有助于对人类心智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周学贵 《天风》2001,(1):18-19
2000年8月5日,江苏阜宁县三灶乡小舍教会第四期圣乐培训班在“团契歌”声中结束。弟兄姊妹经过16天的圣乐培训及主里的团契,噙着惜别的泪水,依依不舍地踏上归途…… 小舍教会地处苏北农村,现有聚会信徒200人。主深爱这个偏僻的教会。选召了三位具有音乐和司琴特长的幼儿教师——徐萍姊妹、徐迎春姊妹、顾海红姊妹,使这个教会五年来举办了四  相似文献   

7.
“图式化视域”和“图式化体貌”这两个词在茵迦登那里都是同义词。按照茵迦登的看法,一件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主观的。他把文学作品分成几个层次:(一)字音之建立在字音基础上的语音结构层;(二)各种等级的意义单元层;(三)图式化视域或图式化体貌(Ansichten)及其连续系列层;(四)各种再现的客体及其变化层。这种层次差异使整个作品不是一种单一系统(montonic formation),而是一种复调  相似文献   

8.
林孔华 《天风》2007,(11):31-33
基督教的崇拜有两个重心:圣乐和圣言。何谓圣言?是指神的话,或日神所默示的圣经;何谓圣乐?所谓乐,是指音乐,但它不是一般概念上的音乐,在此借用圣奥古斯丁的定义:“圣乐是向神唱出的赞美”,是专门献给神的音乐。崇拜是神人之间一种双向式的生命交流,也是一种灵里的相遇。如果说圣言是神向人说话,那么圣乐就是人对神的回应,是人献给神的美好祭物。从圣经及历代教会的崇拜可知,这  相似文献   

9.
林辉辉 《天风》2006,(18):46-47
曾看到这么一幅漫画,出奇简单,却寓意深刻。图中有两字:一个是“家”,另一个是“冢”。上下排列着,乍一看,似无多大意义或区别。然细心观之,恍然大悟,原来上头的“家”其宝盖头上的那一点是用爱心的标志“心形”来代  相似文献   

10.
情绪劳动:表层动作与深层动作,哪一种效果更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马淑蕾  黄敏儿 《心理学报》2006,38(2):262-270
情绪劳动(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哪一种情绪劳动的效果更积极?该项研究结合“情绪调节”和“双任务”的实验范式,以指导语引起不同的情绪劳动,以电影片段诱发负情绪(以悲伤为主),同时测量情绪劳动过程情绪的变化,并通过数学成绩和自我真实感检测情绪劳动对后续工作和心理上的作用。结果表明:(1)操作表层动作与深层动作都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且深层动作引起更多的精力集中;(2)表层动作和深层动作都可以减弱已被诱发的悲伤情绪,深层动作引起了更大的生理激活(R-R间期增加较小);(3)表层动作导致后续工作成绩降低,自我真实感减弱。结论:如果需要在负情绪(悲伤)状态下展现正情绪(微笑),深层动作是更积极的情绪劳动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我们于1979年对福建师大幼儿园48个儿童的口头言语进行调查,共收集到3192句口语,写成《3—6岁儿童口语句法结构发展的调查》一文.现再就幼儿口语发展的一些特点与问题分析如下:一、一般特点1.中、小班幼儿的口语常带有具体形象性和富有表情动作性的特点。他们说话常常重叠使用动词并伴随着手势动作,如“这个姐姐走,走走,跑,跑跑去上学”(边说边作跑的动作)。有时还以象声词或动作姿态替代句子的某一成份或复合句  相似文献   

12.
活五调曲目是潮州音乐中最具“潮味”的一种。它的演奏中通过特性音处理手法,体现着音乐美的连贯性原则、对比性原则和新颖原则,很好地外化了人们的内心情感,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圣乐     
(三)鉴别一首歌曲是不是圣歌,我们只需看它的歌词是不是源自《圣经》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好问题,它涉及到圣歌的“形式”和“内容”。这里,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圣歌的“形式”和“内容”。“内容”很好理解,就是歌词,通过上文的论述我们知道,一部优秀的圣乐作品,其题材乃至文辞都直接或是间接地来源于《圣经》,这应该是我们认识圣乐的基本出发点。“形式”是指圣歌歌词部分以外的音乐部分,大致是由音色,旋律,节奏等要素构成。1音色:在这几个要素中,音色是比较基本的,它好比是绘画中所使用的颜色。比如,这首圣歌是独唱…  相似文献   

14.
音乐与情绪     
何新 《美与时代》2004,(4):45-46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同音乐的爱好是超越纯理性的,而"情绪"、"情感"、"感受"、"爱恶"已经假设成为音乐中所必有的部分,甚至成为音乐里最重要的一部分.但究竟这些词语代表着什么含义呢?是否所有的音乐都是"情绪化"的呢?在某一个极端,有些艺术的确是情绪化--甚至是令人太激动;但在另一个极端,有些作品过分"冷清",过于谨慎,而在二者中间似乎有着许多渐进程度的各种情绪变化.是否所有音乐作品都与这条"情绪线"有着关系?作为艺术教育者,能否对以上的问题有着清楚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去体验艺术,了解艺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郑好 《美与时代》2006,(4):62-63
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法”和产生于14世纪法国的“等节奏技术”在音乐史上都曾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者虽然在创作手法上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各自产生的历史时期不同,因此在音响色彩、思想内涵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右脑被称为“音乐脑”(左脑被称为语言脑).音乐具有启迪智慧的功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过,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这“火花”就是智慧,就是灵感.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音乐信息(包括节奏、旋律、和声、音乐等)对疏导大脑的整个生理功能起着良好的作用.这作用,首先表现在它能加强人的记忆力,欣赏或演奏乐曲,能强化人的精神、神经系统的功能,使视觉记忆、听觉记忆都受到锻炼,并能加强情绪体验记忆.其次是加强人的注意力.人在欣赏或演奏乐曲中,必定要使注意力集中起来才行,经过长期的音乐训练,其注意力定会加强.其三是音乐能促进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也是创造力的源头.其四是音乐能培养人脑的抽象思维能力,音  相似文献   

17.
徐枫 《美与时代》2003,(12):30-31
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三巨匠”之一的贝多芬,许多作品却放射出浪漫主义音乐的光辉。那么,该如何界定贝多芬的音乐派别呢?从音乐本身和音乐家个人性格两方面探讨,可以认定他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的古典主义音乐大师。  相似文献   

18.
在台湾部队中,禁忌很多,迷信盛行。特别是空军中,禁忌更多。听起来,有的令人啼笑皆非。吃鱼不改“翻” 海军中最耳熟能详的禁忌就是吃鱼时不能翻过来吃。因为翻鱼的翻和翻船的翻是同一个字,据说,说了“翻”就预示着可能会翻船,因此“翻”这个字是海军中绝对禁用  相似文献   

19.
流行语小议     
语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份,也是最敏感变化得最快的成份。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一个接一个的流行语蹦跳出来,令人眼花缘乱应接不暇,成为无论在口头还是在书报上使用频率极高的词句。流行语言广为流传的微妙,也许就是表达最细微最独特语义的一种方式。流行语既是言语交流更是情绪快递,如“走后门”、“关系户”、“碰钉子”、“扯皮”、“大锅饭”、“小儿科”、“倒爷”、“跳蚤”、“穴头”、“大款”、“老外”。这些流行语或描绘事物的行为动作或陈述性质情景状态,用单纯的比喻把动作行为的具体方式形象地表现出来,通…  相似文献   

20.
舒建利 《美与时代》2003,(10):47-49
对于初学者来说,素描的“虚实”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决非易事。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与艺术实践,“虚实”归纳起来就是:方实、圆虚;前实、后虚;近实、远虚;转折的地方实、非转折的地方虚;结构的部分实、非结构的部分虚;受光面实、背光面虚。这样虚实相间,画面才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